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是善巧方便,這個例子就可以證明善巧方便有多重要,所以法無定法,師父或是善知識要教化衆生,他一定要按對方的根機去做考量,再下什麼藥,是要下重藥,或是下輕藥,不是每一個人都用一樣的方式教育他就有辦法,【菩薩用種種方便而度之。】種種就是很多,【衆生病千變萬化,菩薩方便藥,亦巧妙無方。若無病則不用方便,但衆生病無盡,故菩薩方便智亦無窮。以無窮智,度無盡衆生,則菩薩願力無邊,充滿法界矣!誰論盡與不盡;盡不盡是世間法,佛法無盡無不盡啊!】這要解釋一下,誰論盡與不盡,這就是在觀念裏面打轉,論盡跟論不盡,但有言說,都無實義,論這個盡就不對,因爲出世間法,空性的思想無盡,若說無盡,這樣脫離現實的社會,又不對,它也是會盡,爲什麼呢?相一定有一個究竟之處,所以變成誰論盡與不盡,盡跟不盡這個名詞是世間法,簡單講但有言說,都無實義,只有語言上在爭執而已,以前有二個徒弟吵得很厲害,沒有辦法解決,來跟師父告狀,師父!我怎麼樣。。。,正要開口,他師父就比這樣,(師父以食指豎起靠近嘴邊做噤聲狀)表示說如果我們是一個很有修行的人,不管你說什麼都不會執著,都可以放得下,不管人家怎麼對你、看你,所以師父就:噓。。。,就是表示中道第一義谛不可以透過任何的語言,也不必解釋,放下就平息了,所以只有我執的人,我相的人,才會一直落入語言跟觀念的東西,真正一個高僧大德他沒有這種東西,過去心不可得,你放下,不要叁分鍾他馬上全部放下,爲什麼?過去心不可得嘛!他很清楚嘛!那麼佛法就不一樣了,佛法無盡無不盡,也就是說佛法這個無盡就是沒有一個界限,爲什麼呢?它非語言、文字、意識、分別可以得到的,無不盡就是現實,要面對這個現實,無盡也無不盡,你是無盡也對,說無不盡也對,沒有一樣不盡的,窮一切衆生界,一切法界,無不盡,講無盡也對,爲什麼?要面對個體嘛!面對這個相嘛!所以無盡就是講相,無不盡就是講體,也是一樣攝用歸體,依體起用,法就是這樣,無論你用什麼方法,它全是要我們解脫的方法。
【所以世尊曰:“善哉善哉!汝問得好,吾今爲汝,及未來、現在天人等廣利益故,說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,閻浮提內,生死道中,救拔罪苦衆生方便之事。”汝等若明,則識會度衆生了;】則識就是知曉,你就了解如何去度衆生了,意思就是如果你了解這個救拔衆生的方便之法,那你就了解了度衆生了,意思就是說沒有善巧是不能度衆生的,你用強製的不一定每個都能接受,你用軟法的有時候會傷害到衆生,什麼叫做軟法?每樣都沒關系,每件事都無關緊要,比如說這個僧團,法師請假到外面,去做什麼?學邪法,符咒、乩童,拿七星劍、沙魚劍,要拿來我這裏耍,不可以這樣,師父!我要學這個可不可以。當師父的:可以!可以!哪有人這樣,這個時候師父馬上要呵斥他,妖言惑衆,對不對?馬上要把他趕出去,從今以後不是僧團裏面的一份子,僧團要以正知正見,正思維、正精進,八正道、四谛,爲修行的依歸,對不對?這不可以用軟法的,就要用強製的,比如說不然來投票,請我們這裏五六十個法師投票,要做早晚課的舉手,都沒有人,從明天起都不要做早晚課,輕松了,賺到了,開始一直睡了,你看這是什麼僧團,這叫做睡團,這個不能投票,也不能表決,半月、半月誦戒,師父!我不能參加,佛製的戒律半月、半月一個比丘不到就不能誦戒,你一個不到就不行,除非你生病請假,乃至于結夏安居,叁個月統統不准出去,你有什麼事情趕快辦一辦,叁個月盡量不要寫信,盡量不要打電話,不可以回家、請假,除非父母事、叁寶事,統統不准出去,若有什麼事情要在一個星期以內,十天以內辦好,這就是強製的,一定要遵守的,沒有什麼好討論的,佛製的如律如法,如佛所說,這不能爭辯的,也不能投票表決的,師父!我們投票表決看今年要不要結夏安居,豈有此理,哪有一個出家比丘、比丘尼不結夏安居,那你跑哪裏?你做什麼?你這叁個月做什麼?佛製比丘五夏學戒,若不明戒律的開遮持犯,縱得叁明六通,不得離師一步,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比丘,五夏結夏安居不了解戒律的開遮持犯,你還不明了律藏的事情,就算你證阿羅漢果都不可以離開師父一步的,現在不行了,一年、二年就要溜了,開始坐不住了,我要去修密,我要去修禅,我要到哪裏閉關,反正想一個理由,東西都搬走了,然後到最後:師父!我跟你請個假。其實就是要離開,他要請假,東西已經全部都不在了,早就搬光光了,搬得空無一物了,所以說像對師父來講的話,對我而言,你想,他教導徒弟內心也會很難過,我只要求你跟著我五年,不是說跟著我一輩子,就這樣五年就熬不下來,這五年就把它當作念佛學院,他就沒有辦法,就是定不下來,把我所教過的重複的聽一聽這五年基礎上,將來你要去參學你也有一些東西,對不對?你要問對方,參,你才有一點東西可以問,不然你問什麼,所以我們以前去問老和尚,老和尚!老和尚!那個法師要去參。老和尚說:你叫他來。問他:你出家多久了?他說:我出家半年。那你要去哪裏?我想出去參。老和尚問他:如果他講錯了你知不知道?他說:我不知道。(笑)對方講錯了你都不知道,你參什麼東西呢?你根本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,你根本不曉得,你的經教也不通,他對跟不對你都沒辦法分辨,你從哪裏參起,我問你,說來笑話,鬧笑話,對不對?師父慈悲,徒弟他體會不出來,爲了要留他們:不然!好吧!不然我挂單費,從叁千提高到五千好了,有沒有人抗議?竟然沒有人抗議,看看這比丘的心能不能把他定下來,定下來,好好的五年在這裏用功,我不要求你跟隨我一輩子,對不對?因爲我們了解嘛!不管哪一個高僧大德將來他的徒弟一定會離開的,你五年以後要學密、要學禅這不關我的事情,你要學天臺、華嚴,乃至要專攻唯識,乃至要到日本留學,或是尼泊爾、斯裏蘭卡、泰國、緬甸學禅定,乃至到美國,對不對?自己開拓一片天地,這不關我的事情,只要跨出文殊講堂一步,你自己負責,這五年以內我負責,所以說衆生就是這樣子,太過于急,修行太急了,他以爲這樣子可以很快的就成就了,不懂得佛法是需要時間的,需要師父慢慢的教導,慢慢的一步、一步的重複這樣子的,這樣打了基礎以後,我們出來,你一講我馬上知道,正邪我馬上就知道,是不是?所以說汝等若明,則識會度衆生了,現在的度衆生落入愛見大悲,徒弟也死、師父也死,對不對?師父執著徒弟,徒弟執著師父,兩個不死才怪,是不是?你說你要度衆生,你無明破了沒有?沒有。你從哪裏度衆生呢?對不對?見到衆生執著這個,然後徒弟也是一樣,徒弟出去外面講:我的師父最好,別的師父統統不行,我的師父最有修行。你想想看!如果師父教出這樣的徒弟的話,那真是很慘,在座諸位!我們今天在文殊講堂出入,人家問你:你師父是誰?你就說:我親近的是慧律法師,但是我師父常常講一切師父統統是我的師父,我師父常常講一切法平等。你這樣講就對了,一切,因爲我是皈依僧團、叁寶,不是皈依某一個師父,某一個師父只是代表,皈依的意義是皈依整個的僧團,皈依叁寶不是皈依一個出家人,我的上人是上某下某,沒有錯,但是我師父常常開示,皈依是皈依整個叁寶,而不是皈依某一個師父,不是某一個師父的附屬品,而是整個佛教團體力量,團體的一份子,在我這裏沒有門戶之見,沒有山頭主義,大門都是這樣開的,來的,有緣,沒有緣你就出去,不要互相攻擊,也不要互相毀謗,法法平等,你可要記得:我們進入文殊講堂要學習平等,不要出去外面只有一直贊歎你的上人,這樣你增加我的困擾,你在學佛學什麼。
(以下將有6個帖子是視頻第5集的F碟到第7集的A至C碟的內容。至誠感謝雲水禅心師兄發心整理! 隨喜贊歎!錄入者已校對)
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要記住!我們做文殊講堂的一份子,講話應當站在絕對究竟平等的空性的角度來說話,不可以說只有我師父最行,你講這句話,你害死我了,你不是在成就我了,對不對?出去,你師父!哼!待會兒對方還哼一聲,對不對?不可以這樣講的。所以說我們要度衆生,講話要注意。【人天若明,則識會自度了,所以說,善哉善哉!】
【四天王言:唯願世尊,願樂欲聞。】
【唯然世尊大王,度生之方便,我等願聞。】大家要聽聽看。
【佛告四天王,地藏菩薩,久遠劫來,迄至于今,度脫衆生,猶未畢願,】還沒有完成他的願力,【慈愍此世,罪苦衆生。複觀未來,無量劫中,因蔓不斷,】這個蔓就是緣生,或者是攀引。攀,就是攀緣的攀;引,就是引導的引,攀引或者是延伸,因蔓不斷,哎呀!我們的生死一直這樣子,到今天一直延伸,沒有辦法斷。【以是之故,又發重願。】
【此乃衆生業苦無盡之文。】
【因衆生迷理起惑,】迷理,注意聽!爲什麼迷這個理?就是不懂道理,不懂什麼道理呢?我空跟法空之理。在“百法”裏面,“唯識學”裏面:雲何爲無我?一切法無我,雲何爲無我?一切法,第一句話就告訴你,一切法無我。雲何,爲什麼無我呢?因爲五蘊皆空嘛!四大無我嘛!你不懂得這個道理嘛!所以你天天起這個知見,迷這個無我之理,迷這個法無我的道理,你也不曉得所有的執著都錯誤,當然你就起惑了。簡單講,你在追求的當下,你就要透視它,是不是這樣?迷理起惑,迷無我的道理,法無我、人無我,這二個理你不懂,當然你不了解無我,當然你拼命一直追求,拼命一直追求就造業。【由惑造業,因業招果,果複生惑,】像我們人受到了果報,我們繼續迷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