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衆生都是多余的痛苦,沒有人讓我們執著,也沒有人讓我們痛苦,比如說一塊金子,金子放在這裏,它也不會說:你執著我。沒有,一個美女站在前面:哎呀!你愛我一下,你執著我一下,她也沒有這樣講,我們就是人不迷人,色不迷人,人自迷,對不對?外境,比如說這個翡翠,或者是這個鑽石diamond,那都是我們自己心中一直産生這個執著的念頭,煩惱的這個念頭(師父很痛心疾首貌),一直使自己的心一直種下無量的有漏的種子,若要這樣很簡單,你只要放得下貪,放得下嗔恨心,放得下愚癡心,有智慧,了解一切法無所得,無所求,無所住,無所得,無所求,無所住,這樣我們就了解有漏馬上轉成無漏,當下,當下,懂的人跟不懂的人差別很大,我跟諸位講:懂得轉念頭,比如說我的兄弟跟人家打架,世間人一定護著兄弟,至于我,我不會這樣,我會看情形,我先去了解,了解到底是什麼事情,這樣我們就不會一下子因爲親情而産生一種執著的煩惱,這樣叫做中道,這樣無漏的種子就現前,因爲平等。我們的兄弟若與人吵架,我們一定說:我們兄弟很有道理。這個也是一種我執,也是有漏,所以這個有漏的種子其實在當下就可以轉爲無漏的法身,當下而已,爲什麼當下?你慢慢去體會,我現在起心動念也是這一秒鍾這一念,我現在全盤放下也是這一秒鍾這一念,佛他也是一個頭,雙手雙腳,祖師大德也是一個頭,雙手雙腳,還不是一樣,外形都一樣,什麼不一樣?內在的定力不一樣,內在的智慧不一樣,處理事情他能夠忍下來,你忍受不下,他有辦法忍,你沒有辦法,對不對?差別就在這個心,心態的問題,所以我們爲什麼有漏呢?煩惱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,稍微布施一點,整天在那裏執著,稱贊自己,【故又名異熟識,】異熟就是經過一段時間而成熟,異熟,我們在唯識學裏面已經都有解釋過了,異熟識就是慢慢的成長而熟,異就是變異,熟就是成熟,意思就是你種了因以後這個因慢慢的變,變了以後就會成熟變成果報,你懂意思嗎?比如我們種樹種下去,這個果樹它會酸,經過酸、經過澀,慢慢這個水果就變成甜,異熟識就是慢慢轉變成熟的果報,異熟識也就是指第八意識,你種下一切因在第八意識裏面,慢慢它就會成長,慢慢就會成熟,福報大去生天,守五戒就當人,有學佛的人往生西方,常常念佛的人會成佛道,明心見性的人十方世界任他前往,【一切種子其結果時,是異時而熟、】異時而熟就是因果不同時,因到果有一段時間,我們種水果也是一樣,一開始種下去長龍眼,一小粒不能吃,到後來成熟的時候龍眼很大粒、很甜,異時而熟,經過一段時間而成熟變成果報,【異類而熟、】異就是因跟果有異類、有差別,爲什麼?我們種下去的因小粒,是苦的,但是到果報是甜的,有時候這個因種下去是大,但是果報變成沒有,爲什麼?風會吹掉,所以這個異類而熟就是因果不同類,因,比如說水果,水果小顆的時候是澀的、是酸的,大顆是甜的,對不對?所以說這個是指因跟果是不同類的,【變異而熟,】就是每一分、每一秒都在成長叫做變異而熟,變異而熟的意思就是因果在無常的推動之下慢慢的完成,就是果報無記性叫做變異而熟,慢慢的會變、成長。【叁義立名。】
【第七識末那識,有念念執我故,將所作的種子,下在八識田中,若無我執,則無人下有漏種子,】所有的有漏都來自于一個無知,就是無明,不知道無我,因爲我們不了解一切法無我,所以認爲有我,事事物物都做種種的身、口、意落入八識田中,將來化作六道輪回的因,【則阿賴耶不藏有漏種子,純是無漏種,即不名阿賴耶,】意思是阿賴耶識如果沒有藏就是轉變,將這個有漏的種子轉變成無漏,無漏就是智慧,般若的智慧,這樣就不可以稱爲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在含藏識,清淨跟染汙的和合,現在純是清淨的,就不能叫做阿賴耶,叫做大圓鏡智,【而轉名如來藏耳,】如來藏就是絕對清淨,【所以修行先破我執。】所以要觀一切法無常,觀一切法無我,一定要了解一切法是無我,我們一定要了解。
他這一段都在講唯識學,我們已經上了太多課程,講過《唯識簡介》、《唯識讀本》、《唯識二十頌》、《唯識叁十頌》,《八識規矩頌》,全都講過了,所以這個對我們研讀班的同學而言沒有什麼困難,但是對初學的他就完全聽不懂,連聽過唯識都沒有的,那就沒有辦法了。【第六意識,誰人作業呢?乃是第六意識,】我們的第六意識,第六意識它分別的力量比較大,【心心念念,分別人我是非】什麼叫做心心念念、分別?這分別的意思用一個比較強烈的辭言,就是劃分得很清楚,沒有辦法融入同體大悲心,所以就分別,分別心重的人沒有辦法同體大悲的憐憫他,分別人我是非,我們每樣都要贏,我們說我們在保護自己,實在是傷害自己,因爲你若一直每天要保護自己,你只是自私自利,這樣別人對你會不欣賞,這樣你的外緣會全斷,善因緣都沒有,我們若能犧牲自己,我們了解無我,將一切好的都給衆生,都給別人,這樣別人會對我們很感恩,我們也不是故意做得讓你感恩,因爲因果自然就是存在,所以在座諸位你要冷靜回去想想看,這是我體會幾十年來我要講的一句話,真正懂得生命享受的人一定要懂得犧牲的道理,有智慧的犧牲,這樣你才能真正體會生命的意義跟快樂,人若不懂“犧牲”兩個字,這樣你再怎麼學佛你都不會快樂,整天觀念只想到我,分別“我”,執著“我”,我好就好,別人不好沒關系,那你永遠不能享受你的生命,我們真正的生命,智慧像虛空般,我們今天已經將自己綁死在我們的眼前,只見眼前的境界,有錢,愛聽好話,對不對?要睡好的床,心的精神領域都沒有辦法擴大來,全都沒有辦法,你愛享受,下輩子享受好一點的,當豬,因爲他的精神領域沒有,他只有欲望,欲望就綁死,六道輪回轉進去的時候它就會順從你的習氣,好吃懶做,懶惰,懶惰就是豬,愛美,整天打扮得美美的,不用功,整天到外面東奔西跑,這樣當什麼?當野鳥,鳥又很美,羽毛很漂亮,做鳳凰,飛行自在,一個人很殘忍就變成虎狼豺豹,因的業感很厲害,一個人若擁有真理,他肯犧牲自己,了解一切世間都是假相,他擴大他的意識領域,他的心態,他所感得的正報、依報就是極樂世界,他現在就活在極樂世界,何以故?心沒有分別,心沒有高低,唯善無惡。世間人做的叫做行善,祖師大德在做的不是叫做行善,而是叫做行淨善,清淨之善,差別很大。善事是有漏法,就是布施金錢,懂得布施外在的金錢,布施他的衣服,布施各種東西,這是善;但是祖師大德他控製那個念頭讓他沒有煩惱,他施舍東西出去,那叫做清淨之善,這就是無漏,無漏的心這個很重要,非常的重要,所以他達到無漏他就是見平等性。我們念念分別,那就是把自己、你、我劃分得很清楚,你是你,我是我,就是像敵人一樣的,世間人就是這樣子,不是朋友就是敵人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:佛教徒沒有恩也沒有怨,心無恩怨,緣有深淺。這一句我們一定要。。。,這是最高超的哲學,做一個佛教徒心不能有恩怨,但是緣有深淺,這個跟我們有緣,多講二句,這個跟我們無緣,也不可以傷害他,他不是你的敵人,不是像世間人這樣,世間人朋友當不成,就是什麼?就是當敵人。就像你今天你不做我的女朋友我就殺掉你,你看報紙刊登的,一個人當兵回來,過去他們兩個相處得不錯,結果他當兵回來變心,你知道嗎?他拿什麼去?他拿槍去,去做什麼?他就說:你爲什麼不愛我?人會改變,因爲他去當兵的時候,女孩子又交到其他的男朋友,拿槍去,被女的媽媽趕,你憑什麼講這種話。開槍,馬上開槍,結果媽媽死亡,女的重傷,你看!那一種衆生。。。,我就說都是在一念之差,過去有感情是過去的事情,對不對?因緣總是會變的,你今天若學佛,你不敢這麼做,緣有深淺,佛教徒沒有什麼恩跟怨,她今天改變了,當兵二年之後,她改變她的心,這表示無緣,可能我們的條件不夠,對不對?男的,我們就冷靜,我們自己照鏡子看看,人家不要,二年而已就改變,二年有時候還在聯絡,沒多久人家就改變,想想看!是不是我們的體格差不像阿諾斯瓦辛格,還是我們的收入不好,一個月才賺一萬二,或是我們的學問不好,或是我們的醜陋,我們自己檢討看看,或是過去我們對人家不好,男的自己要檢討才對,哪有人家不愛你,你就拿槍去,很嚇人,真的,我看到報紙:啊!嚇死人了。所以世間人說甜蜜,碰到那個對方:Honey!叫得很惡心,Honey就是甜心的意思,My baby,寶貝,都是用那個最親蜜的,對不對?我告訴你,只要你有佛法,世間法難不倒你的,今天你要跟我交往,這是我的福報,今天你不跟我交往,那我福報不夠,我沒有辦法強求你來愛我或者是怎麼樣,用這個因緣觀,用這個無常法,就算今天讓你得到她,她又不欣賞我們,對不對?難道不是這樣?因此這個念念分別,分別是非【取舍憎愛,】這個就是生死的問題,在座諸位!你要將你的感情處理得很好,否則的話,殺身之禍隨時降臨,要注意師父的話,【對違順境,而造一切善惡之業,由第七識執之爲我所,而下在八識心田中,作爲生死之因。】
【前五識者,六識只能內起分別,】什麼叫做內起分別呢?就是因爲它是配合前五識而起來的,它是接受外在落下來的影子,所以它是負責裏面的分別,外面的【不能取境,】就是不能接觸到外境,因爲第六意識是在內,取境是由前五識,【由前五識,】這個取境就是接觸,第六意識它不是接觸外在的,它是配合前五識去分別,然後再來放進內在裏面的種子,意識的分別,由前面五識,【眼耳鼻舌身,取五塵之境,造身叁口四等,善惡業。】
【所以八識和合,故有人。若人聞佛法,而…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