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12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理由跟他師父講,對他師父的態度很不好,那時候我在埔裏的時候,我就跟他:師兄!來!我跟你講幾句話,我問你一下,是他師父還是你是師父。他說:他是師父。他是師父你怎麼這種口氣對你的師父這樣講,這個罪很重的。噢!真的,我都沒有發現。他是無心,他一直想解釋自己,結果有一點氣憤跟忿怒,認爲他師父冤枉他。我說:這個下叁途的因,師父對錯這是師父的,我們做徒弟的就是孝順,你得到功德。謝謝法師你這樣提醒,後來趕快去跟他師父求忏悔。說:孺子可教,馬上講馬上有效。不過我是很好意,明眼無過慧,黑暗不過癡,當然有智慧的人就要引導愚癡的人,遠離那個黑暗,所以師父講的話都不聽,那不要講了,那不必再說了,你要修什麼行,你要跟人家修什麼行,【根本業緣既拔,】根本的業緣既然拔掉,【而令自悟,】讓他自己開悟,對不對?師父不是講了叁種因緣嗎?善知識、團體(就是環境了),再來就是自悟,自悟就是自覺,師父不是講過這叁種嗎?最重要的就是最後那個要自己覺悟,要自己調伏自己,【宿世之事,翻然不再造罪,上生人天。 】在這世間沒有人可以讓你成佛,只有你自己,善知識、環境,這只是增上緣而已,增上緣而已。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【自是閻浮衆生。結惡習重。旋出旋入。】一下子出來,一下子又入地獄,這樣增加麻煩,【勞斯菩薩。】人家說勞師動衆,這樣就麻煩這些菩薩,【久經劫數。而作度脫。】因爲惡太重,一下子出來,一下子又下去地獄。

  【菩薩既然如是刻苦度衆生,拔其根本罪根,使出叁途,上生人間。】但是很無奈,【怎】樣很無【奈】呢?【閻浮衆生,結惡結得多,】差不多都在結惡緣比較多,心也都糾結成一團,生氣,千人千般苦,苦苦不相同,爲什麼會痛苦?因爲執嘛!執著,一切的痛苦都是來自一個字:執,執是從哪裏來?從妄想顛倒來,就這樣子不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,所以結惡結得多,【其習氣種子特別重。】習氣跟種子就特別重,【種子內薰,】所謂種子內薰就是說種子在我們的八識田中,每次都增加一分的力量,比如說你貪心,你貪這樣東西又增加一點力量,再看到另外一種東西,又貪,重複的使用這個貪字,布施也是一樣,布施出去,無所著,增加一分清淨心,又布施出去又增加一分清淨心,自自然然久了他就不會舍不得,一開始要布施會舍不得,布施久了,習慣了,但是布施要稍微有智慧,不是亂布施。種子內薰,【不知不覺,又去造罪。致令暫出叁途,不久又入地獄。菩薩又去度,菩薩有願力,不退心,致令經久遠劫,而作度脫之事。】

  底下他就講一個譬喻。

  【譬如有人。迷失本家。】從他家裏出來,迷路,找不到路回家,【誤入險道。其險道中。多諸夜叉。及虎狼。師子。蚖蛇。】這個蚖念yuan二聲,也可以念wan二聲,蚖就是毒蛇,【蝮蠍。】蝮蠍這是一種灰黑色的毒蛇,這種蛇很毒,長差不多有二尺多,頭部叁角形的,看到頭部呈叁角形的就很凶,我們人也是一樣,頭部呈叁角形的眼鏡蛇頭,那種人脾氣壞。頭部呈叁角形的蛇大部份都有毒,尾部很短小,棲息在濕地捕食鼠或者是蛙等等,這個是蝮。蠍呢?蛇蠍,大家都知道,這蠍,很毒,但是大陸有一種專門吃蠍子的,還很貴。【如是迷人。在險道中。須臾之間。即遭諸毒。】

  【世尊設譬喻之文。】

  【“譬如有人”,指一切衆生。“迷失本家”,指衆生迷真起妄,背覺合塵,舍父逃走,而入叁界火宅。“誤入險道”,叁界六道,叁善道是夷路,】夷是所謂的平,平路,【叁惡道是險道,指衆生從人天路,誤入叁惡險道。“其險道中,多諸夜叉”。】專門在吃人的,【叁惡道衆生,惡心所特別多。大煩惱八個、隨煩惱十個。】這個我們在《百法明門論》都有講過,大煩惱八個,簡單念一下,癡、放逸、懈怠、不信、昏沈、掉舉、無慚、無愧,大煩惱。隨煩惱有十個,我們所講的忿、覆、悭、嫉、惱害、嗔、谄、诳、豎心旁+喬字的繁寫體,這個在百法裏面都有講,大隨煩惱、小隨煩惱,本來有大煩惱,大隨煩惱、中隨煩惱、小隨煩惱,這個六位百法有的講得不盡相同,大煩惱八個,隨煩惱十個,這我們在《百法明門論》已經講過了,在這裏不重複。【總而言之,不離見思二惑,】什麼叫做見惑呢?見惑就是以爲你我執而做起點,思惑就是從貪心做起點,所以說【見惑、】因爲我執做起點,爲什麼呢?將四大五蘊皆空的色身當作自己,身見,保護色身,你隨時隨地看電視全都是我見,尤其電視廣告在賣吃的東西,唉呀!嚇死人,吃的東西,對不對?什麼泡面,你不要阻擋我,我還是要去,7-11叫他不要阻擋,有的吃面吃得。。。,所以從來沒有一個廣告他很解脫的,某一些廣告比較好一點的,人家要獵殺那個水鳥,人家把它嚇走,Mr.伯朗,呯!呯!沒打中,鳥飛走了,保護環保,這廣告還不錯。那也是我執、我見,這種東西都是這樣,不管你任何的廣告,它都是執著有一個我。見思二惑,見惑、【五利使,身、】擁有一個身,【邊、】就是斷常二見叫做邊,邊見就是斷見或者是常見,這已經講過無數次了,【邪、】撥無因果,否認因果,【戒、】持不應該持的戒律,不能成就道業,持雞戒、牛戒、狗戒,持這個戒不能生天的,【取。】取就是認爲最殊勝的,叫做見取見,我看到的就是最殊勝的,我們今天所有的沖突就是這個,因爲人沒辦法看到圓滿的真理,沒有見到圓滿的真理,只看到一部分,拼命的認爲我得到的是最棒的,最棒的以後就開始修了,比如說出家或者是在家,一聽到《地藏經》,這很好,拼命誦《地藏經》,這不能說不好,但是他《地藏經》聽完之後,會排斥別部經典,唉呀!你不要誦那本,我誦這本多感應又多感應,這也是見取見,佛法哪一本經典不好,每一本經典都很好,所以這個見取見。【起時捷疾,】哇!這太快了,速度太快了,你若看他們兩個在那個地方好好在講話,不到十分鍾幹起來了,大呼小叫,【能傷慧命,】會傷害到慧命,【故雲多諸夜叉。】這個能傷慧命迅速又快。

  【“及虎、狼、獅子、蚖蛇、蝮蠍”。指五鈍使,貪瞋癡慢疑。起與斷俱遲鈍,故名五鈍使。】就是說斷的時候稍微慢,五利使好斷,五鈍使不好斷,如果五利使是第一刹那,五鈍使當作第二刹那,比如說我有身見,他拿一支針紮到我們的身體第一念就是一個我,你怎麼可以紮我,然後第二個就是嗔,起忿怒,所以第一個見,第一個念頭一定是我見,身見嘛!第一個念頭一定是身見,如果你一個人修無我了,紮下去,痛,沒有錯,無我,不能再落入第二個念頭的嗔,也不可以報複,就接受它,所以有修行的人他在第一念就馬上斬斷,因爲沒有我,沒有我就沒什麼好生氣的,氣什麼東西呢?是不是?所以第一念就斬斷,所以真正一個有修行的人他就會講:好了,順從你,隨喜功德,你怎麼說我怎麼做,就這樣子,所以我們一個真正的修行人,你看他的時候,他平常沒有什麼意見的,但是一碰到善,他馬上擇善固執,去惡從善,他碰到智慧、愚癡的選擇,他一定選擇智慧,爲什麼?這個是因果,是種子。所以說五利使跟五鈍使用這個來解釋更清楚,當你紮一針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嗔,第一個念頭,就是因爲有我,你才會有嗔,如果你無我的話,就停了,紮下去,無我,沒什麼好生氣的,本來這個色身就是緣起,緣生緣滅的東西,哪有什麼好生氣的,他會馬上觀照,馬上擺平,所以第一念不讓它起來,第二念培養不起來的。所以五利使、五鈍使是相輔相成的。【叁惡道衆生,五鈍使特別重,能傷法身。如虎喻慢、如狼譬貪、獅子譬愚癡、】獅子譬如是愚癡,【蚖蛇譬瞋、蝮蠍譬疑。“如是迷人”,指迷理起惑之人。】什麼叫迷理呢?對真理不了解,【“在險道中”,迷理輕則惑薄,是人天道;】所有做一個人應該迷的程度不能那麼深,簡單講你今生今世可以做人表示你跟人家講道理,因爲我們見理的話,就證果了,我們沒有證果就是迷的理就比較輕了,所以人應該跟人家講道理,人不跟人家講道理的話是不夠資格做人的,不講道理什麼都要順從你,什麼都不跟人家講道理,那你這個是畜生,【迷理重則惑厚,是叁惡道。】講什麼道理,山羊遇到狼,野狼沒有什麼道理好講的,就是要把你吃掉,沒什麼理好談的,是不是?【“須臾之間”,指一時不覺,煩惱叢生,見思熾盛。】就像火在燒一樣的,見思熾盛。【“即遭諸毒”,】你的內心起心動念,煩惱叢生,所以會修行的人,會觀無生,無生,煩惱就停止了,所以你想進入一個不同的時空嗎?那太簡單了,你想進入一個沒有人到的地方嗎?很簡單,無人所能到,你忍人所不能忍,做人所不能做,見人所不能見,就是見到無生,馬上進入佛的清淨的宮殿裏面,一念無生,全體現,生就是無生,沒什麼煩惱,沒有煩惱,對造惡的衆生我們憐憫,對造善的衆生我們隨喜,對修行的一切衆生我們恭維,恭敬如同菩薩,那你有什麼煩惱,對不對?你有什麼煩惱,本來就是沒有,別人不好,那不關我的事情,因果你自己負責,一句話就解決,你做得很好,我們隨喜贊歎,希望你能夠帶動這樣的風氣,度更多的衆生。所以見思熾盛就是不懂得喜悅,也不懂得解脫,我們人都是表達錯誤,比如說明明貪心是不能解決事情,比如說嫉妒,你不如人家你又嫉妒別人,這哪有用,對不對?我們都不善用心,這種東西是一種病,這是一種心病的東西,可是人知道,可是他不肯放棄,所以我們的表達都是錯誤的,而且我們一直變、變,變化、變化,見思熾盛。【將造罪業,欲去地獄。】

  【有一知識。】

  【指地藏菩薩。】

  【多解大術。】大術就是所謂的方法,他了解很多的方法。這個術有好幾種意思:第一個古代指城市中的道路叫做術,後來就改成什麼馬路、馬路,馬路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