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376到378年,《缨络经》讲什么呢?是讲菩萨的阶位,跟三聚净戒因地的修行,在大正藏第二十四册。不过菩萨阶位,这个《楞严》、《缨络经》、《华严》、《唯识》,判教差距很大,有的讲有四十一位、四十二位,有的讲五十一位、五十二位,有的讲五十六个位次。【“神名天心,通名慧性;天然之慧,彻照无碍,故名神通。”予谓六根清净皆得神通;眼根清净,天眼通;耳根清净,天耳通;身根清净,神足通;意根清净,有宿命通及他心通;】这意根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第六意识,一般人只讲到第六意识,意根,那么意识的根本,当然六跟七其实是相连的,你若有分别,当然你就产生执着,所以其实意根清净,如果彻底的讲他包括了六识、七识跟八识通通有,因为没办法很清楚的划分。【若烦恼漏尽,即了生死,成就漏尽通。】
【佛以神通现种种身,具一切智,说种种法。如来有不可思议的神通,今佛在忉利天放无量光明云,乃佛神通之一也。】
【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忉利天,为母说法。】
这有二种说法,两种角度来讲,若根据《观佛三昧海经》来讲是父王对佛说,你出世之后你母亲就往生了,你应该去忉利天为母说法,佛就回答它的父王说:当如转轮圣王,转轮圣王都有报恩,这是一种说法。根据《阿含经》的思想,不是他父亲请求佛陀去天上为母说法,是帝释天所请,就是玉皇大帝请佛上忉利天,因为他是三十三天主,所以是忉利天所请,意思就是诸佛皆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,如来也应该为圣母说法。于是如来与千比丘在安达罗国曲女城边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,以报答母亲的恩。所以出家人若不孝顺父母他的成就就免谈了,不用说他多会修行,在家不孝,出家怎会成高僧,在家是孝子,出家才有可能成就高僧。【今释经文。诸经首皆具六种成就,】什么叫六种成就?就是要具足这六种的条件才可以完成说法的功德,才可以完成说法这个具足的因缘,所以叫六种成就。照理讲要加二个字意思才能完全明了,“诸经首皆具六种因缘成就”,要六种因缘,才有可能成就这本《地藏本愿经》。【证明是佛所说,又名证信序。】证信序就是证明这是佛说的,可以相信的。【第一信成就、】我们若没有信就免谈了,出世间没有信你就不可能成就,【二闻成就、三时成就、四说法主成就、】就是佛,【五处所成就、】在忉利天说法,【第六众成就,六事成就,】六事就是六种因缘成就,【方能说法。】才有这本《地藏经》。
【第一信成就。不信何用闻,】我没有信心还要闻什么呢?所以【我们学佛,第一条件就是信。信仰三宝,绝对信,信之极点,证入三宝之体。】三宝之体就是如来藏心,【三宝不从他得,】不是从外面得来的,是心,自性本自具足三宝,这讲的是自信三宝。【佛宝者,汝之性也;】就是你的本性,每一个人都会成佛,你的本性就是佛,我们今天虽然是凡夫,不过我们若认真用功修行我们也会成佛。【法宝者,汝之智也;僧宝者,汝之行也。】行持,所谓行持就是所谓的身跟口,还有重要的就是意,身口意,就是要无诤。【所以大智度论云:“佛法大海,唯信能入,】只有对三宝有信心的人才有可能入佛道,【唯智能度。”】只有有智慧的人才度得了他,整天愚痴,就怎么度也度不了。【金刚经云:“信心清净,即生实相。”】信心清净就是不动摇,清净就是无相,简单讲就是六根攀缘六尘全都保持空、无相、即相离相、无住、无念、无一切,无增无减、无生无灭,即生实相。【实相者,三宝之别名。信则万法现前,故一切经,从信而入。儒家则云:“不诚无物。”】这句话没有几个人能够了解,诚就是真实无妄,简单讲就是真理的本然,物是指万事万物而言,什么叫不诚无物呢?就是凡是道德或事功,如果是出于一种虚伪的心,到最后就像沟里的水很容易枯竭,终归泯灭,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若不诚恳,你心中就什么都没有,你所得到的也会毁灭。这句话很难解释,不诚无物用接近的话就是说,如果你没有拥有一颗虔诚的心,那你什么都不是真实,什么都得不到,你也不能感化人,也不能修行,也不能做事业,也不会成功,什么都没有叫做无物,这个无物跟本来无一物刚好相反,这个无物就是不能成就一切妙用,因为你发心是虚伪的,所以叫不诚无物,无物就是不能成就。人与人要互相诚恳对待对方,不要动不动就大小声、疑心疑鬼、互相攻击、讲话讽刺,这样子因为你心中没有诚恳就什么都不能成就,别说修行成佛,【“如是”二字,是“信成就”;信则言“是法如是”。】 是法如是,这个法就是这样子,怎么样子?慢慢下面就会讲我闻。【故信是第一成就。】这很重要。
【第二闻成就。如是之法,我从佛闻。佛法虽大,或见色明心,】什么叫见色明心?见色,在旁边写:缘起,缘起就是色法,任何的色法都离不开缘起,就是条件,我们今天有这个色身就是地水火风造成的,如果你见到一切事相,不要忘记这只是短暂的缘起而已,很短暂的因缘所生法而已。明心,旁边写:性空,心无一物嘛!性空的思想就跑出来。见色就是缘起,明心就是性空,所以一切法无论大小乘都离不开缘起性空的道理,【或闻声悟道】就是闻佛陀说法,闻声就是生灭法,悟道,悟到这个不生不灭,了解音声也是这样,刹那间不住,刹那间无相可得,刹那间无一法可得,无过去、无现在、无未来,只是声音连续的作用而已,所以分析起来声音也是空,这样我们就了解一切法不可得。比如我拿一根抚尺,听听它有没有声音(师父举着抚尺听),没有,桌子有没有声音(师父作静听貌),没有,(师父将抚尺击桌)声音跑出来了,为什么?因缘和合,抚尺无声就是零,桌子也无声,所以在数学而言0+0=0,但这在佛法来讲是不通的,佛法来讲的话零是具足一切法的,抚尺和桌子都没有声的,拍下去就有声,所以简单讲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就是这个道理,零就是没有,什么都没有,但却具足一切法,你看抚尺,听没有声音,桌子也没有,拍下去就有声,所以零加零不等于零,佛法才是伟大的,高超的,世间人零加零等于零这很正常,这是你思维的模式限制在执着,你认为没有的东西,把没有的叫做无,但佛法不是这样讲法,那是因为你没有发现,比如说我们有佛性,你没有发现,不是没有,在什么地方发现?在觉性里面就发现万法具足,我们今天没有觉性,思维的模式就受到传统的思想、受到数学物理的观念、世间文字的观念(的束缚),受到自我分别跟执着,无量劫来的业力所牵,突不破那一层,所以他不能悟到空性是无量无边的智慧,世间法一定跟你讲零加零等于零,什么都没有,在佛法不是这样子的,佛法零本身不是零,因为它是缘起的,在佛法来讲零它是一种觉性,零就是觉性,觉性就是归位,我们就是不能回到原位,零就是zero,zero就是原位,我们就是不能去老还童,回到原来的那个觉性,今天才会活得这么痛苦,如果我们能保持像刚出世的孩子,刚出世怎么会爱钱爱财爱色呢!怎么会追求,没有的,童子心,你看他多单纯,我们愈老欲望就愈多,所以没办法回到本来的面目,因为我们没有悟道,愈走就愈远,愈执着就愈痛苦。像报纸报导的,婚姻的暴力,没有智慧,如果一个悟道的人顶多就是不要理他而已,悟道,缘起性空,有缘就来,没缘就算了,不要两夫妻都痛苦,有的冷战,有的热战,难道不是这样?【——如来在世说法,弟子闻声悟道。金刚经云:“若复有人,得闻是经,不惊不怖不畏,】为什么呢?缘起就是性空,你怕什么,哪有什么好恐怖的,你就这个生命,要活得久也不一定会活得久,没有什么好恐惧的,【当知是人,甚为希有。”】这就是悟道的人才有办法这样,他也不惊也不怖也不畏,悟道的人他惊什么、怖什么、畏什么?当知是人,甚为希有,这就是善知识。【此是闻法直下承当,从闻信入,故云“闻成就”。否则成就个什么?】所以第一信成就,第二是闻成就。
【第三时成就。欲知佛性义,当观时节因缘,时节若至,其理自彰。】哎呀,这个太重要了!你若懂得这句,时间的成就,你就不会痛苦了。有的太太来里:师父!来我家度我丈夫,他是多固执又多固执。我告诉她:因缘还没有具足,因缘若具足,你丈夫比你还精进,不骗你,真的,你不要说他没拜佛、没信佛,说不定被他听到一卷录音带、看到一本佛经,觉得有道理,他以后比你还认真,所以他现在不拜佛,你也不要勉强他,慢慢来。一开始他会很反对,甚至破口大骂,你要素食他反对你,看经典也反对,甚至打你骂你。我们心里不要想:我丈夫今天还没学佛。我硬是要度他,度得两人吵架,不用这样,这个徒弟不用功,慢慢给他时间,慢慢爱心疼惜他,爱护、照顾,当师父的人就要学佛祖慈悲的心,疼惜、呵护我的徒弟,不管他如何不对,我都自我检讨:可能我做得不好。用我们的爱心、慈悲心、耐性,他若仍待不住,这不是我的责任,去吧,走你的路,注意车,要过马路注意车很大辆,不要被撞到,去吧!到外面绕了一大圈,有时候会感触很大,你想想:我常常告诉他们,我这里衣食住行都为你准备妥当,辛苦由我来承担,我建这栋讲堂是多么辛苦,若依录音带的制作数量而言,师父的法可以讲很多,无论深浅,有法有食可安住,我这里你待不住,当然可能我做得不好,你要走就走,所以我觉得老和尚很解脱。比丘都待不住,不晓得什么原因,男众很会跑,所以一些高僧大德都不剃度男的,都剃女的,女众虽然有占有欲,会争宠,会嫉妒,但很稳,不会离开,只有你有法,疼惜她,打死她都不走,像口香糖黏住你;男的不一样,不能讲、不能念、不能骂。我刚刚出家的时候,看到四十几个比丘突然间剩不到十个,就感触很大,就去问老和尚:老和尚!三四十个现在剩下八个。他说:铁打…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