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天沒睡幾小時,這樣怎受得了,下山。跟著過二叁天就沒辦法了,受不了,他以爲出家很輕松。所以生前悭貪,誹謗叁寶絕對墮入焰口,就是餓鬼,阿難曾經入定中,出現餓鬼,因爲這樣就變成佛教放焰口儀式的緣起,這段緣起短短的,我跟諸位解釋一下,什麼叫焰口?這是一種根據救拔焰口的陀羅尼經舉行的施食餓鬼的法事,該法會是以餓鬼道的衆生爲主,爲施食的對象,施放焰口則餓鬼皆得超度,不相信嗎?跟你講一個,這不是笑話,那時我們去員林,法師作焰口,我當時不是很熟悉,在那裏輔導,翻到第幾頁就告訴他們,我只知道念到那裏,因爲焰口我沒有學,到最後,法師就丟,施舍,有的丟得多,有的少,信徒不懂,靠過去也跟著撿,跟他說:我們一年才撿一次而已,你在跟我們搶什麼。他嚇得東西一丟,趕快逃出來。看看又沒有人,怎麼有聲音,餓鬼告訴他:我們一年才撿一次,你在跟我們搶什麼,你是在搶什麼。他差點嚇破膽,所以這種東西不是沒有,確確實實是有的東西。所以餓鬼說起來是很痛苦,我也常常告訴諸位:你留那些錢,悭貪不舍,你也得死,留給子女,他要花,請道士也不一定,經濟不錯,叁餐有得吃,我勸告諸位,你多少施舍,孤兒院、養老院、殘障的,我們以愛心、慈悲心,不要瞧不起他,表示我們不要悭貪,施舍出去,所以餓鬼衆生爲主要施食的對象,施放焰口,每個餓鬼都會超度,也是對死者超度的佛事之一,又稱作放焰口,過去阿難在樹林裏修習定,看到一個餓鬼,名叫焰口,口中一直出火,身體又幹又瘦,面貌很醜,悭貪的人貌相怎麼會莊嚴,沒得吃,喉嚨像一根針,嘴是很大,要喝喝不下,灌不下,面相又會噴火,所有的東西拿到面前來都燒焦了,阿難看到這個餓鬼,嚇一跳,餓鬼說:尊者,我前輩子因爲非常悭貪,又貪心不足,有了一樣東西,又要第二樣,又要第叁樣,一直貪心,所以我死後墮入餓鬼道中,變成這種色身,常年來受饑餓。因爲福享受完了,在世時不是他的,他也貪,他的不布施,這樣怎麼會有福,春天不播種,秋天哪有收成,墮入餓鬼道,都是福報花完了,所以聰明人身上有一些,趕快布施,叁十也好,一百也好,有米、油、鹽也好,孤兒院、殘障中心也好,乃至水災、火災、地震,都多多少少布施一點,印經典也好,供養叁寶也好,這樣不會墮餓鬼道,爲什麼?你一直修福,墮入餓鬼道的人就是沒有福,因爲在世悭貪,悭就是不施舍,貪,還要占有別人的,所以現在備受諸苦,我們人哪有這麼笨的,這時候能修福不趕快修福,留那些錢留到死,才來當餓鬼,又不是腦袋壞掉。餓鬼複謂阿難叁日後,亦當命終墮餓鬼道,阿難大驚,趕快到佛前求救度,佛于是說《焰口經》施食之法,謂其若能施飲食,予恒河沙數餓鬼及諸仙等,非但不落此道,而且能延年益壽,諸鬼神等常來擁護,遇事吉祥,所以一間道場一定要放蒙山,不是焰口,就是放蒙山,一間道場若沒有放蒙山,便沒有福報,鬼神常常會來找他算賬,沒有福報的道場,所以我們這個道場應當要以放蒙山施食爲主體,很重要的,施食給這些餓鬼吃,這樣我們這間道場天龍八部、餓鬼都會來護法,所以在座諸位,先冷靜一下,你就曉得師父講的,絕對是正知正見,何以故?你稍微冷靜想想看,你今天錢這麼多要做什麼?人生的意義在什麼地方?你除了有得吃、有車、有房子、有妻兒,我問你,你要做什麼?你今天一毛都不施舍,沒有關系,你又罵人家施舍叁寶的人是傻子,造惡業太重了,所以沒有人那麼笨,至于我,我不會那麼笨,我都告訴我的徒弟,你不要觊觎我的錢,因爲我絕對要一直大布施,要興旺整個佛教,我去新加坡講經回來,新加坡幣加起來算一算,剛好一百二十萬的臺幣,五天的供養,我回到臺灣寄二百四十萬的錄音帶給他們,新加坡錄音帶一個接一個拷貝,現在新加坡佛教到處都是經帶,看到佛教這樣興旺,我們覺得生命活得很有意義,錢不曉得要做啥?花也花不完,吃也就那一碗飯,躺也躺那一張床,我死後也被徒弟擡到外面燒(火化),他也不可能再把那張床給我睡,所以既然你要把我抓去燒當然不要觊觎我的錢,(笑)一定的道理,人死了一定拖出來燒,所以世間沒有意義,一定要把所有的金錢化作功德,這是我的觀念,不曉得你的看法怎麼樣。
【“屍波羅密”:衆生自性無染】我們這個佛性是沒有汙染,【——不染五欲六塵,使到叁業清淨。焰口所謂“身業清淨,證無上道;口業清淨,證無上道;意業清淨,證無上道”。】
【“羼提波羅密”:自性無生,所以一切惡念、惑念,皆本自不生,】我們今天爲什麼會生呢?因爲我們有分別心,執著心,認假爲真,所以這個不生卻變成有生,有生就對立,對立就是是非非。【而證到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。】這我們都講過好多遍,【忍則諸惡不生,】諸惡不生,若有忍辱的人就不會跟人家對立,【故名羼提。波羅密即是到彼岸。心生是此岸;心不生不滅,即到波羅密之彼岸。】心不生不滅的意思實在是很難去體會,這種又不是語言可以講的,什麼是不生不滅?就是了解一切緣起當下就是空性,了解空性的時候我們不住空性,這叫做不生不滅,也沒有安立任何的見,所以說不生不滅並不是離開生而去找到無生,簡單講無生就是不生不滅,什麼是不生不滅呢?生滅的當下就是不生不滅,爲什麼呢?因爲法法不到,過去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,現在心秒秒無常,秒秒緣起,秒秒空性,每一秒都是在變化,所以你執著哪一個法都不對,很簡單的道理,我們也知道我們這個色身有一天會死,百年之後會消失,動到一個念頭悭貪,乃至擁有世間一切你也是一無所得,所以只有覺性清清楚楚來透視這個世間,透視這個宇宙,可以讓我們活得非常超越,既然不生也不滅,這樣別人對我們好,對我們不好,有錢富裕,窮,都很好過日子。
【“毗離耶波羅密”:自性無間斷,是名精進。易經雲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】這是語出《易經》 乾卦象辭,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,意思是我們爲人要效法宇宙的精神,春夏秋冬,全都固定的,生生不息,一直自我勉勵,自強不息就是說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,要自強,依靠別人是沒有用的,一切要自己不斷的努力,不斷勉勵自己,自己就是世間最重要的依靠,所以說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,【就是精進之意。無妄名精,】純一心嘛,無妄想心,精就是純,單純的意思,精就是不雜!那麼見性當然就不雜,見性就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,就是諸佛同一個覺性,六根、六塵所産生的六識這都是妄想的對立,我們若能將六根攀緣六塵化作一念的清淨,這樣叫做六根清淨。沒有妄想心名叫純,【悟理】加二個字:無生,悟到無生之理,無生就是空,【名進,】如果不悟到無生的理,你就是原地踏步,爲什麼說悟到無生理叫做進呢?如果我們不了解一切法,生就是無生,我們會死執這個世間的假相,會被假相攪和得受不了,我們會算過去的恩恩怨怨,會受不了別人的精神虐待,所以說【祛妄悟理,故名精進。】祛就是要消除,我們的心若有智慧盡宇宙虛空都是我們的故鄉,都是我們的財産。【普賢行願品雲:“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”就是精進之意。法華經雲:“善男子,我與阿難等,于空王佛所,同時發阿耨多羅叁菩提心。阿難樂多聞,】就是只愛聽經聞法而已,【我常勤精進,】精進就是觀照,然後付諸行動,這就是真正的精進,精進就是懂得觀照我們這顆心,知道無生,知道要起慈悲心,所以不是說悟到這個無生他就消極,他不但不消極,還積極度衆生,所以他常勤精進,精進就是體用一如,二乘人只悟到體,可是他用,用不出來,沒有大用現前,所以不能說他是精進的尊者,【是故我已得成阿耨菩提,而阿難多聞故,】但是不肯精進,【護持我法。”】所以精進的人贏,【修行貴乎精進,】我們念佛也是一樣,【如雞孵卵,】小雞沒有孵出來,母雞你要它走很困難,它離開一下,馬上又回來照顧蛋,那就是母愛,靠自己體溫來孵蛋,溫度不能間斷,【不能間斷:如貓捕鼠,不可須臾離也。若能精進,七日無間,克期取證,往往悟道。故名“精進波羅密”。】
【“禅波羅密”者:梵語禅那,此雲靜慮,靜中思慮。靜是止,慮是觀,靜慮者,止觀之別名也。】止就是定,觀就是慧,定慧的別名,【大學雲:“知止而後有定,】知道安住的人他的心將會有定的産生,意思是說知道善的所在那麼你的意志就有一個定相,這個定跟我們一般所講的禅定稍微差了一點,知止,止就是目標、方向,知道一個至善的道理的所在,有目標而後有定,這樣你的心就有志氣、有定向,【定而後能靜,】當然就會靜,【靜而後能安,】心沒有妄動,安,所處而安,【安而後能慮,】慮就是處事精詳,就像我們現在說的思想成熟,【慮而後能得。”】得就是得其所止,這樣心就不會亂,所謂得意思就是可以定在那個地方,如果處事很精詳的話,那麼你就得到所應該有的安詳,安樂。【儒、釋】無論儒家或是佛家,【皆以此法用功。所謂不假禅那,無有智慧。】你若沒有借著禅定,你的智慧就不開通,【若止觀齊修,定慧等持,意中清淨,便到彼岸,故名“禅波羅密”。】
【“般若波羅密”者:般若稱爲妙慧,即是良知。】什麼叫良知?先天具足的不用人家給我們的,叫良知,父母只能生我們這個色身,我們的智慧先天就具足,只是借著父母的緣出生而已,父母可以生我們的身,不能生我們的心,我們跟父母有共業所感,所以有牽連也有獨立,獨立就是我們的本業,牽連叫做共業,所以本業跟共業,微妙的關系看他宿世怎樣結的緣,【智是心之性,水以濕爲性,火以熱爲性,地以堅爲性,心以智爲性。心生一切法,智知一切法;知而無知,無知而知;】要注意聽!知而無知就是說知道是妙用現前,而無知就是不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