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大、小乘,三乘就是小乘、中乘、大乘,所以说一乘就是无二亦无三,【佛为众生故,从实施权,】从这个实智,施就是方便的安排这个权智,从实智施舍,化作权智,为什么呢?因为实智生无上的究竟涅槃实相,太深奥,所以要方便,要用权巧,但是所有的权巧当下就是实相,所有的方便权巧就是实相,是看我们心的运用而已,开悟的圣者哪有分这是权,这是实,对不对?他举手投足都是见性法,对不对?乃至呵骂全都是教育,所有的教育无非就是要让你契入明心见性,所以从实施权,权就是渐次的,方便的叫做权,实就是所谓的一乘,实相,没有二或者是没有三,直接入于佛乘,【说三乘法,】方便法才有说三乘法,【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,】度脱众生,脱离生死的苦海,【离生死而得涅槃。是假名涅槃,】涅槃也是一个名词,【非真涅槃。】为什么呢?因为涅槃是真正的境界,而不是假名的,我们所有的都是语言文字,语言文字会化作观念,我们对涅槃体会不出来,所以我们说涅槃也是假名,意思就是叫你不要执着涅槃的这个名词,以为你懂得涅槃,所以在《般若经》里面讲,众生说空就着空,说有就着有,说般若执着般若,每天迷惑颠倒,说般若不知般若,说空也不了解空,说有也不了解有,说涅槃根本不懂得涅槃是什么东西,所以我们就要由相似境里面自内证进入真实境,这一定要这样,由相似境,我们从种种的摸索,慢慢教化,一天、一天的教化,有一天才会契入真正涅槃,最大的享受就是涅槃,所以开悟(证果的圣者)他就是这样,每天都安住在涅槃里面,【所以三乘,非究竟道,而众生执之以为实,不能成佛。所以如来最后说法华经,】在法华经旁边写:《方便品第二》,为什么?底下那一句是在《方便品》讲的,【大师子吼】,这个师子吼一般来讲只知道无畏说法,就像狮子在森林里面咆哮,吼叫一声,百兽之王,佛也是人中的至尊,所以佛在说法的时候菩萨就会起勇猛心求菩提,这些外道恶魔就怖畏,像狮子吼一般,小狮子也能增加威德,师子吼它有三种的意义,这个你们要写一下,师子吼的三种意义,因为这个名词我们常常听到,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师子吼真正的意义是什么,它有三种,第一个叫做如说修行,第二个,师子吼叫做无畏说,第三个,师子吼叫做决定说。如说修行,第一个,无畏说,第二个,决定说,第三个。简单解释一下,第一个如说修行,意思就是说所说如所行,言行一致,无有虚说,佛就是说得到就一定做得到,这叫做如说修行,他说,他修行到那种境界,讲出来就是按照那种法去做;第二叫做无畏说,没有恐惧的说法,意思就是说佛对大众辩才无碍,弘扬这种妙法,而无所畏,不畏他,而且令他畏,不畏一切外道,而且令一切外道惊魂丧胆,所以说无畏说;第三叫做决定说,决定说就是依照究竟理说,究竟的教,究竟义理,可以上弘大道,下利群生,邪无不摧,正无不显,就是说对上来讲可以弘扬这个佛道,大道就是佛道,下利群生,可以利益群生,邪无不摧,所有的邪见统统把它除掉,正无不显,正就是正知正见,全部都显现出来。所以我们一般对师子吼更进一步的认识,【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】唯有一乘法就是说佛他的说法,他最究竟就是要叫你成佛作祖,他不希望你成为二乘人,他也不希望你成为三乘人,佛的最大希望就是叫你成佛,这是佛在《法华经》里面也同样如此,佛的降生为一大事因缘而降生人间,开示悟入佛的知见,这在《法华经》就讲得很清楚,他为何要来到这个世间,他就是为你开佛知见,示佛知见,悟佛的知见,入佛的知见,对你开示悟入,叫每一个人都要成佛,这是佛出世,在这个世间最大的用意,就是要叫你成佛,我们在经典谈到【无二亦无三。除佛方便说,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,说佛智慧故。诸佛出于世,唯此一事实,余二则非真”。弟子闻法,开三乘之权,】小乘、中乘跟大乘,【悟一乘之实,】佛祖最大的用心是要叫我们成佛作祖,【个个受记作佛。】这是佛来到世间最大的用心。
【世尊啊!若有男子女人,闻是佛名,闻得深,一念悟诸法之实相,皈依诸法实相,成就一切种智。】一切种智叫做萨婆若海,我们说一切进入佛的萨婆若海,就是进入一切种智。【是人生生世世,得遇无量诸佛,为其摩顶,授当来成佛之记。】这很重要,我们这辈子若没成就,我们也希望下辈子能再遇到佛,我们念师子吼如来,就可以生生世世遇到无量的诸佛摩顶授记。
【又于过去有佛出世。号拘留孙佛。若有男子女人。闻是佛名。志心瞻礼。或复赞叹。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。为大梵王。得授上记。】过去我们叫做庄严劫,未来叫做星宿劫,我们要稍微背一下,现在叫做贤劫,三千佛每年都在拜,你叫他讲这个三劫,说不定讲不出来,他拜完就赠给师父了,拜一劫赠送一劫。拜一劫贤劫佛,庄严佛就忘了,拜到未来星宿劫,贤劫也忘记了,这稍微背一下,我们也知道有这样的劫,不然我们都还给。。。因为现在没有考试,以前有考试,现在没有,听一听,课本合起来,明天又打开,有的干脆放进抽屉,带回去很麻烦,怕丢掉。什么叫贤劫呢?在《悲华经》卷五,对这个贤劫有所解释,就是说这个佛世界叫做娑婆世界,什么因缘,劫名叫做贤劫?本来不是叫做贤劫,叫做善贤劫,人家说先生贤,主人福,但是读久了变成先生缘,注人福,是读作先生,先生就是医生,听开示是这么说:先生贤,注定人福,医生的行,这是个人福报,现在读作先生的缘,看个人的因缘,这是善贤就是善贤劫,简称贤劫,大劫中众生,就是我们现在这一劫的众生,众生贪欲、嗔恚心、愚痴、我慢、嫉妒、伤害的众生,千佛世尊为了要成就众生的佛道,所以发大慈悲心,在这一劫要出世在世间,所有在《贤劫经》里面,《贤劫千佛名经》,千佛的因缘经等等,第一个就是拘留孙佛,拘那含牟尼佛,迦叶佛,释迦牟尼佛,再来就弥勒佛,贤劫的第一尊佛,拘留孙佛,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。我们现在买楼都不敢买第四层楼,医院也都不敢用四楼,释迦牟尼佛就排第四尊佛,不见得,若卖房子都四楼卖得比较便宜,四楼读作死,但是他不了解四楼才是好,四四方方,端端正正,对不对?四代表四谛,四,说实在的,以佛门而言都是很好,四果阿罗汉,最究竟的果位四果阿罗汉,所以四对我们而言也很吉利,有的佛教徒还在忌讳买楼房哪一楼层才可以买,哪一楼层不可以买,所以医院没有四楼,一二三五六七八九,没有四楼,跳过去,对不对?众生很忌讳这种东西,所以众生有众生的迷茫,迷茫,迷信,若这样我们都把四楼打掉,编号编五楼,事实上也是四楼,悲哀,众生很可怜,四楼谐音就是死,世间人就是这样。贤劫千佛会中,为大梵王,得授上记。
【地藏菩萨,又白佛言:世尊,过去又有佛出世,号拘留孙佛。当时我曾亲近供养,梵语拘留孙,此云所应断。】什么是所应断?【众生的烦恼,是应该断的;烦恼断尽,菩提现前。】菩提就现前。所以你不要逃避烦恼,烦恼就是所谓现实,你逃避烦恼就等于失去菩提,你若不敢面对这个现实,我们若不敢面对这个世间的现实,我们就不能得到菩提之道,不可能的事情,所以我们不怕纷争,怕的是我们不会处理我们心里的结,我们若会处理心里的结,当下放下,这样烦恼就断尽,修行,佛陀常常告诉我们,用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最厉害的办法,不过我们都体会不到这点,没办法体悟到这点,因此我们东追寻,西找找,找到最后我们还没办法断烦恼,人家问:师父!你可不可以讲一句话,让我这辈子决定往生极乐世界。可以,很简单,四个字而已,万缘放下。说:师父!为什么要万缘放下?缘就是相,就是一切都是因缘,为什么要放下呢?因为它是无常,意思就是说你执着也没有用,你一定要死,到最后你无路可走,为无常所吞,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念佛无力,为什么修行不够力量,提不起精神,为什么观照的力量不够?很简单的道理,非常简单,你万缘放不下,今天面对这个境界还在希望明天,希望明天之余,还在希望后天,对不对?过去感到愤怒的事情我们到今天还耿耿于怀,你万缘没有放下,你没有放下,菩提就免谈了,哪有可能现前,所以说烦恼若现前,你就安慰自己说:菩提已近了。烦恼若现前你就告诉自己:我的佛道已经接近了。就像阴天下雨下很大,你就想:好天气的日子快到了。我们不同,我们都逃避,烦恼若来,避开,你多会避?你有多大的能力要逃避一辈子所有现前的烦恼的境界,哪有可能?只要你面对现实,有人就有影子,有阳光就有影子,你逃到哪里影子都跟随着,人若是活在这世间,业力一定跟随着,所以是非、斗争、善恶、对立难免的,因此我们烦恼来,我们要记得万缘放下,放不下你又奈无常何,你能对无常怎么样呢?一切为无常所吞,到最后都是无常吞噬我们,所以说世间赢,你又赢到什么,世间输,你又输到什么,没有,统统没有,对不对?如梦幻泡影,没有输也没有赢,赢,他也一定要输。所以烦恼若断尽,菩提就现前,所以我们要懂得观照,其实修行就是这么简单,真的很简单,你肯,不肯,就是这样子而已,二个字,你不肯那就不用谈,免谈,你不肯放下,我偏偏要执着,好!你就一直痛苦,我偏偏要放下,这样你就OK,没事,放下,对不对?【修行最重要,断自己的烦恼,】就是降伏自己,修行最重要,这句话你要画红线,画二条线,你要知道修行最重要是在修什么,修行不是一天到晚管他好,管他对,管他不对,不是这样修,这样修要修到何时,对不对?底下,修行最重要,你看!断自己的烦恼,这样岂不是每一天都要观照自己心的起心动念?【每人的烦恼,大约有三重:】
【第一是见思烦恼。见惑五利使、思惑五钝使,】所谓身见等等,一直到邪见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、…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