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这么诚恳给他,有的人布施:伯伯!伯母!你十块给我吃饭。现在都这样,丢过去,砰!他用一个罐子在那里接,都坐在台北市以前的地下室里,不晓得是真的、假的,脚不能走,唉呀!我三天没吃饭。长得很胖,他也说他三天没吃饭,在那里化缘:伯伯!伯母!你要慈悲施舍十块,一般人走过去,砰!用丢的,差不多都这样比较多,比较有礼貌的人放在那里。所以这个下心含笑,布施要有这种心,【亲手遍布施。或使人施。软言慰喻。】这个也很重要,软言就是我们讲话不可以有伤害、讽刺,别说布施的时候,就是平时这句也很重要,软言,讲话让众生可以接受,安慰,慰喻。【是国王等。所获福利。】福报多大,【如布施百恒河沙佛。功德之利。】你看看!他用什么心布施。
【此论能施之心。国王】是很贵重,但是他【对下贱人,必具大慈悲心,以慈悲心施;下心含笑,】含笑,我们什么时候才会含笑呢?我们差不多归土,我们含笑归土,差不多快死的时候才会笑,布施的时候:十块不够,你再五十给我。乞丐很贪心,又教训他一段时间,之后十块又抢起来:不要给你。有可能,因为生气,给你十块,又向我讨五十,对不对?我们没办法做到像佛祖这样,佛祖就是说我十块给你,你又讨五十,我会用智慧分辨,我会很生气,我看不对劲我也不会批评,所以要以怜愍心布施,这十块被他骗了也骗不了多少,【以怜愍心施;亲手遍布施,以平等心施。或使人施,软言慰喻,】讲话柔软,态度柔和,大家都欢迎,慰喻就是要安慰对方,【以安慰心施。如是慈悲心、怜愍心、平等心、安慰心,皆菩提心,以菩提心而行布施,施心如佛,所以其福利,为布施恒河沙佛,功德无异。 】
【何以故。缘是国王等。于是最贫贱辈。及不完具者。】就是六根不具足,【发大慈心。是故福利有如此报。百千生中。常得七宝具足。何况衣食受用。】这文字不困难。
【此论施果之报。】
【何以故,解释之词,缘国王等,能下心怜愍,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,发大慈心,而行布施,施心等佛,】你用佛祖的心去布施,【故有如此报。百千生中,常得七宝具足,指金银玛瑙等,何况衣食受用。】
【复次地藏。若未来世。有诸国王。至婆罗门等。遇佛塔寺。或佛形像。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。躬】这个躬就是自己做,也可以当作谨慎,也可以通那个恭敬的恭,躬,如果你在旁边写一个恭敬的恭,那个意思更完美,躬【自营办。】唉呀!不但自己营办,而且很恭敬,躬自就是亲自的意思,亲自去办,【供养布施。】不是只有布施就可以,用丢的,你的态度若不好,乃至你的心肠若不好,乃至你的语言伤人,虽然你布施,感应的果报不好,我们若要布施,我们的口气、态度,我们的心要与佛相应。
【夫菩提心,上供诸佛;下愍众生。前者下愍穷苦众生而行布施,此则上敬诸佛,而修供养。三宝乃殊胜福田,供养得福无量。国王等,有幸得遇佛塔佛像,此乃出世圣迹,恭敬种善根,向圣人学习。国王一敬,上行下效,全国人民皆敬三宝,不教而自行矣!所以国王等,躬自营办,种种殊胜供养。一唱百和,】这个要念he(四声),不能念一唱百he (二声),这是指相应的意思,声音相应叫做和,意思就是说国王一唱,登高一呼,所谓一呼百应的意思,一唱百和就是一呼百应的意思,【其布施功德,岂有涯际乎?】所以说岂有涯际。
【是国王等。当得三劫。为帝释身。受胜妙乐。】
【善以化民,堪为王师,所以上升为帝释天王之报。】当玉皇大帝也不错,玉皇大帝二万个太太,真的,不能往生,那里也是不错,二万个,很惊人,经典写的,在家居士看有没有羡慕,我们法师不会羡慕这个,对不对?所以这帝释天,我们人念佛若功夫不够,临命终往生帝释天的机会很大,为什么?他拜佛的时候心肠很善良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。。。,到临命终的时候天人一现前,他觉得:那可能是很快乐的地方,没有西方三圣现前也没有莲花,他就跟随他去了,腾云驾雾,以前看到七仙女的时候都用干冰,天上没办法表示都用干冰,干冰喷出来,为什么?小时候学校有演这个话剧,话剧头上戴的表示你演什么、什么,就是用干冰,人家就是土地,天上好像在云层上,所以我们小时候看到七仙女,唉呀!当时没听到佛法,很羡慕,没有人拍极乐世界,若有人拍电影拍极乐世界,那我就去极乐世界。
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,回向法界,是大国王等,于十劫中,常为大梵天王。】
【本来有我回向自己,今观施法,从缘而生根本无我。】缘,注意!整句里面你要注意那个缘,缘就可以决定你一切的业报是善缘还是恶缘,善心就善缘,恶心就是恶缘,不可以看表面,这个缘就是业报的一切的起点,这个缘你要掌握,很重要就是这个缘,今天我们要修行我们若不懂这个缘起法,你根本就不懂佛法,见缘起即见道,今天我们若想要了生死就结善缘,与三宝结善缘,与我们的自性清净心结缘,与一切众生结善缘,我们若不怕死,就一直结恶缘,很简单,看你这个缘,缘的旁边写一个字,就是业报,业,决定业的一切就是这个缘,缘就是决定你的业(业力),简单讲就是掌握在你这一念之间的缘起,把握你这一念,当下这一念,你这一念发什么心(缘起),将来你的缘起就是这样,真的,你的缘起就是这样,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,我有看一段故事,上辈子这个人在吃饭,这只狗正好跑过来,他捏一块馒头给它吃,布施给它,转世,这只狗报他的恩,报答他,缘起,狗有隔阴之迷,但是自自然然就会感应来报我们的恩,这很不可思议,业感就是这种东西,业感很厉害,业感缘起,注意听!缘起的前面那二个字“业感”,你造什么业,你会感应什么缘,这句话你可要记得,所以人家若说:法师!你的福报很大,一个老法师来说他建道场建十几年,十四年了建不起来,他看我这间文殊讲堂建二、三年,建了之后还有余力,他说:你的福报很大。一切都是业感缘起。可能我上辈子不悭贪,对不对?到我这辈子拼命一直施舍,每天都在施舍,每天,为什么?布施法,布施录音带,布施录影带,布施书,布施我的一切时间,我的慈悲心等等,智慧心,每天都施舍,我没有比较穷,也没有比较白痴,愈布施愈多钱,愈布施愈有智慧,愈为了众生,我愈不会痛苦,因为我不曾想到自己,这样难道不是布施,业感就是缘起,可以感应我们解脱,我们一直施舍,拼命一直舍,从缘而生根本无我,所以缘你就要很注意,缘起的上面叫做业感缘起,你要感应什么果报那就看你了。【我执自然微薄,】你若我执,整天都为了我,我告诉你这个缘你稳死的,束缚死,你的路愈走愈窄,我执就是只有我好就好,我都告诉过你们,每一个团体,我到每个大专院校,哪里道场请我开示,我都跟他们讲过一句话,自己一个好,不如整个团体好,自己一个行,不如整个团体行,人家说:慧律法师!你很行。我说:不对,我行没有用,要整个佛教行才有用。说:你很会讲话。感谢父老兄弟姐妹夸奖,事实就是这样,什么很会讲话,只有我自己行做什么,整个佛教又不是只看我一个,只有我自己一个行没有用,整个佛教出家人都很行,在家、出家都很行,发大心护持佛教,这样就是行,佛教不是我们自己一个的,我们一个行做什么,没有用,贤能的人,高僧大德,就是要衬托佛教兴旺,那种法师才称为行,若讲经只说我很行,这样就变成佛教只有你自己一个行,这样佛教不会兴盛,没有用,要记得师父这句话,你自己一个行,不如整个团体行,整个团体行,不如整个佛教行,希望你能记得我这句话,这样对我们有帮助,我执自然就没有,【就能回向,自受不如他受,】我们自己得到利益,不如别人得到利益,【将此福利,回向法界众生,共同享受,心大福大,】心大福就大,【心冥法界】冥就是默契,默契法界,心冥,你的心冥冥当中契合了法界,法界无量无边,【福等虚空。此人福大如空,所以感生梵天,作大梵王,享大千世界之福。】为什么?整个世界都是你的,我才告诉过诸位,你执着你,你就失去了你,你执着了世界,你就失去了世界,为什么?因为你只有一个点,今天你放下一个我(我执),你得到了真正的我,你放下了整个宇宙的一切执着,你得到了宇宙一切,统统你的,为什么?放得下不用自己去处理,我上次举一个例子给你听,比如说亚歌花园,我不用到亚歌花园,我买一张票,不用去,我用一颗清净心,我从圆仔花看到韭菜花,或是红花、白花,每朵花我都看,每朵都很漂亮,为什么?我们的心清净,我无所求,这是无常法,执也没有用,用平常心看,从进去到最后你的心都很欢喜、很快乐,难道亚歌花园不是整个都是我们的,对不对?都是我们的。心若放得很大,不要跟人家计较,宇宙当中哪里不是我们的财产,每个地方都是我们的财产,看到那个也顺眼,那个也顺眼,那个也顺眼,哪像凡夫看那个也不顺眼,这个也不顺眼,当然你就障碍,你心的财产开发不出来,所以记住!智慧是一切的财产,不是金钱,拥有智慧你就不贫穷,你就永远不会贫穷,乃至饿死,你都不会动到一个念头有什么遗憾,智慧就是一切的财富。
【复次地藏。若未来世。有诸国王。至婆罗门等。遇先佛塔庙。或至经像。毁坏破落。】破落就是掉下来,【乃能发心修补。】就是修补塔像。
【修补塔像,令前人造者,续福,自己又添福。一举而两得福。决疑经云“造新不如修故;作福不如避祸。”】若有祸避开就好,我们知道这个人很恶,这个黑道的动不动就要让人家死,我们避开,避开就好了,所以造新不如修故,作福不如避祸,【此半句偈,说造新自己得福,修故令前人兼得福。具二福故胜。】
【作福虽好,不义之财而修福,福尽祸来,不如先避祸。无祸胜有福故,】所以人家说平安就是福,师父!我念佛这么久怎么都…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