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拜兒子爲師不曉得怎麼稱呼,誰知道,兒子叫父親不就叫:父親,他父親叫他兒子就叫:師父!不然不曉得怎麼叫,這個以前到現在只有這個例子,我很少聽到父親又拜兒子爲師的,若父親拜兒子爲師,他若犯到戒規,我們不曉得怎麼處罰他,他是我父親,若我父親要跟著我出家我也會煩惱,七十多了,耳朵又重聽,早晚課不能參加,到底是要罵他,要罵他是父親,說不孝,孝順父親,等同供養等覺菩薩,他出家是我的徒弟,不罰又不行,這很麻煩,不曉得怎麼處理,真的,很難處理,父親若跟著兒子出家是真的很難處理。反過來是禮子爲師。【故菩薩像,左道明,右】邊就是他父親叫做【闵公。菩薩端坐九華七十五載,深入禅定。禅定是神力之根本,】你沒有禅定你怎麼會有神通力,你怎麼展現神通,所以簡單講就是我們人不要那麼容易就受人影響,一個修行人沒有一點定力你想要得神通,那不可能,所以說無所住,自自然然見性,性中自然具足無量神通,眼睛一看馬上就知道,耳朵一聞馬上就知道,神通都可以通智慧的。【大士獨居修禅時,九華山志】這個志就是記載,【曾有大士】就是地藏王菩薩,【送童子下山】這童子本來要去他那裏修行,修不了,坐不住,修不了行,就要下山,這地藏王菩薩金喬覺就送他【詩一首:“空門寂寞汝思家,】空門就是說出家人,出家人大部分都是出家之後都是寂寞,自己一個人修行,打坐,參禅,伴著這個蠟燭綠燈,木魚青燈,這樣度過一生,當然會很寂寞,空門寂寞,在靜態當中汝思家,你動到這個凡塵的念頭,你來我這個佛門裏面卻忍耐不了,忍耐不了你就想動,動你就想這個家就是俗家,你就想要還俗,要回去俗家,【禮別雲房下九華,】禮別就是拜別師父,他要離開常住九華山,雲房,什麼叫雲房呢?因爲九華山高,海拔一千多公尺,所以在雲端,所以建的房間雲就飄來,就好像在雲上面的房間,這表示高處的房子的形容,就是房子都在雲層裏面,禮別雲房下九華,就要還俗回去,因爲他是一個童子,孩子,【愛向竹欄騎竹馬,】孩子愛玩,好玩嘛!回去就騎這個竹馬,喜歡玩這個竹馬,以前我也曾騎過,搖晃不已,一直搖晃,相信每個孩子都坐過,【懶于金地聚金沙。】這個金地就是表示道場如同金地,你在我這個道場就像金地,聚金塔,金沙就是所謂的功德,你知道嗎?在我這個道場聚金沙,這個聚金沙就是表示福跟慧的資糧的意思,你愛向世間世俗去騎那支竹馬,卻怠于在我這個九華山修福慧,聚金沙就是指修這個福慧,你不在我這裏修這個福,修這個慧,愛回俗家玩那個竹馬,【瓶添澗底休拈月,缽洗池中罷弄花,】先講第一句,瓶添澗底,如果講直接的意思,是說要加水,我們若拿瓶要去加水的時候,添水你要到溪澗,添水,可以,但是怎麼樣子呢?不能把月亮也添進去,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說當你還俗面對現實的時候,你不要去執著它,因爲一切如同水中月,這個瓶添澗底就是表示你要面對,還俗的時候你要面對一切的生活,你要加水表示你要面對這個生活,但是記住:所有的生活都是如夢幻泡影,如水中月,所以說你去加水可以,你不可以連月亮也一起撈上來,當然這是不可能的,簡單講就是說世俗無一法可得,你如何面對現實,如何得到享受,總歸是空,意思就是叫你不要執著,你要在日常日用當中要回光返照,一切法如水中月,這不是真實性的東西,你不要被外境所轉,這樣知道嗎?所以講這個瓶添澗底休拈月,缽洗池中擺弄花,這個擺,提手旁劃掉,這是罷,罷弄花,意思是說你在水池中在洗這個東西的時候,拿這個缽,好像一個盆子一樣,洗洗東西,可以,這個沒有關系,其實這個也是面對世俗的生活,意思就是這樣子的,但是不要弄傷了那個花,花就是表示我們清淨心,簡單講意思就是說你若離開我這個寺廟(道場),去過這個世俗的生活,你要常常超越,要自愛,不要被世俗的五欲六塵所轉,這罷弄花,你不要動到這個分別心,缽洗池中罷弄花,就是你不要去破壞到那池中的花,這句意思也是跟上面的意思一樣,這只是對稱句,意思是說你面對一切世間現實的生活,但是不要動到清淨心,要超越,要自愛,不要被世俗所轉,【好去不須頻下淚,老僧相伴有煙霞。”】好去是說你好好的去吧,本來我們送別是會流眼淚,你就不需要再哭泣了,爲什麼?這世間的常態嘛!因緣際會嘛!生老病死嘛!生老病死,大家都一定會經曆的,是早跟晚而已,今天我們會在一起是緣,我們若離開緣就盡了,所以你也不需要流眼淚,好去不需頻下淚,你不需要哭泣,孩子離開師父會哭泣,難道不是這樣,老僧相伴有煙霞,我有晚霞,有這個雲煙,可以當我的伴,這當然就是功夫到家了,他就是心中有佛,走到哪裏到處都有伴,所以有的人說:喂!師父!很奇怪!你整天關在家裏看書看一整天你關得住,沒有伴。哎呀!我說你錯了。我說:我的伴最多,我的伴就是佛祖,觀世音菩薩,阿彌陀佛,我心中二十四個小時都有佛號,我不曾沒有伴,我即使自己一個人在家,關在房間叁個月我都不覺得空虛,再關叁年也沒有差別,爲什麼?我們識字,翻閱大藏經,禅,我們了解本性的法,一切本來就是這樣,有機會讓我們這樣,我們就享受我們的清淨,若有機會出來弘法,弘法,動態也是無生,靜態也是無生,一切法無生,當然這就是根本法,豈非如此,你說法,一切法也是空性,一切也是緣起,你今天靜默,一切也是緣起,對不對?有人,無人,心中有佛,哪有什麼差別,哪有什麼差別,所以說這個地藏王菩薩作這個詩句,哇!真是不得了,這個詩句我們一開始看不懂,還要請教我們這個老和尚,我們還得寫信去請教老和尚,這不簡單,不然這個怎麼看得懂,你以爲師父是飽學之士,這不是我講的,這是老和尚寫資料來我們才有辦法解釋,解釋成這樣好像我很行,其實不是我行,是老和尚行,性梵老和尚,我們還寫信去問他,不然你看得懂嗎?這看不懂,真的看不懂,所以人家告訴我們,我們不能占爲己有的功德,別人講的我們要歸究于別人,歸于別人的功德,這個不是師父能夠解釋的詩句,我這樣看,大概知道意思,但是沒辦法解釋得這麼好,以上解釋的有加上師父的意思,但是是老和尚的指示,在這裏必需注明,別人的就別人的,當法師也要老實,不能說:這是我的。這不是我的,我沒有這麼好的學問,只要大家聽得會歡喜就好。

   【九華昔叫九子山,因李白贈青陽韋仲堪詩而得名。】韋仲堪這是一個人的名字,【詩曰:“昔在九江上,遙望九華峰,】遠遠看這個九華的山峰,【天河挂綠水,】天上的河,因爲它有這個澗水,山上的水一直流下來,這個接近我們今天所講的應該是瀑布那一類的,【秀出九芙蓉。”】芙蓉是一種花,就好像構成一幅九芙蓉的花一樣的。

   那麼他講的地藏王菩薩,資料太少了,明天,你看!法然師准備這些,這篇像電影,明天這個更精彩,又是白話文,寫得很好,但是年代的記載有一點出入,明天我們會講的地藏王菩薩更精彩,讓你好像在看電影一樣的精彩,更清楚,因爲他寫這樣,說真的,這樣我們對地藏王菩薩的認識還是太少,很少,明天聽這故事,這一篇,很不容易才找到這個資料,這個太好了,明天我們再講一遍史迹上的地藏菩薩,師父這裏有資料,你們那邊沒有,所以明天會講得很精彩,像在聽故事一般,明天我們再來見面,下課!

   今天進入第叁天,最主要我們開始不要講太快,太快,有的聽得比較草率,比較不會入聽,所以我這兩天都講很慢,最主要就是先引導大家對《地藏經》有興趣,無論大人、小孩、老人都聽得懂,這樣邀他才會再來,所以說講淺一點,解釋得詳細一點,這是前兩天的作用。我們講到這個秀出九芙蓉,就是地藏菩薩,我們這本講記的資料,我認爲他這資料太少,沒幾行,這樣我們對地藏王菩薩的認識不深,要記得!地藏王菩薩是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,集合一切諸佛,這些鬼神,這些天龍八部,來贊歎地藏王菩薩,以孝爲主,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是示現在韓國坐船來到中國,在九華山修行,這是確有其人,有父親,有母親,有姓的一個示現者。目犍連不同,目犍連一出世他就出生在佛在世時,當時就是出生在印度,他並不是什麼菩薩,目連救母是因爲他母親也是邪見,就是佛當時在世,地藏王救母,救母親是講過去無量劫以前的事情,這不可以混淆,目犍連是佛的大弟子,他是阿羅漢。地藏王菩薩是證十地以來,是經過不可說、不可說的劫,它的學生都成佛了,所以這兩位是完全不一樣。那麼示現在我們中國大陸的九華山的地藏王菩薩,這是有父親、有母親、有姓名,像我們這樣有肉身,因爲他的行爲像地藏王菩薩,後來人家認定他是示現的,地藏王菩薩的示現,像這種傳說很多,有人說這個虛雲老和尚他是普賢菩薩再來示現的,大行,他吃盡苦頭嘛!人家說印光大師,大勢至菩薩示現的,都有這種傳說。所以說我們現在要增加的這個資料,是有姓、有名、有父親、有母親,出世在哪裏,他如何修行,等于我們從平凡人而成道的,然後他的事迹類似地藏王菩薩的事迹,所以人家就認爲他示現在九華山,中國大陸,我這裏有資料,我就慢慢、慢慢講,就當作電影,像演一部地藏王菩薩的電影,我現在講到那裏,你就慢慢觀想,隨著師父的語言慢慢想:這就是這樣、就是這樣。

   底下,我們說史迹上的地藏王菩薩,意思就是有曆史記載的地藏王菩薩,就是我們凡夫的肉身,史迹上的地藏菩薩有的人稱金地藏,又名金喬覺,他出世在公元六九六,這個年代的記載稍微有一點出入,我們昨天講的是唐高宗永徽四年的時候,金喬覺已經二十四歲了,就是西元六百五十叁年的時候他已經二十四歲了,但是他現在記載是說公元六百九十六年,他才來出世,這樣前後相差了將近八十幾年,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