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很重要,隨文就是隨這個文字,入觀就是實際的境界叫做觀,真正的修行就是觀照,意思就是說你不要落入文字的觀念,應當隨著文字實際理地的進去觀照的修行,講錯而已,笑我笑成這樣,隨文入觀,【此乃讀誦之法。倘遇高明之師,仰仗師力,】師父的力量,【教視令熟,而旋得旋忘,】真的馬上教馬上忘記,以前研讀班還有在考試,考一考,隔幾個禮拜就還師父了,【經年曆月,不能讀誦者。是善男子等,有宿業障,未得消除,故于大乘經典,無讀誦之性。】生生世世若沒有跟大乘經典結緣,他也沒有信心,一點信心都沒有,我(師父)可能上輩子是在大陸出過家的老和尚,真的,我一開始聽到大乘經典,淨土法門,一直從第一次演講,聽,從第一次皈依,受五戒,我都在忏公那裏,之後接近的一切法師,從來沒有對淨土動到一個懷疑的念頭,不曾,這樣看來,是不是宿世之緣,淨土法門,有這個緣份,對大乘經典從來沒有失去信心,我認爲大乘是究竟義,非常的究竟,尤其是講那個徹底的空性的思想,噢!這個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,所以對這個大乘有這個根性,宿世的。【宿業有二:一者吝法。】吝法就是他懂佛法,但是不布施,不講經,不說法,身體很好,又有智慧,偏偏不講經。請師父開示。我偏偏不要,對不對?爲何要開示給你們聽,不要,吝法,怕辛苦,吝法,你麻煩了,底下注意看,底下有一個故事讓我們警惕,【有人問法,識而不教,】有人來問法,結果我們了解法,不教他,【吝而不與,】不給他,【因此有業。】舉一個例子,【如五臺山法雲比丘是也。】這個故事要講,八點半了,休息一下,這個故事太好了,很棒的,師父這裏有資料,我看起來很感動,很感動,有警惕的作用,等一下精彩的就在下一堂課,這故事很棒。(休息)好,我們來講五臺山法雲比丘,這是一個公案,這個公案我看完我覺得有很大的警惕作用,也有很大的啓發,師父這裏有資料,法雲求慧傳,唐朝,法雲,雁門趙氏子,雁門這是地方,先天的資質善良,毀譽淡然,就是說若有人贊歎他,或是誹謗他,他都一笑置之,什麼都看得很開,但是很可惜,到快要讀書,以前都讀私塾,老師都拿一支煙鬥很長,拿只煙鬥可以抽煙,也用來敲腦袋的,你看到老師會很緊張,哪像現在學生殺老師,這個法雲比丘小時候讀書的時候很傻,傻得很嚴重,癡鈍無記就是沒有記性,他今天聽了,明天馬上忘記,現在聽了,待會兒馬上忘記,他母親就說:沒辦法,讀不來,還想考什麼狀元,你若能爲狀元牽馬,清馬糞就算很好了,幹脆放棄。十二歲了,他父母親想:傻得要命,把他送去出家好了,好吧!這樣好,把他送去五臺山,五臺的華嚴寺,他師父叫做淨覺禅師,因爲他很傻,經典不懂,去那裏做什麼?撿木柴,以前沒有自來水,要到山上裝水管下來,要不然要擔古井水,做苦工,不然經典看不懂,不識字,一開始都不會覺得很累,他有一個優點就是拼命做,很傻,一直做,年叁十六,十二歲出家做到叁十六歲,剛好做二十四年,看傻得多徹底,他不是在那裏擔水、砍柴、煮飯他就可以解決,誦習未能,連誦經都沒辦法,衆以爲愚,大家認爲很傻,呼之爲“牛”,都叫他“牛”,哪有那麼傻,傻成那樣,這個法雲有一天自己恨自己:資質這麼魯鈍,活在這個世間哪有什麼意義,下個決心:要求智慧,當時正下大雪,他幹脆就穿一雙鞋子,跣足,到後來這雙鞋子又脫掉,打著赤腳,地上下雪,打赤腳,一心持念文殊師利,因爲文殊師利菩薩是大智慧,願求大聖開吾心眼,如是而行,他一心一意就是要求智慧,寒不知衣,冷,不曉得加衣服,食不知味,吃也不曉得味道,內不知身,也不曉得他有這個色身,外不知物,也沒有境界,唯聖是求,他一心要求智慧,求聖人爲他開智慧,遇到人就問:喂!你知道文殊師利菩薩住在哪裏?他將五臺山,遍禮五峰,全都走遍了,了無所見,沒見到半個,到一間寺院求食,他要吃飯,他的志氣愈來愈強,如迷如醉,沈醉在自己的願力裏面,後來他去東臺山,五臺山,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,遠遠看到一個老人,竟然在那裏曝火,就是在雪當作起火,取暖,叩問曰:大德!大德!你知道文殊師利菩薩住在哪裏,你告訴我好嗎?這老人轉頭回答他:你問他何爲?法雲就說:我出生就很傻,傻很久,愚鈍,我想請文殊師利菩薩爲我開智慧。老人說:那個人,意思是說文殊,那個羸頹百拙漢,就是說那個百病又瘦骨如柴,然後又笨,你不要去見他好了,意思就是要試他的道心,說:文殊師利那人,又瘦又生病,然後又傻,你去找他做什麼?你不需要見他。法雲傻雖傻,不過有一點很聰明,傻得很單純:這一定在騙我,雲以爲诳,你騙我,人家說文殊師利很有智慧,你跟我說他很傻,又常生病,認爲騙他的,不理他又繼續找,又找到這個北臺,到那裏的時候看到之前的那個老人,在東臺山看到,現在在北臺山又看到他,文殊師利菩薩有神通,他沒差,說來就來,說回去就回去,他要到哪一方都有辦法,結果擁雪而坐,將雪弄成一堆坐在雪的上面,他是打赤腳在雪上用走的,而那個老人是雪作蓮花臺,坐在雪的上面比他行,不怕冷,這個法雲比丘心生希有,這可能是真的文殊師利菩薩,心想他的功夫太好,他很傻,上前就叩首向他頂禮,說:頂禮老前輩。結果因爲拜下去之後,因爲他沒吃沒睡,加上一直走,走得。。。,拜得昏倒,以凍 lei(食字旁+妥)馳困,因爲沒睡沒吃又冰天雪地,倒地,口吐血團,吐血呈半昏迷狀態,他好像隱隱約約的,看到老人在他前面,好像在作夢又好像很清醒,但是他很清楚看到老人對他說話,老人就告訴他:你往生曾當法師,貪他利養,秘悋佛法,貪他利養就是每當要講經就是先講價錢,喂!我現在去你那裏講經你要給我多少供養,價錢若談不合,比如說十兩的黃金,太少,不要,要一百兩,貪他人的利養,吝啬佛法,供養五兩,講五句,供養十兩,講十句,講剛剛好就好,我懂,我偏偏不講給你聽,以是因緣墮落牛類當中,你因爲悋法,貪求供養,所以你死後墮落牛類的,知法犯法,又不願意施舍這個大法,一無所知,不施舍法,結果愚癡無所知,償他宿債,因爲你吃人家的供養,你又不施舍法,你不是不懂,不懂無話可說,你懂又跟人家談價格才要講經,不可以,但是因爲你當時有通達經典,因爲有持法力故,持法力故就是因爲有跟佛法結緣,所以這頭牛死後,果報之後又得到人身,因爲你前世是出家做法師,所以今世又出家,但是因爲你悭貪這個法,這個業力牽引,因爲你不布施給人家,你這輩子什麼都忘記,沒有記憶力,沒有施舍心,所以你這輩子大乘經典都讀不來,他說:怎麼辦?這老人告訴他:不用擔心,我有辦法。他就用這個鐵如意鈎,將他的心髒鈎出來,他雖然是在作夢,但是就是那個境界現前,在他來講好像是真的,其實是夢境當中,他說:你看看!他看到自己的心像牛的心,不像人的心髒,像牛的心,所以都不會聰明,沒有智慧,因此這個老人告訴他:不用擔心我拿到古井洗一洗,這個老人的如意鈎鈎出來,牛的心拿去洗一洗,來,又放回去,文殊師利菩薩大神通,對不對?所以最了不起的外科醫生,operate,文殊師利菩薩是最了不起的外科醫生,又不痛,心髒挖出來,在古井洗一洗又裝上去,這個法雲比丘還在半昏迷狀態,老人在旁邊拍一拍:喂!起來、起來。。。,突然間,好像打麻醉藥,醒過來了,咦!不覺得疼痛,結果全身都流汗,再找這個老人,咦!找不到,只是看到什麼,祥雲驟起,一下子集中,然後隨風而起,仰視天際,這個雲一直飛起來、飛起來的時候,看到天邊遠遠的光圈,才知道這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的,竟然看到的那個老人坐在蓮花上光明晃耀,慢慢的消失。法雲從此過去世中所聽的經典,所讀誦的經典全都記起來,如獲舊物,就像已經看過的一樣,終身行道,如救頭然,他受到一次 教訓了,已經墮落牛身一次了,決不再空過。所以他就認真修行,認真弘法,若有人向他求法,絕對不悋法,也不講價格,不講多少錢,統統不管,有供養沒有供養全都不管,一心說法,有一天他繞阿育王塔,到叁更見到白光如水晃耀,從這個北臺山連接到這個鹫峰,就是連接到最高的峰,中間有這個天閣,像極樂世界講的寶閣,包色燦爛,額匾上,上面說:善住,當時候是開元二十叁年春天,辭衆而終。這個故事給我們啓發性很大,我都告訴諸位:你可要記得,我們大家要記起來,悭貪的人你的福報沒有比較大,悋法的人你沒有比較有智慧,不說法,你不懂法無話可說,不說法度衆生,當然你要有能力,是大慈大悲,不是愛見的大悲,你不說法,你感得愚癡報,說法的法師你跟人談價錢,你穩死的,違背因果,所以說這個給我們很大的警惕,因此我們在家居士也是這樣,我們今天不管是同參道友,我們也是一樣,心中有法要傳,若有錄音帶要送給人家,有念珠送給人家,有法寶給人家,結這個法緣,要不然我們下輩子也會變愚癡,爲什麼?有這麼好的佛法不送給人家,不給人家這個因緣,比如說買這個《佛心慧語》、錄音帶,這個法跟人家結緣,你不會比較差,你會比較好,不會比較差,所以說斷人慧命,那更糟糕,菩薩!你聽經,不錯,來聽看看,真的,個子雖小不過很會講,他現在來聽,咦!入耳,你種了一個佛根,如果你跟他講一句話,一句話而已,不用來聽,那沒什麼好聽。沒來聽,斷了一個衆生的慧命,這個都是看你自己了,所以說要注意,你的因果逃不掉的,包括法師,包括出家人,因果都逃不掉。【二者障人說法、】障礙人家講經說法,【障人學經、障人讀誦,失智慧種。】人家要來求法,會開智慧,人家要來求法,可以了生死,我們拼命一直阻擋他,一直阻擋他,要不然就誹謗叁寶,讓他沒信心,【來生窒礙,】窒礙就是障礙行不通,【故于大乘無讀誦性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