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麼誠懇給他,有的人布施:伯伯!伯母!你十塊給我吃飯。現在都這樣,丟過去,砰!他用一個罐子在那裏接,都坐在臺北市以前的地下室裏,不曉得是真的、假的,腳不能走,唉呀!我叁天沒吃飯。長得很胖,他也說他叁天沒吃飯,在那裏化緣:伯伯!伯母!你要慈悲施舍十塊,一般人走過去,砰!用丟的,差不多都這樣比較多,比較有禮貌的人放在那裏。所以這個下心含笑,布施要有這種心,【親手遍布施。或使人施。軟言慰喻。】這個也很重要,軟言就是我們講話不可以有傷害、諷刺,別說布施的時候,就是平時這句也很重要,軟言,講話讓衆生可以接受,安慰,慰喻。【是國王等。所獲福利。】福報多大,【如布施百恒河沙佛。功德之利。】你看看!他用什麼心布施。
【此論能施之心。國王】是很貴重,但是他【對下賤人,必具大慈悲心,以慈悲心施;下心含笑,】含笑,我們什麼時候才會含笑呢?我們差不多歸土,我們含笑歸土,差不多快死的時候才會笑,布施的時候:十塊不夠,你再五十給我。乞丐很貪心,又教訓他一段時間,之後十塊又搶起來:不要給你。有可能,因爲生氣,給你十塊,又向我討五十,對不對?我們沒辦法做到像佛祖這樣,佛祖就是說我十塊給你,你又討五十,我會用智慧分辨,我會很生氣,我看不對勁我也不會批評,所以要以憐愍心布施,這十塊被他騙了也騙不了多少,【以憐愍心施;親手遍布施,以平等心施。或使人施,軟言慰喻,】講話柔軟,態度柔和,大家都歡迎,慰喻就是要安慰對方,【以安慰心施。如是慈悲心、憐愍心、平等心、安慰心,皆菩提心,以菩提心而行布施,施心如佛,所以其福利,爲布施恒河沙佛,功德無異。 】
【何以故。緣是國王等。于是最貧賤輩。及不完具者。】就是六根不具足,【發大慈心。是故福利有如此報。百千生中。常得七寶具足。何況衣食受用。】這文字不困難。
【此論施果之報。】
【何以故,解釋之詞,緣國王等,能下心憐愍,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,發大慈心,而行布施,施心等佛,】你用佛祖的心去布施,【故有如此報。百千生中,常得七寶具足,指金銀瑪瑙等,何況衣食受用。】
【複次地藏。若未來世。有諸國王。至婆羅門等。遇佛塔寺。或佛形像。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。躬】這個躬就是自己做,也可以當作謹慎,也可以通那個恭敬的恭,躬,如果你在旁邊寫一個恭敬的恭,那個意思更完美,躬【自營辦。】唉呀!不但自己營辦,而且很恭敬,躬自就是親自的意思,親自去辦,【供養布施。】不是只有布施就可以,用丟的,你的態度若不好,乃至你的心腸若不好,乃至你的語言傷人,雖然你布施,感應的果報不好,我們若要布施,我們的口氣、態度,我們的心要與佛相應。
【夫菩提心,上供諸佛;下愍衆生。前者下愍窮苦衆生而行布施,此則上敬諸佛,而修供養。叁寶乃殊勝福田,供養得福無量。國王等,有幸得遇佛塔佛像,此乃出世聖迹,恭敬種善根,向聖人學習。國王一敬,上行下效,全國人民皆敬叁寶,不教而自行矣!所以國王等,躬自營辦,種種殊勝供養。一唱百和,】這個要念he(四聲),不能念一唱百he (二聲),這是指相應的意思,聲音相應叫做和,意思就是說國王一唱,登高一呼,所謂一呼百應的意思,一唱百和就是一呼百應的意思,【其布施功德,豈有涯際乎?】所以說豈有涯際。
【是國王等。當得叁劫。爲帝釋身。受勝妙樂。】
【善以化民,堪爲王師,所以上升爲帝釋天王之報。】當玉皇大帝也不錯,玉皇大帝二萬個太太,真的,不能往生,那裏也是不錯,二萬個,很驚人,經典寫的,在家居士看有沒有羨慕,我們法師不會羨慕這個,對不對?所以這帝釋天,我們人念佛若功夫不夠,臨命終往生帝釋天的機會很大,爲什麼?他拜佛的時候心腸很善良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,到臨命終的時候天人一現前,他覺得:那可能是很快樂的地方,沒有西方叁聖現前也沒有蓮花,他就跟隨他去了,騰雲駕霧,以前看到七仙女的時候都用幹冰,天上沒辦法表示都用幹冰,幹冰噴出來,爲什麼?小時候學校有演這個話劇,話劇頭上戴的表示你演什麼、什麼,就是用幹冰,人家就是土地,天上好像在雲層上,所以我們小時候看到七仙女,唉呀!當時沒聽到佛法,很羨慕,沒有人拍極樂世界,若有人拍電影拍極樂世界,那我就去極樂世界。
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,回向法界,是大國王等,于十劫中,常爲大梵天王。】
【本來有我回向自己,今觀施法,從緣而生根本無我。】緣,注意!整句裏面你要注意那個緣,緣就可以決定你一切的業報是善緣還是惡緣,善心就善緣,惡心就是惡緣,不可以看表面,這個緣就是業報的一切的起點,這個緣你要掌握,很重要就是這個緣,今天我們要修行我們若不懂這個緣起法,你根本就不懂佛法,見緣起即見道,今天我們若想要了生死就結善緣,與叁寶結善緣,與我們的自性清淨心結緣,與一切衆生結善緣,我們若不怕死,就一直結惡緣,很簡單,看你這個緣,緣的旁邊寫一個字,就是業報,業,決定業的一切就是這個緣,緣就是決定你的業(業力),簡單講就是掌握在你這一念之間的緣起,把握你這一念,當下這一念,你這一念發什麼心(緣起),將來你的緣起就是這樣,真的,你的緣起就是這樣,比如說我舉一個例子,我有看一段故事,上輩子這個人在吃飯,這只狗正好跑過來,他捏一塊饅頭給它吃,布施給它,轉世,這只狗報他的恩,報答他,緣起,狗有隔陰之迷,但是自自然然就會感應來報我們的恩,這很不可思議,業感就是這種東西,業感很厲害,業感緣起,注意聽!緣起的前面那二個字“業感”,你造什麼業,你會感應什麼緣,這句話你可要記得,所以人家若說:法師!你的福報很大,一個老法師來說他建道場建十幾年,十四年了建不起來,他看我這間文殊講堂建二、叁年,建了之後還有余力,他說:你的福報很大。一切都是業感緣起。可能我上輩子不悭貪,對不對?到我這輩子拼命一直施舍,每天都在施舍,每天,爲什麼?布施法,布施錄音帶,布施錄影帶,布施書,布施我的一切時間,我的慈悲心等等,智慧心,每天都施舍,我沒有比較窮,也沒有比較白癡,愈布施愈多錢,愈布施愈有智慧,愈爲了衆生,我愈不會痛苦,因爲我不曾想到自己,這樣難道不是布施,業感就是緣起,可以感應我們解脫,我們一直施舍,拼命一直舍,從緣而生根本無我,所以緣你就要很注意,緣起的上面叫做業感緣起,你要感應什麼果報那就看你了。【我執自然微薄,】你若我執,整天都爲了我,我告訴你這個緣你穩死的,束縛死,你的路愈走愈窄,我執就是只有我好就好,我都告訴過你們,每一個團體,我到每個大專院校,哪裏道場請我開示,我都跟他們講過一句話,自己一個好,不如整個團體好,自己一個行,不如整個團體行,人家說:慧律法師!你很行。我說:不對,我行沒有用,要整個佛教行才有用。說:你很會講話。感謝父老兄弟姐妹誇獎,事實就是這樣,什麼很會講話,只有我自己行做什麼,整個佛教又不是只看我一個,只有我自己一個行沒有用,整個佛教出家人都很行,在家、出家都很行,發大心護持佛教,這樣就是行,佛教不是我們自己一個的,我們一個行做什麼,沒有用,賢能的人,高僧大德,就是要襯托佛教興旺,那種法師才稱爲行,若講經只說我很行,這樣就變成佛教只有你自己一個行,這樣佛教不會興盛,沒有用,要記得師父這句話,你自己一個行,不如整個團體行,整個團體行,不如整個佛教行,希望你能記得我這句話,這樣對我們有幫助,我執自然就沒有,【就能回向,自受不如他受,】我們自己得到利益,不如別人得到利益,【將此福利,回向法界衆生,共同享受,心大福大,】心大福就大,【心冥法界】冥就是默契,默契法界,心冥,你的心冥冥當中契合了法界,法界無量無邊,【福等虛空。此人福大如空,所以感生梵天,作大梵王,享大千世界之福。】爲什麼?整個世界都是你的,我才告訴過諸位,你執著你,你就失去了你,你執著了世界,你就失去了世界,爲什麼?因爲你只有一個點,今天你放下一個我(我執),你得到了真正的我,你放下了整個宇宙的一切執著,你得到了宇宙一切,統統你的,爲什麼?放得下不用自己去處理,我上次舉一個例子給你聽,比如說亞歌花園,我不用到亞歌花園,我買一張票,不用去,我用一顆清淨心,我從圓仔花看到韭菜花,或是紅花、白花,每朵花我都看,每朵都很漂亮,爲什麼?我們的心清淨,我無所求,這是無常法,執也沒有用,用平常心看,從進去到最後你的心都很歡喜、很快樂,難道亞歌花園不是整個都是我們的,對不對?都是我們的。心若放得很大,不要跟人家計較,宇宙當中哪裏不是我們的財産,每個地方都是我們的財産,看到那個也順眼,那個也順眼,那個也順眼,哪像凡夫看那個也不順眼,這個也不順眼,當然你就障礙,你心的財産開發不出來,所以記住!智慧是一切的財産,不是金錢,擁有智慧你就不貧窮,你就永遠不會貧窮,乃至餓死,你都不會動到一個念頭有什麼遺憾,智慧就是一切的財富。
【複次地藏。若未來世。有諸國王。至婆羅門等。遇先佛塔廟。或至經像。毀壞破落。】破落就是掉下來,【乃能發心修補。】就是修補塔像。
【修補塔像,令前人造者,續福,自己又添福。一舉而兩得福。決疑經雲“造新不如修故;作福不如避禍。”】若有禍避開就好,我們知道這個人很惡,這個黑道的動不動就要讓人家死,我們避開,避開就好了,所以造新不如修故,作福不如避禍,【此半句偈,說造新自己得福,修故令前人兼得福。具二福故勝。】
【作福雖好,不義之財而修福,福盡禍來,不如先避禍。無禍勝有福故,】所以人家說平安就是福,師父!我念佛這麼久怎麼都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