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13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大、小乘,叁乘就是小乘、中乘、大乘,所以說一乘就是無二亦無叁,【佛爲衆生故,從實施權,】從這個實智,施就是方便的安排這個權智,從實智施舍,化作權智,爲什麼呢?因爲實智生無上的究竟涅槃實相,太深奧,所以要方便,要用權巧,但是所有的權巧當下就是實相,所有的方便權巧就是實相,是看我們心的運用而已,開悟的聖者哪有分這是權,這是實,對不對?他舉手投足都是見性法,對不對?乃至呵罵全都是教育,所有的教育無非就是要讓你契入明心見性,所以從實施權,權就是漸次的,方便的叫做權,實就是所謂的一乘,實相,沒有二或者是沒有叁,直接入于佛乘,【說叁乘法,】方便法才有說叁乘法,【度衆生脫離生死苦海,】度脫衆生,脫離生死的苦海,【離生死而得涅槃。是假名涅槃,】涅槃也是一個名詞,【非真涅槃。】爲什麼呢?因爲涅槃是真正的境界,而不是假名的,我們所有的都是語言文字,語言文字會化作觀念,我們對涅槃體會不出來,所以我們說涅槃也是假名,意思就是叫你不要執著涅槃的這個名詞,以爲你懂得涅槃,所以在《般若經》裏面講,衆生說空就著空,說有就著有,說般若執著般若,每天迷惑顛倒,說般若不知般若,說空也不了解空,說有也不了解有,說涅槃根本不懂得涅槃是什麼東西,所以我們就要由相似境裏面自內證進入真實境,這一定要這樣,由相似境,我們從種種的摸索,慢慢教化,一天、一天的教化,有一天才會契入真正涅槃,最大的享受就是涅槃,所以開悟(證果的聖者)他就是這樣,每天都安住在涅槃裏面,【所以叁乘,非究竟道,而衆生執之以爲實,不能成佛。所以如來最後說法華經,】在法華經旁邊寫:《方便品第二》,爲什麼?底下那一句是在《方便品》講的,【大師子吼】,這個師子吼一般來講只知道無畏說法,就像獅子在森林裏面咆哮,吼叫一聲,百獸之王,佛也是人中的至尊,所以佛在說法的時候菩薩就會起勇猛心求菩提,這些外道惡魔就怖畏,像獅子吼一般,小獅子也能增加威德,師子吼它有叁種的意義,這個你們要寫一下,師子吼的叁種意義,因爲這個名詞我們常常聽到,但是我們並不了解師子吼真正的意義是什麼,它有叁種,第一個叫做如說修行,第二個,師子吼叫做無畏說,第叁個,師子吼叫做決定說。如說修行,第一個,無畏說,第二個,決定說,第叁個。簡單解釋一下,第一個如說修行,意思就是說所說如所行,言行一致,無有虛說,佛就是說得到就一定做得到,這叫做如說修行,他說,他修行到那種境界,講出來就是按照那種法去做;第二叫做無畏說,沒有恐懼的說法,意思就是說佛對大衆辯才無礙,弘揚這種妙法,而無所畏,不畏他,而且令他畏,不畏一切外道,而且令一切外道驚魂喪膽,所以說無畏說;第叁叫做決定說,決定說就是依照究竟理說,究竟的教,究竟義理,可以上弘大道,下利群生,邪無不摧,正無不顯,就是說對上來講可以弘揚這個佛道,大道就是佛道,下利群生,可以利益群生,邪無不摧,所有的邪見統統把它除掉,正無不顯,正就是正知正見,全部都顯現出來。所以我們一般對師子吼更進一步的認識,【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】唯有一乘法就是說佛他的說法,他最究竟就是要叫你成佛作祖,他不希望你成爲二乘人,他也不希望你成爲叁乘人,佛的最大希望就是叫你成佛,這是佛在《法華經》裏面也同樣如此,佛的降生爲一大事因緣而降生人間,開示悟入佛的知見,這在《法華經》就講得很清楚,他爲何要來到這個世間,他就是爲你開佛知見,示佛知見,悟佛的知見,入佛的知見,對你開示悟入,叫每一個人都要成佛,這是佛出世,在這個世間最大的用意,就是要叫你成佛,我們在經典談到【無二亦無叁。除佛方便說,但以假名字,引導于衆生,說佛智慧故。諸佛出于世,唯此一事實,余二則非真”。弟子聞法,開叁乘之權,】小乘、中乘跟大乘,【悟一乘之實,】佛祖最大的用心是要叫我們成佛作祖,【個個受記作佛。】這是佛來到世間最大的用心。

  【世尊啊!若有男子女人,聞是佛名,聞得深,一念悟諸法之實相,皈依諸法實相,成就一切種智。】一切種智叫做薩婆若海,我們說一切進入佛的薩婆若海,就是進入一切種智。【是人生生世世,得遇無量諸佛,爲其摩頂,授當來成佛之記。】這很重要,我們這輩子若沒成就,我們也希望下輩子能再遇到佛,我們念師子吼如來,就可以生生世世遇到無量的諸佛摩頂授記。

  【又于過去有佛出世。號拘留孫佛。若有男子女人。聞是佛名。志心瞻禮。或複贊歎。是人于賢劫千佛會中。爲大梵王。得授上記。】過去我們叫做莊嚴劫,未來叫做星宿劫,我們要稍微背一下,現在叫做賢劫,叁千佛每年都在拜,你叫他講這個叁劫,說不定講不出來,他拜完就贈給師父了,拜一劫贈送一劫。拜一劫賢劫佛,莊嚴佛就忘了,拜到未來星宿劫,賢劫也忘記了,這稍微背一下,我們也知道有這樣的劫,不然我們都還給。。。因爲現在沒有考試,以前有考試,現在沒有,聽一聽,課本合起來,明天又打開,有的幹脆放進抽屜,帶回去很麻煩,怕丟掉。什麼叫賢劫呢?在《悲華經》卷五,對這個賢劫有所解釋,就是說這個佛世界叫做娑婆世界,什麼因緣,劫名叫做賢劫?本來不是叫做賢劫,叫做善賢劫,人家說先生賢,主人福,但是讀久了變成先生緣,注人福,是讀作先生,先生就是醫生,聽開示是這麼說:先生賢,注定人福,醫生的行,這是個人福報,現在讀作先生的緣,看個人的因緣,這是善賢就是善賢劫,簡稱賢劫,大劫中衆生,就是我們現在這一劫的衆生,衆生貪欲、嗔恚心、愚癡、我慢、嫉妒、傷害的衆生,千佛世尊爲了要成就衆生的佛道,所以發大慈悲心,在這一劫要出世在世間,所有在《賢劫經》裏面,《賢劫千佛名經》,千佛的因緣經等等,第一個就是拘留孫佛,拘那含牟尼佛,迦葉佛,釋迦牟尼佛,再來就彌勒佛,賢劫的第一尊佛,拘留孫佛,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。我們現在買樓都不敢買第四層樓,醫院也都不敢用四樓,釋迦牟尼佛就排第四尊佛,不見得,若賣房子都四樓賣得比較便宜,四樓讀作死,但是他不了解四樓才是好,四四方方,端端正正,對不對?四代表四谛,四,說實在的,以佛門而言都是很好,四果阿羅漢,最究竟的果位四果阿羅漢,所以四對我們而言也很吉利,有的佛教徒還在忌諱買樓房哪一樓層才可以買,哪一樓層不可以買,所以醫院沒有四樓,一二叁五六七八九,沒有四樓,跳過去,對不對?衆生很忌諱這種東西,所以衆生有衆生的迷茫,迷茫,迷信,若這樣我們都把四樓打掉,編號編五樓,事實上也是四樓,悲哀,衆生很可憐,四樓諧音就是死,世間人就是這樣。賢劫千佛會中,爲大梵王,得授上記。

  【地藏菩薩,又白佛言:世尊,過去又有佛出世,號拘留孫佛。當時我曾親近供養,梵語拘留孫,此雲所應斷。】什麼是所應斷?【衆生的煩惱,是應該斷的;煩惱斷盡,菩提現前。】菩提就現前。所以你不要逃避煩惱,煩惱就是所謂現實,你逃避煩惱就等于失去菩提,你若不敢面對這個現實,我們若不敢面對這個世間的現實,我們就不能得到菩提之道,不可能的事情,所以我們不怕紛爭,怕的是我們不會處理我們心裏的結,我們若會處理心裏的結,當下放下,這樣煩惱就斷盡,修行,佛陀常常告訴我們,用最簡單的辦法其實就是最厲害的辦法,不過我們都體會不到這點,沒辦法體悟到這點,因此我們東追尋,西找找,找到最後我們還沒辦法斷煩惱,人家問:師父!你可不可以講一句話,讓我這輩子決定往生極樂世界。可以,很簡單,四個字而已,萬緣放下。說:師父!爲什麼要萬緣放下?緣就是相,就是一切都是因緣,爲什麼要放下呢?因爲它是無常,意思就是說你執著也沒有用,你一定要死,到最後你無路可走,爲無常所吞,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間爲什麼念佛無力,爲什麼修行不夠力量,提不起精神,爲什麼觀照的力量不夠?很簡單的道理,非常簡單,你萬緣放不下,今天面對這個境界還在希望明天,希望明天之余,還在希望後天,對不對?過去感到憤怒的事情我們到今天還耿耿于懷,你萬緣沒有放下,你沒有放下,菩提就免談了,哪有可能現前,所以說煩惱若現前,你就安慰自己說:菩提已近了。煩惱若現前你就告訴自己:我的佛道已經接近了。就像陰天下雨下很大,你就想:好天氣的日子快到了。我們不同,我們都逃避,煩惱若來,避開,你多會避?你有多大的能力要逃避一輩子所有現前的煩惱的境界,哪有可能?只要你面對現實,有人就有影子,有陽光就有影子,你逃到哪裏影子都跟隨著,人若是活在這世間,業力一定跟隨著,所以是非、鬥爭、善惡、對立難免的,因此我們煩惱來,我們要記得萬緣放下,放不下你又奈無常何,你能對無常怎麼樣呢?一切爲無常所吞,到最後都是無常吞噬我們,所以說世間贏,你又贏到什麼,世間輸,你又輸到什麼,沒有,統統沒有,對不對?如夢幻泡影,沒有輸也沒有贏,贏,他也一定要輸。所以煩惱若斷盡,菩提就現前,所以我們要懂得觀照,其實修行就是這麼簡單,真的很簡單,你肯,不肯,就是這樣子而已,二個字,你不肯那就不用談,免談,你不肯放下,我偏偏要執著,好!你就一直痛苦,我偏偏要放下,這樣你就OK,沒事,放下,對不對?【修行最重要,斷自己的煩惱,】就是降伏自己,修行最重要,這句話你要畫紅線,畫二條線,你要知道修行最重要是在修什麼,修行不是一天到晚管他好,管他對,管他不對,不是這樣修,這樣修要修到何時,對不對?底下,修行最重要,你看!斷自己的煩惱,這樣豈不是每一天都要觀照自己心的起心動念?【每人的煩惱,大約有叁重:】

  【第一是見思煩惱。見惑五利使、思惑五鈍使,】所謂身見等等,一直到邪見,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、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