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地藏本愿经讲记▪P5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赞如来相好之文,】我们现在牙齿要像他那么白,不太可能,除非去牙科想个办法,看是不是用药水洗,或是装新的,不然没办法,一般牙齿要像佛祖这样白成那样,那不可能,【三十二相中属绀(gan四声)色目相。】蓝色带有红色叫做绀,也就是说佛的眼睛红又蓝色的,很漂亮,非常庄严的眼睛。

   【像法之中。】在“像法”旁边写个:相似,也就是说佛灭度以后慢慢的就进入像法,像法就是相似法,就是证果的人少,佛在世证果的人多,我们这个像法大约是在唐朝、宋朝,如果以两千五百年来计算是这样子,如果以三千年来讲的话,那就是从宋朝开始统统是末法了,八九百年了, 唐朝距今大概一千二三百年左右,唐玄奘大师的话大概是一千多年,所以说像法的佛法愈来愈少人证果,在像法之中,【有一罗汉。】那么表示不错了,还有一个罗汉,你现在要看到一个证阿罗汉果的,证无生,这个不简单的,不过阿罗汉在眼前,我们也不晓得他是阿罗汉,因为我们是凡夫眼,【福度众生。因次教化。】福度众生,就是让众生种福田而度化之,因次第而教化,【遇一女人。字曰光目。】当然这是地藏王菩萨的前生,形容她是一位孝女,【设食供养。】

  【此乃罗汉游化人间之文。】

  【古德每每学道功成,便下山游化人间,广度有缘人,古规也。】就是自己有成就,那么不要忘记了众生,大悲有两种,一种叫做大慈大悲,也就是佛无缘大悲,一种叫做爱见大悲,这是凡夫,他的功力自己不够,想要度众生,到后来跟众生产生一种执着,比如有的比丘尼说:我要度众生。信徒对她比较好,常供养,有的对她比较不好,因为她是凡夫,对供养她的好,就赞叹,对不供养的不好,就会泄她的气,既不供养又很讨厌,这个叫做爱见大悲,虽然有悲心,但是她的执着、分别超过她的定力,没办法降伏自己那种爱见,所以她虽然是在救众生,实在是在害众生,因为她在救度众生,众生跟她卿卿我我,两个人都很好,跟这个信徒比较有话谈,跟这个没有话谈,那么布施的话也没有办法平等的布施,这就变成一种执着,一种分别,她也想救他,但两个人都落入坑道里,叫做爱见大悲,所以为什么这里的徒弟有人来请出去弘法,佛法不是你随随便便看二本经典,你懂,你就有悲心,我要来度众生,马上落入爱见大悲心,那个就是凡夫,所以凡夫的贪跟悲他分不清楚,凡夫的我见跟嗔也分不清楚,悲心他是建立在智慧,他救起来,而且让他能够彻底的解脱,这真的是悲,我们世间人不一样,你把他救起来以后变成执着了,师父执着于徒弟,徒弟执着于师父,拼命的执着,那完了,二个人都落入这个爱见的执着里,所以说要度众生不是这么简单,你要真正的见性,你要真正的进入平等,要懂得空,能进也能退,能大能小,能受侮辱也能受赞叹,你有那一种内在真正彻底的解脱,说放下就放下,说提起就提起,那一种与空相应的真正的大智慧,叫做度众生,否则的话时间到他师父一死。。。,呜。。。,你在哭泣什么,师父平时就教你无常。师父!我知道是知道,不过我还是不要你死。变成不懂法,法的存在,佛陀的发现,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,你要修行修到师父走了,我们依教奉行,我们不执着于师父的死,师父的死是无常,这是显示真理的时刻,我们更应该警惕自己的生死的大关才对,哭,哭什么东西。有一次广化老和尚在雷音寺,那次真的很严重,我没有哭泣,因为我哭不出来,我知道这世间无常,来助念的时候,当时已经很严重,阿弥陀佛。。。,比丘哭泣,看多严重,老和尚很生气,他爬起来,瞪眼:你哭什么,平常我怎么教导你们的。赶快擦一擦,当一个比丘,师父快死了,在那里一直哭,哭什么,对不对?大声呵斥,我想:大声呵斥就不会死,老和尚身体算还健壮。所以我们真的感受到老和尚那种慈悲,叫你不能执着,就是连师父要走了,统统不可以执着,要放下,要知道随时随地每一个人都有结束生命的可能,没有什么好执着的,大丈夫拿得起,放得下,这真是大善知识,这才是大善知识,也不是说我们懂得一本经典,口头讲一讲,境界来却放不下,师父放不下徒弟,徒弟也放不下师父,哎呀!这真是糟糕。【“彼佛灭度,正法已过,像法来临,当时有一罗汉”。“罗汉”是梵语,此云“无生”,三界生死不生故;又云“杀贼”,】 贼就是烦恼,【九十八使见思烦恼贼灭故;又名“应供”,】 应当要供养,【罗汉证无漏,令人得福,而自福不漏故。】自己的福不漏,为什么不漏呢?他没有烦恼,漏就是烦恼,分别、执着就是漏,本来清清净净的本性,动个念头取舍不断,执着于、分别于这个相上,就变成有漏,有漏无漏其实在一念之间,所以我们要保任、要观照,观空,观无常,观当下就解脱,【“此罗汉以无漏功德,令供养者皆得人天之福,故云“福度众生”。不但令人生福,而且次第游行,教化有缘人。巧遇一女人,字曰】名字叫做【光目,设食供养。”此女目蕴】就是蕴藏着【慧光,】就是有智慧,在座诸位!你注意!这很简单,从老和尚,从一个大修行人的眼神,我们一般人愈老眼神会愈差,愚痴,没有智慧,你看世间人,老年人,没有学佛的,他有痴呆相,或者是杀气腾腾相,乃至于执着相,如果你去看过高僧的眼睛,有一次我们去参访广钦老和尚,噢!那种眼神,我们去忏公看到忏公的眼神,广化老和尚虽然生病,你看那一种慈悲的眼神,老和尚,我需要钱。需要钱,在这边,抽屉里自己拿,他也不知道多少钱,那一种照顾,呵护学生、弟子们,哎呀!真是没有话讲,广钦老和尚那种眼神,噢!好像你的心事他都很清楚一样的,老和尚愈老的话,那眼神愈精锐,为什么?他的精神领域就愈高深,他的心中就充满着解脱,般若的智慧,我们上了年纪了老而顽固,他的眼神就杀气腾腾,要不然就执着,要不然就是恨,为什么?世间尝尽了辛酸苦辣变成了自私,每天只想照顾自己,眼神一看就一点点思想都没有,一点点精神领域都没有,所以这个因果的感应,效应很明显的,一个人在世的时候,他的精神领域若缩得很小,下一辈子出生的肉体、环境一定是很小的,他没有什么精神领域的,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喝玩乐,为自己而已,下辈子变成一只蚂蚁,整天只是吃,只忙碌他的事而已,胸量太小嘛!如果是大象的话,体积很大,为什么?他肯布施,可是大愚痴,不懂正法,邪知邪见又毁谤,但是因为他有布施,所以感得体积很大,只知道要施舍,但是没有智慧,所以由今生今世我们生活的精神领域,一个人若胸量很大,来世感得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,为什么?无量无边的世界嘛!因果非常合理的,一点都不玄妙,所以师父一直劝大家要放下这个烦恼、放下我们一切的执着,那么与虚空共存,用这个觉性与虚空共存,哪里都是我们的正报,哪里都是我们的依报,依正庄严,执着了生命,你就消失生命,执着了宇宙,你的宇宙就在你的执着当中消失,放下我执,你就得到真正的生命,放下了有限的空间,你就得到无限的空间,这是真正的生命,法就是在你的眼前这一下,简单讲就是二个字:当下,也简单讲最后两个字:就是放下,法,没有什么特别的,放得下,放不下,舍就是这样子。底下,此女目蕴慧光,【睛藏神德,发菩提心人也。施人饮食,有五功德:】这功德划掉,这写错了,决定不是功德,功德要与本性相应,这里要改:有五福报,再加一个“种”字,施人饮食有五种福报,这样才是正确的,【一施命、二施色、三施力、四施安、五施辩。】一般人没办法了解这个意思是什么,都认为施命是布施生命,把我们的生命奉献出去,对不对?错,严重的错误,这就是我们不懂佛法,然后顾名思义,就是说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佛法,是什么意思呢?我们人若七天没吃,最多十四日,乃至二十一日,一个月没吃,我们一定会死,我们若看他可怜,他没吃,我们布施这个饮食给他,让他延长生命,也就是布施食物使他延长生命叫做施命。这个解释跟我们想像实在是差距太大了,而且是刚好颠倒。施命的人生生世世得到长寿,布施饮食的人,让那些饥寒的人,比如说孤儿院、育幼院,路边的流浪汉等等,世世长寿,财富无量的福报,这是第一项福报!第二个叫做施色,这个也看不懂,这个色是什么呢?是女色吗?还是色身?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布施体力,布施身体的色,大概这样,也不对,简单讲就是人如果没有得到饮食,对方的颜色就会憔悴,如果我们布施饮食,就可以滋润他的色泽,这叫做施色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气色不错,布施饮食让对方气色不错,你看!这个差距是这么大的解释,那么你生生世世得到端正,端正就是庄严,男的叫做俊男、潇洒,女的叫做美女、淑女,或者是端正之女,或是圣女,所以我们今天的美跟丑都有一个原因,不是没有原因,哎呀!这个女孩长得特别美,一定有她的原因,她肯布施饮食,我们法会期间大家都打斋,这很聪明,为什么?我发心一千块,比如说我们拜三千佛,一千五百人吃饭,一千块可以跟一千五百人结缘,这最聪明,只打个斋就得到这么大的因缘,布施饮食嘛!所以说这个施色,感得面相庄严,你们回去自己照镜子看看,有没有英俊、漂亮?你若很美,恭喜你,你就是上辈子没有悭贪,肯布施饮食给人家。第三个叫做施力,我们若没有吃东西就没体力,你若拿饮食给他吃,他就会增强体力,那么布施的人,世世得到多力,身体很有力量。第四叫做施安,我们不得饮食,他会愁忧不安,不能安定,我们若布施饮食,会让他生活不虞匮乏,会得到心安,布施饮食能令对方身心安稳,若布施的人世世不遇到灾难,意思就是不会碰到饥荒,像非洲那个饥荒,没有饭可吃,其实这个很符合世间法的,我们今天肯施舍饮食,将来我们会得到饮食,春天我们肯播种,肯努力的施舍,我们下辈子福…
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与轮回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