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八识规矩颂讲话▪P1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西,要彻底地观照,不要感觉很委屈,不要觉得很伤心,这个世界,不值得什么叫做伤心不伤心,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你,都没有关系,(师父把抚尺在桌子上一拍:啪!)因为你还有极乐世界。全世界的人统统对不起你,你还有极乐世界、阿弥陀佛在等著你(我),希望无穷,不须要伤心。

  “随缘执我量为非”:“缘”就是时空,随着时空,到那一个地方,都是执著一个“我”。量为非,它当然是非量,“量为非”就是非量,因为本来无我,他执著有一个“我”,他到那里都错嘛!所以说:随着时空、因缘的会合,“我”,执著一个“我”,量为非,所看到的,都不是真实性的,全世界都是迷惑的。

  “八大”就是大随烦恼有八个,叫做八大。“遍行”就是五个遍行心所。“别境慧”就是别境有五个,别境有五个嘛!别境中的慧心所。八大烦恼,以及五个遍行心所,以及别境五个心所里面的一个心所:慧心所,跟第七意识相应。以及底下:贪心所、痴心所,我见心所、我慢的心所相应,相随嘛!

  “贪痴我见慢相随”:老是跟这四大根本烦恼相应。所有的烦恼,你把它列进来,不离开这四个:贪,贪求一切境界;痴,没有智慧,看不破、放不下;我见,什么统统都是以自己的立场;我慢,把自己拉得很高,全世界都听他的,压抑着别人,来衬托自己的伟大,这种伟大,也就是相对的愚痴,也就是相对的愚痴。你要伟大,大家都伟大。所以,佛悟到最究竟的境界,你们是佛陀心中的众生,那么,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。所以,佛教是非常的高超,非常非常的高超。贪痴我见慢相随。

  【讲】【“第七识”,梵名“末那”,译名“意”,为第六识依,故名“意根”,】“意根”就是意识的根本。所以,第七意识对内,执著第八意识;对外,作为前六识的依靠。第七意识如同什么?如同桥梁,从第六意识造的业,然后,通过第七意识执著,搬运到第八意识。从第八意识的种子,透过我执,然后,发号施令,透过第六意识去造业。所以说:它是意根,意识的根本。所以,第七意识有两种作用,第七意识有两种作用:对内执著第八意识;对外,作为第六意识的根本。【此亦名“意识”,“意”即“识”故,“持业释”也。】“持业释”就是持续这个业识,这个“释”就是一种解释。持业释,意思就是说:它的意思,是持续我们的业识,因为我执、法执没有断。所以,它继续,“持”就是继续,“业”就是业识,它继续这个业识不断,所以,生死就不断,我法执不断,没有办法!【第六意识,是“依主”得名,】第六意识是依主得名,“主”就是根,依照它的依靠得名。【其差别在此。

  “第七识”,在“三境”中,是“真带质境”,以第七识的“见分”去缘第八识的“见分”,】两个都是能缘。【即是“以心缘心真带质”。】这一句:以心缘心真带质,后面他就讲:中间相分两头生,这是第七意识。以心缘色似带质,中间相分一头生。所以,真带质是对似带质境讲的;似带质境是对真带质境讲的。真带质是因为心跟心才是我们究竟之处,所以,他讲真。带质就是因为透过无明,变现一个我相,变现一种障碍,障碍,是真正的障碍的开始,所以是真带质。那么似带质它因为以心缘色,这个色法就是境界,境界已经是第八意识所变现出来的果报。因心法跟心法的执著微细,而它已经变成粗糙的境界,所以是:以心缘色似带质,就变成第六意识的一种执著。【在“三性”中是“无记性”,】因为它一味的执著,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它没有所谓的善恶的东西。第八意识是无记性,当然第七意识就是无记性,只是加一个有覆跟无覆,因为第七意识有痴、见、慢、爱,第八意识没有。【又因为它有四种烦恼相应——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,所以又叫做“有覆无记”,】“有覆”就是遮盖了清净心。【就是说,尚有四种“根本烦恼”盖覆住它啊!

  “情”是指第七识;“本”是指第八识。情是“有情”,本是“根本”,合起来说:就是有情生死的根本;】也就是第七意识是我们的有情,第八意识是根本,所以,有情生死的根本,就是七、八意识的连锁。所以,【所以叫做“通情本”——双通七、八两头,即是“中间相分两头生”。】这个“相分”的上面加一个字:我,中间的我相,中间的我相,这个相分,中间的我相相分。两头生,画一杠,写个:第七意识的见分,一头;第八意识的见分,两头,从这两个地方产生。中间的我相这个相分,是由第七意识的见分这一头,以及第八意识的见分这一头所产生的,然后旁边写个:就像两根蜡烛,中间重叠的黑影这个比喻,就是这个道理。犹如蜡烛左右重叠的黑影,就是我相的意思,本来实在是没有。

  【“第七识”,它是随“三缘”:一、“种子缘”,】每一识都要种子。【二、“根本缘”,】根本缘就是所谓的第八意识,因为第七意识要执著第八意识嘛!没有第八意识,怎么作用呢?【三、“作意缘”,】动一个念头,所谓的一念不觉,一定要作意,不作意不能作用的。【而执著第八识为“一”,】第七意识认为:我有个一。譬如说:我们这个色身有个一。是不是?有一个个体,有个一。【为“常”,】我不会死,大家都没有想到死的问题,有一个“我”的存在,永远有一个“我”的存在。【为“遍”,】“我”就是遍一切处,到那里都有一个“我”。【为“主宰”】认为有一个可以控制【的“真”我”,】其实是错觉,没有一、没有常、没有遍,也没有一个主宰,以为有一个真正的一、常、遍、主宰的真我。【其实第八识的“见分”,那里是“一”,是“常”,是“遍”,是“主宰”的“真”我”呢

  】意思就是:【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啊!】同学们!你想想看!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错误,那你说:构成的这个社会、国家会对吗?会对吗?因为实在是无我的世界,变成有一个执著的我相的家庭、社会、国家,有真正的自我吗?没有!所以,我们都是在错误的思想里面,没有一天是过着真正的生命。【此识“亲所缘缘”,即第八识“见分”;】“此识”就是第七意识。第七意识它所攀缘的,也就是第八意识的见分。【此识“亲所缘缘”,】第七意识所攀缘的,【即自识“相分”;】因为已经变现出一个我相出来让你执著了。意思就是:第七意识已经变出一个我相让你执著了,是自识的相分。【均“依他起性”,】“依他起”就是因缘生因缘灭。“他”就是条件。依条件而起来的。【无常无主,如幻化法,非实是我。】不是一个真正的我。【以彼“随缘”,】因为它是随缘。【便“执我”故,】便执我故,便执著有一个我。【非“我”执“我”,于境妄计,】不是真正的“我”,而执著一个“我”。【故“量”为“非”也。】量为非。

  因此,我们如果没有好好地体悟这个错觉,我们是一个没有福报的人。我们在布施的时候,就会执著一个我;甚至于不但不布施,还贪求,贪求外面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的。世界上最大福报的人是谁?是那一些悟到平等性智的人,大彻大悟的人,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。因为所有身外的金钱享受,只是想要满足我们这个欲望。所谓的福报,就是身上的金钱、房子等等这一些,让我们享受,我们说:我们有福报;但是,如果一个知足的人,就具足了福报,知足,就是大福德因缘的人。我有一碗饭吃,我知足了,比你有一千万、一亿万,每天困扰得不得了,那是你所获得不到的啊!当然,这是我们这样子讲,如果他太苦了,也没有办法,也没有办法去修行。譬如说:师父今天收到信,收到一封信,他那里面就写:希望我发起救度衣索匹亚的难民,然后,登高一呼,来做这种工作。这种工作有人在做了。对不对?这种工作有人在做了。那么,我一生一世所做的工作,不是要这样,不是做这种工作;我要做的,是要把录音带流通到全世界去。这个我很喜欢做,我非常喜欢做这种工作,因为,法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,法才是真正的生命。有人做这个慈善,救度衣索匹亚、苏丹等等,那么他们做这种工作。对不对?有那些菩萨在做这种工作。我的愿力没有那么大,我的愿力:希望用法解救众生,解救众生。跟有缘的众生结缘,看他能不能有正知正见,活得快乐一点,活得快乐一点。我有饭吃、有水果吃,再来就是剩下的。对不对?就是救度众生,不够,我们慢慢来,慢慢来,慢慢地化缘,没有关系!

  所以说:非我执我,于境妄计,所以,量是为非。【第七识的心所,只有十八个,“大随烦恼”八,“遍行”五,“别境”中慧心所一,再加上贪、痴、见、慢四个“根本烦恼”,紧紧相随着。】

  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

  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染净衣

  “恒审”第七意识永远在思考。“思量”因为第七意识是思量,思量识嘛!第六意识是分别识,思量。“我相随”这个“相随”就是不停,没有办法摆脱,相随,很麻烦了!二十四个小时,都跟在屁股后面,躲也躲不过,躲也躲不过。所以,我们每一个人,都为情所困扰,为情所困扰。就是学佛的人,不到悟的境界,还是为情所困扰,因为第七意识的我执不断嘛!同学们!要彻彻底底地以“无我”的心行于世间,否则的话,苦是必然的。情执,你可以画一个等号,等于痛苦。情执就是痛苦,一定的道理,你逃不掉的!恒审思量我相随。

  “有情日夜镇昏迷”:有情,有了这分第七意识的情执;日夜,就是白天跟晚上;镇昏迷,全部,“镇”就是没有例外。这个“镇”字就是被压得……我们说:镇压,被压得迷迷糊糊的,被这个我执、我相,恒审思量,压得迷迷糊糊的。

  “四惑”就是痴、见、慢、爱,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,四惑。“八大”就是八大烦恼心所(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昏沉、掉举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散乱)。“相应起”跟第七意识相应。四惑就是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,以及八大烦恼心所,相应起,相应起…

《八识规矩颂讲话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地藏本愿经讲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