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地藏本愿经讲记▪P16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或七十四岁,这个人操守是很严正的,是一个儒学的人,后来学了华严,也学了种种这个密法,种种的这个佛法,所以他作了很多的书,裴休丞相这么说,【呜呼生灵之所以往来者,六道也。鬼神沉幽愁之苦;】鬼神是很痛苦,【鸟兽怀(反犬旁+摘字右边)狨之悲。】(反犬旁+摘字右边)狨皆是属于兽类,因为它的尾很长,金色的,招人家来杀害,这比喻堕为畜生,正因为有漂亮的羽毛,或者是受人家杀害,比如说这只鸟被人家杀害,或者禽兽它有好的尾巴,好的羽毛,(反犬旁+摘字右边)狨就是禽兽漂亮的东西,鸟兽怀(反犬旁+摘字右边)狨之悲就是因为它的色身,比如说猴有猴脑,有的人喜欢吃猴脑,炖猴胶,虎皮,是不是?畜生就是有这种好的东西,所以被人杀害,【修罗方瞋,】阿修罗正在嗔恨心,【诸天正乐,】可以调整我们的心,【可整心虑,趣菩萨唯人道为能耳。】诸天正乐,诸天太欢喜了,诸天太乐了,简单讲五道统统不好,可以整理我们这个心,调整我们这个心的只有人道,简单讲唯有人道可以好好修行,【人身难得,整心虑、趣菩提,唯人能。】所以在座诸位!千万不要一直执着五欲六尘,很可惜我们得到人身,所以【我们珍惜人身啊!】

  【佛灭度后,诸大菩萨,各化一方,随所应度,而至十方国土。】

  【唯地藏发愿为幽冥教主,悲心偏向南阎浮提。物机所在,】就是根机所在,【故特嘱之。】

  【如父临终,不遗命游学诸子。】没有交代那些游荡的、那些在外面已经成长了,【特将诸幼儿,】特别将这幼儿,【付托在家长男,必使教令成才。毋伤我爱,】毋跟这个勿,不要的勿,不要伤害我所怜惜的,意思就是不要坏了我的交代,这些天人可怜,【故名人天嘱累品。】

  【此经十三品,从第一、二品明地藏能化之主。第三、四、五品明地藏所化之机。第六、七、八品明度生之缘。第十、十一、十二、十三品明成佛之因。能所缘因共合,而成地藏本愿经。称佛名号品。】这是第九品,【是佛宝;较量布施,】这第十品,【是法宝;见闻利益,】这第十二品,【是僧宝。】第九品是佛宝,第十品法宝,第十二品是僧宝,【最后以三宝功德结束全经。可称洋洋大观,度众生方法。圆满美善矣!】洋洋大观这个出自《庄子》的天地,形容事物美好而盛多,洋洋就是众多盛大的样子,大观,事物丰富多彩,气象宏大,这个洋洋大观我们常常在用的。

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  今天是《地藏经》最后一天,因为文字很简单,若有困难的师父再解释一下,若没有,我们就读一遍。底下说,【尔时世尊。举金色臂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。】

   【世尊,举金色,母陀罗臂,】这母陀罗翻译成中文叫做印,任何一样都是手印,【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,前摩顶】在68页摩顶的时候【是慰劳度生辛苦;今摩顶是嘱累劳烦救拔。】苦难的众生,【前一手摩无量分身地藏顶,表一多自在;】用一手摩无量地藏菩萨的顶,【今一臂摩一顶,表本迹一如。】本就是久远劫,迹就是当下的示现,久远劫来跟现在的示现都是一样的,佛法你若学得有通达,到最后你就会进入很单纯的世界,他用一句话就可以解脱,任何哪一句语言,任何哪一个缘起法,当下全都可以解脱,我们学佛从懵懵懂懂,变成好像在追求真理弄得很复杂,从复杂当中经过了严重的冲突、波折跟挫折,之后他去体会到每一念都是妄想跟执着,他慢慢就放,慢慢就放,到后来他用最简单的,万缘放下就解决生死了,为什么万缘放下?你执着缘没有用,终点都是死亡,所以我们从单纯的无知变成复杂的修行,变成在复杂的修行里面,透过痛苦、波折、伤心,然后我们会把这些相的经验,用一个最单纯的理体,就是空性,放下,无所住,体会到最后就一句话而已,你做,你的因果,我做,我负因果,他不会替别人痛苦,他每一天都活得很超越,简单讲真理存在最单纯的一念,把它弄得很复杂,那是你个人的问题,不是佛的问题,弄得很复杂,只有自己痛苦,同情你也没有用,所以说我们若可以把真理化作非常单纯的平常心,我告诉你,平常心是道,慢慢自己去体会,要不然你会痛苦不已,气死了。

   【而作是言。地藏地藏。汝之神力。不可思议。汝之慈悲。不可思议。汝之智慧。不可思议。汝之辩才。不可思议。正使十方诸佛。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。千万劫中。不能得尽。】你看,世尊也是赞叹,这样大家才认识地藏菩萨,连世尊都是修赞叹行他才会成佛,三宝才会兴旺,由世尊的行为我们就了解赞叹就是在弘法,扩大佛教的这个力量。

   【赞德之文。】

   【世尊在人天大会之前,又摩地藏之顶,付】就是交,【嘱】就是交代,交代【人天之众。如国王将崩,】古时候天子死曰之崩,驾崩,国王驾崩,【将储君】储君就是太子,太子这个【幼儿,托孤大臣一样。】就是将这个孤儿托给人家抚育或者是照应,托孤大臣一样。【子幼而国大,日久而心长,有说不尽之意。今日佛涅槃时至,将未度的人天,嘱托地藏去度。语重心长,】就是说话讲得很诚恳有份量,情深意长,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勉,或者是忠告,语重心长是对人很诚恳的劝勉或者是忠告,问题就是说对方要听吗,因为对方他没有见性,所存在的是意识的形态,意识形态他会扭曲掉,很多的这个禅师见面的时候,二个都开悟,不讲话的,二个禅师好几十年没有见过面,坐着的时候看他笑一笑,看他笑一笑,因为法的最高境界他就是无言,不是含情脉脉,那是执着,那个是微笑,沉默,世尊拈花,迦叶微笑,只有迦叶尊者看得懂而已,最高境界根本不用讲话,为什么?四大皆空,五蕴无我,所有的符号、语言、文字都是假相,色身创造出来的,哪有实体可得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,真正开悟的人只有一颗清清净净的觉性在作用,他要讲什么话,所有的语言都是对立的东西,我告诉你,你今天若有功夫,当下就消灭一切是非,你今天没有功夫,你就是要解释,解释,你站在这个角度对,但是你站在那个地方是背面,所以说你怎么解释,只要他想毁谤你,伤害你,他就有话说,我这样子你看到的是正面(师父指自己的右手掌面),如果我看到这边的是背面,如果我这样子(师父以右手掌面朝自己,手背面朝观众),你看到的是背面,我这边看到的是正面,简单说只要透过语言都是对立的,除了最高境界,一真法界,笑一笑,这样而已,所以说佛就教导我们,人家的诽谤一笑置之,还结个善缘,不然你怎么办,你怎么解释,他就一定有语言,是不是这样,比如说他做错了,你对他大声:你怎么可以这样。你是好意,现在换他回答你,你若有修养,你怎么这么大声骂我,你好好教我才对,我们的方式他不能接受,他也有话讲,是不是这样,对不对?我现在好好跟他讲:这样做不对。我师父这么小声表示认同我,我还不算很严重的错误,所以不管用世间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任何的语言、文字、符号,地、水、火、风的这些相,它都是对立的,简单说凡所有相你都有话讲,所有的言说都无实义,缘起性空的世间里面,不管你用语言、文字、分别心、执着,都是对立性的抗拒,所以佛没有烦恼,为什么他没有烦恼,他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,先把自己降伏,世尊讲的你不听,那佛也不会烦恼,只是怜愍你,所以经典里面重复的一直说,我很怜愍你,我很同情你,但是帮不上忙,为什么?你的烦恼你不愿意解决,谁也没有办法,【所以连呼地藏之名。而赞之。能胜此任也。】

   【汝之神力。不可思议。】

   【地藏,从性起修】性就是平等心。你想要修行,很简单,从本性修行。你想要修行,在本性的旁边写三个字:无所住。什么叫做本性?写四个字:万缘放下叫做本性。本性里面无一法可得,当然他万缘要放下,不放下你也对无常无奈,也没有用。最近连续自杀的,自杀死亡,国中的,高中的,功课压力太重,早上要上课看一看不对,又跑到十二楼,咻!(跳楼)功课压力太重,跳楼自杀。有一个女孩是被她父亲骂,心情不好跳楼自杀。为什么?她不懂法,她认为这样结束生命,这样就可以一切了脱,她不晓得业力存在就是生命的开始,死就是生的开始。若以本性修行就不同,以本性在修行就平等心,无一切种子所发的都是清净心,清净心就感应清净的国土,清净的国土,你要跟不要而已。所以从本性起这个修行,【修成无量功德与法身和合,就能分无量身,到无边世界,广度众生。华严经云:“水银和真金,可以涂佛像。功德和法身,处处应现在。”地藏一身分无量身,一一身又化无量身,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,其神力若斯,】斯就是此,指示形容词,这么样子,他的神通就是这么伟大,【谁人能思议呢?】

   【汝之慈悲。不可思议。】你的智慧不可思议,你的辩才不可思议,我们先来看这个你的慈悲。

   【地藏以智照理,】这句话很重要,以智慧照理,理就是正见,就是用这个智慧来照正知正见的理体,理就是什么?无生,这个理是什么?空、无相、无所得,一真同时显现,用这个智慧去突破每一分、每一秒所产生的执着,我们若没有观照,我们要了生死简直是不可能,我们若有观照,虽然过度时期心里会很痛苦,有一个抗拒感,不过久了就解脱,没有先经过勉强,不可能得到自然,这句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事相一定要先经过勉强,也许你现在忍辱,说不定我们现在忍辱我们会觉得很不是滋味,不过很奇怪,久了以后变成享受,变成享受,为什么?举一个例子来说,有一个人他母亲很唠叨,很会唠叨,唠叨习惯了,若在吃饭就唠叨、唠叨,到后来有一天他母亲听师父的录音带之后,了解这样不对,每次吃饭都不唠叨了,不…
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与轮回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