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在可以去,【当为人作子、当孝顺、当事长辈、】就是肯担当的,你应当好好的侍奉你的长辈,孝顺的意思,【当畏国法、】就是要遵从法律,【当承事沙门道人,端心、端口、端身,得阿罗汉者,诸泥犁道,皆为闭塞,皆无汝份,好去。”】好好的去,回到你的岗位去吧!【于是从泥犁出者,皆生善道。】其实一出世我们就全都忘了,我们若还记得何必这样,心肠很坏。报纸上次刊登的,有一个开车超速,被人家照相,他认为他没有超速,可能机械坏掉还是怎样,他起一个恨心,只要公共场所有照相的,每个都打破,凌晨二三点没人看管,警察在睡觉,就去把它打破,你看!这种人有没有奇怪,照相一张才多少,打破一支照相的好几十万,世间人就是这样子,开一张罚单就那样。
【地藏菩萨白圣母言:无间地狱,粗说如是,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,一劫之中,求说不尽。】讲不完,说不尽的。
【地藏白圣母:“无间地狱,粗说大概如是。若详细广说,地狱罪器苦事,一劫之中,求说不尽。”因地狱众生,其罪甚多,且各各不同,循业发现,果报千差万别,难以尽说。】
【摩耶夫人闻已,愁忧合掌,顶礼而退。】
【此经家叙述圣母闻地狱事,愁罪人受苦靡穷,】靡穷就是无穷,【忧己力救援未逮,】逮就是及,没有办法救,其实也不是我们要救他不救他,像我当时听到佛法,我对我的隔壁讲,他是成功中学毕业的,我告诉他:来信佛,不错。哎呀!生都不知道怎么样还管他死,整天打桥牌,学生时代都是打桥牌,我整天都念佛,他们都说我是疯子,对不对?人的根机差别很大,我一听到佛法我不曾怀疑,他说:没时间,今朝有酒今朝醉。所以我们要救他没有办法,你要说法给他听,不听那些,【唯有合掌致敬,顶礼而退。】
好了!刚好到一个品一个段落。
法尊,印尼是学智还是学荣,没有来是吧?他,哦,在山上。因为我们星期天就要剃度了,十二个。都回来了吗?都回来了。问问他们有没有正常。再来,法宣,明天早上带他们来我的客厅。十二个全部要带到,要在我面前发愿:跟从师父五年。否则不剃度。你就走。不在我的道场住五年,不准出家。不要跟着我,我不跟你作这个师徒之缘。剃了以后,不到一年你要走了,没有什么意思。星期天就要剃度了,你剃了以后,明天又走了,后天又走了。浪迹天涯,那成什么比丘?所以在这里要结夏五年,你明天要一个一个起来,在我面前发愿:我决定跟师父五年。不管碰到任何状况,我一定结夏五年,要离开文殊讲堂,才可以。否则欺诳师父,犯大妄语罪。为什么?你欺骗我。你剃度以后,你要走就是欺骗我。所以,明天十二个要一个一个发愿,不能同时,要一个一个讲,跪着讲,这样才跟你剃度,否则就请你离开讲堂,不要跟我出家。跟我出家,我害死你了。出家以后也不管你,放着,不到半年,赶经忏。出去以后就是赶经忏,赶到后来吐血而死。真的啊!我跟你说的都是真的。我们不是说经忏不好,赶经忏之可怕,你拿到钱就被迷惑了。赶经忏赶到后来,设一支电话,买一个冰箱,一天到晚就是计较多少钱。出去就一直看女人,看女人。再来,就像在做生意一样的。吃起饭来,一点威仪都没有。到后来,什么戒律都不要谈了,什么都开缘了。经忏本身是对的,经忏是智者大师所创的。他本来是为了救众生。但是,在今天来讲,变成跟金钱放在一起。道力不够的人,你一出去,我剃度以后一年,你出去说:我是慧律法师的徒弟。结果,一天到晚就是在赶经忏。赶经忏的人没有人在做早晚课的。只有一种情形,会全部起来做早晚课。斋天为什么?斋天那天起来,大家都有红包,所以,大家都会起来做早课。我不是说经忏不好,不是这个意思。真正经忏是真的在利益众生的,那是另当别论。我不是说一竿子打翻整个船,经忏本身不是坏事,它是救人。我们讲堂也是做佛事。剃度了以后,你不教他,你没有整合,没有磨练他,我害死他。我要负因果的。我跟你说:你的爸爸、妈妈把你生得那么大,养得那么大,长得那么大,我跟你剃度,我不教你,我对不起你父母。我对不起因果,我对不起师祖。你要跟着我,一定要跟五年,我才跟你剃头。以前因为也没有硬性的规定,对不对?所以,有的要走,我也没有什么办法。你走你的路线。你走你的阳关道,我走我的八线道。现在起要剃度的,统统要在我面前发愿。你要走,犯大妄语戒,你欺诳师父,因果自己负责。知道吗?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合掌三称)
【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】
阎浮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,娑婆世界,这个地球上众生的业感,业感就是业力之感,业力之感就是因果的简称,因果本来是要解释作因缘果报,因缘果报四字太长,所以直接讲业感,他就知道因果的存在性是逃不掉的,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,因为我们已经讲三品了,现在讲第四品。
【此品乃众生作业受苦感佛出世之文。】
【法华经云:】这是比喻品第三,【“今此三界,皆是我有。】都是我有,【其中众生,悉是吾子。】里面的众生都是我的孩子,【而今此处,多诸患难,唯我一人,能为救护。”】有能力又肯发心这就是佛,我们是肯发心,不过没有能力,拼命发愿,不过救众生救不来,二三句讲不合,管他去死,不入道,没有那个耐性,【观此文,则知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皆是佛子,皆可成佛,所以如来发愿而度脱之。如来度众生,度众生之苦而已;众生若无一切苦,便是佛。】这个若无一切苦,苦的定义是说身,就是这个色身的病苦难不倒他,外在灾难降临也可以突破它,心中的烦恼的苦、忧郁,也可以斩断它,所以众生若无一切苦,便是佛,佛就是没有这三种苦,内心跟外在,尤其是这颗心特别解脱,【所以众生有苦,感佛出世;】世间就是这样,有苦,众生才发愿感应佛来出世,【众生若无苦,如来不出世。如来出世,为救众生之苦故。】也不可以太苦,像地狱,佛到那里也不太有作用,太痛苦也没有办法,人间恰到好处,有七分的苦,但是有三分些许的快乐,说起来是都痛苦的,说死就死,对不对?所以说这个世间为救众生之苦,【众生苦,是能感;如来大悲,是所感。众生之苦,感佛菩萨出世,故名众生业感品。】所以我们就劳烦这些老人家,诸佛菩萨再三解救我们,降生。
【经云:“净法界身,本无出入,大悲愿力,示现受生。”】这一定是大乘的,脱离因果就没有出入,有出入那就是因果的连锁思想,在小乘比较少谈到这样子,你若听到法界二个字你就知道这一定是大乘的经典讲的,因为小乘没有在讲这个,小乘讲三法印,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,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他不曾谈到无量的法界,这就是大乘经典,这个一看就知道大乘的经典,本无出入,大悲愿力,示现受生,【法身清净,犹如虚空,无出无入;大悲愿力,为救众生,无出而出。】无出就是表示本体,而出就是依体起用,虽依体起用,但当体即空,又是本来的面目,所以说出就是现实,那么无出就是超越,也就是涅槃,因为涅槃大悲心而出,那么所有的出也是大悲心,就看我们的出发点,同体大悲心,所以若懂得修行的人一入就一实相印,同体大悲,没什么好计较的,反而我们自己好,施舍一切,到最后我们自己好,【故世间有佛菩萨:释迦降迹迦毗罗国,】这个小乘不承认大乘,小乘的人若看到大乘,说从这个右胁而出,他会嗤之以鼻,那个时候我一直在想应该佛陀也是示现成人,不应该是从这个右胁而生,但是大乘的经典它是这样记载没有错,我认为这一定有一个出入或者是一个历史的渊源,今天比丘尼来拜访师父,她去过印度,她这样讲,我就比较能够接受,她说她去参访印度,他们认为婆罗门是从口生,认为是梵天的后裔从口生,贵族他们认为是从胸腔而生,佛陀就是属于贵族,首陀罗是从肚子生,刹帝利是从膝盖而生,这首陀罗要工作,要靠劳力,脚要劳动,所以记载经典的人,佛是当时候的贵族,印度认为相信从胸腔这个角度而生,所以他们就把胸腔接近的地方,像右胁而卧,所以后来演变记载成佛陀由右胁而生,这就是大乘所讲的。所以印度的传统他们认为四种阶级,四种地方而生,是很清楚的观念,这是指他们的祖先,所以我们常常讲梵文、梵文,为什么讲梵文?大梵天之文章,就是说他是大梵天的后裔所以他写的文章叫做梵文,所以他们是从大梵天口而生,这是婆罗门最尊贵,佛陀是当时候的贵族,所以是从胸腔生,胸腔就接近腋下,所以变成右胁而生,这个记载历史的人他就会有这么样子的一个转动,不然怎么样,没有办法解释,这个右胁怎么生孩子呢,对不对?因为我们没有去印度,也没有活在当时佛陀出世,所以大乘有许多无法讲得通的东西,使得小乘认为是稀奇古怪,神通,都变成小乘不能接受的思想,【金地藏示生新罗王家,】金地藏就是金乔觉,称为金地藏,新罗王国就是现在而言的韩国汉城,【皆是众生受苦,感佛菩萨出世救度。】
【佛菩萨何故降生南阎浮提?因此土众生,其性刚强,】这我们早就体会很多,【作业受苦特别多,所以释迦、地藏皆降此土。譬如父母多诸儿女,一儿病重,必获父母偏怜、爱护而亲近之故,名阎浮众生业感品。】
【阎浮提是树名。此土之北,有一大树王,其果汁染沙成金,号胜金。其树影上染月宫,】披上月光,是不是?【故得染污之名;】其树影上染简单讲就是受月光之照,【例此土众生多被烦恼所染,受苦极重。苦重先救,感佛出世。此品说地藏为救母苦,普及一切,感发大愿之文也。】我认为当菩萨困难,若可以互相,我们是同胞互相照顾已经是很好了,真的,例此土众生多被烦恼所染,受苦极重,所以我们要感应佛菩萨来解…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