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14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到自己,百千生,耳不聞苦聲。】好了!今天講到這個地方。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【複次地藏。若未來世中。】未來世就像我們現在的末法,【有諸國王。及婆羅門等。能作如是布施。獲福無量。更能回向。不問多少。畢竟成佛。何況釋梵轉輪之報。是故地藏。普勸衆生。當如是學。】

  【布施回向之文。】

  【佛對地藏說,未來末法之世,若國王及婆羅門等,能如是慈心、悲心、平等心、憐愍心、同情心,而行布施,獲福無量。更能將此福利不自享受,了達諸法性空無我之理。從緣起而行施,施福無主,回向法界,回向佛果,回向衆生。不問多少,心大福大,心冥法界,福等虛空。如一杯水,投入大海,便是大海水了。施福亦複如是,不論多少回向法界,便是真如性海了。所以畢竟成佛,尚得佛報,何況釋梵轉輪人天之報。因是之故,地藏菩薩,汝應普勸一切衆生,當如是學,布施之法,及一切法。】

  【複次地藏。未來世中。若善男子。善女人。于佛法中。種少善根。】若加二個字意思更強烈,加在哪裏呢?于佛法這個于字的上面,只要,你只要在佛法上,佛法當中種到一點點的善根,【毛發沙塵等許。】這太少了,來講堂洗個碗,打個齋,乃至洗個廁所,擦個地板,或是介紹人家來聽經,做一點點功德就好,只要在佛法中種到些許善根,毛發沙塵就是一點點、一點點,【所受福利。不可爲喻。】師父才跟諸位重複的贊歎,進入佛門這個門檻是很不簡單,我們進入佛門每樣都是功德,進門,點個頭,皆共成佛道,到後面洗個碗,發的心是平等無相,來這裏參加個八關齋戒,就在佛法當中,所以若要修福,叁寶門中最快又最大,所受福利,不可爲喻。

  【上來王臣布施,此是庶民布施。】庶民就是平民,一般人,但是你要注意看那個善男子、善女人那個善字才算,我們一般看經都說:善男子、善女人,很簡單,我就來!那是善哦!善很重要,不是惡男子、惡女人,那沒有辦法,要善才有辦法。【布施一法,是平等的,王臣百姓,皆能布施。布施是成佛之法。成佛之法很多,且以布施爲第一。】我們光是色身以外的東西舍不出來,別說舍佛祖的頭目腦髓,挖掉你的眼睛,砍掉你的腦袋,對不對?現在的人說真的,輸血就已經不錯的善行了,現在除非兄弟姊妹腎壞掉,割一個給他,自己的父親割給自己的兒子,這我曾看過,那天報紙登的,大姊不孕,妹妹的卵,這個法律允許的,跟姊夫的精,用試管培養成功,再注入子宮,真的懷孕,看這種東西多厲害,所以說,說真的能用這樣,就找世上智商很高的人,拜托他,你的精蟲稍微保留,臺灣需要人才,找智商最高的人,優生學。布施這是成佛之法,但是第一個最重要就是要布施。

  【六祖大師雲,內舍貪悭;】內心舍卻貪心,【外利衆生,是名布施。以此布施一法,舍盡自己的煩惱,外又能利益衆生,何等的好呢!】但是大家都不了解,我執是生死的根本,在舍的時候都會舍不得,所以他舍不出去,【所以布施一法,能令人從生死此岸,而直達涅槃彼岸。】我們若每天舍,施舍習慣了,心就無所著了,布施習慣了,不過你要看經濟能力,有一個太太聽到經典之後很發心,來,叁萬、五萬、二萬一直布施,她先生沒有學佛,布施到後來,她先生把錢藏起來,她先生拼命工作賺叁餐,剩下的他太太。。。師父說布施功德很大,就拿來一直布施,她先生說:我拼得汗流浃背,你一次拿給師父很輕松。錢把她約束起來,後來不給她,爲什麼?布施沒有節製,要節製,布施要節製,看你的情形。【但是此法微妙,非粗心具我法兩執的人,所能究竟。是以如來解釋,較量其淺深。】

  【例如昔日達摩祖師見梁武帝,】這個梁武帝在世間而言這也是大善人,他光是建道場就建好幾千間,度好幾萬的出家人,就是說鼓勵人家出家修行,但是他的果報不好,這個梁武帝到最後被圍困,在這個城上餓死了,當然他這輩子造福的功德很大,因有種下去,餓死在城牆上被賊所圍困,這是宿世的業報,在座諸位!不要聽到這樣就退道心,認爲:梁武帝功德做這麼大臨命終卻餓死。【武帝即以此法自豪。】自豪就是自己自滿,很滿足,【對達摩曰:朕一生造寺齋僧,有何功德?】這個朕就是皇帝的自稱,秦始皇的時候所訂的,秦朝以後天子都是自己稱爲朕,【摩曰:】就是達摩祖師說,【實無功德,】因爲你用執著的心布施,【此是人天小果,有漏之因。帝曰:如何是真功德?摩曰:淨智】不可思議奧【妙圓體】當下,這個【自空寂,】就是當下,當下,意思就是一時頓現,不是漸漸的顯現,講一時頓現的思想華嚴講得最多,一時,同時頓現,叫做海印叁昧,這在華嚴講得更清楚,如果一個人證悟到無生,可以設身利法,完成圓融,這樣無量無邊的世界一時頓現,爲什麼?大圓鏡智,所以悟道的人走到哪裏他都解脫,他都圓滿,爲什麼?見性才有可能,圓滿,理圓滿,但是事相而言他還沒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,他還要繼續度衆生,但是證悟到的境界跟佛一樣,【如是功德,不于世求。】清淨本性,除非你自己悟,你在世間你怎麼求得到呢?世間你求就是生滅,取舍不斷,對不對?有這個因就感這個果,業感就緣起,所以我們若真的要修行,不了解空性的道理,你不是叫做修行人,空性的道理要在事相裏面慢慢磨練才有辦法,【觀此則梁武帝,未谙】谙就是知曉,不了解【布施的真谛,貪著人天果報。誰不知布施,是到彼岸成佛之法。此法修到圓滿,其余法法,皆修到圓滿,便是佛陀耶。】

  【世尊對地藏菩薩,說若善男子善女人,初發心時,最好于佛法中,種多少善根。】若像在座諸位這樣從第一天聽到今天,這不是少善根,在座諸位!這是多善根,你聽得懂也好,聽不懂也好,有受益也好,聽得多也好,聽得少也好,在座諸位!師父都要贊歎大家,何況在這裏跟隨師父聽四、五年的經典,打死不退的,這是大大的多善根,聽經聞法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,聽經就是多善根,因爲你會開智慧,一切的善不離方寸,一切的福也是不離方寸。【佛是指前品,稱佛名號;法是指此品,布施的軌則。在佛法中,所種善根,乃至如毛發沙塵等許,將來漸漸佛法種子增長時,其所受福利,是不可爲喻的。】不可譬喻,所以我們高雄福報大,講堂這弘法的道場若繼續一直講,一直熏習,一直講,一直熏習,我們這裏是講經,一直講、一直講。。。,一直重複的熏習,一直重複的熏習,這也要有因緣跟福報。

  【大論雲雖有種種福田,佛爲第一福田,以無量佛法具足故。】

  【成佛之法,是無量。今略說布施,此外六度十度】六度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,十度是加上方便波羅蜜,願波羅蜜,力波羅蜜,智波羅蜜,方便,願,力,智,加上這四個波羅蜜,就是十波羅蜜,叫做十度,波羅蜜就是果,到彼岸的意思,【四谛十二因緣叁乘一乘,皆成佛之法啊!】所以不要互相攻擊,不要互相毀謗,絕對不可以,小乘不可以毀謗大乘,大乘也不可以毀謗小乘,叁乘不可以毀謗一乘,一乘更加不可以毀謗叁乘,凡是法可以成佛,都是平等的東西。

  【複次地藏。未來世中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遇佛形像。菩薩形像。辟支佛形像。轉輪王形像。布施供養。得無量福。常在人天。受勝妙樂。】所以說你家的佛祖,若在家人,你家的佛祖初一、十五就買二粒水果來拜,水果(橘子)放到壞掉,人都不吃還拜佛,你不曉得有的拜佛拜得橘子長毛(發黴),跟你說真的,我有一次去一間。。。,這不可以說(出名字),去一間xx的道場,那間xx的道場都在作佛事,你知道嗎?我有因緣有一些事情去辦,整天都作經忏的道場,我實在是無意中的,看到,哎喲!一盤供養完,死人念完之後又拿到這邊,這邊念完又拿到這邊,沒有買新的水果,這樣拜不曉得拜多久了,水果看起來都有斑點,像老人斑這樣,我不敢問他,我另外那個同參道友他比較有膽子,他說:你們這個怎麼這樣?也不買新鮮一點的來拜。他不太高興,這是我家,我們會處理,你別出聲。我說:倒是真的,這是人家的道場,不要講人家,所以我現在跟諸位。。。,跟我們法師講,地下室地藏菩薩那裏,橘子稍微收一下,你不要拜得長毛,我講人家反而被人家講,慧律大師!你地下室也拜到發黴。要命,嚴重,待會兒下去檢查看看,真的,趕經忏,道場拜得。。。,水果真的很嚴重,這盤端這,端那,都端同樣一盤,那束花供養完,往生的人插完,對不對?准備收起來,又一個送進來,這花再插下去,又收起來,又死一個,這盆花再插下去,都重複使用,好像在演話劇一般,那花舍不得丟掉,話劇一天要演四五場,對不對?每場都用那盆花,一樣,演一次話劇一天就解決了,那不同,死人有時候放很久,這就不好,若要供佛要新鮮的,花、菜,誠懇供養才有用,在座!你可要記得。有人問:請問師父!榴蓮可以供佛嗎?不過在比丘戒裏面並沒有說佛不敢吃榴蓮,應該是可以才對,真的,他沒有寫:若比丘不得用榴蓮供佛。沒有這樣記載,沒有,榴蓮我敢吃,世尊應該也是敢吃才對,有的拜榴蓮很沒用禮貌,整粒拿去,上次我看到一個法師,我不可以講他的名字,他去市場,整簍的荔枝拿回來,拿回來的時候連打開都沒有,連洗都沒有,全都沒有,整簍亂七八糟放在佛祖面前, 我說:呀喲!法師!你這樣在做什麼?供佛啊!呀喲!你沒有打開,也沒有洗,對不對?荔枝的葉子都還沒有處理,我說:拿下來!拿下來!這樣不可以,這樣是罪過,不是功德。怎麼懶惰成這樣,這一定是男衆比丘,女衆絕對不會這樣,男衆道場很好觀察,房間打開棉被沒摺,庭院若有種樹,樹葉沒有在掃,真的,男衆就是這樣,整天,男衆比較會用功,若女衆道場很簡單,走進去很幹淨,絕對是女衆,割草機整天都是除草,一看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