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丛林流水僧,人少是非少,没关系。我才知道老和尚的解脱,他说的话我记在心里,所以人多人少都没什么差别,若剩下我一个,没人可吵架这样就解脱了,反倒轻松。因此这种时节因缘、缘生缘灭的东西,你当领导者若不能体会这点,会很痛苦,内心里会一直为这个挂碍,这要你悟道,没有差别,不生不灭,为什么?我们已经尽心尽力在照顾他了,他要离开,这就不是我们的责任,跟我们无关,要生死,自己了,当师父的只能做这样而已,师父引进门,修行在个人,你若悟到时节,悟到因缘,放下,就解脱,所以现实跟涅槃本来就是同一个时间,现实就是现在的生活,涅槃就是当下,不然要到哪里找道?禅宗有一句话:终日觅道不见道。整天都在找这个道,他想道要如何修,拼命一直找,但是不见道,为什么?道在眼前,他不晓得,放下就是了,不懂得放下就是,以为道是一个形象,一个观念,好像得一直拼命的追求,道不是追求,道是放下,所以要来、要去,随缘。【吾人修行,善根成熟,悟果自来。】所以太太有学佛也好,先生有学佛也好,没有学佛也好,我们就给他因缘,慢慢来,不要急,不要为了学佛、吃素、听经闻法要吵架,这样不好,目前若度不了,就满满来,需要时间。【普门品观音三十二应身,因善根成熟,乃现身为说法;若不成熟,虽说法亦不悟。】也不悟,要怎么悟,他没有那个因缘要怎么悟,所以说因缘不成熟,你说法没有用的。我们以前南普陀,有位妈妈生了个轻度智障的孩子,他偷拿人家钱,我们院长也为他剃度,这很严重,因为智障所以不让他去受戒,他不懂偷钱叫做犯偷盗,但他不是有心的,到后来无缘无故比丘掉钱,知道是他拿的,比丘有位很聪明的,他问:你有没有偷拿?没有偷拿,来,带去韦陀尊天菩萨前,来,你跪着,点香讲,跟韦陀尊天菩萨说我没有偷拿你不要冤枉我,你说啊!不敢说,智障的吓唬一下就心虚了,你有没有偷拿?有。吓唬一下就说实话了,要不然跟他讲道理讲不通。当然我们不会见怪他,因为他智障。所以做师父的若要剃度,不要剃到“仰光”(台语谐音:两光),剃到两光的,师父的面子会丢光,真的,所以要观察,佛陀说要观察四个月才可以剃度就是这样。要善根成熟,像智障的人你再怎么跟他说法他怎么听得懂,没有办法,只有叫他多拜佛、念佛,多消消业障,教育不要偷拿东西,我们披袈裟的人不可以偷拿人家东西,知道吗?知道。所以你要说法就要有因缘,要不然他不会悟。【今“一时”者,众生善根成熟之日,即是如来说法之时。法王嘉会,说听事毕,大众获法益,故云“一时”。若不获益,云何云“时成就”。】 时成就,时节因缘成就,怎么能够说是时节的因缘成就了呢!
【第四说法主成就。佛为说法主。佛者觉也,无明梦觉,不但生死了不可得,而且佛境界现前;佛境界一一功德,皆能度众生了生死,返迷归悟,】归:转回来、回家的意思。【与佛相同。所以佛说种种法,能度种种众生,故云“说法主成就”。】
【第五处所成就。】处所就是地方,【佛说法必有处所,或者天上,或者人间;在人间说法多,在天上少。尤其是忉利天,佛曾两次在忉利天说法;第一、佛初成道讲华严经,上升忉利天说十住品。】加二个字:“菩萨”十住品,《华严经十住品》是在忉利天讲的,【第二、临灭度时,】临灭度就是将入涅槃时,【与弟子俱上天宫,三月安居,为母说法毕——即说此地藏本愿经,以六道群灵,】只要有灵性的,【付嘱地藏菩萨。】所以拜地藏王菩萨的人很多,诵地藏法会的人,作《地藏经》的人,弘扬地藏菩萨法门的人也很多,地藏菩萨的圣号差不多大家都耳熟能详,一点都不陌生,所以我们若是修行多念念地藏王菩萨,诵诵《地藏经》,如果我们孝顺的话,也可以把这个功德回向给父母。【在忉利天说此经,即是“处所因缘成就”。】
【第六听众成就。“为母说法”这一句是:佛有三身(法、报、应),】法身是无相,简单讲法身只能说是一个觉性,无相的觉性,不能用任何的形状,因为它不是色法,也不是分别的心法,它是清净的本体,不能用任何的相、语言、文字去形容,所以只能说它是一个觉性。报身是福慧具足,就有相了,是专门度初地到十地菩萨,福跟慧如果具足的话,就是佛,圆满的报身。应化身是专门度凡夫跟二乘人,比如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。【法身清净本具,报身功德修成,应身处处应化。若化身无而忽有,则不须父母,如应身示现人间,降迹西乾,】西乾qian(二声)是印度的别名,常称西天或是天竺,【示同人法,则有生身父母。】
【阿弥陀佛亦有父母。】《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》这部经很长,专门讲阿弥陀佛的父亲,译者不详,略称《鼓音声王经》或《鼓音声经》,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册,内容是在讲佛陀在瞻波大城为诸比丘说西方极乐世界、阿弥陀佛的功德、阿弥陀佛他父亲和他的国名,【经云:“阿弥陀未成佛时,】国名叫清泰,【其父月上转轮圣王,其母后殊胜妙颜。”】儿子叫月明,示现人间,奉事弟子叫无垢称,智慧第一叫贤光,经典说只要你受持《鼓音声王经》十日十夜,六时一直念佛,十日之中必定见阿弥陀佛。所以打佛七当中很多人有很大的感应,见到佛,在台湾打佛七的人中有很好的境界的也有,有的人念佛念到闻香、见光、见花,乃至见到莲华。有个女众,从来不说谎的,她说有一天她拜下去的时候看到月亮,她抬头看佛陀的眉,白毫放光,大殿里大家都在休息,怎么会这么亮,一看,噢!佛陀的白毫放光,这就是与佛相应,心法跟色法相应。不过很可惜,这个女众后来结婚了,再碰到她:有没有再看到放光?没有了,都看到先生,不曾看到放光。所以在家修行困难,精进的持续被中断。没有丈夫比较好修行,一个人好修行,有人写信来:师父!你好像很反对人家结婚。那实在是误会,我怎么会反对你去结婚,你结不结婚跟我有什么关系,我只是对你分析有结婚的人要修行比较有障碍,要操心,有丈夫、儿子,还要侍奉公婆,当然男的结婚就要去负起这个责任,为了三餐你要拼、要忙碌。我没有反对你结婚,当然对有的人就要讲观念了,就结婚不是开玩笑的,生了孩子你不养要交代给谁呢?有人说:佛祖也是有家庭的。有的说:弘一律师也是这样抛下太太出家修行了。我说;你若有佛祖的这个智慧,跟弘一律师持戒的精神,那么你可以抛下你太太、儿女,去剃度。所以说结婚当然是比较有障碍,我没有什么反对也不是什么赞成,这都是你个人的事情,不要误会师父,世俗的观念我不加进去,我只开示你如何解脱。【释迦佛,其父净饭王,其母摩耶夫人。佛诞生七日,母后生天。佛成道,人间说法,有缘众生度尽,但圣母未闻,】还未闻到法,【所以佛升天为母说法,圣母闻法悟道,即证须陀洹果。】须陀洹,初果。【报答母恩,以尽孝顺之道,令末法众生,人人孝顺生身父母。梵网经云:】《梵网经》说要怎样修行你才会成就,太重要了,底下说的要画二条红线,【“孝顺父母师僧三宝。】孝顺就是说师父若这样讲我就照师父的意思,这样就无诤,师父若说:我现在很累,你不要问我。那就等一下来或明天来,这是顺师父的意思,当然师父如果是非法,那当然不能顺,佛陀在结夏安居时,制定:如果你的师父叫你三个月不要讲话,三个月不要接受供养,或者不这样、不那样,这个非法,我们可以不要听,但是师父如果如法的话,那我们要顺从。所以孝顺父母师僧三宝,还得要有智慧的抉择,不是说都顺从父母、顺从师父。【孝顺是至道之法,】至道就是你要成佛做祖、转凡成圣,都是要靠这个孝字,孝是至道之法,就是顺从,师父怎么教化,我们就依法,【孝名为戒,】孝顺的人当然就懂得戒,孝就是戒,【亦名制止。”】比如我有时候跟徒弟说:你不要去攀缘在家人,尽量不要接触女众,若被我看到,我会不高兴。有的有遵守,有的跟他讲一次又一次,不听,我会叫他:你出去,你一定要离开文殊讲堂。所以说徒弟不顺从,僧团会受伤害,你不懂得约束自己,就是不孝,不孝的人不能成就。不顺从僧团的裁决,要住在我这里,那不可能,这是成就道业的地方,是要往生的跳板,怎么能为所欲为,【所以如来为母说法,宣扬孝道,儒家亦有“百善孝为先”之说。】你没有顺从父母,修行没有顺从师父,你要怎么修行。我们亲近过忏公、广化法师,他若讲,我们就跪着,合掌,有一次我是认为桌上擦得很干净,忏公来:益谦啊,再擦一遍!是,师父,再擦一遍。我没有说:我已经擦三遍了你还叫我擦。吓死人,没有人敢这样的,师父讲不干净,我就去擦,若再讲不干净,我就再去擦,我都顺从师父,所以说来我今生今世还没有跟师父顶撞过,不敢跟师父顶撞,修行这一点做不到你如何成就一个高僧大德?百善孝为先。【佛经云:“孝顺是至道之法。”古德云:“在家无孝子,出家无高僧。”】在家不孝顺,出家怎么成为高僧,不可能的,所以说高僧出自于孝门就是懂得孝顺双亲的人,古时候就是这样。【又云:“稽首三界主,】稽首就是顶礼,三界主就是释迦牟尼佛,【大孝释迦尊,累劫报亲恩,积因成正觉。”观此偈,则释迦成佛道的正因是孝:因孝顺心积德而成正觉。】你若有孝顺的心,我告诉你,你成佛太简单了,师父说要参加早晚课,顺师父的意思,顺从僧团的裁决,初一、十五,半月、半月诵戒,结夏安居就是如法、如律、如佛所说,你绝对成道,绝对成就。像师父这样过年休息的时间,有的人打电话来,叫师父举办短期出家,我向僧团表白,办短期出家法师很累,快跑光了,所以僧团若不办短期出家,当主持的,我不会强迫,我不会说我是师父,我要办短期出家,你非办不行,那完了!变成僧团大家都开会不通过的,我自己一个人还强迫,这是不可以的…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