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1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叢林流水僧,人少是非少,沒關系。我才知道老和尚的解脫,他說的話我記在心裏,所以人多人少都沒什麼差別,若剩下我一個,沒人可吵架這樣就解脫了,反倒輕松。因此這種時節因緣、緣生緣滅的東西,你當領導者若不能體會這點,會很痛苦,內心裏會一直爲這個挂礙,這要你悟道,沒有差別,不生不滅,爲什麼?我們已經盡心盡力在照顧他了,他要離開,這就不是我們的責任,跟我們無關,要生死,自己了,當師父的只能做這樣而已,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,你若悟到時節,悟到因緣,放下,就解脫,所以現實跟涅槃本來就是同一個時間,現實就是現在的生活,涅槃就是當下,不然要到哪裏找道?禅宗有一句話:終日覓道不見道。整天都在找這個道,他想道要如何修,拼命一直找,但是不見道,爲什麼?道在眼前,他不曉得,放下就是了,不懂得放下就是,以爲道是一個形象,一個觀念,好像得一直拼命的追求,道不是追求,道是放下,所以要來、要去,隨緣。【吾人修行,善根成熟,悟果自來。】所以太太有學佛也好,先生有學佛也好,沒有學佛也好,我們就給他因緣,慢慢來,不要急,不要爲了學佛、吃素、聽經聞法要吵架,這樣不好,目前若度不了,就滿滿來,需要時間。【普門品觀音叁十二應身,因善根成熟,乃現身爲說法;若不成熟,雖說法亦不悟。】也不悟,要怎麼悟,他沒有那個因緣要怎麼悟,所以說因緣不成熟,你說法沒有用的。我們以前南普陀,有位媽媽生了個輕度智障的孩子,他偷拿人家錢,我們院長也爲他剃度,這很嚴重,因爲智障所以不讓他去受戒,他不懂偷錢叫做犯偷盜,但他不是有心的,到後來無緣無故比丘掉錢,知道是他拿的,比丘有位很聰明的,他問:你有沒有偷拿?沒有偷拿,來,帶去韋陀尊天菩薩前,來,你跪著,點香講,跟韋陀尊天菩薩說我沒有偷拿你不要冤枉我,你說啊!不敢說,智障的嚇唬一下就心虛了,你有沒有偷拿?有。嚇唬一下就說實話了,要不然跟他講道理講不通。當然我們不會見怪他,因爲他智障。所以做師父的若要剃度,不要剃到“仰光”(臺語諧音:兩光),剃到兩光的,師父的面子會丟光,真的,所以要觀察,佛陀說要觀察四個月才可以剃度就是這樣。要善根成熟,像智障的人你再怎麼跟他說法他怎麼聽得懂,沒有辦法,只有叫他多拜佛、念佛,多消消業障,教育不要偷拿東西,我們披袈裟的人不可以偷拿人家東西,知道嗎?知道。所以你要說法就要有因緣,要不然他不會悟。【今“一時”者,衆生善根成熟之日,即是如來說法之時。法王嘉會,說聽事畢,大衆獲法益,故雲“一時”。若不獲益,雲何雲“時成就”。】 時成就,時節因緣成就,怎麼能夠說是時節的因緣成就了呢!

   【第四說法主成就。佛爲說法主。佛者覺也,無明夢覺,不但生死了不可得,而且佛境界現前;佛境界一一功德,皆能度衆生了生死,返迷歸悟,】歸:轉回來、回家的意思。【與佛相同。所以佛說種種法,能度種種衆生,故雲“說法主成就”。】

  【第五處所成就。】處所就是地方,【佛說法必有處所,或者天上,或者人間;在人間說法多,在天上少。尤其是忉利天,佛曾兩次在忉利天說法;第一、佛初成道講華嚴經,上升忉利天說十住品。】加二個字:“菩薩”十住品,《華嚴經十住品》是在忉利天講的,【第二、臨滅度時,】臨滅度就是將入涅槃時,【與弟子俱上天宮,叁月安居,爲母說法畢——即說此地藏本願經,以六道群靈,】只要有靈性的,【付囑地藏菩薩。】所以拜地藏王菩薩的人很多,誦地藏法會的人,作《地藏經》的人,弘揚地藏菩薩法門的人也很多,地藏菩薩的聖號差不多大家都耳熟能詳,一點都不陌生,所以我們若是修行多念念地藏王菩薩,誦誦《地藏經》,如果我們孝順的話,也可以把這個功德回向給父母。【在忉利天說此經,即是“處所因緣成就”。】

  【第六聽衆成就。“爲母說法”這一句是:佛有叁身(法、報、應),】法身是無相,簡單講法身只能說是一個覺性,無相的覺性,不能用任何的形狀,因爲它不是色法,也不是分別的心法,它是清淨的本體,不能用任何的相、語言、文字去形容,所以只能說它是一個覺性。報身是福慧具足,就有相了,是專門度初地到十地菩薩,福跟慧如果具足的話,就是佛,圓滿的報身。應化身是專門度凡夫跟二乘人,比如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。【法身清淨本具,報身功德修成,應身處處應化。若化身無而忽有,則不須父母,如應身示現人間,降迹西乾,】西乾qian(二聲)是印度的別名,常稱西天或是天竺,【示同人法,則有生身父母。】

  【阿彌陀佛亦有父母。】《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》這部經很長,專門講阿彌陀佛的父親,譯者不詳,略稱《鼓音聲王經》或《鼓音聲經》,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冊,內容是在講佛陀在瞻波大城爲諸比丘說西方極樂世界、阿彌陀佛的功德、阿彌陀佛他父親和他的國名,【經雲:“阿彌陀未成佛時,】國名叫清泰,【其父月上轉輪聖王,其母後殊勝妙顔。”】兒子叫月明,示現人間,奉事弟子叫無垢稱,智慧第一叫賢光,經典說只要你受持《鼓音聲王經》十日十夜,六時一直念佛,十日之中必定見阿彌陀佛。所以打佛七當中很多人有很大的感應,見到佛,在臺灣打佛七的人中有很好的境界的也有,有的人念佛念到聞香、見光、見花,乃至見到蓮華。有個女衆,從來不說謊的,她說有一天她拜下去的時候看到月亮,她擡頭看佛陀的眉,白毫放光,大殿裏大家都在休息,怎麼會這麼亮,一看,噢!佛陀的白毫放光,這就是與佛相應,心法跟色法相應。不過很可惜,這個女衆後來結婚了,再碰到她:有沒有再看到放光?沒有了,都看到先生,不曾看到放光。所以在家修行困難,精進的持續被中斷。沒有丈夫比較好修行,一個人好修行,有人寫信來:師父!你好像很反對人家結婚。那實在是誤會,我怎麼會反對你去結婚,你結不結婚跟我有什麼關系,我只是對你分析有結婚的人要修行比較有障礙,要操心,有丈夫、兒子,還要侍奉公婆,當然男的結婚就要去負起這個責任,爲了叁餐你要拼、要忙碌。我沒有反對你結婚,當然對有的人就要講觀念了,就結婚不是開玩笑的,生了孩子你不養要交代給誰呢?有人說:佛祖也是有家庭的。有的說:弘一律師也是這樣抛下太太出家修行了。我說;你若有佛祖的這個智慧,跟弘一律師持戒的精神,那麼你可以抛下你太太、兒女,去剃度。所以說結婚當然是比較有障礙,我沒有什麼反對也不是什麼贊成,這都是你個人的事情,不要誤會師父,世俗的觀念我不加進去,我只開示你如何解脫。【釋迦佛,其父淨飯王,其母摩耶夫人。佛誕生七日,母後生天。佛成道,人間說法,有緣衆生度盡,但聖母未聞,】還未聞到法,【所以佛升天爲母說法,聖母聞法悟道,即證須陀洹果。】須陀洹,初果。【報答母恩,以盡孝順之道,令末法衆生,人人孝順生身父母。梵網經雲:】《梵網經》說要怎樣修行你才會成就,太重要了,底下說的要畫二條紅線,【“孝順父母師僧叁寶。】孝順就是說師父若這樣講我就照師父的意思,這樣就無诤,師父若說:我現在很累,你不要問我。那就等一下來或明天來,這是順師父的意思,當然師父如果是非法,那當然不能順,佛陀在結夏安居時,製定:如果你的師父叫你叁個月不要講話,叁個月不要接受供養,或者不這樣、不那樣,這個非法,我們可以不要聽,但是師父如果如法的話,那我們要順從。所以孝順父母師僧叁寶,還得要有智慧的抉擇,不是說都順從父母、順從師父。【孝順是至道之法,】至道就是你要成佛做祖、轉凡成聖,都是要靠這個孝字,孝是至道之法,就是順從,師父怎麼教化,我們就依法,【孝名爲戒,】孝順的人當然就懂得戒,孝就是戒,【亦名製止。”】比如我有時候跟徒弟說:你不要去攀緣在家人,盡量不要接觸女衆,若被我看到,我會不高興。有的有遵守,有的跟他講一次又一次,不聽,我會叫他:你出去,你一定要離開文殊講堂。所以說徒弟不順從,僧團會受傷害,你不懂得約束自己,就是不孝,不孝的人不能成就。不順從僧團的裁決,要住在我這裏,那不可能,這是成就道業的地方,是要往生的跳板,怎麼能爲所欲爲,【所以如來爲母說法,宣揚孝道,儒家亦有“百善孝爲先”之說。】你沒有順從父母,修行沒有順從師父,你要怎麼修行。我們親近過忏公、廣化法師,他若講,我們就跪著,合掌,有一次我是認爲桌上擦得很幹淨,忏公來:益謙啊,再擦一遍!是,師父,再擦一遍。我沒有說:我已經擦叁遍了你還叫我擦。嚇死人,沒有人敢這樣的,師父講不幹淨,我就去擦,若再講不幹淨,我就再去擦,我都順從師父,所以說來我今生今世還沒有跟師父頂撞過,不敢跟師父頂撞,修行這一點做不到你如何成就一個高僧大德?百善孝爲先。【佛經雲:“孝順是至道之法。”古德雲:“在家無孝子,出家無高僧。”】在家不孝順,出家怎麼成爲高僧,不可能的,所以說高僧出自于孝門就是懂得孝順雙親的人,古時候就是這樣。【又雲:“稽首叁界主,】稽首就是頂禮,叁界主就是釋迦牟尼佛,【大孝釋迦尊,累劫報親恩,積因成正覺。”觀此偈,則釋迦成佛道的正因是孝:因孝順心積德而成正覺。】你若有孝順的心,我告訴你,你成佛太簡單了,師父說要參加早晚課,順師父的意思,順從僧團的裁決,初一、十五,半月、半月誦戒,結夏安居就是如法、如律、如佛所說,你絕對成道,絕對成就。像師父這樣過年休息的時間,有的人打電話來,叫師父舉辦短期出家,我向僧團表白,辦短期出家法師很累,快跑光了,所以僧團若不辦短期出家,當主持的,我不會強迫,我不會說我是師父,我要辦短期出家,你非辦不行,那完了!變成僧團大家都開會不通過的,我自己一個人還強迫,這是不可以的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