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这个很重要,随文就是随这个文字,入观就是实际的境界叫做观,真正的修行就是观照,意思就是说你不要落入文字的观念,应当随着文字实际理地的进去观照的修行,讲错而已,笑我笑成这样,随文入观,【此乃读诵之法。倘遇高明之师,仰仗师力,】师父的力量,【教视令熟,而旋得旋忘,】真的马上教马上忘记,以前研读班还有在考试,考一考,隔几个礼拜就还师父了,【经年历月,不能读诵者。是善男子等,有宿业障,未得消除,故于大乘经典,无读诵之性。】生生世世若没有跟大乘经典结缘,他也没有信心,一点信心都没有,我(师父)可能上辈子是在大陆出过家的老和尚,真的,我一开始听到大乘经典,净土法门,一直从第一次演讲,听,从第一次皈依,受五戒,我都在忏公那里,之后接近的一切法师,从来没有对净土动到一个怀疑的念头,不曾,这样看来,是不是宿世之缘,净土法门,有这个缘份,对大乘经典从来没有失去信心,我认为大乘是究竟义,非常的究竟,尤其是讲那个彻底的空性的思想,噢!这个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,所以对这个大乘有这个根性,宿世的。【宿业有二:一者吝法。】吝法就是他懂佛法,但是不布施,不讲经,不说法,身体很好,又有智慧,偏偏不讲经。请师父开示。我偏偏不要,对不对?为何要开示给你们听,不要,吝法,怕辛苦,吝法,你麻烦了,底下注意看,底下有一个故事让我们警惕,【有人问法,识而不教,】有人来问法,结果我们了解法,不教他,【吝而不与,】不给他,【因此有业。】举一个例子,【如五台山法云比丘是也。】这个故事要讲,八点半了,休息一下,这个故事太好了,很棒的,师父这里有资料,我看起来很感动,很感动,有警惕的作用,等一下精彩的就在下一堂课,这故事很棒。(休息)好,我们来讲五台山法云比丘,这是一个公案,这个公案我看完我觉得有很大的警惕作用,也有很大的启发,师父这里有资料,法云求慧传,唐朝,法云,雁门赵氏子,雁门这是地方,先天的资质善良,毁誉淡然,就是说若有人赞叹他,或是诽谤他,他都一笑置之,什么都看得很开,但是很可惜,到快要读书,以前都读私塾,老师都拿一支烟斗很长,拿只烟斗可以抽烟,也用来敲脑袋的,你看到老师会很紧张,哪像现在学生杀老师,这个法云比丘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很傻,傻得很严重,痴钝无记就是没有记性,他今天听了,明天马上忘记,现在听了,待会儿马上忘记,他母亲就说:没办法,读不来,还想考什么状元,你若能为状元牵马,清马粪就算很好了,干脆放弃。十二岁了,他父母亲想:傻得要命,把他送去出家好了,好吧!这样好,把他送去五台山,五台的华严寺,他师父叫做净觉禅师,因为他很傻,经典不懂,去那里做什么?捡木柴,以前没有自来水,要到山上装水管下来,要不然要担古井水,做苦工,不然经典看不懂,不识字,一开始都不会觉得很累,他有一个优点就是拼命做,很傻,一直做,年三十六,十二岁出家做到三十六岁,刚好做二十四年,看傻得多彻底,他不是在那里担水、砍柴、煮饭他就可以解决,诵习未能,连诵经都没办法,众以为愚,大家认为很傻,呼之为“牛”,都叫他“牛”,哪有那么傻,傻成那样,这个法云有一天自己恨自己:资质这么鲁钝,活在这个世间哪有什么意义,下个决心:要求智慧,当时正下大雪,他干脆就穿一双鞋子,跣足,到后来这双鞋子又脱掉,打着赤脚,地上下雪,打赤脚,一心持念文殊师利,因为文殊师利菩萨是大智慧,愿求大圣开吾心眼,如是而行,他一心一意就是要求智慧,寒不知衣,冷,不晓得加衣服,食不知味,吃也不晓得味道,内不知身,也不晓得他有这个色身,外不知物,也没有境界,唯圣是求,他一心要求智慧,求圣人为他开智慧,遇到人就问:喂!你知道文殊师利菩萨住在哪里?他将五台山,遍礼五峰,全都走遍了,了无所见,没见到半个,到一间寺院求食,他要吃饭,他的志气愈来愈强,如迷如醉,沉醉在自己的愿力里面,后来他去东台山,五台山,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,远远看到一个老人,竟然在那里曝火,就是在雪当作起火,取暖,叩问曰:大德!大德!你知道文殊师利菩萨住在哪里,你告诉我好吗?这老人转头回答他:你问他何为?法云就说:我出生就很傻,傻很久,愚钝,我想请文殊师利菩萨为我开智慧。老人说:那个人,意思是说文殊,那个羸颓百拙汉,就是说那个百病又瘦骨如柴,然后又笨,你不要去见他好了,意思就是要试他的道心,说:文殊师利那人,又瘦又生病,然后又傻,你去找他做什么?你不需要见他。法云傻虽傻,不过有一点很聪明,傻得很单纯:这一定在骗我,云以为诳,你骗我,人家说文殊师利很有智慧,你跟我说他很傻,又常生病,认为骗他的,不理他又继续找,又找到这个北台,到那里的时候看到之前的那个老人,在东台山看到,现在在北台山又看到他,文殊师利菩萨有神通,他没差,说来就来,说回去就回去,他要到哪一方都有办法,结果拥雪而坐,将雪弄成一堆坐在雪的上面,他是打赤脚在雪上用走的,而那个老人是雪作莲花台,坐在雪的上面比他行,不怕冷,这个法云比丘心生希有,这可能是真的文殊师利菩萨,心想他的功夫太好,他很傻,上前就叩首向他顶礼,说:顶礼老前辈。结果因为拜下去之后,因为他没吃没睡,加上一直走,走得。。。,拜得昏倒,以冻 lei(食字旁+妥)驰困,因为没睡没吃又冰天雪地,倒地,口吐血团,吐血呈半昏迷状态,他好像隐隐约约的,看到老人在他前面,好像在作梦又好像很清醒,但是他很清楚看到老人对他说话,老人就告诉他:你往生曾当法师,贪他利养,秘悋佛法,贪他利养就是每当要讲经就是先讲价钱,喂!我现在去你那里讲经你要给我多少供养,价钱若谈不合,比如说十两的黄金,太少,不要,要一百两,贪他人的利养,吝啬佛法,供养五两,讲五句,供养十两,讲十句,讲刚刚好就好,我懂,我偏偏不讲给你听,以是因缘堕落牛类当中,你因为悋法,贪求供养,所以你死后堕落牛类的,知法犯法,又不愿意施舍这个大法,一无所知,不施舍法,结果愚痴无所知,偿他宿债,因为你吃人家的供养,你又不施舍法,你不是不懂,不懂无话可说,你懂又跟人家谈价格才要讲经,不可以,但是因为你当时有通达经典,因为有持法力故,持法力故就是因为有跟佛法结缘,所以这头牛死后,果报之后又得到人身,因为你前世是出家做法师,所以今世又出家,但是因为你悭贪这个法,这个业力牵引,因为你不布施给人家,你这辈子什么都忘记,没有记忆力,没有施舍心,所以你这辈子大乘经典都读不来,他说:怎么办?这老人告诉他:不用担心,我有办法。他就用这个铁如意钩,将他的心脏钩出来,他虽然是在作梦,但是就是那个境界现前,在他来讲好像是真的,其实是梦境当中,他说:你看看!他看到自己的心像牛的心,不像人的心脏,像牛的心,所以都不会聪明,没有智慧,因此这个老人告诉他:不用担心我拿到古井洗一洗,这个老人的如意钩钩出来,牛的心拿去洗一洗,来,又放回去,文殊师利菩萨大神通,对不对?所以最了不起的外科医生,operate,文殊师利菩萨是最了不起的外科医生,又不痛,心脏挖出来,在古井洗一洗又装上去,这个法云比丘还在半昏迷状态,老人在旁边拍一拍:喂!起来、起来。。。,突然间,好像打麻醉药,醒过来了,咦!不觉得疼痛,结果全身都流汗,再找这个老人,咦!找不到,只是看到什么,祥云骤起,一下子集中,然后随风而起,仰视天际,这个云一直飞起来、飞起来的时候,看到天边远远的光圈,才知道这是文殊师利菩萨化身的,竟然看到的那个老人坐在莲花上光明晃耀,慢慢的消失。法云从此过去世中所听的经典,所读诵的经典全都记起来,如获旧物,就像已经看过的一样,终身行道,如救头然,他受到一次 教训了,已经堕落牛身一次了,决不再空过。所以他就认真修行,认真弘法,若有人向他求法,绝对不悋法,也不讲价格,不讲多少钱,统统不管,有供养没有供养全都不管,一心说法,有一天他绕阿育王塔,到三更见到白光如水晃耀,从这个北台山连接到这个鹫峰,就是连接到最高的峰,中间有这个天阁,像极乐世界讲的宝阁,包色灿烂,额匾上,上面说:善住,当时候是开元二十三年春天,辞众而终。这个故事给我们启发性很大,我都告诉诸位:你可要记得,我们大家要记起来,悭贪的人你的福报没有比较大,悋法的人你没有比较有智慧,不说法,你不懂法无话可说,不说法度众生,当然你要有能力,是大慈大悲,不是爱见的大悲,你不说法,你感得愚痴报,说法的法师你跟人谈价钱,你稳死的,违背因果,所以说这个给我们很大的警惕,因此我们在家居士也是这样,我们今天不管是同参道友,我们也是一样,心中有法要传,若有录音带要送给人家,有念珠送给人家,有法宝给人家,结这个法缘,要不然我们下辈子也会变愚痴,为什么?有这么好的佛法不送给人家,不给人家这个因缘,比如说买这个《佛心慧语》、录音带,这个法跟人家结缘,你不会比较差,你会比较好,不会比较差,所以说断人慧命,那更糟糕,菩萨!你听经,不错,来听看看,真的,个子虽小不过很会讲,他现在来听,咦!入耳,你种了一个佛根,如果你跟他讲一句话,一句话而已,不用来听,那没什么好听。没来听,断了一个众生的慧命,这个都是看你自己了,所以说要注意,你的因果逃不掉的,包括法师,包括出家人,因果都逃不掉。【二者障人说法、】障碍人家讲经说法,【障人学经、障人读诵,失智慧种。】人家要来求法,会开智慧,人家要来求法,可以了生死,我们拼命一直阻挡他,一直阻挡他,要不然就诽谤三宝,让他没信心,【来生窒碍,】窒碍就是障碍行不通,【故于大乘无读诵性…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