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幾個人做得到,【依舊隨宿習而去造惡業,沒法子不墮惡道啊!假如善習現前,又隨善習去造善事,自然結善果。又自無智慧,未聞佛法,不了善果無性、】無性就是沒有自性,沒有永久性,無性就是沒有永恒,【如幻如化、虛妄不實,一味認以爲真,】一味就是一直,從出世到今天,哪一個知道世間是如夢幻化出來的東西,他就把它當作是真的,【盡情去享受;人天福盡,】打麻將、賭博、娛樂場所,就是這樣子,吃吃好的東西,不了解善,【沒法子不落輪回啊!】不了解這個善不能解決六道輪回的問題,所以你若人天福報是不能跳出輪回,要繼續六道輪回,【如是其心,不作惡、便造善,心隨境轉,境遷心移,善惡交替,故有生死輪回。輪轉五道,無時暫息,經曆塵劫,從迷積迷,】迷了又迷,迷了又迷,我們今天得到人身,聽到佛法給自己一個機會,連這個機會都不能把握,我告訴你,完了,在座諸位!大家都有機會了生死,爲什麼?因爲大家都是人,講的佛法都聽得懂,知道生死六道輪回的可怕,現在你就得到一個最大的機會了,機會在數學裏叫opportunity,就是概率、機率,你得到這個機率是千百萬分之一,你今天有機會解脫,有機會往生極樂世界,有機會學佛,有機會開采自己的本性,有機會跳出六道輪回,有機會,聽到佛法又得到人身,對不對?有機會,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握這輩子的機會,那就很難講,這樣就很難講了,你若要懶散度日,懶惰地過,那很難,離解脫之日遙遙無期,要精進,輪轉五道,無時暫息,經曆塵劫,將迷積迷,【因迷起惑,作業成障,】障礙,你再繼續造業,【欲出苦海,則難矣!”】所以要懂得把握這輩子的機會,你就是最聰明的人。
【如魚遊網。將是長流。】像魚遊來遊去,遊到網子裏去,網子就是比喻六道輪回,就是五欲六塵,被網子網住,你製造五欲六塵,一定是六道輪回的,將是長流,【脫入暫出。】暫時叁善道,再來,【又複遭網。】照常六道輪回,【以是等輩。吾當憂念。】
【“譬如流水中魚,遊來遊去,不覺入網,】人家布置一個網,【困不得出;】困住卻逃不出來,我們現在就是這樣,五欲六塵困住,生死六道輪回困住,暫時得到人身,又跑進去叁途,【脫幸不入,】脫就是假如、如果、假設、倘若的意思,很幸運的沒有進去,入這個網,這個脫字是古字用法,倘若你也很幸運的,不入這個網,怎麼樣呢?【暫出網外,】我沒有被網子網住,幸好!幸好!咦!沒多久,你又自己遊進來了,【不久又遊入網,遭諸苦難。”】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一切法不可執著,要趕快行施舍之道,爲衆生才有意義。
【此喻衆生長流生死海中,又無慧目,作諸惡業,墮叁惡道;脫幸出離,不久作業,又墮叁途,受諸劇苦。】劇苦就是劇烈的苦,這個劇烈的苦受不了的,得到人身算是不錯了,以我這輩子的遭遇,我受不了,以前去撿破爛的時候,鐵釘這麼大支,走、走,踩下去,踩下去的時候硬拔起來,一直流血、一直流血,怕破傷風,我那個朋友拿一根很粗的木柴打我,血一直流、一直流、一直流。。。,因爲小孩子總是會有一點點的醫學的觀念,刺到鐵釘,血一直流,剛好刺到腳底,又刺到玻璃,我這個腳到現在還有疤痕,這麼大片,噢!血流如注,爲了什麼?爲了撿字紙,參加那個道士,死人送葬,早上七八點去送葬,就得跟隨那部載死人的車,到山上跟隨道士繞,刮風下雨繞,繞回來,六元、八元,價錢比較好,不錯的,漸漸有調整,十元,爲了賺八塊繞一整天,埋個死人很麻煩,這樣才八塊而已,你想想看!所以說從小吃盡苦楚,所以我現在很能夠體會到那個窮人,還有那個自卑的人,殘障,師父講話從來不曾傷到那些殘障的人,或是傷到窮人,或是傷到妓女,因爲我自己是曾窮得要命,我也曾經偷拿人家一點東西,看老板沒看到,偷拿了東西就逃,一點點而已,最多是偷拿龍眼,照理講是沒有罪,因爲我窮,罪不會很重,偷牛我是不敢,肚子餓偷拿二粒荔枝,那倒是有,小孩嘛!對不對?所以說我們說起來很淒慘,我這個身體一直都不是很好,從小就是一直不是很好,下輩子若再來真的會煩惱了,【如是等輩,叁惡道長,人天路短。】你一下去要出來,你不可能,你若當蚊子、蒼蠅或是螞蟻,哎呀!難啊!人天路短,【既失人身,焉能辦道、】怎麼能夠辦道呢?【了生死呢?】所以諸位今天有個大好的機會,大好的前途,解脫六道生死輪回,諸位!要掌握,【所以如來特別憂念此輩。】
【汝既畢】就是實行,【是往願。】往願就是往昔之願,你既然實現你過去發的願,衆生度盡方證菩提,地獄不空誓不成佛,【累劫重誓。】哎呀!哪一個敢發這種願,對不對?只有地藏王菩薩敢發這種願而已,連我到今天都不敢發這種願,【廣度罪輩。】有罪的這些衆生,【吾複何慮。】
世尊他本身就沒什麼挂礙,【佛所憂慮的,是叁途受苦衆生。今天得遇地藏菩薩,實行累劫重誓,畢竟往昔大願,在叁惡道廣度罪苦衆生,則佛心無複憂慮了。】
【說是語時。會中有一菩薩摩诃薩。名定自在王。白佛言。世尊。地藏菩薩累劫以來。各發何願。今蒙世尊殷勤贊歎。唯願世尊。略而說之。】
【此乃定自在王乘機發問之文。】
【因釋迦如來贊地藏累劫發弘重誓,廣度罪輩,未蔔】國語念bu叁聲,測的意思,就是沒有辦法測度到底,【地藏往昔發何大願,今蒙如來殷勤贊歎。唯願世尊,爲衆生略說,俾廣見聞,】俾念bei一聲,也可以念bi四聲,俾就是有助益,或者是促使,【同種善根。】
【“定自在王”者,從定得名。此大士人中之龍;世間之愛,悉皆遠離。】這世間之愛遠離不是說他沒有愛心,這是指執著,這個愛是指對五欲六塵的執著,不是慈悲形態的那種愛,【離欲得禅,成就無漏功德,解脫塵勞煩惱;行住坐臥,四威儀中,無有不定時,故名“定自在”。】
【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。谛聽谛聽。善思念之。吾當爲汝分別解說。】
【此乃誡聽之文。】
【良由聽法,必先審谛而聽,成就聞法之慧;次則從聽而思,思惟其義,】要思維這個道理,佛法聽了以後要思維,一定要好好的冷靜,這個思維就接近我們現在的叁思而後行的意思,你要冷靜,要思維,你若思維久了,透得過這個道理,理念很清楚了,那麼你就沒有一樣東西綁得了我們,我們冷靜思維,如夢幻泡影,思維六道的苦,思維無常,思維四谛、十二因緣,思維六度,思維雖有能、所,但是到最後就自然的破除能、所,所以這個思維不是指分別心,而是指注意那個微細的起心動念叫做思維,【成就思法之慧;】聽經聞法回去一定要思維這個道理,【再則念念不忘,】念念不忘就是提起正念的意思,我們人總是這樣遇到境界來。。。,沒有遇到境界說自己很有修行,遇到境界來十個差不多倒九個,一百個倒九十九個,爲什麼呢?正見不見了,情緒馬上變化,一句話馬上生氣,馬上臉就變了,或是說情緒馬上低潮,人很容易的就落入無明,爲什麼?他正念的時間太短,沒有辦法相應,雖然他有在學佛,他也很想調伏,不過那個不正念的力量太強了,煩惱太強了,你沒有作意去對治,所以沒有念念不忘正念,很容易就被邪念所取代,很快的,念念不忘回光返照,爲什麼這個力量太強,我們以前有一個同學他常常在講:我要出家,我要出家。每天都這樣念,常常念,念到後來看到一個英俊的小生,她的男朋友,就不曾聽她說了,不再聽她說要出家了,就開始算要生幾打了,她學佛也是很那個,念念提起正念,接著每天聽她喊她要出家,那是沒有遇到英俊的,遇到英俊的就不出家了,所以說碰到他們,我不會漏他們的氣,個人走個人的路,我是比較輕松,我這個人很有風度,這點我是很誇獎自己,我是很有風度,我過去常常看她喊著要出家,現在跑去結婚,最多這樣,(笑)我不會在當場:這個說要剃度,跑去嫁人。我不會那麼沒修養,我不會這樣,她若叫我:師父!我已經結婚了。我這個人看時間講話,我就對她說:結婚也不錯,你好就好。我會改變口氣,其實結婚哪有那輕松,對不對?被揍得要命,那是因爲你不曾嫁到壞老公你才要試試看,那種緣分確實真的,沒辦法。我們如果今天學佛的人念念不忘,要記住!雖然你念念不忘,但是你習氣難斷,宿世的那一種對婚姻的執著,難斷,哎呀!我若沒有出家,我老了要依靠誰,都會這麼想,老了是誰要依靠誰還不曉得,說不定你今天自給自足,你嫁人之後,說不定換你先生靠你也不一定,真的,像我幸好出家,我若嫁人,不是嫁人,我若娶老婆,娶八十的,要依靠她,或是一百多的,一百多公斤的,對不對?所以我們要【反複觀之,觀久便能悟入,祛惑見理,】這個祛惑的話一定要有環境跟善知識這二種條件,然後加上自己覺性的作用,沒有這叁種力量你幾乎沒有辦法,你怎麼見理呢?我今天來聽經聞法聽得很喜悅,很歡喜,不過回去跟老婆打架,跟老公吵架,那個清淨心不到叁天,來這裏聽到空的思想,啊!師父!你講得很好,《心經》實在是。。。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回去還講給別人聽,夫妻兩吵架,色也不空,空也已經不是色了,色就是揍,揍就是色,爲什麼?習氣重,所以真正推動我們生命的不是智慧,是業力跟習氣,所以你要擁有智慧,你才真正得到了生命的真理是什麼,你才有真正的生命,智慧還要正精進、正思維,而且要堅持,你才能突破這個生死的大關,我們今天都是稍微看一點書,我差不多了,我可以了,了生死沒有問題了,問題很多,看二叁本書你就要了生死,吃不到叁把空心菜就要上西天,問題很大,沒有正知正見你就是念佛你的心都不安,所以要先有正見,【成就修慧。聞、思、修叁慧具足,才是真正聞法。所以世尊說:“汝能谛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