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西,要徹底地觀照,不要感覺很委屈,不要覺得很傷心,這個世界,不值得什麼叫做傷心不傷心,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你,都沒有關系,(師父把撫尺在桌子上一拍:啪!)因爲你還有極樂世界。全世界的人統統對不起你,你還有極樂世界、阿彌陀佛在等著你(我),希望無窮,不須要傷心。
“隨緣執我量爲非”:“緣”就是時空,隨著時空,到那一個地方,都是執著一個“我”。量爲非,它當然是非量,“量爲非”就是非量,因爲本來無我,他執著有一個“我”,他到那裏都錯嘛!所以說:隨著時空、因緣的會合,“我”,執著一個“我”,量爲非,所看到的,都不是真實性的,全世界都是迷惑的。
“八大”就是大隨煩惱有八個,叫做八大。“遍行”就是五個遍行心所。“別境慧”就是別境有五個,別境有五個嘛!別境中的慧心所。八大煩惱,以及五個遍行心所,以及別境五個心所裏面的一個心所:慧心所,跟第七意識相應。以及底下:貪心所、癡心所,我見心所、我慢的心所相應,相隨嘛!
“貪癡我見慢相隨”:老是跟這四大根本煩惱相應。所有的煩惱,你把它列進來,不離開這四個:貪,貪求一切境界;癡,沒有智慧,看不破、放不下;我見,什麼統統都是以自己的立場;我慢,把自己拉得很高,全世界都聽他的,壓抑著別人,來襯托自己的偉大,這種偉大,也就是相對的愚癡,也就是相對的愚癡。你要偉大,大家都偉大。所以,佛悟到最究竟的境界,你們是佛陀心中的衆生,那麼,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。所以,佛教是非常的高超,非常非常的高超。貪癡我見慢相隨。
【講】【“第七識”,梵名“末那”,譯名“意”,爲第六識依,故名“意根”,】“意根”就是意識的根本。所以,第七意識對內,執著第八意識;對外,作爲前六識的依靠。第七意識如同什麼?如同橋梁,從第六意識造的業,然後,通過第七意識執著,搬運到第八意識。從第八意識的種子,透過我執,然後,發號施令,透過第六意識去造業。所以說:它是意根,意識的根本。所以,第七意識有兩種作用,第七意識有兩種作用:對內執著第八意識;對外,作爲第六意識的根本。【此亦名“意識”,“意”即“識”故,“持業釋”也。】“持業釋”就是持續這個業識,這個“釋”就是一種解釋。持業釋,意思就是說:它的意思,是持續我們的業識,因爲我執、法執沒有斷。所以,它繼續,“持”就是繼續,“業”就是業識,它繼續這個業識不斷,所以,生死就不斷,我法執不斷,沒有辦法!【第六意識,是“依主”得名,】第六意識是依主得名,“主”就是根,依照它的依靠得名。【其差別在此。
“第七識”,在“叁境”中,是“真帶質境”,以第七識的“見分”去緣第八識的“見分”,】兩個都是能緣。【即是“以心緣心真帶質”。】這一句:以心緣心真帶質,後面他就講:中間相分兩頭生,這是第七意識。以心緣色似帶質,中間相分一頭生。所以,真帶質是對似帶質境講的;似帶質境是對真帶質境講的。真帶質是因爲心跟心才是我們究竟之處,所以,他講真。帶質就是因爲透過無明,變現一個我相,變現一種障礙,障礙,是真正的障礙的開始,所以是真帶質。那麼似帶質它因爲以心緣色,這個色法就是境界,境界已經是第八意識所變現出來的果報。因心法跟心法的執著微細,而它已經變成粗糙的境界,所以是:以心緣色似帶質,就變成第六意識的一種執著。【在“叁性”中是“無記性”,】因爲它一味的執著,第八意識的見分爲自我,它沒有所謂的善惡的東西。第八意識是無記性,當然第七意識就是無記性,只是加一個有覆跟無覆,因爲第七意識有癡、見、慢、愛,第八意識沒有。【又因爲它有四種煩惱相應——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,所以又叫做“有覆無記”,】“有覆”就是遮蓋了清淨心。【就是說,尚有四種“根本煩惱”蓋覆住它啊!
“情”是指第七識;“本”是指第八識。情是“有情”,本是“根本”,合起來說:就是有情生死的根本;】也就是第七意識是我們的有情,第八意識是根本,所以,有情生死的根本,就是七、八意識的連鎖。所以,【所以叫做“通情本”——雙通七、八兩頭,即是“中間相分兩頭生”。】這個“相分”的上面加一個字:我,中間的我相,中間的我相,這個相分,中間的我相相分。兩頭生,畫一杠,寫個:第七意識的見分,一頭;第八意識的見分,兩頭,從這兩個地方産生。中間的我相這個相分,是由第七意識的見分這一頭,以及第八意識的見分這一頭所産生的,然後旁邊寫個:就像兩根蠟燭,中間重疊的黑影這個比喻,就是這個道理。猶如蠟燭左右重疊的黑影,就是我相的意思,本來實在是沒有。
【“第七識”,它是隨“叁緣”:一、“種子緣”,】每一識都要種子。【二、“根本緣”,】根本緣就是所謂的第八意識,因爲第七意識要執著第八意識嘛!沒有第八意識,怎麼作用呢?【叁、“作意緣”,】動一個念頭,所謂的一念不覺,一定要作意,不作意不能作用的。【而執著第八識爲“一”,】第七意識認爲:我有個一。譬如說:我們這個色身有個一。是不是?有一個個體,有個一。【爲“常”,】我不會死,大家都沒有想到死的問題,有一個“我”的存在,永遠有一個“我”的存在。【爲“遍”,】“我”就是遍一切處,到那裏都有一個“我”。【爲“主宰”】認爲有一個可以控製【的“真”我”,】其實是錯覺,沒有一、沒有常、沒有遍,也沒有一個主宰,以爲有一個真正的一、常、遍、主宰的真我。【其實第八識的“見分”,那裏是“一”,是“常”,是“遍”,是“主宰”的“真”我”呢
】意思就是:【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啊!】同學們!你想想看!每一個人的思想都是錯誤,那你說:構成的這個社會、國家會對嗎?會對嗎?因爲實在是無我的世界,變成有一個執著的我相的家庭、社會、國家,有真正的自我嗎?沒有!所以,我們都是在錯誤的思想裏面,沒有一天是過著真正的生命。【此識“親所緣緣”,即第八識“見分”;】“此識”就是第七意識。第七意識它所攀緣的,也就是第八意識的見分。【此識“親所緣緣”,】第七意識所攀緣的,【即自識“相分”;】因爲已經變現出一個我相出來讓你執著了。意思就是:第七意識已經變出一個我相讓你執著了,是自識的相分。【均“依他起性”,】“依他起”就是因緣生因緣滅。“他”就是條件。依條件而起來的。【無常無主,如幻化法,非實是我。】不是一個真正的我。【以彼“隨緣”,】因爲它是隨緣。【便“執我”故,】便執我故,便執著有一個我。【非“我”執“我”,于境妄計,】不是真正的“我”,而執著一個“我”。【故“量”爲“非”也。】量爲非。
因此,我們如果沒有好好地體悟這個錯覺,我們是一個沒有福報的人。我們在布施的時候,就會執著一個我;甚至于不但不布施,還貪求,貪求外面的東西是我們自己的。世界上最大福報的人是誰?是那一些悟到平等性智的人,大徹大悟的人,是世界上最有福報的人。因爲所有身外的金錢享受,只是想要滿足我們這個欲望。所謂的福報,就是身上的金錢、房子等等這一些,讓我們享受,我們說:我們有福報;但是,如果一個知足的人,就具足了福報,知足,就是大福德因緣的人。我有一碗飯吃,我知足了,比你有一千萬、一億萬,每天困擾得不得了,那是你所獲得不到的啊!當然,這是我們這樣子講,如果他太苦了,也沒有辦法,也沒有辦法去修行。譬如說:師父今天收到信,收到一封信,他那裏面就寫:希望我發起救度衣索匹亞的難民,然後,登高一呼,來做這種工作。這種工作有人在做了。對不對?這種工作有人在做了。那麼,我一生一世所做的工作,不是要這樣,不是做這種工作;我要做的,是要把錄音帶流通到全世界去。這個我很喜歡做,我非常喜歡做這種工作,因爲,法才是我們真正的生命,法才是真正的生命。有人做這個慈善,救度衣索匹亞、蘇丹等等,那麼他們做這種工作。對不對?有那些菩薩在做這種工作。我的願力沒有那麼大,我的願力:希望用法解救衆生,解救衆生。跟有緣的衆生結緣,看他能不能有正知正見,活得快樂一點,活得快樂一點。我有飯吃、有水果吃,再來就是剩下的。對不對?就是救度衆生,不夠,我們慢慢來,慢慢來,慢慢地化緣,沒有關系!
所以說:非我執我,于境妄計,所以,量是爲非。【第七識的心所,只有十八個,“大隨煩惱”八,“遍行”五,“別境”中慧心所一,再加上貪、癡、見、慢四個“根本煩惱”,緊緊相隨著。】
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
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爲染淨衣
“恒審”第七意識永遠在思考。“思量”因爲第七意識是思量,思量識嘛!第六意識是分別識,思量。“我相隨”這個“相隨”就是不停,沒有辦法擺脫,相隨,很麻煩了!二十四個小時,都跟在屁股後面,躲也躲不過,躲也躲不過。所以,我們每一個人,都爲情所困擾,爲情所困擾。就是學佛的人,不到悟的境界,還是爲情所困擾,因爲第七意識的我執不斷嘛!同學們!要徹徹底底地以“無我”的心行于世間,否則的話,苦是必然的。情執,你可以畫一個等號,等于痛苦。情執就是痛苦,一定的道理,你逃不掉的!恒審思量我相隨。
“有情日夜鎮昏迷”:有情,有了這分第七意識的情執;日夜,就是白天跟晚上;鎮昏迷,全部,“鎮”就是沒有例外。這個“鎮”字就是被壓得……我們說:鎮壓,被壓得迷迷糊糊的,被這個我執、我相,恒審思量,壓得迷迷糊糊的。
“四惑”就是癡、見、慢、愛,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,四惑。“八大”就是八大煩惱心所(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昏沈、掉舉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散亂)。“相應起”跟第七意識相應。四惑就是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,以及八大煩惱心所,相應起,相應起…
《八識規矩頌講話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