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地藏本愿经讲记▪P11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里他少了一个字,妄执五阴重担为我,为我就是主观意识,我所有就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的现象,有我,若有我就有我所用的,我有车子、房子、冰箱,这都是我的,动不动就我,所以从小幼稚园读书的时候,小孩子就会抢了,大家都要为自己,他从小就是一个我执,不给他就哭泣,抢,小孩子懂事他一定会为自己。一个女孩子她妈妈带她去百货公司,看到一个很美的洋娃娃,硬是要买,洋娃娃好几千,她妈妈没那么多钱,不,不会去就是不会去,就是要在那里哭泣,你若要拖她,就躺在地上滚,到后来没办法她妈妈就要买那个洋娃娃回去,为什么?她认为那个是我的,我爱的东西,那就是我的,对不对?她也不管妈妈、爸爸赚钱辛苦,小孩子不懂事,所以这个我跟我所有不是说只有限于大人,大人愈来愈追求就愈严重,为我我所有,小孩子在追求还有限。【造十恶之罪,一恶具十,】一恶具足十意思就是说比如说杀生,如果同时也有杀生中的偷盗,杀生中的邪淫,因为偷盗而杀生,因为邪淫而杀生,因为妄语而杀生,因为饮酒而杀生,那么就是一个杀生,就连续的统统一恶具足了十,一个恶就具足了十,一个杀生,其他的因统统具足,【十十成百,故云所负生死重担,强过百斤。又临命终时,忽遇不体心的眷属,】不体心就是没有办法设身处地的去替他想想看,这个体也可当作是怜惜别人,如果在临命终的时候你碰到了不怜惜别人的那个心,那个眷属乱搞,【为其杀生拜祭鬼神,此罪加其身上。故云忽遇邻人,更附少物,】唉呀!又加一些进去,本来就担不太动了,累死了,【以是之故,令亡者罪上加罪,故云转复困重。】

  【世尊。我观阎浮众生。但能于诸佛教中。乃至善事。一毛一渧。一沙一尘。】表示量很少,我们只要在佛教里面做一点点的功德,【如是利益。悉皆自得。】全都你得到,别人抢不走。

  【此乃三宝无漏功德,乃至极小。烦恼不能坏,而终坏烦恼;生死不能坏,而终坏生死;业障不能坏,而终坏一切业障。因三宝功德,犹如金刚,一切不能坏终坏一切。】

  【所以地藏说:世尊,我观阎浮众生,但能于诸佛教海中,】意思就是我们都是佛教徒,直截了当的讲只要你是佛教徒,【依教奉行。于三宝中,所作善事,】怎样?【乃至一毛之轻、】比如说到厨房挑个菜,去厕所洗个厕所,或是去浇个花,一点点的因,【一渧之微、】一滴水,【一沙之小、】一粒沙的小,一毛、一滴水、一粒沙,【一尘之细,】这都表示很小、很小,一点点,乃至这里作法会我来帮忙收钱,帮忙挑菜,帮忙扫个地板,清个厕所,【皆是无漏善根。】都有功德。这是跟佛有缘,你就是菩萨要救的对象,【善根成熟,种子起现行,就能返迷成悟,破诸烦恼,成就出世利益,一得永得,不从他得。】

  【华严经云“了一切法,即心自性,成就慧身,不从他悟。”】

  【印度外道祠天,】祠天就是祭祀的地方,他们有一种拜的天是专门在祭祠的,【以金造天像头,夜有贼来偷,天神不与,】小偷剁不下来,心想:怕人看到,赶快处理掉,拼命剁,【贼惊惶间,大呼南无佛,一声。】头断掉,【取头而去,】隔天【天明大众均曰,无天神来附,若有云何被贼取头去。天神附一人身上曰:贼来取头,本不得,因贼大呼南无佛,缘此得便,】所以若要当贼,你就念:南无佛,(笑)不是这意思,意思是在显示佛的伟大超过天神,是这意思,佛没有鼓励我们可以去剁人家头,去偷拿人家东西。缘此得便,因为这样的方便,【取我头去。大众均曰:神不如佛,我们改奉佛罢!】

  【说是语时。会中有一长者。名曰大辩。是长者久证无生。化度十方。现长者身。合掌恭敬。问地藏菩萨言。大士。是南阎浮提众生。命终之后。小大眷属。】若父母亲先死,儿女对父母而言叫做小眷属,若儿子先死,父母亲对儿子而言叫做大眷属。简单讲小大眷属就是辈份,小就是辈份比较浅,大就是辈份比较高,【为修功德。乃至设斋。造众善因。是命终人。得大利益及解脱不。】

  【大辩兴问之文。】

  【闻地藏说,但以佛教中,作丝毫之善,悉皆自得,不落空过。】因为因果昭然,你种什么因,你得什么果,很清楚,绝对不会让你白白的辛苦。

  【即时会中有一长者,名曰大辩。佛法有四大辩才,一、法无碍辩,诸法名相,通达无碍。】对法一点都无碍,诸法的名相他清清楚楚,这个一定要通达三藏,否则的话他哪里有办法,你看唯识名相你看都看不懂,你不研究唯识你就经教没办法通达,没有先在相上安立,没办法破除这个相,一定要先了解事相,那就是唯识,就是最精密的,所以唯识一定要懂,而且一定要好好的研究, 【二、义无碍辩,义理无穷,深悟实相。】实相,无相无不相,义理无穷,【三、词无碍辩,文词藻章,】藻章就是文采,【华丽宣扬。四、乐说无碍辩,】他说法一点也不累,度众生他不会觉得很疲劳,【一法演无量法,一义含无量义,重重宣说,周旋无尽。印度长者,尊贵之人也,久证无生者,诸法本不生,迷故有生,妄见也。】为什么?你走到哪里就是无生,但问题是无生这个很不容易体会的,这种东西又不是透过语言的东西,什么叫做无生?这是抚尺,这块木板我们看,有,世间人不可以说没有,打下去,噢!很痛。但是我们冷静透视它,这块是时间的、空间的交会点变化的一个相而已,经过长年累月,时空的消磨,一定会消耗尽,这块能放几亿年吗?不可能,一定会尽,我们用这个透视就了解每一分、每一秒,没有一个永久性,这样“着”就是错误,我们就是认假为真,这个就是真的,我们把它安,这个就是木材,这个就是我,这就是桌子,所以从小全都是生活在执着的捆绑里面,打不开,因此诸法不生,很不容易体会,若体会到无生的人,大用马上现前,所有用统统是智慧,所以一念无生,全体现,禅宗有一句话,一念无生就是说你只要不要去动到分别跟执着,整个清净心马上显现出来,全体现就是绝待,同时没有隔阂,没有次第,马上明心见性显现出来。所以当我们在见的时候,不要安任何的见,就是清净的见。迷故有生,妄见,【正见则法法无生,】这就是正见,你看!这个正见有多困难,要让他体会无生,除非他开悟了,要不然实在很困难,所以什么样才叫做有正见的人(善知识),当然就是明心见性了,没有明心见性,他怎么能称为善知识呢?自己本性是什么东西,他都搞不清楚,他要如何引导众生开悟,然后明心见性成佛道,根本不可能。正见,法法无生,【生死本无,】本来就无,【非有生死可断啊!】对不对?所以我们的努力有时候是错误的,愈执着,我愈想要断,比如说我要持戒,搭衣持钵,走路要有威仪,这样做对,这个叫做戒相,不是戒体,戒相叫做庄严,戒体叫做无生,要弄清楚,庄严就是庄严外表,我走路有威仪,讲话有礼貌,打坐的时候要坐得很正,持戒,外表看起来持戒庄严,这是戒相,不是戒体,你没有戒体,戒相有什么用呢?戒体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,平等的空性,持戒要用这个下手,就是持戒清净的人。【烦恼本不生,非有人断于烦恼啊!业障本空,非有业被人空啊!】有的人说:师父!我业障很重。业障很重就是烦恼很重,很简单的道理,你爱计较就业障深重,我都放得下哪有什么业,要业什么?所以常常听人家说:师父!我的业障很重。那就是烦恼很重,一些烦恼又无形状,说,又体会不出来,不说,静默,他又不晓得我们在表达什么,所以佛法就是很难,看不到,听不到,抓不到,又不是有形象,既不是长短方圆,又不是青黄赤白,也不是大小可形容,什么都不是,但什么统统是,这就很麻烦了,运用起来是随心所欲,大用现前,是不是?若要去追求它,去寻找,觅不可得,何以故?当体即空,说追,不对,不追,也不对,你说:唉呀!本性本来就具足,我不用修行。也不对。为什么?你烦恼没有断,你不够资格讲这句话,你要追求真理,但是如果他拼命的追求真理,又错,为什么?因为真理是本性具足的东西,你追,就能所不断,永远不会解脱,真理不是让我们用追求的,真理叫做悟,所以我们经典里面讲豁然大悟,用悟的就是没有任何的时间、空间,只要你体悟到空性的无生,道就在当下,那叫做圣人,我们不是,我们是把真理假设一个观念拼命的追求,噢!真理大概是这样子,拼命一直追求,世间是苦的,出离心很强,赶快念佛,没有错,但是放不下,那个身体的一切, 外在的一切执着性,知道要拼,不过没办法,所以这个取跟舍不断,虽然说业障本空,但是你不修行又不行,你说修行又不对,本来具足的东西不能让你修,就是这样难以形容,诸法从本以来,什么本,连开始都没有哪里有本,也没有末,所以形容从本来是无始劫以来,方便众生的权巧,诸法从本来,诸法从无始劫以来就是以众生的观念,然后破除你,常自寂灭相,就是每一个动点都无始以来,每一个动点当体即空,寂灭就是空,当下就是空的东西,所以你透过任何的语言你都会扭曲掉,若不能达到空性,真正觉性的那个吻合的那种境界,没有办法,所以变成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人家在问禅师:禅师!什么是禅?他就告诉你:喝茶。茶倒了,请师父开示什么是明心见性。喝茶。师父!要如何成佛?喝茶。每句都叫你喝茶,意思就是说除了你自己品尝到那种法味,除了你自己品尝到那种明心见性,要不然没有办法,一点办法都没有。无要怎么谈?我们也知道这一切是虚妄的东西,不然不要讲经,不要讲经又不行,众生又不晓得,若说有在讲经,不解佛意,度无量无边的众生,实无众生可度,要讲什么经,缘生的东西要讲什么经,也没有人在讲经,也没有人在听经,若说没有人在讲经,这里又清清楚楚在讲,底下又清清楚楚在听,这样体会得出来吗?就是透视它,不执着它,而且不能给他有任何的时间去思维,啪!一下子,…
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与轮回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