..續本文上一頁裏他少了一個字,妄執五陰重擔爲我,爲我就是主觀意識,我所有就是客觀的物質存在的現象,有我,若有我就有我所用的,我有車子、房子、冰箱,這都是我的,動不動就我,所以從小幼稚園讀書的時候,小孩子就會搶了,大家都要爲自己,他從小就是一個我執,不給他就哭泣,搶,小孩子懂事他一定會爲自己。一個女孩子她媽媽帶她去百貨公司,看到一個很美的洋娃娃,硬是要買,洋娃娃好幾千,她媽媽沒那麼多錢,不,不會去就是不會去,就是要在那裏哭泣,你若要拖她,就躺在地上滾,到後來沒辦法她媽媽就要買那個洋娃娃回去,爲什麼?她認爲那個是我的,我愛的東西,那就是我的,對不對?她也不管媽媽、爸爸賺錢辛苦,小孩子不懂事,所以這個我跟我所有不是說只有限于大人,大人愈來愈追求就愈嚴重,爲我我所有,小孩子在追求還有限。【造十惡之罪,一惡具十,】一惡具足十意思就是說比如說殺生,如果同時也有殺生中的偷盜,殺生中的邪淫,因爲偷盜而殺生,因爲邪淫而殺生,因爲妄語而殺生,因爲飲酒而殺生,那麼就是一個殺生,就連續的統統一惡具足了十,一個惡就具足了十,一個殺生,其他的因統統具足,【十十成百,故雲所負生死重擔,強過百斤。又臨命終時,忽遇不體心的眷屬,】不體心就是沒有辦法設身處地的去替他想想看,這個體也可當作是憐惜別人,如果在臨命終的時候你碰到了不憐惜別人的那個心,那個眷屬亂搞,【爲其殺生拜祭鬼神,此罪加其身上。故雲忽遇鄰人,更附少物,】唉呀!又加一些進去,本來就擔不太動了,累死了,【以是之故,令亡者罪上加罪,故雲轉複困重。】
【世尊。我觀閻浮衆生。但能于諸佛教中。乃至善事。一毛一渧。一沙一塵。】表示量很少,我們只要在佛教裏面做一點點的功德,【如是利益。悉皆自得。】全都你得到,別人搶不走。
【此乃叁寶無漏功德,乃至極小。煩惱不能壞,而終壞煩惱;生死不能壞,而終壞生死;業障不能壞,而終壞一切業障。因叁寶功德,猶如金剛,一切不能壞終壞一切。】
【所以地藏說:世尊,我觀閻浮衆生,但能于諸佛教海中,】意思就是我們都是佛教徒,直截了當的講只要你是佛教徒,【依教奉行。于叁寶中,所作善事,】怎樣?【乃至一毛之輕、】比如說到廚房挑個菜,去廁所洗個廁所,或是去澆個花,一點點的因,【一渧之微、】一滴水,【一沙之小、】一粒沙的小,一毛、一滴水、一粒沙,【一塵之細,】這都表示很小、很小,一點點,乃至這裏作法會我來幫忙收錢,幫忙挑菜,幫忙掃個地板,清個廁所,【皆是無漏善根。】都有功德。這是跟佛有緣,你就是菩薩要救的對象,【善根成熟,種子起現行,就能返迷成悟,破諸煩惱,成就出世利益,一得永得,不從他得。】
【華嚴經雲“了一切法,即心自性,成就慧身,不從他悟。”】
【印度外道祠天,】祠天就是祭祀的地方,他們有一種拜的天是專門在祭祠的,【以金造天像頭,夜有賊來偷,天神不與,】小偷剁不下來,心想:怕人看到,趕快處理掉,拼命剁,【賊驚惶間,大呼南無佛,一聲。】頭斷掉,【取頭而去,】隔天【天明大衆均曰,無天神來附,若有雲何被賊取頭去。天神附一人身上曰:賊來取頭,本不得,因賊大呼南無佛,緣此得便,】所以若要當賊,你就念:南無佛,(笑)不是這意思,意思是在顯示佛的偉大超過天神,是這意思,佛沒有鼓勵我們可以去剁人家頭,去偷拿人家東西。緣此得便,因爲這樣的方便,【取我頭去。大衆均曰:神不如佛,我們改奉佛罷!】
【說是語時。會中有一長者。名曰大辯。是長者久證無生。化度十方。現長者身。合掌恭敬。問地藏菩薩言。大士。是南閻浮提衆生。命終之後。小大眷屬。】若父母親先死,兒女對父母而言叫做小眷屬,若兒子先死,父母親對兒子而言叫做大眷屬。簡單講小大眷屬就是輩份,小就是輩份比較淺,大就是輩份比較高,【爲修功德。乃至設齋。造衆善因。是命終人。得大利益及解脫不。】
【大辯興問之文。】
【聞地藏說,但以佛教中,作絲毫之善,悉皆自得,不落空過。】因爲因果昭然,你種什麼因,你得什麼果,很清楚,絕對不會讓你白白的辛苦。
【即時會中有一長者,名曰大辯。佛法有四大辯才,一、法無礙辯,諸法名相,通達無礙。】對法一點都無礙,諸法的名相他清清楚楚,這個一定要通達叁藏,否則的話他哪裏有辦法,你看唯識名相你看都看不懂,你不研究唯識你就經教沒辦法通達,沒有先在相上安立,沒辦法破除這個相,一定要先了解事相,那就是唯識,就是最精密的,所以唯識一定要懂,而且一定要好好的研究, 【二、義無礙辯,義理無窮,深悟實相。】實相,無相無不相,義理無窮,【叁、詞無礙辯,文詞藻章,】藻章就是文采,【華麗宣揚。四、樂說無礙辯,】他說法一點也不累,度衆生他不會覺得很疲勞,【一法演無量法,一義含無量義,重重宣說,周旋無盡。印度長者,尊貴之人也,久證無生者,諸法本不生,迷故有生,妄見也。】爲什麼?你走到哪裏就是無生,但問題是無生這個很不容易體會的,這種東西又不是透過語言的東西,什麼叫做無生?這是撫尺,這塊木板我們看,有,世間人不可以說沒有,打下去,噢!很痛。但是我們冷靜透視它,這塊是時間的、空間的交會點變化的一個相而已,經過長年累月,時空的消磨,一定會消耗盡,這塊能放幾億年嗎?不可能,一定會盡,我們用這個透視就了解每一分、每一秒,沒有一個永久性,這樣“著”就是錯誤,我們就是認假爲真,這個就是真的,我們把它安,這個就是木材,這個就是我,這就是桌子,所以從小全都是生活在執著的捆綁裏面,打不開,因此諸法不生,很不容易體會,若體會到無生的人,大用馬上現前,所有用統統是智慧,所以一念無生,全體現,禅宗有一句話,一念無生就是說你只要不要去動到分別跟執著,整個清淨心馬上顯現出來,全體現就是絕待,同時沒有隔閡,沒有次第,馬上明心見性顯現出來。所以當我們在見的時候,不要安任何的見,就是清淨的見。迷故有生,妄見,【正見則法法無生,】這就是正見,你看!這個正見有多困難,要讓他體會無生,除非他開悟了,要不然實在很困難,所以什麼樣才叫做有正見的人(善知識),當然就是明心見性了,沒有明心見性,他怎麼能稱爲善知識呢?自己本性是什麼東西,他都搞不清楚,他要如何引導衆生開悟,然後明心見性成佛道,根本不可能。正見,法法無生,【生死本無,】本來就無,【非有生死可斷啊!】對不對?所以我們的努力有時候是錯誤的,愈執著,我愈想要斷,比如說我要持戒,搭衣持缽,走路要有威儀,這樣做對,這個叫做戒相,不是戒體,戒相叫做莊嚴,戒體叫做無生,要弄清楚,莊嚴就是莊嚴外表,我走路有威儀,講話有禮貌,打坐的時候要坐得很正,持戒,外表看起來持戒莊嚴,這是戒相,不是戒體,你沒有戒體,戒相有什麼用呢?戒體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,平等的空性,持戒要用這個下手,就是持戒清淨的人。【煩惱本不生,非有人斷于煩惱啊!業障本空,非有業被人空啊!】有的人說:師父!我業障很重。業障很重就是煩惱很重,很簡單的道理,你愛計較就業障深重,我都放得下哪有什麼業,要業什麼?所以常常聽人家說:師父!我的業障很重。那就是煩惱很重,一些煩惱又無形狀,說,又體會不出來,不說,靜默,他又不曉得我們在表達什麼,所以佛法就是很難,看不到,聽不到,抓不到,又不是有形象,既不是長短方圓,又不是青黃赤白,也不是大小可形容,什麼都不是,但什麼統統是,這就很麻煩了,運用起來是隨心所欲,大用現前,是不是?若要去追求它,去尋找,覓不可得,何以故?當體即空,說追,不對,不追,也不對,你說:唉呀!本性本來就具足,我不用修行。也不對。爲什麼?你煩惱沒有斷,你不夠資格講這句話,你要追求真理,但是如果他拼命的追求真理,又錯,爲什麼?因爲真理是本性具足的東西,你追,就能所不斷,永遠不會解脫,真理不是讓我們用追求的,真理叫做悟,所以我們經典裏面講豁然大悟,用悟的就是沒有任何的時間、空間,只要你體悟到空性的無生,道就在當下,那叫做聖人,我們不是,我們是把真理假設一個觀念拼命的追求,噢!真理大概是這樣子,拼命一直追求,世間是苦的,出離心很強,趕快念佛,沒有錯,但是放不下,那個身體的一切, 外在的一切執著性,知道要拼,不過沒辦法,所以這個取跟舍不斷,雖然說業障本空,但是你不修行又不行,你說修行又不對,本來具足的東西不能讓你修,就是這樣難以形容,諸法從本以來,什麼本,連開始都沒有哪裏有本,也沒有末,所以形容從本來是無始劫以來,方便衆生的權巧,諸法從本來,諸法從無始劫以來就是以衆生的觀念,然後破除你,常自寂滅相,就是每一個動點都無始以來,每一個動點當體即空,寂滅就是空,當下就是空的東西,所以你透過任何的語言你都會扭曲掉,若不能達到空性,真正覺性的那個吻合的那種境界,沒有辦法,所以變成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人家在問禅師:禅師!什麼是禅?他就告訴你:喝茶。茶倒了,請師父開示什麼是明心見性。喝茶。師父!要如何成佛?喝茶。每句都叫你喝茶,意思就是說除了你自己品嘗到那種法味,除了你自己品嘗到那種明心見性,要不然沒有辦法,一點辦法都沒有。無要怎麼談?我們也知道這一切是虛妄的東西,不然不要講經,不要講經又不行,衆生又不曉得,若說有在講經,不解佛意,度無量無邊的衆生,實無衆生可度,要講什麼經,緣生的東西要講什麼經,也沒有人在講經,也沒有人在聽經,若說沒有人在講經,這裏又清清楚楚在講,底下又清清楚楚在聽,這樣體會得出來嗎?就是透視它,不執著它,而且不能給他有任何的時間去思維,啪!一下子,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