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地藏本愿经讲记▪P12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理由跟他师父讲,对他师父的态度很不好,那时候我在埔里的时候,我就跟他:师兄!来!我跟你讲几句话,我问你一下,是他师父还是你是师父。他说:他是师父。他是师父你怎么这种口气对你的师父这样讲,这个罪很重的。噢!真的,我都没有发现。他是无心,他一直想解释自己,结果有一点气愤跟忿怒,认为他师父冤枉他。我说:这个下三途的因,师父对错这是师父的,我们做徒弟的就是孝顺,你得到功德。谢谢法师你这样提醒,后来赶快去跟他师父求忏悔。说:孺子可教,马上讲马上有效。不过我是很好意,明眼无过慧,黑暗不过痴,当然有智慧的人就要引导愚痴的人,远离那个黑暗,所以师父讲的话都不听,那不要讲了,那不必再说了,你要修什么行,你要跟人家修什么行,【根本业缘既拔,】根本的业缘既然拔掉,【而令自悟,】让他自己开悟,对不对?师父不是讲了三种因缘吗?善知识、团体(就是环境了),再来就是自悟,自悟就是自觉,师父不是讲过这三种吗?最重要的就是最后那个要自己觉悟,要自己调伏自己,【宿世之事,翻然不再造罪,上生人天。 】在这世间没有人可以让你成佛,只有你自己,善知识、环境,这只是增上缘而已,增上缘而已。

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  【自是阎浮众生。结恶习重。旋出旋入。】一下子出来,一下子又入地狱,这样增加麻烦,【劳斯菩萨。】人家说劳师动众,这样就麻烦这些菩萨,【久经劫数。而作度脱。】因为恶太重,一下子出来,一下子又下去地狱。

  【菩萨既然如是刻苦度众生,拔其根本罪根,使出三途,上生人间。】但是很无奈,【怎】样很无【奈】呢?【阎浮众生,结恶结得多,】差不多都在结恶缘比较多,心也都纠结成一团,生气,千人千般苦,苦苦不相同,为什么会痛苦?因为执嘛!执着,一切的痛苦都是来自一个字:执,执是从哪里来?从妄想颠倒来,就这样子不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,所以结恶结得多,【其习气种子特别重。】习气跟种子就特别重,【种子内薰,】所谓种子内薰就是说种子在我们的八识田中,每次都增加一分的力量,比如说你贪心,你贪这样东西又增加一点力量,再看到另外一种东西,又贪,重复的使用这个贪字,布施也是一样,布施出去,无所着,增加一分清净心,又布施出去又增加一分清净心,自自然然久了他就不会舍不得,一开始要布施会舍不得,布施久了,习惯了,但是布施要稍微有智慧,不是乱布施。种子内薰,【不知不觉,又去造罪。致令暂出三途,不久又入地狱。菩萨又去度,菩萨有愿力,不退心,致令经久远劫,而作度脱之事。】

  底下他就讲一个譬喻。

  【譬如有人。迷失本家。】从他家里出来,迷路,找不到路回家,【误入险道。其险道中。多诸夜叉。及虎狼。师子。蚖蛇。】这个蚖念yuan二声,也可以念wan二声,蚖就是毒蛇,【蝮蝎。】蝮蝎这是一种灰黑色的毒蛇,这种蛇很毒,长差不多有二尺多,头部三角形的,看到头部呈三角形的就很凶,我们人也是一样,头部呈三角形的眼镜蛇头,那种人脾气坏。头部呈三角形的蛇大部份都有毒,尾部很短小,栖息在湿地捕食鼠或者是蛙等等,这个是蝮。蝎呢?蛇蝎,大家都知道,这蝎,很毒,但是大陆有一种专门吃蝎子的,还很贵。【如是迷人。在险道中。须臾之间。即遭诸毒。】

  【世尊设譬喻之文。】

  【“譬如有人”,指一切众生。“迷失本家”,指众生迷真起妄,背觉合尘,舍父逃走,而入三界火宅。“误入险道”,三界六道,三善道是夷路,】夷是所谓的平,平路,【三恶道是险道,指众生从人天路,误入三恶险道。“其险道中,多诸夜叉”。】专门在吃人的,【三恶道众生,恶心所特别多。大烦恼八个、随烦恼十个。】这个我们在《百法明门论》都有讲过,大烦恼八个,简单念一下,痴、放逸、懈怠、不信、昏沉、掉举、无惭、无愧,大烦恼。随烦恼有十个,我们所讲的忿、覆、悭、嫉、恼害、嗔、谄、诳、竖心旁+乔字的繁写体,这个在百法里面都有讲,大随烦恼、小随烦恼,本来有大烦恼,大随烦恼、中随烦恼、小随烦恼,这个六位百法有的讲得不尽相同,大烦恼八个,随烦恼十个,这我们在《百法明门论》已经讲过了,在这里不重复。【总而言之,不离见思二惑,】什么叫做见惑呢?见惑就是以为你我执而做起点,思惑就是从贪心做起点,所以说【见惑、】因为我执做起点,为什么呢?将四大五蕴皆空的色身当作自己,身见,保护色身,你随时随地看电视全都是我见,尤其电视广告在卖吃的东西,唉呀!吓死人,吃的东西,对不对?什么泡面,你不要阻挡我,我还是要去,7-11叫他不要阻挡,有的吃面吃得。。。,所以从来没有一个广告他很解脱的,某一些广告比较好一点的,人家要猎杀那个水鸟,人家把它吓走,Mr.伯朗,呯!呯!没打中,鸟飞走了,保护环保,这广告还不错。那也是我执、我见,这种东西都是这样,不管你任何的广告,它都是执着有一个我。见思二惑,见惑、【五利使,身、】拥有一个身,【边、】就是断常二见叫做边,边见就是断见或者是常见,这已经讲过无数次了,【邪、】拨无因果,否认因果,【戒、】持不应该持的戒律,不能成就道业,持鸡戒、牛戒、狗戒,持这个戒不能生天的,【取。】取就是认为最殊胜的,叫做见取见,我看到的就是最殊胜的,我们今天所有的冲突就是这个,因为人没办法看到圆满的真理,没有见到圆满的真理,只看到一部分,拼命的认为我得到的是最棒的,最棒的以后就开始修了,比如说出家或者是在家,一听到《地藏经》,这很好,拼命诵《地藏经》,这不能说不好,但是他《地藏经》听完之后,会排斥别部经典,唉呀!你不要诵那本,我诵这本多感应又多感应,这也是见取见,佛法哪一本经典不好,每一本经典都很好,所以这个见取见。【起时捷疾,】哇!这太快了,速度太快了,你若看他们两个在那个地方好好在讲话,不到十分钟干起来了,大呼小叫,【能伤慧命,】会伤害到慧命,【故云多诸夜叉。】这个能伤慧命迅速又快。

  【“及虎、狼、狮子、蚖蛇、蝮蝎”。指五钝使,贪瞋痴慢疑。起与断俱迟钝,故名五钝使。】就是说断的时候稍微慢,五利使好断,五钝使不好断,如果五利使是第一刹那,五钝使当作第二刹那,比如说我有身见,他拿一支针扎到我们的身体第一念就是一个我,你怎么可以扎我,然后第二个就是嗔,起忿怒,所以第一个见,第一个念头一定是我见,身见嘛!第一个念头一定是身见,如果你一个人修无我了,扎下去,痛,没有错,无我,不能再落入第二个念头的嗔,也不可以报复,就接受它,所以有修行的人他在第一念就马上斩断,因为没有我,没有我就没什么好生气的,气什么东西呢?是不是?所以第一念就斩断,所以真正一个有修行的人他就会讲:好了,顺从你,随喜功德,你怎么说我怎么做,就这样子,所以我们一个真正的修行人,你看他的时候,他平常没有什么意见的,但是一碰到善,他马上择善固执,去恶从善,他碰到智慧、愚痴的选择,他一定选择智慧,为什么?这个是因果,是种子。所以说五利使跟五钝使用这个来解释更清楚,当你扎一针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嗔,第一个念头,就是因为有我,你才会有嗔,如果你无我的话,就停了,扎下去,无我,没什么好生气的,本来这个色身就是缘起,缘生缘灭的东西,哪有什么好生气的,他会马上观照,马上摆平,所以第一念不让它起来,第二念培养不起来的。所以五利使、五钝使是相辅相成的。【三恶道众生,五钝使特别重,能伤法身。如虎喻慢、如狼譬贪、狮子譬愚痴、】狮子譬如是愚痴,【蚖蛇譬瞋、蝮蝎譬疑。“如是迷人”,指迷理起惑之人。】什么叫迷理呢?对真理不了解,【“在险道中”,迷理轻则惑薄,是人天道;】所有做一个人应该迷的程度不能那么深,简单讲你今生今世可以做人表示你跟人家讲道理,因为我们见理的话,就证果了,我们没有证果就是迷的理就比较轻了,所以人应该跟人家讲道理,人不跟人家讲道理的话是不够资格做人的,不讲道理什么都要顺从你,什么都不跟人家讲道理,那你这个是畜生,【迷理重则惑厚,是三恶道。】讲什么道理,山羊遇到狼,野狼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,就是要把你吃掉,没什么理好谈的,是不是?【“须臾之间”,指一时不觉,烦恼丛生,见思炽盛。】就像火在烧一样的,见思炽盛。【“即遭诸毒”,】你的内心起心动念,烦恼丛生,所以会修行的人,会观无生,无生,烦恼就停止了,所以你想进入一个不同的时空吗?那太简单了,你想进入一个没有人到的地方吗?很简单,无人所能到,你忍人所不能忍,做人所不能做,见人所不能见,就是见到无生,马上进入佛的清净的宫殿里面,一念无生,全体现,生就是无生,没什么烦恼,没有烦恼,对造恶的众生我们怜悯,对造善的众生我们随喜,对修行的一切众生我们恭维,恭敬如同菩萨,那你有什么烦恼,对不对?你有什么烦恼,本来就是没有,别人不好,那不关我的事情,因果你自己负责,一句话就解决,你做得很好,我们随喜赞叹,希望你能够带动这样的风气,度更多的众生。所以见思炽盛就是不懂得喜悦,也不懂得解脱,我们人都是表达错误,比如说明明贪心是不能解决事情,比如说嫉妒,你不如人家你又嫉妒别人,这哪有用,对不对?我们都不善用心,这种东西是一种病,这是一种心病的东西,可是人知道,可是他不肯放弃,所以我们的表达都是错误的,而且我们一直变、变,变化、变化,见思炽盛。【将造罪业,欲去地狱。】

  【有一知识。】

  【指地藏菩萨。】

  【多解大术。】大术就是所谓的方法,他了解很多的方法。这个术有好几种意思:第一个古代指城市中的道路叫做术,后来就改成什么马路、马路,马路…
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与轮回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