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可以透過溝通,不要說一定要對抗,因爲你對抗,你對立,明天還是要過,經過半年也是要過,你今天鬥爭,痛苦是多余的,爲什麼是多余的,因爲這個時間總會過去的,無自性嘛!無自性就是緣起嘛!緣起就是條件造成的這個世間,這個條件若不見了,他就不吵我們了,就靜默了,像我們今天講經就靜默了,昨天遊覽車來很吵,八音傳腦,痛苦無邊,念那個不曉得在念什麼,我們又不可以跟他起沖突,不能這樣子。所以我告訴你拜佛跟拜神實在是大不相同,拜佛的人是徹底的解決內在裏面心的問題,他能夠回光返照,他能進,他能退,他能夠忍辱,他有般若的智慧。拜神不同,“哎呀!你可要保佑我兒子怎樣,你可要保佑我女兒怎樣,你可要保佑我先生開車出去怎樣,要平安,我兒子當兵怎樣,保佑我兒子考試怎樣,不然就是我先生事業怎樣,保佑我們這次南非的事業順利,”都是講這個的,所以他都求神保佑,我們學佛的人不同,學佛的人就是佛教你:你要保護自己,你就不可以造業,佛就是教我們保護自己,從我們自己改變。拜神不同,“我一直依靠神,我自己壞脾氣不改變”,所以說拜神的來我都會對他開示,拿很多水果來這裏拜,拜的時候我都會問他一句話,我說:你這樣拜拜,你要做什麼?他說:我要消災。我說:我現在請問你,你用這麼多水果拜,你貪、嗔、癡,脾氣很壞,口業,不守口德,回去亂罵人家,你拜得這麼虔誠,而我都沒有拜,我也沒有拿水果來拜佛祖,但是我很守口德,我這張嘴不會亂罵人,不會亂發脾氣,你看!誰比較消災。他說:你比較消災。對!我光是坐著就消災,我都不用拜什麼水果,佛祖吃你那二顆水果餓死了,初一、十五才拿那二顆來怎麼夠!拜水果就是拜我們這顆虔誠的心,佛哪有吃那個,他們都不了解要從自性發出來的力量,所以拜佛實在很好,了解真理,有智慧,我們會處理事情,懂進退,【所以能自度、度人,皆成佛道。佛法是平等的。】這句很重要哦!這句要畫二條線哦!佛法是平等的,你若分別心就不平等,你若執著心就不平等,這個平等就是空性,世間凡夫相一定有差別,就是空性才沒有差別,若要進入這個平等,就要悟到緣起空性的道理才可以平等,【孔子曰:】右彎,左彎(曰諧音爲彎),孔子曰,這句就是我有一次去拜神人家教我的,我以前都讀國語,他讀作孔子曰(音彎),我在旁邊笑很久,他說:弟弟!你在笑什麼。我說:因爲以前我都是讀國語的,四書五經都是讀國語的,子曰(音約),我不曾聽過乩童,乩童扶乩,孔子也會起乩,起乩寫,他就讀臺語:孔子曰(彎)。我說:是右彎還是左彎,是彎右邊還是彎左邊。(笑)讀臺語的就是這樣,真的讀作孔子曰(彎),我才懂,噢!原來這個字臺語就是這樣讀,孔子曰,【“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名之爲仁。”也是這個道理。】這個《論語庸也篇》,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達而達人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那麼己立立人就是自己做好,立身處世的修養做得很好,使人可以感動,受到他的行爲感動,也可以讓大家向他學習,也可以立身處世的修養叫做己立立人,己立立人意思就是自己做好立身處世的修養,也使人家能夠做好立身處世的修養,這個叫做己立立人。什麼叫做己達達人呢?自己求得通達,人家說知書達理,我們簡單講就是有般若智慧,己達就是當你見性開智慧的時候,你要引導,達人就是要引導衆生,其實儒家跟佛家的思想是相通的,己立立人就是自度度人,那麼己達達人呢?自己通達自己見性應該引導衆生通達,明心見性名之爲仁,這是一個有仁慈心的人,我們稱爲慈悲,儒家稱爲仁,儒家的仁,佛家稱爲慈悲,那麼基督教稱爲愛,也是這個道理。
【地藏菩薩明白這個道理,就依理發願——衆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發先度人成佛之願,所以名爲大願。又是本昔所發之願,故名“本願”——其本願在本經中,有四處說明。一切菩薩,皆有本願:例如文殊發願,令一切衆生得大智慧,發菩提心,此是文殊本昔之願;普賢發願,令一切菩薩修萬行、趨】趨就是向,向這個【萬德,】萬德應該加二個字:莊嚴,萬德莊嚴,如果你有萬德,那麼你就得到無量的莊嚴,我們今天:這個人很有德行,我們是不是很欽佩他,何況佛的萬德,【此是普賢菩薩本昔之願;觀音菩薩尋聲救苦,現身說法,此是觀音菩薩本願。不但菩薩有本昔之願,即釋迦如來在法華經中,亦顯露其本昔之願。方便品雲:“舍利弗當知,我本立誓願,欲令一切衆,如我等無異。】如我就是佛,我是指釋迦牟尼佛,大家都可以像釋迦牟尼佛這樣解脫,【如我昔所願,今者已滿足,化一切衆生,皆令入佛道。”又雲:“諸佛本誓願,我所行佛道,普欲令衆生,亦同得此道。”如是本願二字,的確是諸佛菩薩,在本昔發心時,所發之願也。】不是像我們現在的人亂發願,像我朋友去打佛七,我說:你要發什麼願?我,我發願七天不要洗澡,真的發這種願,他真的七天沒有洗澡,他睡在我隔壁,我們有福報才會遇到這種同參道友,七天沒有洗澡。所以這個願是諸佛菩薩要發,要慎重的發願。
【地藏菩薩昔日所發之願,從願起行,由行得力;】由行得力,我們衆生的願沒有力量,人家這樣發願,這是事實,信徒(發願):我從今日起,我聽到慧律法師這樣講經,我感動,要了生死,從明天起我絕對早晨四點半就起來做早課,絕對不缺席,一開始就非常的精進,這樣經過半年,四點半改五點半,經過一年,五點半改六點半,經過叁年,睡到十點半,一定的,一定的,保證的,我在這裏包括蓋章,爲什麼我這麼行,通達,因爲我自己就是懶惰出來的,因爲我過去也曾發願,早上要四點半起來,愈作愈遲,再來,五點半,再來,六點半,真的,大部分的時間師父都放在看書,看書的時間比較長,因爲我要弘法,沒辦法,要准備資料,所以我們衆生的行願就沒有力量,愈走愈沒有力量,所以人家若說:師父!我一天念一萬可以嗎?我都告訴他一句話,你這一萬若能保持一輩子,我現在就爲你蓋章,你絕對往生極樂世界,這一萬,每天的,沒有欠的,哪有人這樣,今天禮拜六,走,到九族文化村,今天禮拜日,不然到亞哥花園,欠二萬就二萬,沒關系,星期一再一起補,一個月下來,欠佛祖差不多十五萬,(笑)念差不多半個月,十五萬,若有一天。。。,人都會這樣想,今天是國定假日,我絕對關門閉戶,今天欠的絕對全都要補回來,待會兒一通電話:喂!阿珠!來吃披薩。披薩,披薩也是不錯,意大利的。(日語:soyo是啊,hondoni yidari pisa oyishidesuyo意大利的披薩真的很不錯哦!)Let”s go.下禮拜國定假日再來補,又出去了,又欠十五萬,都這樣一直補,都一直補!諸位!我講的都是實在的,說真的,沒幾個有辦法我發這個願每天堅持到底,不太可能,遇到好吃的東西他就去了,所以說我們衆生沒有力量,我們功課甯可訂少一點,堅持到底,不要訂一堆,結果做不完,沒有必要這樣。【得神力時,就能度一切衆生——已成佛、當成佛、未成佛。則地藏之願,真實不虛,故名“地藏菩薩本願經”。】
【地藏菩薩得大神力時,就能將一身分爲無量身,】這就是見法身的大菩薩,地藏菩薩其實他要成佛早就成佛了,他是無量無邊佛的老師,被地藏菩薩救過的人每個都已成佛了,到現在他還在當菩薩,難道不是這樣,所以地藏菩薩得大神力就可以一身分爲無量身,【一一身度百千萬億人,所謂“化現金容處處分”。】 化現金容,金容就是指菩薩莊嚴之相,處處分就是無論時空,每個地方都現,處處現。【佛滅度一千五百年,菩薩降迹新羅國王家,】新羅國王,在旁邊寫個:韓國的漢城(首爾),也是一位太子,這不簡單,【姓金,號喬覺。】金喬覺。【在我國唐朝高宗永徽四年,】西元六百五十叁年,【金喬覺】就是地藏菩薩示現的一個人,【廿四歲,祝發。】祝發就是剃度,我是二十七,他是二十四,比我早叁歲。【攜白犬善聽,】講到這個白犬,我以前也鬧一個笑話,我父親說我,跟人家介紹,這個(指我)是我的小犬,那時候我聽不懂,我不曉得小犬是什麼意思,我就說:這是我的大犬。那人說:哎喲!你怎麼這麼說。這樣不對嗎?小犬是兒子,這就是我的大犬,大犬就是父親,不然怎麼介紹,哪有說稱兒子叫小犬,父親就要叫父親,才奇怪。(笑)【航海而來,至江南青陽縣九華山,】九華山位在安徽的青陽縣西南,占地有一百多平方公裏,我們已經有講過了。【端坐九子山頭】後來才改成九華山,剛開始叫做九子山,後來李白才改成九華山,【七十五載。】在那裏七十五載,就是七十五年。【至唐開元十六年,】把筆拿起來,開元就是唐玄宗的年號,開元十六就是西元七百二十八年,【七月叁十日夜成道,計九十九歲。】九十九,身體可能很強壯,活九十九。【時有閣老闵公,】闵公叫做闵讓和,這個闵公善行布施,噢!他很喜歡布施,【每齋百僧,】每供養一百個出家人,【必應】應就是空出來,就是空出【一位,】必應,應也可以解釋作虛,爲什麼?就是等地藏菩薩去應供,等這個金喬覺,【請洞僧足數。】洞僧足數就是山中苦修的新羅國王子金喬覺,去那裏應供,每次都爲他留一個位置,必應一位就是必虛一位,虛就是虛空的虛,虛就是空出一個位置,一定要請他來應供,那麼這個地藏王菩薩示現的,【洞僧乞一袈裟地,】你既然每年都爲我准備一位,那麼我想跟你化個緣,他說:要化什麼?我化一個袈裟之地,【公許之;其衣】灑向空中,【遍覆九華,】這有一點神話,【遂盡喜舍。】全都給你,整座山都給你,九華山。【其子求出家,】他的兒子要求出家,【即道明和尚。公後亦離塵脫白,】就是離塵脫俗,也是出家,【反而禮其子爲師,】拜他兒子爲師,這樣也覺得怪怪的,父親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