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5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贊如來相好之文,】我們現在牙齒要像他那麼白,不太可能,除非去牙科想個辦法,看是不是用藥水洗,或是裝新的,不然沒辦法,一般牙齒要像佛祖這樣白成那樣,那不可能,【叁十二相中屬绀(gan四聲)色目相。】藍色帶有紅色叫做绀,也就是說佛的眼睛紅又藍色的,很漂亮,非常莊嚴的眼睛。

   【像法之中。】在“像法”旁邊寫個:相似,也就是說佛滅度以後慢慢的就進入像法,像法就是相似法,就是證果的人少,佛在世證果的人多,我們這個像法大約是在唐朝、宋朝,如果以兩千五百年來計算是這樣子,如果以叁千年來講的話,那就是從宋朝開始統統是末法了,八九百年了, 唐朝距今大概一千二叁百年左右,唐玄奘大師的話大概是一千多年,所以說像法的佛法愈來愈少人證果,在像法之中,【有一羅漢。】那麼表示不錯了,還有一個羅漢,你現在要看到一個證阿羅漢果的,證無生,這個不簡單的,不過阿羅漢在眼前,我們也不曉得他是阿羅漢,因爲我們是凡夫眼,【福度衆生。因次教化。】福度衆生,就是讓衆生種福田而度化之,因次第而教化,【遇一女人。字曰光目。】當然這是地藏王菩薩的前生,形容她是一位孝女,【設食供養。】

  【此乃羅漢遊化人間之文。】

  【古德每每學道功成,便下山遊化人間,廣度有緣人,古規也。】就是自己有成就,那麼不要忘記了衆生,大悲有兩種,一種叫做大慈大悲,也就是佛無緣大悲,一種叫做愛見大悲,這是凡夫,他的功力自己不夠,想要度衆生,到後來跟衆生産生一種執著,比如有的比丘尼說:我要度衆生。信徒對她比較好,常供養,有的對她比較不好,因爲她是凡夫,對供養她的好,就贊歎,對不供養的不好,就會泄她的氣,既不供養又很討厭,這個叫做愛見大悲,雖然有悲心,但是她的執著、分別超過她的定力,沒辦法降伏自己那種愛見,所以她雖然是在救衆生,實在是在害衆生,因爲她在救度衆生,衆生跟她卿卿我我,兩個人都很好,跟這個信徒比較有話談,跟這個沒有話談,那麼布施的話也沒有辦法平等的布施,這就變成一種執著,一種分別,她也想救他,但兩個人都落入坑道裏,叫做愛見大悲,所以爲什麼這裏的徒弟有人來請出去弘法,佛法不是你隨隨便便看二本經典,你懂,你就有悲心,我要來度衆生,馬上落入愛見大悲心,那個就是凡夫,所以凡夫的貪跟悲他分不清楚,凡夫的我見跟嗔也分不清楚,悲心他是建立在智慧,他救起來,而且讓他能夠徹底的解脫,這真的是悲,我們世間人不一樣,你把他救起來以後變成執著了,師父執著于徒弟,徒弟執著于師父,拼命的執著,那完了,二個人都落入這個愛見的執著裏,所以說要度衆生不是這麼簡單,你要真正的見性,你要真正的進入平等,要懂得空,能進也能退,能大能小,能受侮辱也能受贊歎,你有那一種內在真正徹底的解脫,說放下就放下,說提起就提起,那一種與空相應的真正的大智慧,叫做度衆生,否則的話時間到他師父一死。。。,嗚。。。,你在哭泣什麼,師父平時就教你無常。師父!我知道是知道,不過我還是不要你死。變成不懂法,法的存在,佛陀的發現,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,你要修行修到師父走了,我們依教奉行,我們不執著于師父的死,師父的死是無常,這是顯示真理的時刻,我們更應該警惕自己的生死的大關才對,哭,哭什麼東西。有一次廣化老和尚在雷音寺,那次真的很嚴重,我沒有哭泣,因爲我哭不出來,我知道這世間無常,來助念的時候,當時已經很嚴重,阿彌陀佛。。。,比丘哭泣,看多嚴重,老和尚很生氣,他爬起來,瞪眼:你哭什麼,平常我怎麼教導你們的。趕快擦一擦,當一個比丘,師父快死了,在那裏一直哭,哭什麼,對不對?大聲呵斥,我想:大聲呵斥就不會死,老和尚身體算還健壯。所以我們真的感受到老和尚那種慈悲,叫你不能執著,就是連師父要走了,統統不可以執著,要放下,要知道隨時隨地每一個人都有結束生命的可能,沒有什麼好執著的,大丈夫拿得起,放得下,這真是大善知識,這才是大善知識,也不是說我們懂得一本經典,口頭講一講,境界來卻放不下,師父放不下徒弟,徒弟也放不下師父,哎呀!這真是糟糕。【“彼佛滅度,正法已過,像法來臨,當時有一羅漢”。“羅漢”是梵語,此雲“無生”,叁界生死不生故;又雲“殺賊”,】 賊就是煩惱,【九十八使見思煩惱賊滅故;又名“應供”,】 應當要供養,【羅漢證無漏,令人得福,而自福不漏故。】自己的福不漏,爲什麼不漏呢?他沒有煩惱,漏就是煩惱,分別、執著就是漏,本來清清淨淨的本性,動個念頭取舍不斷,執著于、分別于這個相上,就變成有漏,有漏無漏其實在一念之間,所以我們要保任、要觀照,觀空,觀無常,觀當下就解脫,【“此羅漢以無漏功德,令供養者皆得人天之福,故雲“福度衆生”。不但令人生福,而且次第遊行,教化有緣人。巧遇一女人,字曰】名字叫做【光目,設食供養。”此女目蘊】就是蘊藏著【慧光,】就是有智慧,在座諸位!你注意!這很簡單,從老和尚,從一個大修行人的眼神,我們一般人愈老眼神會愈差,愚癡,沒有智慧,你看世間人,老年人,沒有學佛的,他有癡呆相,或者是殺氣騰騰相,乃至于執著相,如果你去看過高僧的眼睛,有一次我們去參訪廣欽老和尚,噢!那種眼神,我們去忏公看到忏公的眼神,廣化老和尚雖然生病,你看那一種慈悲的眼神,老和尚,我需要錢。需要錢,在這邊,抽屜裏自己拿,他也不知道多少錢,那一種照顧,呵護學生、弟子們,哎呀!真是沒有話講,廣欽老和尚那種眼神,噢!好像你的心事他都很清楚一樣的,老和尚愈老的話,那眼神愈精銳,爲什麼?他的精神領域就愈高深,他的心中就充滿著解脫,般若的智慧,我們上了年紀了老而頑固,他的眼神就殺氣騰騰,要不然就執著,要不然就是恨,爲什麼?世間嘗盡了辛酸苦辣變成了自私,每天只想照顧自己,眼神一看就一點點思想都沒有,一點點精神領域都沒有,所以這個因果的感應,效應很明顯的,一個人在世的時候,他的精神領域若縮得很小,下一輩子出生的肉體、環境一定是很小的,他沒有什麼精神領域的,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喝玩樂,爲自己而已,下輩子變成一只螞蟻,整天只是吃,只忙碌他的事而已,胸量太小嘛!如果是大象的話,體積很大,爲什麼?他肯布施,可是大愚癡,不懂正法,邪知邪見又毀謗,但是因爲他有布施,所以感得體積很大,只知道要施舍,但是沒有智慧,所以由今生今世我們生活的精神領域,一個人若胸量很大,來世感得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,爲什麼?無量無邊的世界嘛!因果非常合理的,一點都不玄妙,所以師父一直勸大家要放下這個煩惱、放下我們一切的執著,那麼與虛空共存,用這個覺性與虛空共存,哪裏都是我們的正報,哪裏都是我們的依報,依正莊嚴,執著了生命,你就消失生命,執著了宇宙,你的宇宙就在你的執著當中消失,放下我執,你就得到真正的生命,放下了有限的空間,你就得到無限的空間,這是真正的生命,法就是在你的眼前這一下,簡單講就是二個字:當下,也簡單講最後兩個字:就是放下,法,沒有什麼特別的,放得下,放不下,舍就是這樣子。底下,此女目蘊慧光,【睛藏神德,發菩提心人也。施人飲食,有五功德:】這功德劃掉,這寫錯了,決定不是功德,功德要與本性相應,這裏要改:有五福報,再加一個“種”字,施人飲食有五種福報,這樣才是正確的,【一施命、二施色、叁施力、四施安、五施辯。】一般人沒辦法了解這個意思是什麼,都認爲施命是布施生命,把我們的生命奉獻出去,對不對?錯,嚴重的錯誤,這就是我們不懂佛法,然後顧名思義,就是說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佛法,是什麼意思呢?我們人若七天沒吃,最多十四日,乃至二十一日,一個月沒吃,我們一定會死,我們若看他可憐,他沒吃,我們布施這個飲食給他,讓他延長生命,也就是布施食物使他延長生命叫做施命。這個解釋跟我們想像實在是差距太大了,而且是剛好顛倒。施命的人生生世世得到長壽,布施飲食的人,讓那些饑寒的人,比如說孤兒院、育幼院,路邊的流浪漢等等,世世長壽,財富無量的福報,這是第一項福報!第二個叫做施色,這個也看不懂,這個色是什麼呢?是女色嗎?還是色身?一般人都會認爲是布施體力,布施身體的色,大概這樣,也不對,簡單講就是人如果沒有得到飲食,對方的顔色就會憔悴,如果我們布施飲食,就可以滋潤他的色澤,這叫做施色,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氣色不錯,布施飲食讓對方氣色不錯,你看!這個差距是這麼大的解釋,那麼你生生世世得到端正,端正就是莊嚴,男的叫做俊男、潇灑,女的叫做美女、淑女,或者是端正之女,或是聖女,所以我們今天的美跟醜都有一個原因,不是沒有原因,哎呀!這個女孩長得特別美,一定有她的原因,她肯布施飲食,我們法會期間大家都打齋,這很聰明,爲什麼?我發心一千塊,比如說我們拜叁千佛,一千五百人吃飯,一千塊可以跟一千五百人結緣,這最聰明,只打個齋就得到這麼大的因緣,布施飲食嘛!所以說這個施色,感得面相莊嚴,你們回去自己照鏡子看看,有沒有英俊、漂亮?你若很美,恭喜你,你就是上輩子沒有悭貪,肯布施飲食給人家。第叁個叫做施力,我們若沒有吃東西就沒體力,你若拿飲食給他吃,他就會增強體力,那麼布施的人,世世得到多力,身體很有力量。第四叫做施安,我們不得飲食,他會愁憂不安,不能安定,我們若布施飲食,會讓他生活不虞匮乏,會得到心安,布施飲食能令對方身心安穩,若布施的人世世不遇到災難,意思就是不會碰到饑荒,像非洲那個饑荒,沒有飯可吃,其實這個很符合世間法的,我們今天肯施舍飲食,將來我們會得到飲食,春天我們肯播種,肯努力的施舍,我們下輩子福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