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不是實在的,【故問鬼王曰:“我聞鐵圍山之內,地獄在中,是事實否?”】這是真的嗎?【無毒據實而答曰:“實有地獄,如人間實有監獄。”聖女問曰:“我今生未造罪,何緣而至獄所。”無毒答曰:“有二因緣:一是威神,遊觀地獄,二是業力,牽生受苦。非此二事,終無人願到。”】終究沒有人願意到這個地方,那地方太可怕了,你看都不敢看,別說到那個地方,若說有一個參觀地獄觀光團的,我看一次他回來就吃不下飯,睡不著,這輩子不敢做壞事,真的,你若看那裏的刑罰,我們說:陽間處置犯人一槍打死,這個太簡單了,地獄不這樣,地獄讓你痛苦得死也無法死,挖心髒,後面會談到,拔舌地獄把罪人舌頭貫穿釘住,叫牛來拖,你一輩子都不曾講好話,全都誹謗,要不然就挑撥離間,婆媳吵架,兄弟拿刀互殺,都是你這張嘴。所以我說誰最行,不是現在贏的人,是可以忍辱的人最行,徹底了解因果的人最行,吃虧的人、忍辱的人贏,不是這輩子占人家便宜、殺人、綁票,起惡心打人、欺負人這樣叫做贏,這是輸,若現在看你是贏,在因果而言你是輸,輸得很慘,爲什麼?將來你要去受苦,所以甘願吃虧,退讓。【聖女聞言,自知神遊地獄,奚何疑哉?】奚就是爲何,相當于白話就是:爲什麼懷疑呢?
【聖女又問:此水何緣,】這水是什麼原因【而乃湧沸,】人沈下去肉都爛掉,化爲烏有,連骨頭都不見。【多諸罪人及以惡獸?無毒答曰:】這句話你可要注意聽,【此是閻浮提造惡衆生新死之者,經四十九日後,無人繼嗣,】繼嗣就是繼續,嗣就是繼承,【爲作功德,】沒有人爲他作功德,在世沒有結善緣,又不懂佛法,我才告訴你:世間人很悲哀,生前不曾作功德,死後又爲他請師巫道士,大開殺戒,你稍微想想看,用殺生來祈禱福,你看衆生有沒有顛倒,佛教不同,我們佛教知道因果,懂得念佛誦經爲他布施,爲作功德。所以我告訴諸位:我們要多結善緣,這個人往生了,在世時跟我不錯,我誦經回向他,現在我們比較退讓,吃虧,到後來誰最好,吃虧、忍辱的人最好,你要贏讓你贏,沒關系,我跟你結善緣,我吃虧沒關系,爲什麼?我們兩人不要起沖突。像師父我認真來弘法,若往生之後,你念佛時,多少也會:願以此功德,回向慧律法師。你一定多少這樣念,我有跟你結善緣,我講經也很辛苦,生病重感冒也要爬起來,我不敢說我度你,因爲這經典是佛講的,祖師講的,我不夠資格度你,我照這樣讀、念,我受過高等教育,字不要讀錯了,音有時會讀錯,意思不要講錯就好了,不然我會跑到地獄,我先進去。所以這結善緣很重要,人人好,爲作功德,這很重要,我們死後都要靠親朋好友,良師益友,所以你不要一天到晚得罪這個、得罪那個,也不要得罪你兒子、女兒,萬一你死後,他不爲你作功德,就一無所有了。所以我告訴諸位:你若在世可以做的範圍你要趕快做,我的意思是說你若留很多財産,在世若可以做善,你要趕快做,後面會談到,在世作都是你的,錢花出去就是你的功德,若百年之後七分你才得到一分而已,在世的人作功德得到六分,在世你不作,等到百年之後財産留給子孫,誰要幫你作,也不曉得他要請和尚還是請師巫道士。【救拔苦難。生時又無善因。】你看!起心動念,都是惡的念頭,不是要害這個,就是要害那個,尤其女人這張嘴,所以女人死後這張嘴會先爛,男人死後眼睛先爛,因爲喜歡亂看。生時沒有善根,【當據本業】當然會根據你的業力,【所感地獄,自然先渡此海。海東十萬由旬,又有一海,其苦倍此。】這邊的海是西邊第一重海,海東那邊的海比這個更苦,【彼海之東,又有一海,其苦複倍。】西邊的海很苦,這些鐵鳥、鐵獸驅趕又吃人就很殘忍了,再來西邊的東邊又一個海,更加痛苦,東邊的東邊又一個海,剛好叁重,一倍又加一倍的痛苦,【叁業惡因之所招感,共號業海,其處是也。】所以我告訴諸位:你千萬不要自殺,我不騙你,你若活得很煩你可不要自殺,爲什麼呢?因爲你若自殺了到那個地方又沒有人爲你拔度,自殺,生生世世就都要自殺,所以不得自殺,趕快要用我們有余的生命作善、念佛、共修,參加聽經聞法,種善根,多作善事,我們若做生意,有賺沒賺,沒有關系,飯吃得飽就好,盡量讓人家方便,給人方便,給人希望,我們若當醫生,有賺沒賺沒有關系,患者會好最重要,作功德。
【鬼王答業造地獄之文。】
【聖女自知親曆其境,何不問明地獄之因,將來好去破之。即問:“目前所見之水,何緣湧沸如湯,】像湯一般,我們煮過湯就知道一直沸騰、一直沸騰,【又多罪人,及與惡獸?”無毒答曰:“此是閻浮提造惡衆生,將性海變爲業海,】性海就是清淨的本性的意思,爲什麼用海呢?因爲它廣大又無邊,用這個海表達無邊的清淨的本性,只要你隨緣識得性,無喜亦無憂,隨著因緣我們若能體會我們這個本性的清淨,沒什麼事情值得我們歡喜,也沒什麼事情值得我們憂愁,就是我們要舍壽,舍掉這個生命,也能夠蕩然處之,坦蕩蕩的去接受它,像昨天講的比丘被蛇咬到了,他非常鎮靜,也知道他的業報到了,所以平時他能夠將佛法變作他的智慧,而我們不是,我們都將佛法變作我們的執著,認爲我們學佛懂得比較多,出去就跟人家爭,爭得臉紅脖子粗,他說他贏,他哪裏有贏,贏什麼,贏煩惱多。所以聖海變爲業海,這句話講得太好了,我們本來是清淨的本性卻化作無量的業,業從哪裏來?很簡單的,業就是從動念來的,動念從哪裏來?從分別跟執著來,分別、執著從哪裏來?從一念的無明而來,一念無明從哪裏來?沒有原因,爲什麼?無明的,所以說我們若能回光返照將我們這念頭控製好,業海就變作聖海。【其水滾沸如湯,于中受諸苦。但地府亦有寬限,如人間一樣,新死來者,有四十九日限期,】這叫做中有期,是中陰身叫做中有,中陰身最久的壽命四十九天,也就是每一七他有投胎的機會,所以我們常常在作七,七七四十九天,也就是根據《地藏經》來的,【有人代其作功德,可以贖罪、免苦,或自己曾種善因,亦可將功抵罪,】所以我們要多做陰德,【否則隨其本業】本業就是你造什麼業,當然你要受什麼果報,逃不掉,【所感地獄,先渡此海,在海中被諸惡獸食啖。】就是把他撕裂裹腹。【此海東十萬由旬(四十裏爲一由旬),】這個由旬也是一個爭論的交點,過去有叁種講法,有的講四十裏,有的講六十裏,有的講八十裏,印度的這個度量衡也沒有辦法統一,不像中國出了一個秦始皇,他當然是暴政必亡,不過他也很偉大,今天我們能夠文字統一、度量衡統一,車子的軌迹統一,他很行,頭腦很好,就是貪生怕死,要求長生不老藥。由旬跟須彌山,從以前到現在各種講法統統有,佛又不在世,你要去哪裏問,沒得問。四十裏一由旬,注意,這四十裏不是我們現在講的四十公裏,我們是公裏,這是四十裏,所以說這個到底是多大也沒有人曉得,四十公裏,我們就曉得差不多從這裏到臺南。這也是一個爭論的地方。【又有一海。前海是身業造罪,此海是口業造罪,其苦倍前,因口業容易造罪,且多故。】所以比較木納的人造業比較少,你若是這張嘴不亂講話,閻羅王也無奈我們何,閻羅王對不愛講話的人拿他沒辦法,閻羅王是針對愛講話的人比較有辦法,不愛講話,我傻乎乎的,兩眼無神,我沒有講什麼,不造口業,這造口業,尤其電視廣播員,乃至于法師,哎呀,這個負的因果太大了,講經之後,又製造錄音帶,聽到錄音帶後,又繼續傳,因果他自己負責。有一個人在電視講經,他說:最近很多人在殺雞,他說殺雞殺鴨沒關系,割一下,念一聲阿彌陀佛,沒有錯,這樣講可能是滿足那些殺雞的人,認爲我這樣也是正當的職業,爲了叁餐,不然怎麼辦,電視講的附和大家,這就是把佛法賣給衆生的人情,這句話的因果可大了,這樣讓殺生的人不但沒有忏悔的機會,而且更加造業,他說誰講的,大家都指向那個人:他講的。他也是現出家相,也是這麼說。這不得了,比如說我罵人,這小事情而已,我罵一個人才針對一個人,但是我若講經針對全臺灣省二千一百萬,就要負二千一百萬的因果,飯可以吃飽,經是不可以讓你亂講的,一句話影響的是全臺灣聽到的,對不對?我今天從事殺生的行業我哪會要求忏悔,我沒有錯,那個穿出家衣服的,也是師父講的,說:割一下念一聲阿彌陀佛就好了,這樣就變成阿彌陀佛是罪惡滿盈的護航者,因爲你造業,阿彌陀佛替你扛,難道不是這樣,阿彌陀佛變成保護壞人,所有造惡業的人,都念阿彌陀佛,我們聽到佛法要趕快求忏悔才對。所以說這個口業其實不是說惡口、兩舌、绮語,這個都是小事情,講經的人,這個傳出去那真是不得了。那天有人從中坜、桃園來,師父,有一個人出去外面講經,說是你的徒弟。我說:我沒有派我的徒弟出去講經。他說:某某人,我說:那個我沒有答應他,是我要他離開的,跟我無關。講經沒那麼簡單,才磨練四、五年就請出去講經都被我阻擋,不可以,爲什麼呢?一句話講錯,自己不能超脫,衆生還要墮地獄。所以這口業,我們若要講,尤其是佛法不懂就不可以隨便亂講,不懂就是不懂,亂講,亂講人家贊歎:啊,法師,你很棒!你自己講錯你不曉得,所以過去的高僧大德,禅宗見性的人,這個是公案,一個大徹大悟的人,因爲他悟到本性,到外面聽人家講經,故意隨喜功德,現在聽這個講:啊,我們的心如虛空,其實我們的心跟虛空這是比喻而已,這樣講好像對,但是其實不對,這是大錯誤啊,心怎麼像虛空,虛空無形無相,沒有覺性的東西,心中如虛空,是比喻它的大而已,但是沒有覺性,心不是虛空,對不對?所以見性的人知道,每次講:那都亂講,見性者看人講經,就會說:亂講,每句都亂講,爲什麼?沒有見性,每句都亂講,爲什麼?他按照自己的意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