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15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清楚,這個公案我看過,他師父把菩薩的手牽一條線,每天到九點的時候,他師父在房間就拉一條很長的繩子,他師父九點拉一下,菩薩的手就。。。,(師父做揮手狀)知道晚上要睡了,他師父每到九點就拉一下,這傻徒弟知道菩薩招手了,他不曉得他師父綁一條繩子在拉,就去睡覺了,結果有一天他師父出去,淹大水,下大雨,淹水不能回來,他師父擔心這傻徒弟一定拜到天亮,因爲菩薩的手不會動,要我拉才會動,傻徒弟一定拜整夜,他師父那天沒有回來,徒弟不曉得,拜到九點菩薩也。。。,(師父又作揮手狀),拜到菩薩已經附身了,到爐火純青。他師父想:糟糕!下大雨淹水不能回去,這傻徒弟一定會拜整夜,結果人家拜到九點照常。。。(師父揮手),這種精神,傻有傻的慈悲感應,就像這個阿甘正傳,人家問:你是笨還是呆?阿甘就回答:Stupid is stupid way,就是說傻有傻的做法,笨有笨的做法,你看他傻,結果最聰明,Stupid is stupid way,也是一種方法,九點,菩薩照常招手。有一天拜到九點,見到菩薩揮手,【便去睡眠。師問何故早睡?答曰弟子聽師教,拜到半夜;但亦聽菩薩話,菩薩揮手,所以我去睡。】師父知道了,【師曰好,汝將菩薩拜到晃動。】其實是他師父拉一條繩子在那裏拉,到九點每次都拉一下,這裏寫得不清楚,這公案我看過,拉一下,時間到去睡,【不日菩薩又問,】不日就是不一定哪一天,最近,像我們現在的有一天,菩薩又問,【善男子,拜我求何物?】你看他傻得多嚴重,【答我不知,】因爲我師父叫我拜,你拜十叁年拜這麼久你是要求什麼,他說:我不曉得,我師父叫我拜。這實在傻得夠透徹,真的很透徹,【問師】:師父!師父!菩薩問我拜他是要求什麼,我不曉得怎麼【答覆。】他師父:你再拜。【如是又拜叁年,菩薩又問善男子,汝求何物!】你那麼虔誠,每天這麼拜,拜那麼久,你要求什麼呢?【答求智慧。】他現在懂了,傻久了也會聰明,菩薩就說:你要求智慧很簡單。【菩薩教飲佛前杯水,飲時身心透涼,】他不是吃仙草冰,不是電視廣告的喝涼水,不用了,他這杯茶就很涼了,【六根清淨,得大智慧,所談佛法,勝過阿師了。】阿師就是他的師父,看多嚴重,從最傻的變成最聰明的,對不對?所以我跟諸位說:世間什麼人最聰明?就是最傻的人,就是老老實實修行的人,那就是最聰明,最聰明的就是最傻,最聰明就是說那個我都懂,沒有關系,不用用功,不用精進,臨命終才十聲而已還不簡單,那就是最傻,最聰明就是什麼?裝得傻傻的,師父講我就聽,誦經,我就誦經,認真拜佛,心就是都單純到極點,結果講經贏過他師父,【此子後來當方丈,】你看放牛的傻成那個樣子,後來會當方丈,所以少時了了,大未必佳,少時魯鈍,大開智慧,長大了他就開智慧,【號異塵祖。】

  【此乃一法修行,一直修,修到底,無有不成功者。】

  【汝以本神力。而擁護之。勿令一切災害。及不如意事。辄聞于耳。何況令受。】

  【世尊敕】敕就是皇帝的命令,當然世尊也是命令【地神,以神力擁護。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,令其順利用功,中間永無一切災害,降臨其身;及不如意事,辄聞其耳,打擾其辦道之心,何況令受。】

  【本神力者,地神生長萬物,利益群生,故有神力。又擁護此經,及修行者,其神力更大,若不利人,何來有神力呢?叁檀等施,】就是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叫做叁檀,只要是布施叫做檀,叁檀就是叁種布施,等施就是統統具足,也有財施,也有法施,也有【屬無畏施。】平等的布施。

  【非但汝獨護是人故。】不只是你獨獨護這個人,【亦有釋梵眷屬。諸天眷屬。擁護是人。】

  【所謂一人辦道,諸天辦供。】一個人認真修行,諸天就會供養。【一人修行辦道,無量諸天擁護。若帝釋梵王,及諸天眷屬,皆發願擁護修行人,以報佛恩,所以稱護法諸天菩薩。古人說,叁分修行,七分護法啊!】

  【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。皆由瞻禮地藏形像。及轉讀是本願經故。】就是完全拜地藏菩薩,要不然就誦《地藏經》,【自然畢竟出離苦海。證涅槃樂。以是之故。得大擁護。】

  【何故得如是聖賢梵王帝釋諸天眷屬擁護?】

  【皆由此善男子善女人瞻禮地藏聖像,及轉讀地藏本願經。故此人仗菩薩神力,及地藏經法力,如風揚帆,修行順利,自然畢竟出離生死苦海,直達涅槃彼岸,證諸法寂滅之樂。】

  【諸天梵王帝釋,爲報地藏菩薩,昔日教化救度之恩,所以盡力,大大擁護。】

  【見聞利益品第十二】61——27

  總共十叁品,講到這裏已經第十二品了,【地藏經十叁品,此第十二品,佛法二寶已講完。且地神發願擁護學佛修法者。】

  【此品是僧寶,梵語僧伽耶。此雲和合衆,佛法二寶和合,出生無量功德,是名僧寶。】無诤才叫做僧寶,所以六和合僧。【此品談僧寶,具無量功德,利益衆生,若見若聞,皆得利益。僧寶指地藏菩薩,故名見聞利益品。】

  【爾時世尊。從頂門上。】頂門,(師父以手按自己頭頂,向上一揚)【放百千萬億。大毫相光。】

  【佛寶屬覺,】佛寶屬于覺,【覺則諸法現前。法寶屬理,】我們若了【解理】當然就【生智,便是佛。非佛無以覺法;】佛是覺法圓滿,是聖者,【非得法】你若沒有得到法,究竟之法,【無以成佛。佛法不能相離,】佛就是具足法,就是你的覺性當下就是真理的意思,佛性跟我們的覺性當下我們就是擁有法的真理,所以這二種佛跟法不能相離,就是說有智慧的人他就懂法,心中有法的人就是有智慧,有覺性的人他就擁有真理的法,擁有真理的法就是有覺性的人,同樣意思,【所以佛法和合,出生無量功德,名曰僧寶。】

  【當爾之時,世尊從頂門上,佛頂最上,更無有上。表佛法和合,出生功德,此功德最上,更無有上。放者出生也,百千萬億大毫相光,表佛法和合,出生無量功德。一一功德,皆具法身德,故名大。】這個大,佛教講的大,在座諸位!一定要記住,佛教講的大不是大小的大,佛教講的大叫做絕大,絕對或者是一真,或者是沒有任何比較,非相對的大,佛教講這個大是大般若,摩诃般若,那就是絕對的存在,佛教講的一也不是一,因爲沒有辦法形容,一就是表示統一,表示絕待,一不是數目字零、一、二、叁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那個一,不是,但是沒有辦法形容,整個宇宙它就是一,一個宇宙,因爲它是數目的形容變成一種觀念,但是我們要把一化作絕待的心境,當下的一念圓融,性相的圓融,這樣才是行,所以大是表示絕待的存在,不是相對的。【一一功德具解脫德,故名毫相。一一功德,皆具般若德,故名光。】所以法身德、解脫德、般若德這叁德秘藏,故名光。【如是大毫相光,即叁德秘藏。佛法和合,出生無量叁德秘藏,以贊揚地藏菩薩僧寶功德,見者聞者,獲大利益。】

  底下說放光,【所謂。】

  【指法之辭。】表法的。

  【白毫相光。】

  底下講的統統是因地修行,而到果地的時候就産生這種光,這種光就是表法的,也就是佛陀擁有什麼,比如說白毫相光擁有布施,大白毫相光擁有這叁種布施,瑞毫相光就表示持戒清淨,玉毫相光表示忍辱,因地修行變成果地的光,那都是毫光。所以底下講的統統是表法。因地修行達到果地究竟覺悟的時候就有這個毫相光,無量的毫相光,第一白毫相光,因地修行要修行布施,你若沒有布施你不夠資格當一個佛教徒,【指布施。】是我們這顆心放得下叫做布施,不是拿錢出來叫做布施,拿錢出來是外面的東西,煩惱放得下是真布施,臉上若沒有嗔怒心,嗔怒的臉,叫做真正的布施,二種才是真布施,臉上無嗔,真的是布施,內心無執那是徹底的布施,真布施,【白是諸色之本,】諸位!這諸色之本,我們若有學過美術就知道,任何的調配的顔色以白色來作稀釋,白色色彩就可以調出無量無邊的色,比如說紅色跟白色,我們以1%的白色跟99%紅色的色,10%白色跟90%紅色(調配)又不一樣的色,99%的白色加1%的這個紅色,那就不一樣,對不對?所以說單單這二色就調得不計其數了,所以白色就一切色調的根本,是諸色之本,【布施是諸法之本。內舍悭貪,外利衆生,能到彼岸,具解脫般若二德,故名白毫相光。】底下都很簡單,我們念一念就可以了。

  【大白毫相光。】

  【叁檀等施,】叁檀就是叁種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施,【叁輪體空。】意思就是不執著,不執著我們在布施。【見布施實相,具叁德秘藏,故名大白毫。】

  【瑞毫相光。】

  【瑞者,吉祥也。持戒清淨,惡止善生,一切吉祥。】

  【大瑞毫相光。】

  【指見屍羅實相,】持戒,【具叁聚淨戒,】叁聚淨戒我們都讀過了,攝律儀、攝善法、饒益有情,這是指菩薩叁聚淨戒,【故名大。華嚴經雲,戒爲無上菩提本,是故具足持淨戒。】在座諸位!這個辭句不美,這個要改一下,《華嚴經》這樣,上面一句是對的,戒爲無上菩提本,是故具足這四個字把它畫掉,改成:應當一心持淨戒,那這個更美,戒爲無上菩提本,應當一心持淨戒。

  【玉毫相光。】

  【指忍辱,忍則諸惡不生,】記住哦!萬事成于忍,你想要成功嗎?若要成功很簡單,學習忍辱,萬事成于忍,萬般的事情全都要靠這個忍耐,要靠這個忍耐,不忍耐你別想要成功,對不對?世間人要賺一點錢,要忍耐。像我的朋友,我們讀小學的時候,一個叫做王臺生,他父親在賣饅頭,清晨幾點要起來揉饅頭,揉又揉,要賺一些錢就要這樣,世間人爲了要養妻兒也是得要這樣,王臺生很調皮,小學同班的時候,常常講話講那些人家都聽不懂,很調皮,老師罵他的時候(師父作撅起嘴調皮貌),老師藤條要揍他了,他就躲在桌下,老師說:你再躲,你再躲。就打他,待會兒老師問他:你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