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一切福,也可以滅一切罪,所以稱爲佛田。但是你注意聽,還有一種情形,《大智度論》裏面談的,如果你能把善知識也當作佛,那你具大福田,爲什麼?他建立信心,佛就是可以建立衆生的信心,《大智度論》說你若能把善知識當作佛,這樣恭敬供養禮拜他,你種到無上無邊的福田,因爲佛不在世了。
第二聖人田,聖人就是菩薩,降一級了,菩薩、緣覺跟聲聞這都是出離叁界,證悟到聖道的,具足無量功德的智慧,我們若能恭敬供養這樣就可以得到聖福,所以叫做聖人田。
再來叫做僧田,僧田就是僧伽,僧就是和合衆,僧伽其實不是出家人專有的名詞,僧伽在印度的當時,(梵語),(梵語)本身的意思是一個團體,和合衆,但是我們中國稱呼久了卻變成僧伽、僧伽,簡稱僧,卻變成出家人,出家人專有的名詞,你現在講僧,大家都知道是出家,如果你到印度去講僧,人家聽不懂,你講僧伽,哪裏都是僧伽,學校也是僧伽,社會也是僧伽,公司行號也是僧伽,爲什麼?只要有人沒有吵架,和合就叫做僧伽,對不對?演變到今天僧伽卻變成出家人的專有名詞,其實僧伽是一個團體的意思,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團體,和合衆,這個僧田就是處衆和善,敬順無诤,是佛的弟子,做佛的弟子一定要聽順上人(師父)的話,要敬順無诤,不可以鬥爭是佛弟子,當時有一個在家居士,女衆居士說:請問師父!我說:有什麼問題?做一個佛弟子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怎麼樣。我跟她講:做一個佛弟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無诤,你若無诤,哪裏都可以種到福田,你來到文殊講堂無诤,你種到福田,你今天是佛的弟子你走到哪一間道場,你若無诤,你走到哪裏都種福田,爲什麼?是非不要聽,分別心也沒有,我無诤,人家欺負我我可以忍耐,我走到哪裏都是種福田,這是真正佛的弟子。什麼不是佛的弟子呢?走到哪裏都吵吵鬧鬧,挑撥是非,離間,講鬥爭的話讓師徒吵架,這個不能稱爲佛弟子,不夠資格,爲什麼?和合出家人都和合不來了,你怎麼講一講讓出家人吵架,你這樣是罪過無量,你這樣來道場不是種福田,你是造業,你會下叁途的,破和合僧,我告訴你,五無間地獄。所以說:師父!我做一個佛弟子應該怎麼做?我說:很簡單,無诤就是佛的弟子,爲什麼?我恭敬叁寶,我一切無诤,我來道場受到委屈,我也不會毀謗叁寶,我來叁寶的地方受到人家欺負,我也歡喜心接受,你看看!無诤,你走到天涯海角,臺灣的道場,即使到美國的道場,你也是有福,爲什麼?我無诤,心放下,所以說僧就是教導我們的道理,我們恭敬出家衆,我們就可以得福,這叫做僧田。
第四叫做和尚的田,和尚就是教授師,教導我們的,我們今天沒有和尚教導我們那你怎麼辦呢?經典自己看你真的看得懂?簡單的看得懂,《楞嚴經》看得懂?或是《法華經》講實相的東西,別說什麼,講《唯識簡介》,最簡單的簡介你看得懂嗎?沒有辦法,當然你就要和尚。和尚翻譯成中文叫做力生,能夠讓你的道力生出來叫做和尚,我們一般對和尚不了解意思,和尚翻譯成中文叫做教誨之力,生長法身叫做力生,能夠讓你道力成長,其恩實重。如果我們今天沒有和尚,那麻煩了,我們要如何開智慧,要如何解脫我們內心的煩惱,我們一件小事情就執得晚上睡不著,我們小中了大家樂,晚上歡喜得睡不著,明天要娶媳婦了,不曾當過公公很緊張,不曾當過婆婆,很緊張,要娶媳婦了,如果師父教你平常心看待,來來去去,去去來來,我們若有和尚教導的話我們能夠恭敬和尚,供養和尚,獲福無量,所以稱爲和尚田。
第五叫做阿阇黎田,阿阇黎翻譯成中文叫做正行,八正道的正,修行的行,也叫做親教師,就是教育你的,你親近的一個師父(親教師),所以在座諸位!如果稱師父的話,也可以稱阿阇黎,爲什麼?親近教化我的導師叫做親教師,親近,教就是教導的師父,也叫做正行,正行就是可以糾正弟子之行,你錯了,糾正你,教授得戒等等,依照阿阇黎的教化可以産生戒、定、慧,其恩實重,這個恩情太重了,我們人若能供養恭敬就可以得到福跟利,這叫做阇黎田。
第六叫做父田,我們今天有這個色身就是因爲父親來的,父親就是幫助我們出世的開始,沒有父親怎麼有今天,自孩童成長,父親賺錢辛苦教育我們,父親對我們的恩很大,所以我們爲人子女應當要供養自己的父親,豈有求福之念?所以我們供養父親是理所當然的,無論我們的父親多壞,就是我們的父親,爲什麼?我們的骨肉就是父母的結合,所以我們今天有這色身也是因爲父親才有,父親不管好、壞,我們就是要孝順,沒有什麼道理,孝順沒有什麼道理的,父子、父女關系,全都要孝順。所以我爸爸來我都沒有第二句話,我也不會講傷害他的話,來,你有沒有生活費,供養雙親如同供養等覺菩薩,來,沒有,孝順父母,我不曾對他講第二句話,也不曾講一句傷害我父親的話,父親就是父親,沒什麼道理可言,我都靜默,因此你就是要孝順,孝順就要具體的表現,拿錢,要具體表現。
第七母田,要孝順母親,母親更辛苦,懷胎,生産出來,乃至哺乳我們,現在的母親好當,沒有讓孩子吃乳,很少人用人奶,其實人奶比較好,很奇怪!以前的人吃母奶小孩子抵抗力會比較強,這是古時候這麼說,不是絕對,有的人是這樣講,吃母奶的人會跟母親的感情比較好,因爲據美國心理學家分析,吃母奶的孩子將來孝順的機會比較大,所以現在的美國人正好相反,不用牛奶,很多都用人奶,爲什麼?孩子在吃奶他的眼睛就會看母親,看久了,母子就會連心,所以若能用母奶喂孩子,這是最好不過的,但是有一個條件,就是母親的身體不能有傳染病,比如說肺的細菌,或者是AIDS,任何傳染病都不行,就是說要健康的母親,不可以有傳染病,要不然這孩子淒慘,完蛋了,過去印光大師就有講了,我看《印光大師全集》,有一個母親生孩子出來,孩子漂漂亮亮的,很可愛,她喂奶給他吃,結果吃沒多久,死亡,孩子沒多久就死了,奇怪!去身體檢查沒有病,後來去請示高僧大德,查出原因,既然沒有傳染病,她又沒病,爲何這孩子吃母奶會死掉?這個母親就是常常生氣,常常發大脾氣,忿怒,就是女人壞脾氣,生氣起來發狂,孩子在哭泣哇、哇。。。,當時沒有吃奶,就塞過去了,忿怒的時候分泌一種毒素,她每次忿怒的時候孩子哭泣就塞母奶給他吃,吃死,查無原因,到後來就是這種原因,所以若在忿怒的時候你千萬不要用奶給孩子吃,那個奶要擠掉,因爲女人生産完會漲奶,會漲,這我知道,有時候漲得沒辦法,沒吸吮不可以,要用叭噗、叭噗,賣芋冰的吸掉,今天沒吃,明天弄出來臭酸了,不可吃,要吸掉,換新鮮的,這是很重要的觀念,也符合醫學,這很重要。
第八叫做病田,就是看到有人生病,很痛苦,用心救療給予這個湯藥,這樣就可以獲福,所以稱爲病田。八福田中,看病福田,是第一福田。
這是八福田另外一種講法,當然一般我們是以這個爲主,但是還有第二種八福田,《梵網經菩薩戒本疏》卷五所舉的八福田,跟這個完全不一樣,要注意聽,只有一二個一樣而已,第一叫做曠路義井,曠路就是開路,義井就是讓你免費用的井,開井讓你免費飲用,義就是意義的義,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的義,井,古井的井,就是開路挖古井,人家走來走去的時候沒水喝,像我們現在講的奉茶,曠路義井是爲福田。第二建造橋梁,建這個橋梁,不然你要涉水,若沒有修這個橋梁,人來人往以免病苦的人涉水,所以要建橋,現在的人都是政府在建橋,建好了不用我們煩惱,修路鋪橋都是政府的工作,所以這個時候比較沒人這樣,古時候的人比較多。第叁叫做平治險隘,簡單講平治這個險隘,就是說路要鋪平,讓人走起路來不會顛顛倒倒。第四個福田,孝養父母,這講過了,跟前面一樣。第五個恭敬叁寶,這個前面也講過了,佛田、僧田等等,因爲佛、法、僧是可尊可貴。第六個叫做給事病人,給就是給予,我們一般人念gei叁聲,這裏要念ji叁聲,給予事奉病人,因爲病人是很痛苦,大小便不自由,衆苦集身,所以我們要憐愍,要給他湯藥,所需要的東西,替他拿東拿西,爲他守護,照顧得健康,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親,四大大家都會不調,都會生病。第七叫做救濟貧困,窮人,看他缺什麼,我們盡量幫忙他,像非洲等等,這也是福田,救濟貧窮。第八個叫做設無遮大會,什麼叫做無遮會?無遮就是周遍,周遍法界那個周遍,設無遮大會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普度大會,因爲一些鬼魂沈淪在六道輪回裏面,他一定要仰仗叁寶,不然爲什麼要作水陸,就是我們要八福田裏面的設無遮大會,皆得脫離苦趣,而獲得超生聖道,這也是一個福田。所以說拜梁皇也是福田,水陸就是大福田。八種福田,這是《梵網經》,前面那個是一般認同這是真的八福田,後面這個是出自《梵網經》。
所以前面那個八種跟後面這個列叁、四個是一樣,但是不一樣,師父再念一遍,第一曠路義井,第二建造橋梁,第叁平治險隘,第四孝養父母,第五恭敬叁寶,第六給事病人,第七救濟貧窮,第八設無遮大會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法會,要作法會,這也是超度亡靈。
【若一念間。具大慈心。布施醫藥。飲食臥具。使令安樂。】
【若一念間,是同體慈,】同一體的,大家將來都可以成佛,【彼我一體故。若起第二念,即非。所以起第一念,具足大慈心,布施醫藥,飲食臥具,叁種人皆需此物,使令身安心樂。】
【如是福利。最不思議。一百劫中。常爲淨居天主。二百劫中。常爲六欲天主。畢竟成佛。永不墮惡道。乃至百千生中。耳不聞苦聲。】
【以大慈心,救大苦,其福難思。百劫爲淨居天主,指第四禅天,二百劫爲六欲天主。具同體大慈心,以用布施,是成佛之因,畢竟將來成佛。未成佛以前,永不墮惡道,因救他人重苦故,感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