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地藏本愿经讲记▪P9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众生都是多余的痛苦,没有人让我们执着,也没有人让我们痛苦,比如说一块金子,金子放在这里,它也不会说:你执着我。没有,一个美女站在前面:哎呀!你爱我一下,你执着我一下,她也没有这样讲,我们就是人不迷人,色不迷人,人自迷,对不对?外境,比如说这个翡翠,或者是这个钻石diamond,那都是我们自己心中一直产生这个执着的念头,烦恼的这个念头(师父很痛心疾首貌),一直使自己的心一直种下无量的有漏的种子,若要这样很简单,你只要放得下贪,放得下嗔恨心,放得下愚痴心,有智慧,了解一切法无所得,无所求,无所住,无所得,无所求,无所住,这样我们就了解有漏马上转成无漏,当下,当下,懂的人跟不懂的人差别很大,我跟诸位讲:懂得转念头,比如说我的兄弟跟人家打架,世间人一定护着兄弟,至于我,我不会这样,我会看情形,我先去了解,了解到底是什么事情,这样我们就不会一下子因为亲情而产生一种执着的烦恼,这样叫做中道,这样无漏的种子就现前,因为平等。我们的兄弟若与人吵架,我们一定说:我们兄弟很有道理。这个也是一种我执,也是有漏,所以这个有漏的种子其实在当下就可以转为无漏的法身,当下而已,为什么当下?你慢慢去体会,我现在起心动念也是这一秒钟这一念,我现在全盘放下也是这一秒钟这一念,佛他也是一个头,双手双脚,祖师大德也是一个头,双手双脚,还不是一样,外形都一样,什么不一样?内在的定力不一样,内在的智慧不一样,处理事情他能够忍下来,你忍受不下,他有办法忍,你没有办法,对不对?差别就在这个心,心态的问题,所以我们为什么有漏呢?烦恼,打得念头死,许汝法身活,稍微布施一点,整天在那里执着,称赞自己,【故又名异熟识,】异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而成熟,异熟,我们在唯识学里面已经都有解释过了,异熟识就是慢慢的成长而熟,异就是变异,熟就是成熟,意思就是你种了因以后这个因慢慢的变,变了以后就会成熟变成果报,你懂意思吗?比如我们种树种下去,这个果树它会酸,经过酸、经过涩,慢慢这个水果就变成甜,异熟识就是慢慢转变成熟的果报,异熟识也就是指第八意识,你种下一切因在第八意识里面,慢慢它就会成长,慢慢就会成熟,福报大去生天,守五戒就当人,有学佛的人往生西方,常常念佛的人会成佛道,明心见性的人十方世界任他前往,【一切种子其结果时,是异时而熟、】异时而熟就是因果不同时,因到果有一段时间,我们种水果也是一样,一开始种下去长龙眼,一小粒不能吃,到后来成熟的时候龙眼很大粒、很甜,异时而熟,经过一段时间而成熟变成果报,【异类而熟、】异就是因跟果有异类、有差别,为什么?我们种下去的因小粒,是苦的,但是到果报是甜的,有时候这个因种下去是大,但是果报变成没有,为什么?风会吹掉,所以这个异类而熟就是因果不同类,因,比如说水果,水果小颗的时候是涩的、是酸的,大颗是甜的,对不对?所以说这个是指因跟果是不同类的,【变异而熟,】就是每一分、每一秒都在成长叫做变异而熟,变异而熟的意思就是因果在无常的推动之下慢慢的完成,就是果报无记性叫做变异而熟,慢慢的会变、成长。【三义立名。】

   【第七识末那识,有念念执我故,将所作的种子,下在八识田中,若无我执,则无人下有漏种子,】所有的有漏都来自于一个无知,就是无明,不知道无我,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切法无我,所以认为有我,事事物物都做种种的身、口、意落入八识田中,将来化作六道轮回的因,【则阿赖耶不藏有漏种子,纯是无漏种,即不名阿赖耶,】意思是阿赖耶识如果没有藏就是转变,将这个有漏的种子转变成无漏,无漏就是智慧,般若的智慧,这样就不可以称为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在含藏识,清净跟染污的和合,现在纯是清净的,就不能叫做阿赖耶,叫做大圆镜智,【而转名如来藏耳,】如来藏就是绝对清净,【所以修行先破我执。】所以要观一切法无常,观一切法无我,一定要了解一切法是无我,我们一定要了解。

   他这一段都在讲唯识学,我们已经上了太多课程,讲过《唯识简介》、《唯识读本》、《唯识二十颂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,《八识规矩颂》,全都讲过了,所以这个对我们研读班的同学而言没有什么困难,但是对初学的他就完全听不懂,连听过唯识都没有的,那就没有办法了。【第六意识,谁人作业呢?乃是第六意识,】我们的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它分别的力量比较大,【心心念念,分别人我是非】什么叫做心心念念、分别?这分别的意思用一个比较强烈的辞言,就是划分得很清楚,没有办法融入同体大悲心,所以就分别,分别心重的人没有办法同体大悲的怜悯他,分别人我是非,我们每样都要赢,我们说我们在保护自己,实在是伤害自己,因为你若一直每天要保护自己,你只是自私自利,这样别人对你会不欣赏,这样你的外缘会全断,善因缘都没有,我们若能牺牲自己,我们了解无我,将一切好的都给众生,都给别人,这样别人会对我们很感恩,我们也不是故意做得让你感恩,因为因果自然就是存在,所以在座诸位你要冷静回去想想看,这是我体会几十年来我要讲的一句话,真正懂得生命享受的人一定要懂得牺牲的道理,有智慧的牺牲,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生命的意义跟快乐,人若不懂“牺牲”两个字,这样你再怎么学佛你都不会快乐,整天观念只想到我,分别“我”,执着“我”,我好就好,别人不好没关系,那你永远不能享受你的生命,我们真正的生命,智慧像虚空般,我们今天已经将自己绑死在我们的眼前,只见眼前的境界,有钱,爱听好话,对不对?要睡好的床,心的精神领域都没有办法扩大来,全都没有办法,你爱享受,下辈子享受好一点的,当猪,因为他的精神领域没有,他只有欲望,欲望就绑死,六道轮回转进去的时候它就会顺从你的习气,好吃懒做,懒惰,懒惰就是猪,爱美,整天打扮得美美的,不用功,整天到外面东奔西跑,这样当什么?当野鸟,鸟又很美,羽毛很漂亮,做凤凰,飞行自在,一个人很残忍就变成虎狼豺豹,因的业感很厉害,一个人若拥有真理,他肯牺牲自己,了解一切世间都是假相,他扩大他的意识领域,他的心态,他所感得的正报、依报就是极乐世界,他现在就活在极乐世界,何以故?心没有分别,心没有高低,唯善无恶。世间人做的叫做行善,祖师大德在做的不是叫做行善,而是叫做行净善,清净之善,差别很大。善事是有漏法,就是布施金钱,懂得布施外在的金钱,布施他的衣服,布施各种东西,这是善;但是祖师大德他控制那个念头让他没有烦恼,他施舍东西出去,那叫做清净之善,这就是无漏,无漏的心这个很重要,非常的重要,所以他达到无漏他就是见平等性。我们念念分别,那就是把自己、你、我划分得很清楚,你是你,我是我,就是像敌人一样的,世间人就是这样子,不是朋友就是敌人,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:佛教徒没有恩也没有怨,心无恩怨,缘有深浅。这一句我们一定要。。。,这是最高超的哲学,做一个佛教徒心不能有恩怨,但是缘有深浅,这个跟我们有缘,多讲二句,这个跟我们无缘,也不可以伤害他,他不是你的敌人,不是像世间人这样,世间人朋友当不成,就是什么?就是当敌人。就像你今天你不做我的女朋友我就杀掉你,你看报纸刊登的,一个人当兵回来,过去他们两个相处得不错,结果他当兵回来变心,你知道吗?他拿什么去?他拿枪去,去做什么?他就说:你为什么不爱我?人会改变,因为他去当兵的时候,女孩子又交到其他的男朋友,拿枪去,被女的妈妈赶,你凭什么讲这种话。开枪,马上开枪,结果妈妈死亡,女的重伤,你看!那一种众生。。。,我就说都是在一念之差,过去有感情是过去的事情,对不对?因缘总是会变的,你今天若学佛,你不敢这么做,缘有深浅,佛教徒没有什么恩跟怨,她今天改变了,当兵二年之后,她改变她的心,这表示无缘,可能我们的条件不够,对不对?男的,我们就冷静,我们自己照镜子看看,人家不要,二年而已就改变,二年有时候还在联络,没多久人家就改变,想想看!是不是我们的体格差不像阿诺斯瓦辛格,还是我们的收入不好,一个月才赚一万二,或是我们的学问不好,或是我们的丑陋,我们自己检讨看看,或是过去我们对人家不好,男的自己要检讨才对,哪有人家不爱你,你就拿枪去,很吓人,真的,我看到报纸:啊!吓死人了。所以世间人说甜蜜,碰到那个对方:Honey!叫得很恶心,Honey就是甜心的意思,My baby,宝贝,都是用那个最亲蜜的,对不对?我告诉你,只要你有佛法,世间法难不倒你的,今天你要跟我交往,这是我的福报,今天你不跟我交往,那我福报不够,我没有办法强求你来爱我或者是怎么样,用这个因缘观,用这个无常法,就算今天让你得到她,她又不欣赏我们,对不对?难道不是这样?因此这个念念分别,分别是非【取舍憎爱,】这个就是生死的问题,在座诸位!你要将你的感情处理得很好,否则的话,杀身之祸随时降临,要注意师父的话,【对违顺境,而造一切善恶之业,由第七识执之为我所,而下在八识心田中,作为生死之因。】

   【前五识者,六识只能内起分别,】什么叫做内起分别呢?就是因为它是配合前五识而起来的,它是接受外在落下来的影子,所以它是负责里面的分别,外面的【不能取境,】就是不能接触到外境,因为第六意识是在内,取境是由前五识,【由前五识,】这个取境就是接触,第六意识它不是接触外在的,它是配合前五识去分别,然后再来放进内在里面的种子,意识的分别,由前面五识,【眼耳鼻舌身,取五尘之境,造身三口四等,善恶业。】

   【所以八识和合,故有人。若人闻佛法,而…

《地藏本愿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教与轮回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