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說一聲。舍利弗就把他扛出來,所有的比丘集合過來,包括在家人,看他的面相非常安詳,沒有一點恐懼、憂郁、取舍,是那麼的安詳,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,一個人照理講被蛇咬到毒氣攻心會痛苦、會掙紮,乃至有求生的欲望,比丘知道自己沒救了,人家問:尊者!你怎麼能這麼定,那麼安詳,來接受這個死亡?他就說:世尊早就講過了,我們這四大無我,五陰是苦空,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,我很早就悟到無我,也無我所有的東西,離開這世間就像脫離一層肮髒的東西,所以我歡喜接受。因此我們在家居士從此以後認真的修定,定當然就是有智慧,我們在《唯識學》裏說,阿羅漢有定解脫,也有慧解脫,其實並不是說慧解脫的人沒有定,也不是說定解脫的人沒有慧,不是這樣子,而是說比如目犍連他專修定,突顯這個定也可以斷煩惱,但是你說目犍連他全部沒有慧嗎?不可能,舍利弗就專修慧,難道他都沒有定, 這也不可能,所以只是突顯他在修的過程上,只有佛是比較圓滿。比丘在臨命終心定定到內在非常安詳,感化很多人,所以我們要了解緣生跟緣起。在一般人來講,都認爲緣生跟緣起兩個名詞是一樣,其實是不一樣的,緣起是動詞,緣生是被動詞,緣起就是說我這一刹那之間要成就一樁事情的時候,它正在進行,叫做緣起,比如我們現在來講的話,緣起,形容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這一刹那之間,這可以說緣起;緣生不是這樣,它是被動的過去式,已經生出來的東西,比如文殊講堂那是緣生,它是已經生出來的東西,存在的一個事實,已經成爲過去的被動式。所以你說緣生等于緣起,那是不對的講法,因爲我們對佛法沒有深入,才說緣生就是緣起,很勉強來接受,其實這兩個完全不同,不是很深入經藏的人,只好說勉強可以這樣子。若要修持戒有福,布施有福,但這個修定,哎呀,這個福最重要,你臨命終要完全靠這個“定”字,你持戒有福,但若平時你的心散亂,臨命終真正的福生不起來,“定”換我們現在的內在的名詞叫做安詳,心裏面充滿了智慧的安詳,而不是說沒有智慧,傻傻的。持戒有福,布施也有福,修定也有福,【叁福具足,故名深厚。既然宿福深厚,品德純和,因此親戚宗親,人人欽敬。此女內定外慧,】內心非常的定,外在顯現非常有智慧,【叁業清淨,威儀具足,行住坐臥,常在定中,所以諸天善神,日夜翊衛擁護。】這個讀翊yi四聲,輔佐的意思,輔佐就是幫助,就是在左右兩邊護持的意思,一個人的心若安詳,沒有貪、嗔、癡,他心中存在著般若的智慧,恭敬叁寶,那麼諸天都會護持他。
【其母信邪,常輕叁寶。】這很嚴重,你偷拿人家東西,殺雞鳥,這是殺業,輕視叁寶,這不得了,這個罪過非常的重,這一定墮地獄的,你注意看:【是時聖女廣設方便,勸誘其母,】好好勸告她:不要輕視叁寶。叁寶是人天的眼目,【令生正見。而此女母,未全生信。不久命終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。】你看,輕視叁寶就墮無間地獄,有的人還打出家人,這真的是不了解因果,在律學裏面說:在家人不管比丘有修,沒有修,就是說比丘只要他現出家相,你打罵我比丘,比殺八萬四千父母的罪更重。你想想看!你敢動叁寶的話,那這不得了,罪很重,她才輕視叁寶而已,還沒有打,就墮無間地獄。
【此乃女母墮苦之文。】
【其母愚癡,善惡不分,邪正不辨,信仰外道,內起邪見,外輕叁寶。】這邪見最嚴重,邪見就是火車頭,知見錯誤,這不得了,他再怎麼做對叁寶都會有成見,都會攻擊、傷害,我告訴諸位,飯可以吃飽一點,若在叁寶門中,不是上去就是下去。二個跳板,一個是一跳就到極樂世界去,一個一跳就到地獄去,出家也是一樣,出家若沒有好好的修行,不是跳上去,不然就跳下去,兩邊而已,很少落在中間,出家光是這輩子吃施主的飯,哇!你不得了了,太多了,不要說一天吃叁餐,吃二餐好不好?佛陀在律學裏講:爲施所墮,被布施,因爲信徒是流血流汗賺來的錢,省吃儉用拿來供養你出家人,你沒有好好修行,沒有弘法利生,不能利他又不能自利,整天吃飽睡,睡飽吃,你穩死的,你不得了,那就是爲施所墮,被這個布施牽引著你就馬上要墮入叁途,所以說地獄門前僧道多,道就是道士,胡亂騙財騙色,僧道就是出家人跟道士最多,所以說我們出家若要亂搞花招,開口就要幾十萬,要人家多少錢,你可要注意一點。所以我們出家人,人家布施隨人家的因緣,人家沒有布施,也是這樣過日子。這個內起邪見是最嚴重,出家人起邪見,在佛法裏不列入出家人,爲什麼呢?因爲佛要入涅槃前,那個魔說他要破壞僧團,佛陀說:你不可能破壞我的叁寶,不可能。魔說:到時候我穿你的衣服,吃你的飯,講的不是佛法。世尊就掉眼淚,如果你要這麼做那我拿你沒有辦法。所以穿出家衣服講的不是佛法,穩死的,對不對?就不列入叁寶,那是魔,離經一句皆是魔說,所以內起邪見,他講的話就邪,這很可怕的東西,外輕叁寶,外面顯現輕視叁寶,【叁寶是苦海之慈航,敬之得福,輕之得罪,】所以在座諸位,我們若回到家發現我們的父親或母親,或是我們的先生或太太,他沒有信仰叁寶,最好不要跟他講佛法。那天有一個女衆寫信給我,她是在病苦中,她妹妹拿錄音帶給她聽,她聽得很法喜,有一天她男朋友來,因爲她很歡喜,想要介紹這錄音帶,她男朋友拿起來就摔,只聽這個會飽嗎?慧律法師是怎樣。。。就開始攻擊、誹謗,她不但沒有退道心,再繼續聽。所以我跟諸位講:他沒有信仰,因緣還沒具足,你一點都不能勉強他,有時候變成造業,一直誹謗叁寶,那不得了。慢慢也有改變,後來自己也聽聽錄音帶看看,哇,也有聽進去,聽說正月有來皈依,幸好,, 不然這個包死的,不但是死,還加一個包,誹謗叁寶不得了,後來聽完:哎呀,法師講得很有道理。他過去造口業不曉得,還罵我一句很難聽,我又不可以講,我自己體會就好了(笑)。沒有關系,人家的優點要講,我沒有講名字,你也不曉得誰,說不定他女朋友今天有來打八關齋戒也不一定。【當時聖女見母如此背覺合塵,】背就是違背,違背了覺性,合塵,塵就是五欲六塵,簡單講就是違背了覺性,然後迷惑顛倒,【以是爲非,輕賤叁寶,得無痛心疾首耶!】得無就是能不,哎呀,這能不讓我們痛心疾首嗎?痛心疾首語出《左傳》,形容痛恨厭惡到極點,痛心就是會使人心痛,痛入心髓,這種痛入心髓的情形不曉得你曾否嘗試過,那不是皮肉之痛,你對這個人很傷心的時候、很失望的時候,那種痛,痛入心,痛入骨髓,沒辦法形容,簡單講痛心就是對這個人本來希望很大,因行爲不好,比如說孩子拿槍打架,打死人讓父母痛心疾首,生這種還在早知掐死他,所以我才告訴諸位,你若生到女的,唉,生了個賠錢貨,不一定,若生到男的,甲級的,刺龍刺鳳的,大流氓不一定好。娶媳婦也不用太歡喜,世間人都歡喜顛倒的東西,你那孩子出世以後要變好變壞你也不曉得,你爲他太過于歡喜,娶媳婦歡喜什麼,不一定,有的:啊,我的兒子要出家。開始在煩惱了,說不定到後來出家人最孝順,說真的,出家人可以說最孝順,從我們這些徒弟就可以看得出來,所以生男的也好,生女的也好,出家也好,在家也好,這個都很難講,所以到後來就變成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這不一定,很難講的。【乃廣設種種方便,又勸又誘,欲阿母舍邪見,生正見,尊敬叁寶。但阿母】這個念阿(a四聲),一般讀作一聲,阿(a一聲)彌陀佛,這是正音,從幾點可以證明讀a彌陀佛是正音,日本人最重視考據學,他們從梵文考據,西藏文、梵文都是念a一聲,問題就過去中國這一、二千年來,大家都念o一聲,o一聲彌陀佛,也是一樣有人往生,對不對?到今天而言,如果我們要讀正音,若要考據,那不能念o一聲,但是不是說你念o一聲彌陀佛就不會往生,一樣往生的,這是看我們的誠心誠意而已,但如果你一下手當然要找正確的音,要讀作a一聲才對,所以南無(日語),這日語就可以證明這是讀作a一聲,藏文也是一樣,嗡阿吽,它也是念a一聲,身口意,它也是念a一聲,再來我們的往生咒,南無阿彌多婆夜,哆他伽多夜,這是南無阿彌佛陀耶,還是念a一聲,這種音我們要校正一下,要有根據,而且講得有所改變,下手就正確,你注意看,a一聲,氣往上,這很重要,頂部,因爲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,神識要從這裏出來,你注意看,o一聲,低沈,對不對?所以你念o一聲彌陀佛,念久了你會打盹,他的氣脈,你若念:a一聲彌陀佛,你愈念氣一直往頂部上灌,與o一聲完全不一樣,如果你是修過密宗的,他就會了解這個頗瓦法的開頂,我們以前念紅觀音咒,嗡 阿 吽 啥 嗡瑪尼 貝美 吽,都是這樣念的,a一聲,氣灌頂,沖上頂部的,所以我們講經說法一定要種種的考據,你不相信你再拿梵音來翻譯看看,他一定是念成a一聲彌陀佛,真正的梵音一定是念南無a一聲彌陀佛。所以這阿母【邪見習深,未肯全信,輕心還在。】輕視的心還在,【不久阿母命終,魂神隨業墮在無間地獄了。】輕視叁寶而已就不得了了,不要說打出家人。我曾看過人家打出家人,在南普陀,有個人有輕微的智障,他以前腦筋不錯,讀書很行,臺南一中畢業的,那不是小人物,出家後曾住在忏公那裏,也曾住南普陀,不知跟到什麼上師修密法,到底怎麼修不曉得,跟金剛上師好像發生什麼沖突,人家用手印打他,打得好像腦筋有點問題,他在嘉義時精神恍惚,看一個小姐走過去就拉人家,拉拉扯扯,噢,不得了,對方不了解他有問題,對他又踹又打,打到店裏面,他以前很棒的,很會讀書,修過密宗以後不知怎麼會變成這樣子,當然我不是說密宗不好,諸位不要誤會,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打得這麼慘的人,後來一個在家女居士趕快阻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