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5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報一定大的,吃東西一定沒問題,一定不會生到非洲去變成饑荒的人民,有一餐沒一餐的。第五叫做施辯,這個施辯不是辯才,如果一個人不得飲食,那麼你布施飲食他能夠講話,這個辯是布施給對方,然後你自己本身會得到辯才,這個施辯不是爲衆生說法,而是當你布施飲食讓對方能夠講話,他有體力講話,你生生世世會得到智慧的辯才。【若施羅漢,獲福百倍矣。】

   【羅漢問之。欲願何等。】你供養我阿羅漢,有什麼要求?欲願何等就是有什麼要求。【光目答言。】光目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前世,【我以母亡之日。資福救拔。】我爲她作功德,救拔她,【未知我母生處何趣。】往生到哪一道。

  【羅漢是聖人,供養得福,福能滿人願,故問:“欲願何等?”天上人間之福,皆能如意。光目答言:“我不求世間人天之福,但以母亡之日,一七、】就是七天,【二七、】十四天,【叁七,】就是二十一天,我們都要在七七以內作功德,【皆資福救拔,】要做一些福來救拔她,【但未知我母生趣,我想知母生趣,】我想要知道我母親出世在哪裏,【給我心安。”】

  

   【羅漢愍之。爲入定觀。見光目女母。墮在惡趣。受極大苦。羅漢問光目言。汝母在生作何行業。】你母親在生她是造什麼業呢?【今在惡趣受極大苦。】

  【“羅漢愍其孝心倍常,一定要知母生趣,其心方安。比之今人,但作福了事,不問生處,差千萬裏矣!乃爲入定,在叁昧中,見光目母,墮在地獄,受極大苦”。羅漢是小聖,天眼能觀大千世界事,但不能知其所以,因問光目言:“汝母在生作何行業?業成報現,】業報若成功,果報就現前,【今在惡趣,受極大苦。”】

  

   【光目答言。我母所習。唯好(hao四聲)食啖】唯好就是嗜好,只喜歡吃什麼呢?【魚鼈(bie一聲)之屬。】鼈,海産,活活的東西拿來殺,【所食魚鼈。多食其子。或炒或煮。恣情食啖。】殺過不計其數,【計其命數。】計就是統計,統計她殺生的命殺多少,哇!千萬複倍,不得了,殺生,【千萬複倍。尊者慈愍。如何哀救。】

  【此乃光目母習惡墮苦之文。】

  【光目答曰:“我母習氣所好,唯好食魚、啖鼈。一見魚鼈,便買來食,且喜食其魚子、鼈卵。有時炒黃、有時煮熟,】不管衆生的痛苦,【每每恣情縱欲,飽食叁餐。】拼命吃,【計其所食魚、鼈之生命,】無法計算,【千千萬萬,複倍是數。】沒辦法計算,【如是殺生既多,難免報在地獄,尊者慈愍,如何哀救呢?”慈願禅師雲:“千百年來碗裏羹,】這個羹就是菜肴的意思,不是我們所講的羹湯,在戒律裏面講得很清楚,羹就是指好菜的意思。千百年來你的碗裏面那些好吃的菜,就是說那些好吃的東西,【怨深似海恨難平;】因爲你殺生,當然對方的心不會平靜,【欲知世上刀兵劫,】你若想知道世間爲什麼一直戰爭,【但聽屠門夜半聲。”】你就注意聽半夜人家在殺豬,豬在哀嚎的聲音。現在豬都不會哀嚎,也沒時間哀嚎,現在都電動的,鑽一下馬上死亡,哪有時間哀嚎,沒有,以前殺豬是用人工的,現在用電動的,懸著,拿一把刀,豬從那裏經過,往上一戳,然後讓這個血一直流一直流。。。

  

   【羅漢愍之。爲作方便。勸光目言。汝可志誠。念清淨蓮華目如來。】你可以至誠的好好的念清淨蓮華目如來,【兼塑畫形像。】塑就是雕塑,畫就是畫像、形像,【存亡獲報。】存亡就是冥陽兩利,存就是活人,亡就是死人。

  【此乃指示救母方法之文。】

  【小聖不及大聖,羅漢力弱,斷見思惑,未破無明、未證法身、無不思議神力,】因爲他不是佛,【自問不能救拔衆生苦,因此指示光目:“汝可求佛——至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名號,並塑畫佛形像。念佛和塑畫佛像這兩種功德甚大,不但救度汝母,又能令汝增福、增慧,故雲“存亡兩利”。”】 所以我們現在印佛像的人也很多,爲什麼?爲求功德。

  【志誠二字很重要,不誠無物。】意思就是如果你沒有誠懇,無物就是完成不了任何的事情,不誠無物,什麼東西你也沒有,那表示說一點誠心都沒有,那就什麼都免談了,一切要成就要以誠心爲出發點,所以不誠無物就是說,你不夠誠懇你就什麼東西都不能完成,【且聖女爲母念佛,豈不純孝動天,至誠感佛嗎?誠是實德,性命之根,天得之以成天,地得之以成地,人得之而自成。何故教念佛呢?佛告比丘:“我滅度後,若稱我名,所獲福智,無量無邊。”故羅漢教令稱本師佛名。】就像我們現在的人都很認真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稱佛的名號那功德太大了。

  

   【光目聞已。即舍所愛。】能夠舍才是一個有福報的人,不能舍怎麼超度母親呢?怎麼作功德?【尋畫佛像而供養之。複恭敬心。悲泣瞻禮。忽于夜後。夢見佛身。金色晃耀。】晃就是明亮、照耀,這個耀就是光明的意思,這佛像很高很大很亮,【如須彌山。放大光明。而告光目。汝母不久。當生汝家。才覺饑寒。】這個才字是剛剛的意思,只要她一出生能夠感覺就會講話,【即當言說。】

  【此乃依教見佛之文。】

   【“光目聞羅漢指示,即依其教,舍自己所愛之物,而畫端正、莊嚴之佛像,燈、塗、果、樂,種種珍馐(xiu一聲),】馐就是珍奇美味的食物,就是佳肴,珍就是稀奇,煮一些珍奇美味的食物來供養,【陳列佛前,】雖然佛是沒有吃,但這表示你的虔誠,【至誠供養;複一心不亂,】要感應就是要這四個字,爲什麼念佛念不感應,他沒辦法一心不亂,【念佛功德名號,悲泣瞻禮”。人有孝心,佛有感應。中夜已過,“當後夜時,忽夢見佛身,金色晃耀,功德巍巍,】巍巍就是高大,【猶如寶山,放大光明遍照十方。而告光目言:“汝母不久,當生汝家,才覺饑寒,即當言說,】一般而言,孩童是不太可能,有的到二叁歲還不會講話,只會叫爸爸媽媽而已,(而她母親投生爲婢子後)一出世就會講話,【汝自知之。””】

  【發夢,夢見佛是好的。】晚上我們若有作夢,夢見佛這是很好,【出生菩提心經雲:“若有夢見佛形像,諸相具足莊嚴身,衆生見者應歡喜,念當必作調禦師。”】知道將來一定會作佛。

  

   【其後家內。婢生一子。未滿叁日。而乃言說。稽首悲泣。告于光目。生死業緣。果報自受。吾是汝母。久處暗冥。】在地獄,受苦,【自別汝來。累墮大地獄。】一直墮大地獄,【蒙汝福力。方得受生。爲下賤人。又複短命。壽年十叁。更落惡道。】不是只有壽命十叁歲這樣就結束,死後還得落入惡道,因爲業還未盡,【汝有何計。】你有什麼方法,【令吾脫免。】我們修行常常講:我靠自己就好了。在座諸位!世間修行靠自己,這句話是正確的,但是在你背後有子孫孝順你,乃至于一個強而有力的高僧大德支持你,或者是僧團支持你,誦經、禮佛、修福,那這力量太大了,我們有能力可以說我依靠我自己,但是我告訴你大部分的人沒有證果,沒有證果你一定要受到因果的支配,那麼你一定要結善緣,在善緣當中還要結善知識之緣,爲什麼?他懂得幫你處理,所以我們若有家人學佛,就要趕快交代好子孫,我往生之後我的這些錢要如何處置,要印經典,要印《楞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,要不然印佛像,要不然拿去孤兒院、養老院,交代一個懂得處理的人,當然是你的兒子。但是我們今天不同,我們今天是親近叁寶,共修,我們名字趕快寫下來,我們這個僧團都是男衆比丘,加起來五六十個,如果一直跟你回向,那不得了。有一次一個人他得血癌,血癌就是白血球過多,我當時初出家很發心,當時單槍匹馬,沒有徒弟,也沒有講堂,他家以前是基督教的,後來慢慢改變他,郭醫師改變他,後來邀請我去,我去也是爲他持咒、念佛,我是沒有修行,但是我很虔誠,喝下去,不可思議,第二天抽血檢查白血球竟然下降,直線下降到正常,醫生大家都你看我,我看你,奇怪!沒吃什麼藥,怎麼會這樣子,有時候我們看起來是病,但其實是冤親債主。所以說我們認真念佛很重要,但是臨命終的增上緣“更”重要,爲什麼講“更”字呢?因爲你敢把握嗎?你生死有把握沒有?生死有把握的,我現在來調查,你舉手,你不敢,沒人敢舉手,什麼時候要死你不曉得,對不對?所以死後的增上緣變成很重要的一個功課,所以說平常有兒女的要趕快交代清楚,好朋友的話互相勉勵,師徒的話也互相勉勵,誰先死也不知道,所以永遠不結惡緣。

  【此乃重業輕報之文。】

  【其母罪重,應墮地獄受苦,今聖女以念佛、塑像兩種功德,令其轉重成輕,地獄受苦身轉爲婢子身;又仗佛力,宿因能說。故雲:“未滿叁日,而乃言說。”又仗佛力,知阿女來救。而“稽首”者,叩頭至地,稍留片刻,表敬也。“稽首而複悲泣,告于光目”者,知恩感謝也。“生死業緣,果報自受”,此二句,乃自覺之文;今日乃知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,】絲毫不爽,所以造善因得到善果,造惡因得到惡果,若往生之後結果還有後代,她女兒又爲她作功德還不錯,【人死業存,】業還存在,爲什麼?業就是你的分別心跟執著心,你的煩惱心,簡單講業爲什麼存在?就是無明,無明就是因爲不能透視,貪著五欲六塵,在這個世間爲非作歹,當然你【自作自受,我親自嘗之矣!能不信耶!吾非別人,乃是汝母。吾死之後,即入無日月光明幽冥世界。所謂:“鐵圍兩山間,窈窈何冥冥,】窈窈,yao叁聲,這個叫做幽暗深遠的樣子。冥冥就是幽昧,或是晦暗,【神識】我們的靈魂,【墮其中,不睹日月精。展轉不相見,但聞叫呼聲。”自與汝別後,累墮大地獄受苦,今蒙汝念佛、塑像之福力,方令我轉生陽間,爲下賤人。前生殺業,余報所感,】剩下的果報所感,【今生命短,只有十叁歲。我的惡業生報已過,後報未盡,】諸位翻開131頁倒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