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八十或是七十,就要准備五層的衣服,當曾祖父就要准備五層的衣服,他不怕熱死人,我就是曾去爲人家加持,加持,他家的眷屬有學佛,沒錯,但是沒有每個都學佛,這個八、九十死亡,對不對?衣服已經穿得像我們在穿棉襖這樣,還硬穿下去,我說:好了!這樣就好了,這樣就很莊嚴了。沒有,壽衣在他還沒往生前就准備好了,他當曾祖父了,死後還得挂燈,當太祖了,外面還得挂燈,還挂紅燈,不是挂白燈,歡喜,歡喜八、九十才死,還得挂紅的,還不可以挂白的,死人要穿五層,穿五件。若是我們就爬起來開冷氣了,八、九十死亡還得穿五層,很驚人,這不曉得誰設立的,真的熱死人,真的。所以中國的傳統我覺得有一些東西還是得改,說真的,人很奇怪,人死亡的時候爲何不穿現代的衣服,爲何要戴一頂古時候的黑帽,再穿古時候的壽衣,怎麼不……人死亡照理說這個人這個時候死亡,照理講要爲他穿西裝才符合這個時代,把他穿得像唐朝的人,壽衣怎麼賣那種的,誰知道,人很奇怪,說到死人我就很生氣,胡亂穿,爲何要穿那個,誰知道,奇怪,現代的人死亡,對不對?照理講女衆死亡看她平時穿什麼,很正常的這樣子,他不要。像我一個同學,大學,讀大學的時候車禍死掉,車禍死掉,爲他穿什麼衣服,你知道嗎?穿一件道士帽,又不是道士帽,圓圓黑黑的帽子,穿一件壽衣,上面又繡一個「壽」字,壽字,穿那件長袍馬褂,再穿古時候的褲子,穿那個鞋子是古時候的鞋子,這到底是什麼根據,爲什麼要這麼做,我要問長輩,不曉得要問誰,沒有負責死人的部門,不曉得要問誰,爲什麼要這樣做?對不對?穿一穿大家都變成古人,好像清朝的,唐朝的那個時候的人,所以要壽終正寢是很不簡單,這是風俗,我不太認同,人家平時穿得美美的,就給她照這樣穿,是不是這樣?美國人也是這樣,美美的就穿得美美的,化妝,化妝得美美的,對不對?
再來,【論語有五德,】這個《論語學而篇》有五德,在《論語學而篇》裏面有五德,【子貢曰夫子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。】這個溫,一個、一個字來解釋,夫子當然是講孔子,溫就是和厚、溫和。我們現在所講的憨厚的意思,就是說我們的性情要……不要暴躁,不要暴躁,性情要好,就是說溫和一點,我們講話不要有殺傷力,不要有攻擊性,我們態度要溫和,良就是善的意思,心地要善良,心地要善良。恭就是恭敬,我們還有一個德行很重要就是要恭敬一切衆生,儉就是儉樸,簡單講就是要節儉,節省,要節約,不要浪費,該節省的要節省,也不可以太過于節省,省得變成一塊錢打二十四個結,這樣省過頭,不好,恰到好處的節儉,節儉就有利益叫做益儉,叫做益儉(諧音益謙,師俗家名)。這個讓就是謙遜,謙虛的意思,謙虛的意思,講起話來不要誇口,不要誇口,世間人大家都不要聽誇口的話。所以溫、恭、良、儉、讓,溫就是忠厚老實,良就是良善,恭就是恭敬,儉就是儉樸,節儉的意思,讓就是謙遜,謙遜,講話要謙虛,要謙虛,不可以誇口,我們沒有這種德行別說當佛祖,當人都不夠資格,對不對?講起話來吹噓,講起話來誇口,自誇不已,那這個很糟糕,【人具五福五德者,】五福五德,【可以說爲極圓善上等之人矣!】
【佛告普廣菩薩。】現在再講下去你就很有信心,你就不要煩惱你會下地獄,佛告普廣菩薩,【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聞是地藏菩薩摩诃薩名者,】只聽到名號而已,【或合掌者、贊歎者、作禮者,】就是頂禮,【戀慕者。】這個戀就是愛慕不舍,眷戀不舍,戀就是愛,慕就是思念,這個戀慕就是他從內心裏面贊歎的仰慕,怎麼這麼偉大的菩薩,就像師父第一次聽到: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,衆生度盡,方證菩提,馬上跪著向菩薩頂禮,馬上下跪頂禮,至于我我沒辦法,這種願太可怕了,真是太可怕了,這種願實在是不可思議,你敢發這種願,你敢嗎?我不敢,我不敢,我認爲還是先成佛比較重要,【是人超越叁十劫罪。】唉呀!只聽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,只是合掌,只是向他頂禮,欣慕贊歎,叁十劫生死重罪就消滅,很驚人。所以說我們要認真念佛、拜佛,地藏王菩薩。
【此乃聞名滅罪之文。】我才告訴大家:你要走入文殊講堂,是很不簡單的因緣,你不要將走入講堂當作很簡單,很不簡單,很不簡單,尤其是要聽到《地藏經》。
【良由地藏神力,周遍法界,普現一切衆生前。衆生被無明所迷、】無明是什麼原因,無明是什麼?無明就是無緣無故就起貪、嗔、癡,直接講就是這樣,無緣無故就發作,比如說世間本來就是假的,我們無明遮蔽,拼命的追求,做欲望的奴隸,拼命的貪著,占有,拼命的攻擊、毀謗、傷害,爲什麼?你得到什麼?沒有,沒有。害別人又害自己,無明所迷,【業力所障,】業力,業力,【對面如隔千裏,不即獲地藏神力,】對面就是正好在你的前面,地藏菩薩若在你的前面,你也不認識他,不認識地藏菩薩是什麼,對不對?不能得到地藏菩薩的神通力,【失了許多利益。】聽到這本《地藏經》而介紹地藏菩薩的偉大,要去哪裏聽,聽不到,自己看,《地藏經》太多人誦,你問他意思懂嗎?不一定完全懂,不一定完全懂,【今佛一說,假若未來世,善男子、善女人,耳聞地藏聖號,或自稱自聞,】自稱就是自己念自己聽叫做自稱,自己稱念,自己見聞,這樣就對了,【或人稱我聞,】別人念,我們聽,我們聽,【將地藏功德洪名,納在八識田中,下爲善種,此善種之力,能破此人叁十劫罪。】
【或合掌者,聞名之後,能對菩薩致敬合掌。或贊歎地藏菩薩曆劫度生大願功德,所度衆生已成佛,】已經成佛,【而地藏菩薩尚居菩薩位,】他不願意成佛,是因爲他大慈悲,【分身無量世界,處處救衆生苦。】
【或六時禮拜】這個六時就是印度當時佛在世時定的,晝叁時,夜叁時,中國人是定十二時辰,西洋人是定二十四個小時,像現在我們一天都定二十四個小時,二十四個時辰,二十四個時辰,所以說六個時辰也是人定的,十二個時辰,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這也是人定的,二十四個小時也是人定的,因爲這個世間是假相,若沒有製定共同之相,這樣我們沒辦法透過這個語言來溝通,比如公元一九九五,全世界都統一,全世界都統一,因爲人活在假相的世間,所以他要借著文字也要借著假相,來完成衆生的生活的觀念,比如說一尺,若一公尺叁尺叁,這樣製定,這樣製定,對不對?所以這是人在這個地方共同所定的,所以我們中國所定的尺寸跟西洋人所定的,中國人所定的一公斤多少,西洋人定一磅,一磅,這個人重量多少磅,多少磅,他不是定公斤的,公斤是中國人在用的,全世界都用磅,幾磅,幾磅,對不對?都是用幾磅的,世界有一個統一,世界有一個統一,要不然你要如何表達,要如何表達,沒辦法表達。所以六時禮拜【地藏聖容,面對慈顔,致誠作禮,五體投地,身心恭敬感應道交。能禮所禮性空寂,】能禮就是我們,所禮就是菩薩,性空寂就是說沒有能所,只是覺性在作用,叫做性空寂。能禮的我也空,所禮的菩薩其實也是空,只是借著事相顯現我們誠懇的恭敬心,但是緣起法其實是空,叫做性空寂,性空寂的話就跟菩薩打成一片,沒有能所,我們證悟到空,菩薩的心也是空,這樣就證入菩薩的胸懷,所以要先升華自己才能與菩薩感應道交,要永遠記住師父這一句話。我們平時不在心性下手,不做善事,只希望菩薩救你,你想想看,有可能嗎?有可能嗎?不做善,一張嘴很壞,開口閉口就講壞話,造惡,只靠菩薩救我們,你要如何感應,你要如何感應,我們的心跟菩薩的心,完全不一樣,所以我們要【與菩薩打成一片,】我們要有慈悲心,要有隨喜功德心,不傷害衆生的心,寬恕一切衆生,這樣跟菩薩的心一樣,【仰仗菩薩神力,即能超越叁十劫生死重罪。或戀慕者,】欣慕,【如小兒戀慕父母,依依不舍,心心不忘結爲天性父子,以地藏菩薩爲師,戀菩薩大願度生功德,】唉呀!這個菩薩太偉大了,太偉大了,【慕菩薩方便救苦神力。】救苦神通力,【仰止菩薩,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。如是心戀菩薩,感應道交,即滅叁十劫生死重罪。】
我現在講一個感應,這是事實,真實的故事。有一個菩薩她誦《地藏經》誦得很虔誠,她的小孩去遊玩,山裏面有湖,小孩不懂,湖,湖很深,不懂,下去遊泳,幾個小孩相約,前面是很淺,幾個小孩相約、相約,結果都下去遊泳,戲水,戲水,愈走愈深,大家都下去,都下去,突然間她的兒子,突然間……他正要沈下去的時候,從後面抓起來,一個人從後面抓起來到淺的地方,弟弟一直哭泣,弟弟一直哭泣……小孩……小學不懂,一直哭泣,哭泣不已,其他全都死亡,每個都死亡,你要趕快回去,趕快回去,這個小孩就一直跑,跑回到家裏,他媽媽正好在誦《地藏經》,你怎麼了?媽媽!我去遊泳,一個人從後面把我抓起來,她說:是誰?你曾看過嗎?我不曾看過。後來小孩又看到他媽媽在拜的地藏菩薩,那個人,那個人救我的,那個人救我的,小孩會說謊嗎?小孩一定不會說謊的,小孩一定不會說謊,小孩最單純,媽媽!那個人救我的,一模一樣。這個就是實在的感應道交,她沒有拜地藏菩薩,連她兒子都死了,一定死的,沒救了,對不對?所以說菩薩救我們的時候,不只是我們拜,我們得到利益,我們的子孫或者是說我們的親戚朋友,我們若有所求,只要我們誠懇,自古以來誦《地藏經》感應的人可以寫幾本書,不計其數,不計其數,誦《地藏經》感應的人那實在是不計其數,不計其數。所以講這個其實也不是故事,實在就是這樣子,我看過那一段公案的因緣。
底下說,【普廣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或彩畫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