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出世呢?跳出生滅,出世就是跳出生滅,出就是遠離,世就是生命,遠離(並)跳出生滅,這是最快樂的,就是不生不滅。
【寶輪毫光。】
【指悲。能拔世間種種之苦。】
【大寶輪毫光。】
【指同體大悲。能拔分段變易二生死苦。】分段就是六道生死,變易就是菩薩變化的境界,把境界一次比一次更精進,變化,認爲是生死,是方便說,所以分段生死是真實義,變易生死是方便說,我們今天真正有生死,爲什麼?六道輪回嘛!變易其實不是生死,方便說生死。所以說分段生死是真實義,變易生死是方便說,菩薩沒有生死。
【日輪毫光。】
【指喜。隨喜別人種種功德,如日光照大地,萬物溫暖。】這個喜悅很重要。
【大日輪毫光。】
【指大喜。衆生先成佛,我則大喜矣!如地藏,衆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如阿難,如一衆生未成佛,終不于此取泥洹。】泥洹就是涅槃,若還有一個衆生還未成佛,我終不入涅槃。【如大日輪,普照萬物,悉皆果熟。】
【月輪毫光。】
月輪,聽到這個月你就知道清涼,這句的解釋要很注意,你若聽得入,一生受益無窮,月輪,這個月就是清涼,要如何才能清涼,那句你可要看好,【指舍。】舍是什麼?叫做全盤放下,叫做放下,叫做清涼,簡單講,學佛的人不懂得放下,你沒辦法清涼,你怎樣都不會涼,爲什麼?怒火心中燒,你沒辦法清涼,月代表冷,代表清涼,要如何清涼?舍,你怎麼樣能夠舍呢?舍的先決條件就是平等,【怨親俱舍,】對你不好,放下,對你好,照樣要放下。對你好,我拼命要執著,對你不好,拼命恨,這都不能得到【心月清涼。】你看底下的解釋,怨親俱舍,俱舍,就全部放下,大修行人心中沒有恨,也沒有執,大修行人沒有恩怨,只有緣份的深淺,跟我們有緣,我們多講二句,跟我們無緣,少說二句,就這樣而已,沒有恨,也沒有恩跟恨的差別相。
【大月輪毫光。】
【指大舍。所有一切功德,舍與一切有情。】所以不但要自己放下,還要將我們學佛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的衆生,這樣更加大清涼,大清涼就是沒有自私,【如大月輪,普照大地,皆得清涼。】不可以只有我們好就好,要包括一切衆生都要得到清涼,所以菩提心不可以忘記。
【宮殿毫光。】
【指叁乘菩提,如登法王之殿。】
【大宮殿毫光。】
【指一乘菩提,我爲法王,于法自在。】
【海雲毫光。】
【指叁乘涅槃,覆生死海。】蓋著,因爲生死海蓋著我們就跳不下去了,我們現在都跳入生死海,對不對?浮浮沈沈,浮浮沈沈。
【大海雲毫光。】
【指大般涅槃,覆法界海。】法界也是不生不滅,涅槃也是不生不滅,其實這二個都是一樣,大般涅槃就是法界,法界就是大般涅槃。
【于頂門上。放如是等毫相光已。出微妙音。告諸大衆。天龍八部。人非人等。聽吾今日。于忉利天宮。稱揚贊歎。地藏菩薩。于人天中。利益等事。不思議事。超聖因事。證十地事。畢竟不退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事。】
【世尊在天宮上,最初含笑,放種種光明雲,出微妙音,贊歎衆生,本具之性德。】
【現在世尊,從頂門上,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出微妙音,是贊歎衆生的修德。】修德是後天的精進,性德就是先天的具足,先天具足,沒有後天的精進,咦!發揮不出來,後天的精進,沒有先天的具足,你再怎麼修也沒有用,那塊不是金子,你磨再久也不是金子,本性沒有的東西你怎麼磨也沒有,所以由修德顯這個性德,由有性德,修德才有歸根,才有根本,【菩薩從性起修,】性就是不生不滅,起這個修行,【修德有功,性德顯現,自性出生無量功德,能利益無量衆生。】
【前者性德,衆生本具不假修成。】
【後者修德,須仗佛力法力。見佛聞法,佛法和合,事理圓融,方能出生無量稱性功德,充滿法界,利益有情。】
【所以如來,從頂門上,放如是等毫相光已,又出微妙音,告諸在會大衆。天龍八部,人非人等,聽吾今日,于忉利天宮,稱揚贊歎地藏菩薩,修成如是等功德,利益人天之事,乃不思議事。指地藏菩藏,具不思議神力,分身十方,拔叁途苦,與人天樂事。】與就是給與,賜予。
【超聖因事,指地藏菩薩,具不思議智力,】師父剛剛有跟你講了,十力其實是十智力,【說種種法,能度叁界衆生,離生死苦,得涅槃樂事。】
【證十地事,指地藏菩薩,自證十地,】其實他若早要成佛,就是成佛了,無量劫來不知多少成佛了,他還在當菩薩,對不對?【又能化他證十地事。畢竟不退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事,指地藏菩薩,願力能助衆生不退轉,無上菩提,畢竟成佛事。】
【說是語時。會中有一菩薩摩诃薩。名觀世音。】這大家都很熟悉,【從座而起。胡跪合掌。】因爲示現就是要這樣。
【天宮法會,唯觀世音菩薩,與地藏菩薩,德業相齊,】就是平等,【所以觀世音菩薩,出來問法。】
【觀音是南海普陀觀世音,是大悲救苦觀世音,與地藏願力相同。】都是救苦救難,過去觀世音菩薩跟地藏王菩薩的感應,誦《地藏經》的人感應,誦《普門品》的人感應的,念觀世音菩薩感應的,念地藏菩薩感應的,不計其數,無法計算,太多了。
【白佛言。世尊。】觀世音菩薩白佛言,世尊,【是地藏菩薩摩诃薩。具大慈悲。憐愍罪苦衆生。于千萬億世界。化千萬億身。所有功德。及不思議威神之力。】
【世尊,地藏大菩薩,具大慈悲心,大願力,憐愍造罪受苦衆生。】到處都在造罪,【在千萬億世界,化千萬億身,所有度生利他功德,及不思議神力,救苦之事。】
【我聞世尊。與十方無量諸佛。異口同音。贊歎地藏菩薩雲。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。說其功德。猶不能盡。】
【贊莫能窮之文。】
【觀音菩薩,在忉利天宮,聞世尊,與十方無量諸佛,異口同音,同時贊歎地藏菩薩。佛佛道同,一佛贊時,佛佛同贊。如阿彌陀經,十方諸佛,出廣長舌,遍覆叁千大千世界,稱贊不可思議功德,一切諸佛,所護念經無異。】無異就是相同。
【觀音又言,正使過去佛、現在十方佛、未來諸佛,盡說地藏利生功德,猶不能盡。利生功德,猶如湧泉,】湧泉就是自然冒出來,他證十地他自然就有那個能力,所以我才告訴諸位:問題是自己,如果你有能力的時候你自然能夠度衆生,自然有這個德行感召一切善,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能力,靠宣傳,沒有用的,好的東西會說話,對不對?你如果有那個能力,自自然然人家就把你的善,把你的德傳遍十方,所以不要急著度衆生,要急著先自利,要先自利,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,我們若要利益衆生,我們有那個能力,隨手拈來都可以利益衆生。猶如湧泉,【滔滔不絕,】滔滔就是水勢很大,不絕就是不停、不斷,【如何能用言語說得盡?可知地藏從性起修,】十地當然是他的證悟跟佛一樣,【行山高逾須彌,】他的修行如山那麼高,怎麼高呢?逾就是超越,超越須彌山,【願海深過溟壑,】溟就是大海,幽暗深遠的大海叫做溟,壑就是坑谷或者是深溝,一般都是指深谷,壑就是深谷,溟就是深海、大海,所以說他的行超過須彌山,他的願超過大海,願深如大海,所以說行如高山,願深如大海,【況智慧神通,皆不思議。周遍法界,妙用無方,奚能】就是何、怎麼能夠,【以言說稱量哉!】
【向者又蒙世尊。普告大衆。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。唯願世尊。爲現在未來一切衆生。稱揚地藏不思議事。令天龍八部。瞻禮獲福。】
【剛才又見世尊,從頂門上,放種種大毫相光預備又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等事。唯願世尊,爲現在未來一切衆生,稱揚地藏不思議神力,如何利益人天之事。對衆宣揚,令天龍八部,瞻禮地藏,皆獲福利。】在座諸位!這樣我們有注意看佛祖的精神嗎?你注意看那個字,對衆宣揚,意思就是只有贊歎能夠讓佛法興盛,你要注意這句,佛贊歎地藏王菩薩,你看大家對地藏菩薩這麼有信心,同樣的道理,我們若能贊歎叁寶,是不是給叁寶很大的力量,大家對叁寶有很大的信心,不但不造業,又造很大的功德,他來聽經聞法,他來看到叁寶的莊嚴相,起信心,多一尊佛,就算不成佛,也能種善根,對不對?所以連佛要讓佛教興旺,他都要贊歎地藏王菩薩,佛也是照常這樣對大家開示,你看!他一直贊歎地藏菩薩,爲什麼?他要讓我們認識地藏菩薩,我們對他要有信心,師父跟諸位說,雖然我們不會說法,贊歎叁寶就是在弘揚佛法,你可要記得師父這句話,等于在弘揚佛法一樣。
【佛告觀世音菩薩。汝于娑婆世界。有大因緣。】所以我們在《法華經》已經講完了,【若天若龍。若男若女。若神若鬼。乃至六道罪苦衆生。聞汝名者。見汝形者。戀慕汝者。贊歎汝者。是諸衆生。于無上道。必不退轉。常生人天。具受妙樂。因果將熟。遇佛授記。 】這文字都很簡單。
【贊觀音利生之文。】
【佛告觀世音菩薩,】不只是地藏王菩薩,【汝常遊化娑婆,】念觀世音菩薩的人可以說比念地藏王菩薩的人還多,【所以汝與娑婆世界的衆生,有大大因緣。若天趣、若龍趣、】趣就是道,像天道,像龍道,龍就是畜生道,【若男若女、若神道、若鬼道,乃至六道罪苦衆生,聞汝名而稱觀音聖號者;見汝形而禮拜觀音聖像者;戀慕汝而心心憶念觀音功德者;贊歎汝而受持讀誦觀自在章、】就是心經,【耳根圓通章、】是《楞嚴經》,【普門品,】就是《法華經》,這個要知道,觀自在章就是指《心經》,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這是《心經》,耳根圓通就是《楞嚴經》,對不對?二十五聖講這個圓通,觀世音菩薩是耳根圓通,《法華經》是普門品,【爲人演說者,】所以在一切經典全都講到觀世音菩薩,爲人演說者,【如是等輩,向汝種善根,跟汝學習。仗汝神力,于無上道必不退轉。初則菩提心不退,次則菩提行不退,叁則菩提念不退。心心流入薩婆若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