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在可以去,【當爲人作子、當孝順、當事長輩、】就是肯擔當的,你應當好好的侍奉你的長輩,孝順的意思,【當畏國法、】就是要遵從法律,【當承事沙門道人,端心、端口、端身,得阿羅漢者,諸泥犁道,皆爲閉塞,皆無汝份,好去。”】好好的去,回到你的崗位去吧!【于是從泥犁出者,皆生善道。】其實一出世我們就全都忘了,我們若還記得何必這樣,心腸很壞。報紙上次刊登的,有一個開車超速,被人家照相,他認爲他沒有超速,可能機械壞掉還是怎樣,他起一個恨心,只要公共場所有照相的,每個都打破,淩晨二叁點沒人看管,警察在睡覺,就去把它打破,你看!這種人有沒有奇怪,照相一張才多少,打破一支照相的好幾十萬,世間人就是這樣子,開一張罰單就那樣。
【地藏菩薩白聖母言:無間地獄,粗說如是,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,一劫之中,求說不盡。】講不完,說不盡的。
【地藏白聖母:“無間地獄,粗說大概如是。若詳細廣說,地獄罪器苦事,一劫之中,求說不盡。”因地獄衆生,其罪甚多,且各各不同,循業發現,果報千差萬別,難以盡說。】
【摩耶夫人聞已,愁憂合掌,頂禮而退。】
【此經家敘述聖母聞地獄事,愁罪人受苦靡窮,】靡窮就是無窮,【憂己力救援未逮,】逮就是及,沒有辦法救,其實也不是我們要救他不救他,像我當時聽到佛法,我對我的隔壁講,他是成功中學畢業的,我告訴他:來信佛,不錯。哎呀!生都不知道怎麼樣還管他死,整天打橋牌,學生時代都是打橋牌,我整天都念佛,他們都說我是瘋子,對不對?人的根機差別很大,我一聽到佛法我不曾懷疑,他說:沒時間,今朝有酒今朝醉。所以我們要救他沒有辦法,你要說法給他聽,不聽那些,【唯有合掌致敬,頂禮而退。】
好了!剛好到一個品一個段落。
法尊,印尼是學智還是學榮,沒有來是吧?他,哦,在山上。因爲我們星期天就要剃度了,十二個。都回來了嗎?都回來了。問問他們有沒有正常。再來,法宣,明天早上帶他們來我的客廳。十二個全部要帶到,要在我面前發願:跟從師父五年。否則不剃度。你就走。不在我的道場住五年,不准出家。不要跟著我,我不跟你作這個師徒之緣。剃了以後,不到一年你要走了,沒有什麼意思。星期天就要剃度了,你剃了以後,明天又走了,後天又走了。浪迹天涯,那成什麼比丘?所以在這裏要結夏五年,你明天要一個一個起來,在我面前發願:我決定跟師父五年。不管碰到任何狀況,我一定結夏五年,要離開文殊講堂,才可以。否則欺诳師父,犯大妄語罪。爲什麼?你欺騙我。你剃度以後,你要走就是欺騙我。所以,明天十二個要一個一個發願,不能同時,要一個一個講,跪著講,這樣才跟你剃度,否則就請你離開講堂,不要跟我出家。跟我出家,我害死你了。出家以後也不管你,放著,不到半年,趕經忏。出去以後就是趕經忏,趕到後來吐血而死。真的啊!我跟你說的都是真的。我們不是說經忏不好,趕經忏之可怕,你拿到錢就被迷惑了。趕經忏趕到後來,設一支電話,買一個冰箱,一天到晚就是計較多少錢。出去就一直看女人,看女人。再來,就像在做生意一樣的。吃起飯來,一點威儀都沒有。到後來,什麼戒律都不要談了,什麼都開緣了。經忏本身是對的,經忏是智者大師所創的。他本來是爲了救衆生。但是,在今天來講,變成跟金錢放在一起。道力不夠的人,你一出去,我剃度以後一年,你出去說:我是慧律法師的徒弟。結果,一天到晚就是在趕經忏。趕經忏的人沒有人在做早晚課的。只有一種情形,會全部起來做早晚課。齋天爲什麼?齋天那天起來,大家都有紅包,所以,大家都會起來做早課。我不是說經忏不好,不是這個意思。真正經忏是真的在利益衆生的,那是另當別論。我不是說一竿子打翻整個船,經忏本身不是壞事,它是救人。我們講堂也是做佛事。剃度了以後,你不教他,你沒有整合,沒有磨練他,我害死他。我要負因果的。我跟你說:你的爸爸、媽媽把你生得那麼大,養得那麼大,長得那麼大,我跟你剃度,我不教你,我對不起你父母。我對不起因果,我對不起師祖。你要跟著我,一定要跟五年,我才跟你剃頭。以前因爲也沒有硬性的規定,對不對?所以,有的要走,我也沒有什麼辦法。你走你的路線。你走你的陽關道,我走我的八線道。現在起要剃度的,統統要在我面前發願。你要走,犯大妄語戒,你欺诳師父,因果自己負責。知道嗎?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(合掌叁稱)
【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】
閻浮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,娑婆世界,這個地球上衆生的業感,業感就是業力之感,業力之感就是因果的簡稱,因果本來是要解釋作因緣果報,因緣果報四字太長,所以直接講業感,他就知道因果的存在性是逃不掉的,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,因爲我們已經講叁品了,現在講第四品。
【此品乃衆生作業受苦感佛出世之文。】
【法華經雲:】這是比喻品第叁,【“今此叁界,皆是我有。】都是我有,【其中衆生,悉是吾子。】裏面的衆生都是我的孩子,【而今此處,多諸患難,唯我一人,能爲救護。”】有能力又肯發心這就是佛,我們是肯發心,不過沒有能力,拼命發願,不過救衆生救不來,二叁句講不合,管他去死,不入道,沒有那個耐性,【觀此文,則知一切衆生,皆有佛性,皆是佛子,皆可成佛,所以如來發願而度脫之。如來度衆生,度衆生之苦而已;衆生若無一切苦,便是佛。】這個若無一切苦,苦的定義是說身,就是這個色身的病苦難不倒他,外在災難降臨也可以突破它,心中的煩惱的苦、憂郁,也可以斬斷它,所以衆生若無一切苦,便是佛,佛就是沒有這叁種苦,內心跟外在,尤其是這顆心特別解脫,【所以衆生有苦,感佛出世;】世間就是這樣,有苦,衆生才發願感應佛來出世,【衆生若無苦,如來不出世。如來出世,爲救衆生之苦故。】也不可以太苦,像地獄,佛到那裏也不太有作用,太痛苦也沒有辦法,人間恰到好處,有七分的苦,但是有叁分些許的快樂,說起來是都痛苦的,說死就死,對不對?所以說這個世間爲救衆生之苦,【衆生苦,是能感;如來大悲,是所感。衆生之苦,感佛菩薩出世,故名衆生業感品。】所以我們就勞煩這些老人家,諸佛菩薩再叁解救我們,降生。
【經雲:“淨法界身,本無出入,大悲願力,示現受生。”】這一定是大乘的,脫離因果就沒有出入,有出入那就是因果的連鎖思想,在小乘比較少談到這樣子,你若聽到法界二個字你就知道這一定是大乘的經典講的,因爲小乘沒有在講這個,小乘講叁法印,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寂靜,一個叁千大千世界,他不曾談到無量的法界,這就是大乘經典,這個一看就知道大乘的經典,本無出入,大悲願力,示現受生,【法身清淨,猶如虛空,無出無入;大悲願力,爲救衆生,無出而出。】無出就是表示本體,而出就是依體起用,雖依體起用,但當體即空,又是本來的面目,所以說出就是現實,那麼無出就是超越,也就是涅槃,因爲涅槃大悲心而出,那麼所有的出也是大悲心,就看我們的出發點,同體大悲心,所以若懂得修行的人一入就一實相印,同體大悲,沒什麼好計較的,反而我們自己好,施舍一切,到最後我們自己好,【故世間有佛菩薩:釋迦降迹迦毗羅國,】這個小乘不承認大乘,小乘的人若看到大乘,說從這個右脅而出,他會嗤之以鼻,那個時候我一直在想應該佛陀也是示現成人,不應該是從這個右脅而生,但是大乘的經典它是這樣記載沒有錯,我認爲這一定有一個出入或者是一個曆史的淵源,今天比丘尼來拜訪師父,她去過印度,她這樣講,我就比較能夠接受,她說她去參訪印度,他們認爲婆羅門是從口生,認爲是梵天的後裔從口生,貴族他們認爲是從胸腔而生,佛陀就是屬于貴族,首陀羅是從肚子生,刹帝利是從膝蓋而生,這首陀羅要工作,要靠勞力,腳要勞動,所以記載經典的人,佛是當時候的貴族,印度認爲相信從胸腔這個角度而生,所以他們就把胸腔接近的地方,像右脅而臥,所以後來演變記載成佛陀由右脅而生,這就是大乘所講的。所以印度的傳統他們認爲四種階級,四種地方而生,是很清楚的觀念,這是指他們的祖先,所以我們常常講梵文、梵文,爲什麼講梵文?大梵天之文章,就是說他是大梵天的後裔所以他寫的文章叫做梵文,所以他們是從大梵天口而生,這是婆羅門最尊貴,佛陀是當時候的貴族,所以是從胸腔生,胸腔就接近腋下,所以變成右脅而生,這個記載曆史的人他就會有這麼樣子的一個轉動,不然怎麼樣,沒有辦法解釋,這個右脅怎麼生孩子呢,對不對?因爲我們沒有去印度,也沒有活在當時佛陀出世,所以大乘有許多無法講得通的東西,使得小乘認爲是稀奇古怪,神通,都變成小乘不能接受的思想,【金地藏示生新羅王家,】金地藏就是金喬覺,稱爲金地藏,新羅王國就是現在而言的韓國漢城,【皆是衆生受苦,感佛菩薩出世救度。】
【佛菩薩何故降生南閻浮提?因此土衆生,其性剛強,】這我們早就體會很多,【作業受苦特別多,所以釋迦、地藏皆降此土。譬如父母多諸兒女,一兒病重,必獲父母偏憐、愛護而親近之故,名閻浮衆生業感品。】
【閻浮提是樹名。此土之北,有一大樹王,其果汁染沙成金,號勝金。其樹影上染月宮,】披上月光,是不是?【故得染汙之名;】其樹影上染簡單講就是受月光之照,【例此土衆生多被煩惱所染,受苦極重。苦重先救,感佛出世。此品說地藏爲救母苦,普及一切,感發大願之文也。】我認爲當菩薩困難,若可以互相,我們是同胞互相照顧已經是很好了,真的,例此土衆生多被煩惱所染,受苦極重,所以我們要感應佛菩薩來解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