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1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376到378年,《纓絡經》講什麼呢?是講菩薩的階位,跟叁聚淨戒因地的修行,在大正藏第二十四冊。不過菩薩階位,這個《楞嚴》、《纓絡經》、《華嚴》、《唯識》,判教差距很大,有的講有四十一位、四十二位,有的講五十一位、五十二位,有的講五十六個位次。【“神名天心,通名慧性;天然之慧,徹照無礙,故名神通。”予謂六根清淨皆得神通;眼根清淨,天眼通;耳根清淨,天耳通;身根清淨,神足通;意根清淨,有宿命通及他心通;】這意根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第六意識,一般人只講到第六意識,意根,那麼意識的根本,當然六跟七其實是相連的,你若有分別,當然你就産生執著,所以其實意根清淨,如果徹底的講他包括了六識、七識跟八識通通有,因爲沒辦法很清楚的劃分。【若煩惱漏盡,即了生死,成就漏盡通。】

  【佛以神通現種種身,具一切智,說種種法。如來有不可思議的神通,今佛在忉利天放無量光明雲,乃佛神通之一也。】

  【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忉利天,爲母說法。】

   這有二種說法,兩種角度來講,若根據《觀佛叁昧海經》來講是父王對佛說,你出世之後你母親就往生了,你應該去忉利天爲母說法,佛就回答它的父王說:當如轉輪聖王,轉輪聖王都有報恩,這是一種說法。根據《阿含經》的思想,不是他父親請求佛陀去天上爲母說法,是帝釋天所請,就是玉皇大帝請佛上忉利天,因爲他是叁十叁天主,所以是忉利天所請,意思就是諸佛皆上升忉利天爲母說法,如來也應該爲聖母說法。于是如來與千比丘在安達羅國曲女城邊上升忉利天爲母說法,以報答母親的恩。所以出家人若不孝順父母他的成就就免談了,不用說他多會修行,在家不孝,出家怎會成高僧,在家是孝子,出家才有可能成就高僧。【今釋經文。諸經首皆具六種成就,】什麼叫六種成就?就是要具足這六種的條件才可以完成說法的功德,才可以完成說法這個具足的因緣,所以叫六種成就。照理講要加二個字意思才能完全明了,“諸經首皆具六種因緣成就”,要六種因緣,才有可能成就這本《地藏本願經》。【證明是佛所說,又名證信序。】證信序就是證明這是佛說的,可以相信的。【第一信成就、】我們若沒有信就免談了,出世間沒有信你就不可能成就,【二聞成就、叁時成就、四說法主成就、】就是佛,【五處所成就、】在忉利天說法,【第六衆成就,六事成就,】六事就是六種因緣成就,【方能說法。】才有這本《地藏經》。

  【第一信成就。不信何用聞,】我沒有信心還要聞什麼呢?所以【我們學佛,第一條件就是信。信仰叁寶,絕對信,信之極點,證入叁寶之體。】叁寶之體就是如來藏心,【叁寶不從他得,】不是從外面得來的,是心,自性本自具足叁寶,這講的是自信叁寶。【佛寶者,汝之性也;】就是你的本性,每一個人都會成佛,你的本性就是佛,我們今天雖然是凡夫,不過我們若認真用功修行我們也會成佛。【法寶者,汝之智也;僧寶者,汝之行也。】行持,所謂行持就是所謂的身跟口,還有重要的就是意,身口意,就是要無诤。【所以大智度論雲:“佛法大海,唯信能入,】只有對叁寶有信心的人才有可能入佛道,【唯智能度。”】只有有智慧的人才度得了他,整天愚癡,就怎麼度也度不了。【金剛經雲:“信心清淨,即生實相。”】信心清淨就是不動搖,清淨就是無相,簡單講就是六根攀緣六塵全都保持空、無相、即相離相、無住、無念、無一切,無增無減、無生無滅,即生實相。【實相者,叁寶之別名。信則萬法現前,故一切經,從信而入。儒家則雲:“不誠無物。”】這句話沒有幾個人能夠了解,誠就是真實無妄,簡單講就是真理的本然,物是指萬事萬物而言,什麼叫不誠無物呢?就是凡是道德或事功,如果是出于一種虛僞的心,到最後就像溝裏的水很容易枯竭,終歸泯滅,就是說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若不誠懇,你心中就什麼都沒有,你所得到的也會毀滅。這句話很難解釋,不誠無物用接近的話就是說,如果你沒有擁有一顆虔誠的心,那你什麼都不是真實,什麼都得不到,你也不能感化人,也不能修行,也不能做事業,也不會成功,什麼都沒有叫做無物,這個無物跟本來無一物剛好相反,這個無物就是不能成就一切妙用,因爲你發心是虛僞的,所以叫不誠無物,無物就是不能成就。人與人要互相誠懇對待對方,不要動不動就大小聲、疑心疑鬼、互相攻擊、講話諷刺,這樣子因爲你心中沒有誠懇就什麼都不能成就,別說修行成佛,【“如是”二字,是“信成就”;信則言“是法如是”。】 是法如是,這個法就是這樣子,怎麼樣子?慢慢下面就會講我聞。【故信是第一成就。】這很重要。

  【第二聞成就。如是之法,我從佛聞。佛法雖大,或見色明心,】什麼叫見色明心?見色,在旁邊寫:緣起,緣起就是色法,任何的色法都離不開緣起,就是條件,我們今天有這個色身就是地水火風造成的,如果你見到一切事相,不要忘記這只是短暫的緣起而已,很短暫的因緣所生法而已。明心,旁邊寫:性空,心無一物嘛!性空的思想就跑出來。見色就是緣起,明心就是性空,所以一切法無論大小乘都離不開緣起性空的道理,【或聞聲悟道】就是聞佛陀說法,聞聲就是生滅法,悟道,悟到這個不生不滅,了解音聲也是這樣,刹那間不住,刹那間無相可得,刹那間無一法可得,無過去、無現在、無未來,只是聲音連續的作用而已,所以分析起來聲音也是空,這樣我們就了解一切法不可得。比如我拿一根撫尺,聽聽它有沒有聲音(師父舉著撫尺聽),沒有,桌子有沒有聲音(師父作靜聽貌),沒有,(師父將撫尺擊桌)聲音跑出來了,爲什麼?因緣和合,撫尺無聲就是零,桌子也無聲,所以在數學而言0+0=0,但這在佛法來講是不通的,佛法來講的話零是具足一切法的,撫尺和桌子都沒有聲的,拍下去就有聲,所以簡單講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就是這個道理,零就是沒有,什麼都沒有,但卻具足一切法,你看撫尺,聽沒有聲音,桌子也沒有,拍下去就有聲,所以零加零不等于零,佛法才是偉大的,高超的,世間人零加零等于零這很正常,這是你思維的模式限製在執著,你認爲沒有的東西,把沒有的叫做無,但佛法不是這樣講法,那是因爲你沒有發現,比如說我們有佛性,你沒有發現,不是沒有,在什麼地方發現?在覺性裏面就發現萬法具足,我們今天沒有覺性,思維的模式就受到傳統的思想、受到數學物理的觀念、世間文字的觀念(的束縛),受到自我分別跟執著,無量劫來的業力所牽,突不破那一層,所以他不能悟到空性是無量無邊的智慧,世間法一定跟你講零加零等于零,什麼都沒有,在佛法不是這樣子的,佛法零本身不是零,因爲它是緣起的,在佛法來講零它是一種覺性,零就是覺性,覺性就是歸位,我們就是不能回到原位,零就是zero,zero就是原位,我們就是不能去老還童,回到原來的那個覺性,今天才會活得這麼痛苦,如果我們能保持像剛出世的孩子,剛出世怎麼會愛錢愛財愛色呢!怎麼會追求,沒有的,童子心,你看他多單純,我們愈老欲望就愈多,所以沒辦法回到本來的面目,因爲我們沒有悟道,愈走就愈遠,愈執著就愈痛苦。像報紙報導的,婚姻的暴力,沒有智慧,如果一個悟道的人頂多就是不要理他而已,悟道,緣起性空,有緣就來,沒緣就算了,不要兩夫妻都痛苦,有的冷戰,有的熱戰,難道不是這樣?【——如來在世說法,弟子聞聲悟道。金剛經雲:“若複有人,得聞是經,不驚不怖不畏,】爲什麼呢?緣起就是性空,你怕什麼,哪有什麼好恐怖的,你就這個生命,要活得久也不一定會活得久,沒有什麼好恐懼的,【當知是人,甚爲希有。”】這就是悟道的人才有辦法這樣,他也不驚也不怖也不畏,悟道的人他驚什麼、怖什麼、畏什麼?當知是人,甚爲希有,這就是善知識。【此是聞法直下承當,從聞信入,故雲“聞成就”。否則成就個什麼?】所以第一信成就,第二是聞成就。

  【第叁時成就。欲知佛性義,當觀時節因緣,時節若至,其理自彰。】哎呀,這個太重要了!你若懂得這句,時間的成就,你就不會痛苦了。有的太太來裏:師父!來我家度我丈夫,他是多固執又多固執。我告訴她:因緣還沒有具足,因緣若具足,你丈夫比你還精進,不騙你,真的,你不要說他沒拜佛、沒信佛,說不定被他聽到一卷錄音帶、看到一本佛經,覺得有道理,他以後比你還認真,所以他現在不拜佛,你也不要勉強他,慢慢來。一開始他會很反對,甚至破口大罵,你要素食他反對你,看經典也反對,甚至打你罵你。我們心裏不要想:我丈夫今天還沒學佛。我硬是要度他,度得兩人吵架,不用這樣,這個徒弟不用功,慢慢給他時間,慢慢愛心疼惜他,愛護、照顧,當師父的人就要學佛祖慈悲的心,疼惜、呵護我的徒弟,不管他如何不對,我都自我檢討:可能我做得不好。用我們的愛心、慈悲心、耐性,他若仍待不住,這不是我的責任,去吧,走你的路,注意車,要過馬路注意車很大輛,不要被撞到,去吧!到外面繞了一大圈,有時候會感觸很大,你想想:我常常告訴他們,我這裏衣食住行都爲你准備妥當,辛苦由我來承擔,我建這棟講堂是多麼辛苦,若依錄音帶的製作數量而言,師父的法可以講很多,無論深淺,有法有食可安住,我這裏你待不住,當然可能我做得不好,你要走就走,所以我覺得老和尚很解脫。比丘都待不住,不曉得什麼原因,男衆很會跑,所以一些高僧大德都不剃度男的,都剃女的,女衆雖然有占有欲,會爭寵,會嫉妒,但很穩,不會離開,只有你有法,疼惜她,打死她都不走,像口香糖黏住你;男的不一樣,不能講、不能念、不能罵。我剛剛出家的時候,看到四十幾個比丘突然間剩不到十個,就感觸很大,就去問老和尚:老和尚!叁四十個現在剩下八個。他說:鐵打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