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邪見,思惑就是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,五鈍使,簡單解釋一下,利就是速度快,第一刹那,鈍,第二刹那,我們念刹nuo(二聲),有的人念刹na(四聲),但是其實五利使跟五鈍使幾乎都是同時顯現,只是爲了解說方便,我們才分一個五利使跟五鈍使,很簡單的道理,比如說身見,我們拿一支針,你走過來,我無緣無故刺你,你會哀嚎一聲,而且你會很憤怒,哀嚎一聲就是因爲我們身見重,我們執著這個色身是一個我,身見,四大本來是無我,但是我們執著這是我,所以一針刺下去,痛,第一個就是感覺我在痛,第二個就很憤怒,我跟你無冤無仇你爲何刺我這一針,所以覺得會痛,執著,馬上動這個憤怒的念頭,馬上要報複,所以說見思惑其實那個速度並沒有很慢,速度是很快,同時,但是爲了解釋它才分五利使跟五鈍使,你不要認爲五鈍使就是反應比較慢,打一巴掌,啪!身見先來,等很久才覺得會痛,才開始憤怒,瘋子,神經系統都壞了,對不對?所以這個煩惱第一層就是五利使、五鈍使,【這十使煩惱,】就像天使一樣的一直陪伴在你的旁邊,這個使字就是等于隨時圍繞在你的旁邊叫做使,我們說:天使、天使,這十使就像你的侍者都在你的旁邊,【使到衆生作無量業,】讓你作無量業,【受無邊生死苦。所以衆生應先斷此煩惱,此煩惱一斷,便證阿羅漢果,出叁界,了生死矣!】所以說這就是煩惱,造業他不懂,有一天碰到一個。。。,不是信徒,他說:唉呀!師父!你不曉得釣魚多好。船開到大海一望無際,上是天,下是海,只有他一艘船在那裏釣魚,那種樂趣,實在有說不上來的樂趣,對不對?我們衆生以殺生爲快樂,他覺得這樣叫做快樂,這就是一切衆生的相,衆生一定要借著一項快樂來依靠,來依賴,有的要唱歌,像現在電視在報導的,以前的廟會活動,提燈或是演布袋戲,或是演歌仔戲,都不流行,變成沒有人,以前若媽祖廟口,古時候媽祖廟或是什麼關公廟前,神道廟,, 廟埕都很大,結果都很多人,現在都沒有人,主任委員就覺得很苦惱,廟會活動竟然。。。,迎神賽會都沒有人,到後來就什麼,去辦歌唱卡拉OK比賽,結果整個廟埕都是人,大人、小孩全都是在比賽唱歌,他說:這樣辦得有成功。神也喜歡聽卡拉OK,也開始在改變了,唱的跟拜神都不太能搭配,他唱那個歌,你想想看!跟神,神是很莊嚴,要救度衆生的,他唱那個歌都很痛苦,要不然就是情歌,對不對?他都唱:我的他穿著一件,什麼黃襯衫,唱這個,你想想看!神聽這個要死嗎?神聽這個做什麼,要不然就靜靜聽著,噢!音拉很長,愛人,我要爲你唱一首,什麼愛歌,當你明晨醒過來的時候,你已發現我已離你遠去,就是這樣,本來是要跟你互相到老,奈何生命如此短促,談這個知道無常,不過無常他也是唱歌,所以沒有用,廟會活動,衆生你沒辦法,沒有一樣讓他依靠,他會活得很痛苦,有的家裏安裝卡拉OK,有空就叫一些國中生,高中生的同學來他家唱歌,唱得吵鬧不已,到二、叁點,樓下的人拿一支竹竿敲天花板,睡覺了,拜托,這些死孩子二點多了還在唱歌,我明天要上班,一直敲,真的,沒有辦法,他也不管樓下上班不上班,你看看!我們從小,所以哪一個知道要覺悟?哪一個知道要修行?沒有,我們一定要執著一樣東西世間才活得下去,母親或是父親常常會特別交代他兒子,你以後賺錢要分多少給我,要如何孝養我,對不對?都這樣,萬一子女不孝,你不就上吊?我們人都活在希望,至于我,我不同,我們人要活在絕對的心裏面,這樣你才沒煩惱。我就是活在這種境界裏面。說:師父!有一天你的徒弟全都離開,這樣你怎麼辦?最好,這樣我們的責任完成,表示我們的福報不夠,省得教,OK!最好,沒有關系,剩你自己一個。不會,我有伴,我有二個伴,是世間最重要的二個伴,第一阿彌陀佛,西方叁聖,跟極樂世界清淨大海衆菩薩,這就是我的伴,心中有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,這是我第一個伴,我是絕對不會寂寞,不會唱一首無聊的人生,你也好了,哪會無聊?活得很快樂,第二個伴就是錢,錢永遠都在我們的身邊,沒差,是啊!沒差,真的,徒弟走得一個不剩,你相信嗎?我明天登報紙,請一個男衆來陪伴慧律法師,一個月六萬,明天報名就報到民權路那頭了,你都不用擔心,你要是想說:沒有徒弟,要孝順我,那你會痛苦,所以萬一老了走不動,簡單,拿一支鈴铛,當、當。。。,手伸出來,很簡單,我都不曾想人家一定要如何孝順我們,要賺多少錢分給我們,這樣很痛苦,會活得很痛苦,整天都是爲了希望將來,你整天都很痛苦,全部放下,真那麼倒楣,沒有一個徒弟孝順,對不對?不會這樣,不可能,所以說這是在講講笑話,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煩惱都是多余的,走到那裏你就處理到那裏。所以衆生應該先斷見思惑,這個煩惱一斷,便證到阿羅漢果,出叁界,了生死。
【第二是塵沙煩惱。】塵沙惑其實就是【如塵若沙,】之微細的煩惱,表示多得不勝枚舉。塵沙惑,這樣聽不懂,你若告訴他如塵如沙之多又細的煩惱,這樣一看,就知道什麼意思了,說塵沙惑,他搞不清楚,什麼叫做塵沙惑,但是如果我們加一個如字,如來的如字,意思馬上知道,如塵沙之煩惱,如塵如沙,塵,沙很細,很微細。如塵若沙【這麼多,此煩惱一斷,則識恒沙佛法,】則識就是了解,【就能醫恒沙衆生之病,則名菩薩。】我都跟醫生這麼說,有一種病醫生沒辦法治的,絕對沒辦法治,就是無形的業障病,我的徒弟光是當醫生的不計其數,因爲過去光是在臺大上課,臺大,中國醫學院,高醫,高雄醫學院,陽明醫學院,光是教出來的學生就不計其數,現在的學生都在當醫生了,我到他那裏上課,醫生都會請示我一個問題,老學長都會回來,比如說臺大畢業的,他都會:請示師父!爲什麼這個人這樣感冒,這個人也這樣感冒,同樣開一樣的藥,甲先生吃得好,乙小姐怎麼吃都吃不好,真的,怎麼樣都沒有辦法,很簡單,這叫做業力所感,治不好就是治不好,他被鬼找上他怎麼治得好,他說:師父!這樣怎麼辦?我說:不然你教他誦《金剛經》消業障。他說:他若不要呢?不要,第一個辦法,不然請高僧大德加持一下,不然怎麼辦,自己不念就要依靠別人了,不然叫他念佛號。到後來,回去勸告他:我師父說藥物沒辦法,你看這麼久我也不要這樣,對不對?我師父說你回去念佛,要不然誦個《金剛經》,要不然誦個大悲咒水自己喝,看你的意思怎樣。這樣會好。回去真的誦,咦!發燒馬上退,有時候我們發燒不是真的在發燒,有這個主熱的鬼附在這個身上,所以所有的醫生都怕業障病,醫不好,你怎麼醫都醫不好,它會跑來跑去,都治不好,所以醫生沒有辦法醫業力,只有法師能夠指點,還有靠你自己的合作,靠自己,所以他真的真病沒藥治療,真病就是業,所有的醫生都在治療假病,爲什麼呢?全身四大是假的,地、水、火、風這色身是假的,四大不調就會生病,每次治療都治療假病,真的病他沒辦法,真的就是什麼,煩惱、業力,他哪有辦法治療,他要治療哪裏?所以法師治療真病,醫生就治療假病,他醫的都是假病,四大假合,煩惱,會牽引你生死的要靠法師。【所以菩薩,一定斷塵沙惑,方能應機說法,去度衆生啊!】
【第叁是無明煩惱。此煩惱障佛法身,不識如來果位中,十力】這個十力中間加一個字:十智力,十種智慧的力量叫做十力。十智力,【四無所畏,十八不共法等功德,】這個不共就是不共叁乘,只有佛有,叫做不共,十八不共叁乘之法唯有佛有,這個尤其在《大智度論》講得特別的清楚,十八不共法在《大智度論》討論得特別詳細,這十八種不共法只有佛有而已,叁乘人都沒有,叫做十八不共叁乘之法,【欲證如來功德,須斷此煩惱。所謂斷一分無明,證一分法身。】這是天臺宗所說的,禅宗可不這麼說,禅宗講即心即佛,你一分無明,說:無明分分斷,法身分分證,在禅宗裏面講這樣是不通的,開悟的聖者哪有分分斷,分分顯,哪有這樣子的!一悟就是究竟,起點就是終點,即心即佛,哪有什麼分分斷,分分顯,這是天臺宗的思想,不是禅宗的思想,禅宗沒有階位,有的人修禅的在問:師父!他證幾果?我說:問這個都是外行的,禅宗哪有講幾果的,禅宗不講初果、二果、叁果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對不對?沒有的,禅宗一悟就是如來地,禅宗哪裏有在講什麼階位不階位,證什麼初果、二果,那個都是唬外行人,他修禅,聽說證叁果,修禅的人一下手就是佛了,一下手就是不生不滅了,對不對?悟道的人哪裏有什麼階級階位可說,只是他不圓滿而已,即心即佛,只是他還不圓滿,他度衆生的因緣還不具足,他所修的還沒有達到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,所以他繼續度衆生可以讓他的菩提達到圓滿,是這樣子而已。【無明分分斷,諸佛法身分分證,直至破盡爲止。】有的分四十二品無明。
【世尊,欲斷叁惑煩惱,】就是見思、塵沙、無明,這叁惑,惑就是無明,【須悟諸法寂滅之理。】把筆拿起來,寂滅的旁邊寫二個字:就是無生,無生的底下再寫二個字:無诤。你想要學佛入道嗎?有。很簡單,我告訴你,寂滅就是所謂的涅槃,它就是無生,你若能了解緣起當下就是性空,多觀照這個性空的道理,無诤就是不著相,哪一種人可以達到無诤呢?那就不著相,你今天爭是爲什麼?因爲你著相,我們今天著相就開始爭,開始爭執,你認爲世間真的你才會爭,若像廣欽老和尚講的,那種修養,他爭什麼!老和尚講一句話,你若還一根草、一支針的執著,這樣你還不能了生死,你還放不下,所以這個寂滅的道理一定要知道,寂滅的道理就像我們今天所講的,心靜到了極點,一切眼前、耳朵所聽到,所發生的一切千變萬化,他全都不會被動搖,一樣微笑,一樣超越,有跟沒有統統透視,非常的享受他的生命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