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16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或七十四歲,這個人操守是很嚴正的,是一個儒學的人,後來學了華嚴,也學了種種這個密法,種種的這個佛法,所以他作了很多的書,裴休丞相這麼說,【嗚呼生靈之所以往來者,六道也。鬼神沈幽愁之苦;】鬼神是很痛苦,【鳥獸懷(反犬旁+摘字右邊)狨之悲。】(反犬旁+摘字右邊)狨皆是屬于獸類,因爲它的尾很長,金色的,招人家來殺害,這比喻墮爲畜生,正因爲有漂亮的羽毛,或者是受人家殺害,比如說這只鳥被人家殺害,或者禽獸它有好的尾巴,好的羽毛,(反犬旁+摘字右邊)狨就是禽獸漂亮的東西,鳥獸懷(反犬旁+摘字右邊)狨之悲就是因爲它的色身,比如說猴有猴腦,有的人喜歡吃猴腦,炖猴膠,虎皮,是不是?畜生就是有這種好的東西,所以被人殺害,【修羅方瞋,】阿修羅正在嗔恨心,【諸天正樂,】可以調整我們的心,【可整心慮,趣菩薩唯人道爲能耳。】諸天正樂,諸天太歡喜了,諸天太樂了,簡單講五道統統不好,可以整理我們這個心,調整我們這個心的只有人道,簡單講唯有人道可以好好修行,【人身難得,整心慮、趣菩提,唯人能。】所以在座諸位!千萬不要一直執著五欲六塵,很可惜我們得到人身,所以【我們珍惜人身啊!】

  【佛滅度後,諸大菩薩,各化一方,隨所應度,而至十方國土。】

  【唯地藏發願爲幽冥教主,悲心偏向南閻浮提。物機所在,】就是根機所在,【故特囑之。】

  【如父臨終,不遺命遊學諸子。】沒有交代那些遊蕩的、那些在外面已經成長了,【特將諸幼兒,】特別將這幼兒,【付托在家長男,必使教令成才。毋傷我愛,】毋跟這個勿,不要的勿,不要傷害我所憐惜的,意思就是不要壞了我的交代,這些天人可憐,【故名人天囑累品。】

  【此經十叁品,從第一、二品明地藏能化之主。第叁、四、五品明地藏所化之機。第六、七、八品明度生之緣。第十、十一、十二、十叁品明成佛之因。能所緣因共合,而成地藏本願經。稱佛名號品。】這是第九品,【是佛寶;較量布施,】這第十品,【是法寶;見聞利益,】這第十二品,【是僧寶。】第九品是佛寶,第十品法寶,第十二品是僧寶,【最後以叁寶功德結束全經。可稱洋洋大觀,度衆生方法。圓滿美善矣!】洋洋大觀這個出自《莊子》的天地,形容事物美好而盛多,洋洋就是衆多盛大的樣子,大觀,事物豐富多彩,氣象宏大,這個洋洋大觀我們常常在用的。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  今天是《地藏經》最後一天,因爲文字很簡單,若有困難的師父再解釋一下,若沒有,我們就讀一遍。底下說,【爾時世尊。舉金色臂。又摩地藏菩薩摩诃薩頂。】

   【世尊,舉金色,母陀羅臂,】這母陀羅翻譯成中文叫做印,任何一樣都是手印,【又摩地藏菩薩摩诃薩頂,前摩頂】在68頁摩頂的時候【是慰勞度生辛苦;今摩頂是囑累勞煩救拔。】苦難的衆生,【前一手摩無量分身地藏頂,表一多自在;】用一手摩無量地藏菩薩的頂,【今一臂摩一頂,表本迹一如。】本就是久遠劫,迹就是當下的示現,久遠劫來跟現在的示現都是一樣的,佛法你若學得有通達,到最後你就會進入很單純的世界,他用一句話就可以解脫,任何哪一句語言,任何哪一個緣起法,當下全都可以解脫,我們學佛從懵懵懂懂,變成好像在追求真理弄得很複雜,從複雜當中經過了嚴重的沖突、波折跟挫折,之後他去體會到每一念都是妄想跟執著,他慢慢就放,慢慢就放,到後來他用最簡單的,萬緣放下就解決生死了,爲什麼萬緣放下?你執著緣沒有用,終點都是死亡,所以我們從單純的無知變成複雜的修行,變成在複雜的修行裏面,透過痛苦、波折、傷心,然後我們會把這些相的經驗,用一個最單純的理體,就是空性,放下,無所住,體會到最後就一句話而已,你做,你的因果,我做,我負因果,他不會替別人痛苦,他每一天都活得很超越,簡單講真理存在最單純的一念,把它弄得很複雜,那是你個人的問題,不是佛的問題,弄得很複雜,只有自己痛苦,同情你也沒有用,所以說我們若可以把真理化作非常單純的平常心,我告訴你,平常心是道,慢慢自己去體會,要不然你會痛苦不已,氣死了。

   【而作是言。地藏地藏。汝之神力。不可思議。汝之慈悲。不可思議。汝之智慧。不可思議。汝之辯才。不可思議。正使十方諸佛。贊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。千萬劫中。不能得盡。】你看,世尊也是贊歎,這樣大家才認識地藏菩薩,連世尊都是修贊歎行他才會成佛,叁寶才會興旺,由世尊的行爲我們就了解贊歎就是在弘法,擴大佛教的這個力量。

   【贊德之文。】

   【世尊在人天大會之前,又摩地藏之頂,付】就是交,【囑】就是交代,交代【人天之衆。如國王將崩,】古時候天子死曰之崩,駕崩,國王駕崩,【將儲君】儲君就是太子,太子這個【幼兒,托孤大臣一樣。】就是將這個孤兒托給人家撫育或者是照應,托孤大臣一樣。【子幼而國大,日久而心長,有說不盡之意。今日佛涅槃時至,將未度的人天,囑托地藏去度。語重心長,】就是說話講得很誠懇有份量,情深意長,形容對人真誠的勸勉,或者是忠告,語重心長是對人很誠懇的勸勉或者是忠告,問題就是說對方要聽嗎,因爲對方他沒有見性,所存在的是意識的形態,意識形態他會扭曲掉,很多的這個禅師見面的時候,二個都開悟,不講話的,二個禅師好幾十年沒有見過面,坐著的時候看他笑一笑,看他笑一笑,因爲法的最高境界他就是無言,不是含情脈脈,那是執著,那個是微笑,沈默,世尊拈花,迦葉微笑,只有迦葉尊者看得懂而已,最高境界根本不用講話,爲什麼?四大皆空,五蘊無我,所有的符號、語言、文字都是假相,色身創造出來的,哪有實體可得,但有言說,都無實義,真正開悟的人只有一顆清清淨淨的覺性在作用,他要講什麼話,所有的語言都是對立的東西,我告訴你,你今天若有功夫,當下就消滅一切是非,你今天沒有功夫,你就是要解釋,解釋,你站在這個角度對,但是你站在那個地方是背面,所以說你怎麼解釋,只要他想毀謗你,傷害你,他就有話說,我這樣子你看到的是正面(師父指自己的右手掌面),如果我看到這邊的是背面,如果我這樣子(師父以右手掌面朝自己,手背面朝觀衆),你看到的是背面,我這邊看到的是正面,簡單說只要透過語言都是對立的,除了最高境界,一真法界,笑一笑,這樣而已,所以說佛就教導我們,人家的誹謗一笑置之,還結個善緣,不然你怎麼辦,你怎麼解釋,他就一定有語言,是不是這樣,比如說他做錯了,你對他大聲:你怎麼可以這樣。你是好意,現在換他回答你,你若有修養,你怎麼這麼大聲罵我,你好好教我才對,我們的方式他不能接受,他也有話講,是不是這樣,對不對?我現在好好跟他講:這樣做不對。我師父這麼小聲表示認同我,我還不算很嚴重的錯誤,所以不管用世間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任何的語言、文字、符號,地、水、火、風的這些相,它都是對立的,簡單說凡所有相你都有話講,所有的言說都無實義,緣起性空的世間裏面,不管你用語言、文字、分別心、執著,都是對立性的抗拒,所以佛沒有煩惱,爲什麼他沒有煩惱,他進入絕對的真空狀態,先把自己降伏,世尊講的你不聽,那佛也不會煩惱,只是憐愍你,所以經典裏面重複的一直說,我很憐愍你,我很同情你,但是幫不上忙,爲什麼?你的煩惱你不願意解決,誰也沒有辦法,【所以連呼地藏之名。而贊之。能勝此任也。】

   【汝之神力。不可思議。】

   【地藏,從性起修】性就是平等心。你想要修行,很簡單,從本性修行。你想要修行,在本性的旁邊寫叁個字:無所住。什麼叫做本性?寫四個字:萬緣放下叫做本性。本性裏面無一法可得,當然他萬緣要放下,不放下你也對無常無奈,也沒有用。最近連續自殺的,自殺死亡,國中的,高中的,功課壓力太重,早上要上課看一看不對,又跑到十二樓,咻!(跳樓)功課壓力太重,跳樓自殺。有一個女孩是被她父親罵,心情不好跳樓自殺。爲什麼?她不懂法,她認爲這樣結束生命,這樣就可以一切了脫,她不曉得業力存在就是生命的開始,死就是生的開始。若以本性修行就不同,以本性在修行就平等心,無一切種子所發的都是清淨心,清淨心就感應清淨的國土,清淨的國土,你要跟不要而已。所以從本性起這個修行,【修成無量功德與法身和合,就能分無量身,到無邊世界,廣度衆生。華嚴經雲:“水銀和真金,可以塗佛像。功德和法身,處處應現在。”地藏一身分無量身,一一身又化無量身,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,其神力若斯,】斯就是此,指示形容詞,這麼樣子,他的神通就是這麼偉大,【誰人能思議呢?】

   【汝之慈悲。不可思議。】你的智慧不可思議,你的辯才不可思議,我們先來看這個你的慈悲。

   【地藏以智照理,】這句話很重要,以智慧照理,理就是正見,就是用這個智慧來照正知正見的理體,理就是什麼?無生,這個理是什麼?空、無相、無所得,一真同時顯現,用這個智慧去突破每一分、每一秒所産生的執著,我們若沒有觀照,我們要了生死簡直是不可能,我們若有觀照,雖然過度時期心裏會很痛苦,有一個抗拒感,不過久了就解脫,沒有先經過勉強,不可能得到自然,這句的意思是說世間的事相一定要先經過勉強,也許你現在忍辱,說不定我們現在忍辱我們會覺得很不是滋味,不過很奇怪,久了以後變成享受,變成享受,爲什麼?舉一個例子來說,有一個人他母親很唠叨,很會唠叨,唠叨習慣了,若在吃飯就唠叨、唠叨,到後來有一天他母親聽師父的錄音帶之後,了解這樣不對,每次吃飯都不唠叨了,不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