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2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3、遍淨天:寂淨之樂,周遍身心,叁界之樂,以此天爲第一,故名遍淨天。】

  【四禅有九天:】

  【1、福生天:一切福中,以禅定之福最勝,故名福生。】

  【2、福愛天:福無邊中,得妙隨順故名。】妙隨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隨心所欲,你的心就是充滿著福,怎麼做觀念,福就現前。

  【3、廣果天:凡夫人天中,此天果報最爲殊勝。】

  【4、無想天:又名外道天。外道壓迫妄想,】他不曉得放下,壓迫妄想就是說他認爲這妄想是不好的,用強迫的手段讓他不要動念,這就是《六祖壇經》裏講的,如果有人認爲無生就是無想,統統不要想它,此人不足言道,這個人離道太遠了,外道認爲想不好,就把想除掉,拼命的壓迫它,【妄想不生,】但這並沒有斷煩惱,只是潛伏而已,妄想不生是潛伏,並沒有斷,斷了的人根本沒有沒有妄想,所以這就是這樣,如果你看到禅宗祖師大德的開示,就知道是很了不起的,你叫凡夫沒有妄想是很難,他的分別、執著速度太快,悟道的人你想要叫他打一念妄想也很難,他見一切相即一切法,見相就是性,性相一如,無妄想可打,要打什麼妄想,記得緣起當體就是性空,要用什麼來形容它?你要執著什麼東西呢?或是你有什麼話要說呢?所有的語言、符號也不能表達,爲什麼?他內心裏享受那一份的緣起性空的解脫,真是快樂無比。所以說你要叫凡夫沒有妄想也很困難,你叫聖人打妄想也很困難,爲什麼?悟到空理的人打什麼妄想,他曉得所有的妄想無自性,無自性當體就空,你打什麼妄想呢?再多的執著也沒有什麼作用,你不能留下什麼,你在這個世間能留下什麼,不能,到你死亡的時候你什麼也沒有,對不對?也不必到死亡,現在我們就知道什麼都沒有,對不對?緣生,該做的義務,我們就要做,因緣生,我當法師,我要弘法,要利生,但是我不能有這種我在救度衆生的觀念,無相的施舍,我也不曾打妄想說我要做什麼,就活得很快樂,心中充滿了喜悅,這還不是輕安,輕安是指那一刹那之間的美,我們這種是喜悅,那一種充滿著智慧的喜悅,我們所有的施舍,所有的弘法,不管對一切衆生的利益,從來沒有想過我在利益衆生,師父常常說:做我該做的工作,有體力就多做一點,沒有體力就休息。外道壓迫妄想是不對的,佛教才是真正的智慧,不可以壓迫妄想,不要管它,不理它,它沒辦法理我們的,妄想起來,像我的朋友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。。妄想很多,控製不住,我說:你怎麼控製?他說:我觀想一把關刀,妄想起來全都殺。我說:那把關刀也是妄想。是啊,那倒也是。所以我們要了解,【一定定五百劫,叁界中無處可安置,故居此天。】

   【5、無煩天:是阿那含果,】這是叁果的阿羅漢聖人,【下界惑盡,】下界就是欲界,【上界惑薄,】上界是指色界和無色界,在佛法裏都是把色、無色界一起討論,欲界就是有欲望,五欲六塵的執著、分別,惑已經盡了,他已經沒有男女、飲食一切的執著,都沒有了,放下,但還有微薄的習氣,【故生此天,緣真斷惑。】緣真,真就是空性,你要斷惑,一定要悟道,懂得空性的思想。

  【6、無熱天:也是阿那含果,居此所斷之惑,轉見微薄。】慢慢、慢慢這惑一直微薄。

  【7、善見天:障微定勝,】障礙已經少了,微就是少,定已經很殊勝了,【見色明澈。】看到一切的色全都可以透徹。我們若能這樣就很好了,世間若有這種善見天的醫生就不得了,都不用照X光,只要眼睛一看,你的腸子哪裏破大洞,破小洞,哪裏膽結石、腎結石、膀胱結石全都清楚,比X光還厲害,爲什麼?見色明澈嘛!清清楚楚,能夠像X光透視一切,一切色法沒有障礙。

  【8、善現天:何只見色,又能現色。】就是隨心現這個色法出來,當然神通是跟佛不能比。

  【9、色究竟天:至色邊際,最極之處,一念空色,便離色界。】所以色界應該講是十八層天,第十九實際是講最後一個,色究竟天最邊遠。

   【摩醯首羅天:以定得大自在,又名大自在天。此天王叁目、八臂、乘白牛、】這牛不是我們這肮髒牛,這牛能飛天走壁,【執白拂,】拂就是拂塵,神仙站在雲上所用的拂塵,爲什麼叫拂塵?因爲過去的人農業時代蚊子很多,所以拿那個趕蚊子叫做拂塵。【一念之間,能遊大千世界;一念之頃,能知大千世界雨滴頭數。】

  【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,是名無色界四天。】又名四空天。顧名思義我們就知道四空天是以意識形態存在這個世間,沒有任何的質礙叫做四空天,全部都用一種思想,一種意志,連色身都沒有,

  【第一、空無邊處天:從色界四禅,以方便力,滅可見可對色、】可見可對色就是六塵當中的色塵。第二,【又滅不可見可對色、】這是五根還有四塵,五根就是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,四塵就是聲、香、味、觸,爲什麼呢?因爲這五根,比如說眼識,眼睛這個意識是不可見,但它可以對這個色法,所以五根裏面的意識——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身識,我們都不可見,可對色就是可以對聲香味觸,我們可以聽到聲音、聞香或者是有味、有觸,只是無形而已,沒有形相。可見可對色是有形狀又可以接觸,就是六塵的色塵,不可見可對色這裏不可見是指前五識,也就是蘊藏在五根裏,不可見,可對色,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是不可見,但可以對色,聲香味觸也是一樣,你要看看不到,但可以感受,比如師父現在在講話的聲音你不可見,但可對,可以聽得到,是不是?可以覺察得出來。境界若更高的,【更滅不可見無對色;】很清楚就是指意識,意識可以緣過去,緣這個五塵,但是無相可得,因爲意識在我們內在,簡單講就是我們第六意識滅掉不可見無對色,所以【叁色一滅,】這是講前面,可見可對色,不可見可對色,不可見無對色,叁色一滅掉,【便出色籠,】色法不能束縛他,【但見虛空無邊,故名“空無邊處天”。】

  【第二、識無邊處天:此天再用方便力,滅空識現,但覺識心無邊際,】了解我們的心識(意識)無邊際【故名。】

  【第叁、無所有處天:再用方便力滅識,識滅一切皆無故。】

  【第四、非想】你說它想,它非想,你說它沒有,又有,【非非】那麼負負得正,你說他沒有想,又好像有,說他有想,也沒有想,總而言之他不能斷我執就沒辦法出叁界,進入四空天就走錯路了,真正會修行的人在叁果,在阿那含果的時候,在色界的叁果的五天裏就直接跳出叁界,在色界直接跳出叁界,這四空天都是走錯路的,幾乎都是外道的,他不懂要斷我執,就一直想把它滅掉,滅掉就是取舍,取舍就是生滅,你怎麼滅,它還是存在,不曉得放下就是,不懂,所以走錯路,四空天境界是很高,但很可惜,沒有出叁界,錯用心。非想非非【想處天:再以定力滅無,無滅想現;又以定力滅想,想滅無現。】一個無字就顯現,【總不能想與無及我,叁者一時俱滅,】若俱滅就超出叁界,【所以滅而非滅。】爲什麼呢?等于你以二指一,用叁來指二,用比較的,所以到最後他是無窮的過患,就是滅不掉的,這個想也把它滅掉,單單這個念頭,它就是想,它還是想,所以師父跟諸位講,要悟道的人他沒有階級,他一定要到最後,一定要豁然大悟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,他沒有階級,沒有次第,他才能夠見性,沒有等次,不分彼此,沒有善惡,沒有對立法,絕待的世間,它就是法性,法性就是絕對,處處統統是顯這個絕待的法性,只要你不起心,不動念,但是見性,動念無妨,是不是?爲什麼?你想也沒有,那個無也沒有,因爲有妙有現前,那個我也沒有,也空,何以故?空就存在著一切的現實社會,所有現實社會裏面統統超越,那哪裏不是證果呢?對不對?所說這個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錯用心,簡單講就是這樣,想要把那個想滅掉,那麼取舍之間,刹那之間就化作另外一個想,所以你說想那也不是,說非想也不是,說想,也對,說非想,也對,變成模棱兩可,總而言之,言而總之,第六意識就是不能斷,【昔日黃龍禅師斥呂洞賓“饒經八萬劫,終歸落空亡”者,此定也。】這我們在《楞嚴經》這段故事有講過,在這裏簡單講就好,因爲《楞嚴經》講得比較詳細,呂洞賓,八仙過海,大家都知道,不過他後來歸依佛就很少有人知道,呂洞賓叫呂岩,真人,字洞賓,京川人,在唐朝末年叁舉不第,在長安酒樓喝酒,突然間遇到鍾離權,授他:這世間有長生不老術我教你。後來他開始修煉,嘗遊廬山歸宗,學煉丹,在鍾樓壁上書寫,一日清閑自在仙,六神和合報平安,(六神,我們常說六神無主),丹田有寶休尋道,對境無心莫問禅,沒多久,經過黃龍山,看到吉祥的紫雲成蓋,表示山上有高人,就進去,剛好黃龍禅師在說法,他一進來,禅師馬上知道,佛教的禅師若大徹悟,證悟的,不得了,他爲了要引導呂洞賓,大聲呵斥他:旁邊有盜法者,盜法就是我沒有叫你進來聽你爲什麼闖進來,有人來這裏偷我的法,故意這樣講,用激將法。呂岩:我自己的東西我爲何要偷拿你的?你聽過嗎?一粒粟中藏世界,只一粒飯中,我就可以蘊藏世界,只用半個鍋,就可以煮山川,就是用小可以容大,且道此意如何?呂岩這樣問,他不曉得意思。黃龍告訴他:你這個守屍鬼。因爲呂岩專門煉丹的,呂洞賓很不高興:你罵我守屍鬼,我這裏有長生不死的藥。黃龍禅師告訴他:世間哪有長生不老的藥。饒經八萬劫,終是落空亡,經過八萬四千劫,你還是得死,因爲生滅就是無常。這呂岩很生氣,說時遲,那時快,寶劍抽出來,射向黃龍禅師那裏,咔嚓!寶劍掉下去,本來要砍他的頭,結果寶劍掉下去,黃龍禅師問他:你說半升铛內煮山川,說來我聽聽看,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。這呂岩言下大悟,唉呀!意思就是棄卻飄囊(提手旁+戚)碎琴,就是說過去都帶一把琴,不然就帶一個囊袋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