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地藏本願經講記▪P9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起修,先破我執,次不起分別,則前五識不取境作業。既無業種下八識田中,則阿賴耶無種不起現行,】沒有這個種子不起現行,種子就是因,現行就是果,阿賴耶識沒有種子,阿賴耶就像一畦田園一樣,意思就是說阿賴耶也就是我們所講的靈魂,所以靈魂就是染汙了的本性叫做靈魂,汙染的本性,如果是本性叫做大圓鏡智,如來藏,世間人稱靈魂,靈魂就是指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就是染汙不清淨的靈魂,叫做阿賴耶,染淨和合,所以阿賴耶沒有種子,無種子就不起現行,這一定的道理,【不造叁界依正二報,則出叁界,】意思就是說你若不要執著你的依報,依報就是你現在所使用的轎車、衣服、房間、腳踏車,我本來要去買一臺腳踏車來騎,我不會買大臺的,會買小型的,車輪小的那個,你們知道嗎?因爲我像弟弟,騎腳踏車,再背僧袋,好像背著書包上學去,每天念:小貓叫,小狗跳,爸爸打,媽媽叫,以前都是學這個。有一天我買一臺真的騎給你們看,很好看,我騎車很行,真的。依報,依報就是一千多運作,正報就是我們的色身,簡單講就是如果你破除了我執,你就知道沒有我,沒有我你就不會執著這個正報,正報就是這個色身,就是我們的生命,依報就是環境的受用,田園,房宅,這樣就出叁界,【了生死矣!此時各識轉識成智,第八號大圓鏡智,】大圓鏡智,第八識,【第七號平等性智,】轉平等,因爲一切法皆空就是平等,【第六識號妙觀察智,】第六意識本來是分別,現在變成妙觀察,我們度衆生要妙觀察,若行菩薩道要平等心,要成佛就要有大圓鏡智,【五識號成所作智。】成所作把它反過來叫做所作皆成,成所作就是所作皆成,佛就是所作皆成,就是轉一個念頭而已,所作皆成,我們所作皆不成,爲什麼呢?明明這小事情而已,就鬧得天翻地覆,你怎麼會高興呢?有的夫妻爲了一個觀念他大打出手,真的。夫妻倆爲了先買車子還是先買房子,因爲不夠錢,就打架,一個星期都互相不打招呼,冷戰,到最後大家都說要離婚,夫妻結婚吵過架,五年不算,十年的,在鬧的當中你曾提過離婚這二個字嗎?到最後會收場就是,唉!沒辦法!孩子已經生二叁個了,一開幕就是要離婚,落幕就是因爲孩子,爲什麼呢?因爲我大姊就是這樣,已經聽一百遍了,我去的時候就說:我若不是爲了這叁個小孩,早就跟你姊夫。。。,意思是又要離婚了。慢慢比較沒有煩惱,夫妻吵架統統會,先生個性也硬,老婆個性也硬,你每天演布袋戲,藏鏡人跟史豔文(意指死對頭),就是這樣,一定的,那時候又不是小貓跳,小狗叫,那時候叫做雞犬不甯。真的。

   【我們修行八識中,先觀第六識,令其不起分別,以無分別智破第七識我執。無我去執,則八識田中,業種子不起現行,】所以要記住!一切的禍患,一切的災難,一切的痛苦,只有一個字,就是執,只要一個字而已,二個字,世間宇宙最大的痛苦,二個字就是我執,一切就是我執最痛苦,因爲我執所以你所有的痛苦全部都演變出來,你稍微想想看,你冷靜想想看,思維看看,你今天所有的痛苦,是不是因爲執著有一個我?我們若能觀無我,我們確確實實是一個很行的人,無我,好吃的東西分給大家吃,我的經濟不錯,拿出來供養叁寶,修一點福,因爲要到極樂世界要福跟慧雙修,對不對?無我才是真正的修行,八識田中業的種子就不起現行,因爲無我,去除執著,【自然枯槁,】枯槁就是這個草木幹死,蕭條幹燥,【八識有漏業頓空,】不落入種子,不執著爲我,所以說要做平等心,【則純是無漏清淨種子,此是清淨法身佛。】你要清淨有困難嗎?不困難,我告訴諸位:你要見法身也不困難,只要你平等心對待每一個衆生,若見那個衆生煩惱心很重,我們要同情他,我們不要恨他,不可以恨衆生,衆生不是讓你恨的,衆生是要讓你救度的,記住哦!《華嚴經》裏面講,由有衆生故,而一切諸佛皆成就,都因爲有衆生才能成就佛道,你要牢牢記住《華嚴經》這一句話,衆生就是你的增上緣,就是你忍辱的增上緣,就是你佛道的增上緣,你要感恩一切衆生,他不惜造地獄的惡因來成就我們,所以我們要感恩衆生,衆生是要我們感恩的,不是要我們恨的,無論這個人多壞,都不可以動到恨的這個念頭,動到那個念頭,換我們變成凡夫,落入生死法,因爲我們的心要清淨,所以清淨法身佛,【從無漏種起現行,】現行就是現世報,現世的種種的念頭或者是果報,叫做起現行,【即從性起修,】注意!在“性”的旁邊寫二個字:平等,你說你要修行,就是要從平等下手,不可以瞧不起人家,不可以譏笑人家,像我以前小時候,小時候,那個可以原諒,讀小學,班上都有講話口齒不清的,我讀書算不錯,我很調皮,看他講話口齒不清的時候,都會學他,老師早!我就說:老師早(師父學口齒不清講話貌)!很糟糕,老師,你好!我就:老師,中邪!老師都被我氣得過來打我的屁股,屁股被揍得很嚴重,我們一位老師姓趙,很老實,他若在上課的時候,拿一根木棍,他不太打人,外省的,很善良,教一教,我就喊:老師!你錯了。他說:好、好,我錯了,我錯了。有時候在唱歌的時候,我唱的調跟人家不一樣,因爲我要顯示我的歌聲不錯,你若聽到唱的那個歌聲跟人家不同那個就是我,所以從小就懂得找口齒不清的人或是這類的,都要泄他的氣,到學佛,很忏悔,哎呀!我怎麼這樣,萬一口齒不清的是我,該怎麼辦,講經:打開《彌陀經》今天我們來講《地藏經》(師父作口齒不清講話貌,衆笑),我講這樣,你們聽得懂嗎?很嚴重,我以前譏笑人家,幸好趕快求忏悔,不然這種果報怎麼辦,講經沒人聽,跑得空無一人,很糟糕,怎麼這麼調皮,誰知道。純無漏清淨種子,清淨法身,所以從性起修,噢!沒有平等,我們要平等,要平等心,【廣修六度萬行,一一行到波羅密彼岸,功德圓滿。成報身佛,複從報起應,】報身佛起這個應身佛,【用妙觀察智,】妙觀察智在第六意識叫做分別心,轉識成智叫做妙觀察,爲什麼妙觀察?如果加幾個字更清楚,妙觀察衆生之機,妙觀察衆生的根器之智,爲什麼妙觀察?他可以觀察衆生的根機深淺,要說什麼法,【觀機逗教,】你看!第六意識轉識成智之後,就像釋迦牟尼佛他不會講無聊的話,不能度,他就不要講,能度,他就對你說法,【用成所作智,】就是前五識,【現身說法,處處教化,則成化身佛,大用現前矣!】在《六祖壇經》,參請機緣第六品,裏面有講,【所以六祖雲:】

   【大圓鏡智性清淨;】我們的第八意識若轉爲大圓鏡智,性清淨就是只要你的心平等你就是清淨,就是平等的清淨;

   再來,【平等性智心無病;】平等性智是第七意識,第七意識是根據第八意識而來的,沒有第八意識哪裏産生第七意識,第七意識的功能就是平等,因爲沒有我法二執,所以平等性,在平等性的旁邊寫:因破我法二執,故入平等性智;

   再來,【妙觀察智見非功;】妙觀察破第六意識的分別、執著,所以得到妙觀察智。見非功這個要注意聽,見非功就是說他不假功用自然形成智慧,見非功就是妙觀察智它可以見一切境界,它不是用分別心,非功的功就是造作,假造作,非功就是不假造作,自然存在,見非功就是妙觀察智這種見就是我們所講的,運作在這個妙用外在的見一切相,怎麼樣?你見一切相,怎麼樣?不執著,用智慧,非功,不假功用,意思就是說本來具足,本來就是具足見非功,意思就是第六意識轉識成智之後,那就是不假功用的自然能夠觀察衆生的根器;

   【成所作智】旁邊寫:前五識,【同圓鏡。】爲什麼同圓鏡智呢?因爲第八意識轉才能夠轉前五識,所以要成佛才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,因爲我們的五官要到成佛,才可以全都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,就是菩薩也沒有辦法,像白毫相光,無見頂相,都沒有,這二個相最難。爲什麼同呢?圓鏡就是大圓鏡智,第八意識,這個前五識必須跟第八意識同時轉,意思就是你成佛轉第八意識,你就成就了前五識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簡單講你面貌若要最莊嚴,你一定要成佛才有辦法,大部分一般而言,菩薩的示現,貌相都會非常莊嚴,但是有時候他爲了教化惡劣的衆生,他會示現阿修羅,羅刹,龍天護法,讓你覺得很難看,也有,但是大部分的菩薩,如果說宿世修行,你一看他的貌相都非常的慈祥;

   【五八六七果因轉,】這個要注意聽,這個“五”跟“八”,五就是前五識,八就是第八意識,這個劃一線,劃一個箭號到“果”這個角度來;然後在“六”、“七”劃一線,就是第六意識跟第七意識,然後劃一個箭號到“因”,這是因地上轉的,意思就是說第六意識你要觀照,第七意識要破這個執著都是在因地心下手,你要轉第八意識,或者是轉前五識,要到果,果就是佛果,意思就是成佛才能夠轉前五識,才能夠轉第八意識,從凡夫一直到菩薩,阿羅漢或者是辟支佛,這個統統在六識跟七識一直在轉而已,包括我們凡夫;

   【但轉其名無實性;】只是轉它的名,爲什麼呢?無實性就是轉識成智,當下就是,迷悟在一念之間,本來就沒有實體的東西,轉識成智,那也不是說識是另外一種東西,智是另外一種東西,分別心叫做識,清淨的心叫做智,清淨心若迷了就叫做意識,若沒有分別心就是清淨心,清淨心就是不分別,這是一體兩面的東西,所以說但轉其名無實性,其實沒有轉,意思就是當下悟道就是,其實沒有轉,哪有轉,多一個轉字,其實是多余的,你轉什麼東西?

   【若于轉處無留情,】如果說我們方便說轉的話,但是不要執著,情就是執,不要執著說我還有一個轉字,若于轉處不留情,就是當我們在轉識成智的時候,還不能加上說我在轉識成智的觀念,不留情,情就是情執,我在…

《地藏本願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與輪回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