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七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爲,著一個無爲,那麼,這個就無有實際的,就無有實,也沒有一個實在的無爲法,因爲無爲法不可說,也不起如空華,不起如空華。【彼偈不倒,】那個偈頌並沒有顛倒。【此經宗因】這個次序有一點點【顛倒,】顛倒是只是次序變化一下。【此有二量,】二量。【按立量格式,】因爲叁支量有立量的格式。A,【先標舉有法,】B,【次立宗,】C,【再以因解釋宗義,】D,【後設喻以顯宗、因,】來顯示他們的宗旨,宗跟因。【謂之宗、因、喻,叁支比量,無論何法,皆可以比量智釋明,如叁支犯過,則成非量,叁支無過,爲真比量。】真比量用現在的名詞,叫做正確的推論。但是在這裏必須特別說明的,這個叁支量是外道法,它不是正統的佛教,不是正統的佛教。這個宗、因、喻是外道在用的,佛教來引用、暫時借用這個,是爲了讓人類更加的合理來了解佛法,所以,方便引用外道的宗、因、喻。

  在座諸位!如果究竟的禅,它哪能推論呢?怎麼能夠推論呢?在座諸位!禅,真正的禅是不能推論的。

  諸位!如果你們念過大學,念微積分的時候,譬如說你往右邊,這個是X軸,往前面來,畫這個平面,這是Y軸,X軸、Y軸,那麼,這個是Z軸,X plus Y plus或者是Z plus,plus就是正的。如果你往左邊來看,叫做minus X負的,都知道。那麼Y是那邊,負的;Z是底下,這個是minus Z,中間它一定有一個零,zero,中間一定有個零,zero,來定位這是X軸、Y軸、Z軸。那麼,各組的方程式構成像橢圓形,或者是圓形,立體的,立體,X軸、Y軸、Z軸所構成,它就變成立體圖,叁度空間的立體圖。不像平面圖,平面,譬如說你只有X跟Y那麼就是平面;如果是XYZ叁個軸,所構成討論的,那麼就是立體的,像橢圓形,或者是圓形、正方形、長方形,乃至于立體的叁角形,都可以推論出來;這是微積分,微積分就是微分跟積分。那麼中間,現在討論:中間這個零,zero,這個零從哪裏來?你要産生X軸、Y軸跟Z軸,從哪裏來?它一定要從零來推論。零來推論,這個零從哪裏來?這個零就是無中生有而來、是假設而來、是習慣用語而來、全世界都承認而來,這個zero是所有全世界的概念而來,而這個zero本不存在,而人類爲了叁度空間的起源,只好假設一個zero,這個zero叫做本位、定位。譬如說以地球來定位的話,地球來定位的話,那麼,這個天文學上,所畫出來的幾度的空間,全部必需依地球來定位,包括畫出整個銀河系,也是要以地球來定位。可是,如果用太陽來定位,就不是這樣子的了,太陽來定位就不是這樣子。所以這個zero,它在數學裏面講,叫作in case,if 叫做假設的問題。這個假設就是人類的妄想的産物,因爲要解說世界的天地萬化的數學方程式,而不得不去假設一個零,一個零。一個零,才有辦法123456789、-12345678,因爲你一定要假設一個零,這個零在中國佛教裏面講:這個零是不存在的、是無中生有的、是妄想的産物,當體即空,零本身並不可得,它是有爲法、它是數量法,就是錯誤!所以既然零是一種假設的東西、不存在的東西,硬要去推論,全盤都是錯的!知道嗎?

  禅不可思、不可議,不能推論,既現實又超越,既超越又現實,當下就是不可得,不可得中,就是如夢幻泡影,體性本來就是空。所以,用任何的法,都沒有辦法推論到佛性,全世界的數學家,不可能了解佛性;全世界的科學家,都不可能了解佛性,永遠不可能!因爲是對外,種種的數目字,包括銀行家也不可能了解佛性,銀行家每天都是number player,數字遊戲,這個數字裏面就是虛幻、不實在的,在本性裏面,並沒有012345678,零從哪裏來?零從假設來、從無中生有來、從全世界習慣來、從假設、從大家公認來、全世界的概念來,零本身並不存在。

  所以,你所有的叁度空間,也是人類的時空妄想的産物,人類妄想的産物,叫做時間跟空間。那爲了解釋種種的現象,一定要符合,加入這個時間、空間,它才會産生一種解釋法,要不然你怎麼過日子?你怎麼樣有這些種種的科學?那是不是說:數學、科學是不對?不是這個意思,是說這些數據、觀念、知識,讓我們活得更解脫、更方便,沒有這些數學家、科學家,我們活得很不方便。因爲有種種的數據,我們就會造出種種的飛機、電腦,對不對?iPad、 iPhone,要不然你沒有數據,你怎麼造呢?所以,佛法講得最究竟的,是要解脫的內心;而科學、物理學這些解釋的,人類所不能理解的現象界,是讓我們有種種的知識,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。我們不可以變成一個野蠻的人;但是這個知識跟智慧是兩碼事情。所以,諸佛妙理,無關于文字,也無關于學曆,就是這個道理,就是這個道理。

  好!所以,佛法本身,當體即空,並不能推論,也不能用宗、因、喻叁支量來比量、來推測,因爲這個是叫做真比量,叁支量無過,叫做真比量,這個在究竟的禅法來講,立不得!立宗、立因、立比喻,就不是真實的證量境界。不可以裏面。。。說:宗則非宗,因則非因,喻則非喻,因爲它不能說,叫做最高超的,沒有辦法測量的。

  【立量雲:有爲是有法,空爲宗,因雲:緣生故,同喻如幻,異喻如虛空。】這個虛空就是不受緣生的影響,叫做虛空。【有爲之法,有生有滅,不但滅後空,實在當體即空,故空爲宗。因即解釋空之所以,雲因緣所生之法故,因緣和合,虛妄有生,】諸位!我們現在統統叫做虛妄聚在文殊講堂,因爲是因緣故。【因緣別離,虛妄名滅。】等一下講課講完了,大家都走了,叫做虛妄名滅。那麼簡單講:既是虛妄生,就叫做無生,今天我們來聚在文殊講堂聽經聞法,也是無生;就是今天我們離開文殊講堂,文殊講堂從來沒有增減,來無增、去無減。體會到這個就是法性的時候,我們就離一切虛妄的生,離一切虛妄的滅,心就沒有所謂的增,也沒有所謂的減。【既曰虛妄,則空無自體,所以同喻如幻,異喻如虛空。《正脈》雲:“幻法從緣生,幻法空無性;有爲從緣生,有爲空無性。”】簡單講:交光法師的《楞嚴正脈》說:幻法是從因緣所生,因爲幻法是空無自性的。那麼,有爲法也是從因緣生的,有爲法是空無自性的。所以當你證得到空性的時候,你的打水陸,哇!就很有意思了,就知道它在講什麼。

  【無爲無起滅,不實如空華:立量雲:無爲是有法,】無爲是有法,意思就是:仍然有一個無爲法。【不實宗,】因怎麼說呢?【因雲:無起滅故,】因爲本來無爲法是沒有起滅的,沒有起滅,【同喻如空華,】空中本來就沒有花,是你眼睛有毛病,才看出有空中的花。【異喻如真如。】諸位!十方叁世一切佛,由初發心到成等正覺,都是用這二個字修行:恒順“真如”,隨順“真如”修行。【無爲之法,亦複不實爲宗,因對有爲法有起(生也)滅,】739頁,第一行,【立無爲法無起滅故,若無有有爲法,何得有無爲法耶?】所以,對稱法、相待法,這個還是變成相待。【所以同喻如空華,良以空華無有起,空華本不實,】也就是所謂的無生。【無爲無起滅,】所以,【無爲亦不實。】講了無爲,就變成有爲了,變成一個觀念了。【《正脈》雲:末當結雲,識之有爲,與識之無爲,二皆非實。】最後就結了,結論就是說:識、識心的分別是有爲,與識心的所謂的無爲,與識之無爲,二皆非實。簡單講:真如是絕待,不能著一個有爲,更不可立一個無爲,就是這個意思,立一個無爲也不是實在的。【我故曰識性虛妄,猶如空華也。問:“佛破識,何以知其並無爲亦破?”答:“經初佛破識心,破至深處,則曰:現前雖成九次第定,不得漏盡,皆由執此妄想,誤爲真實。”誰謂但破有爲,不破無爲乎?】“誰謂”:怎麼能夠這樣說。誰謂,就怎麼能說只。。。“但”就是只,只破有爲,不破無爲。所以,《楞嚴經》到最後究竟來講,就是如來藏性不立一切法,不著一相,不立一法。

  739頁,中間經文:

  【言妄顯諸真,妄真同二妄;猶非真非真,雲何見所見?】

  解釋一下:言妄顯諸真,講到這個所謂的妄心,那是爲了顯示真心的可貴和存在。那麼這二個既然是相對待、互相襯托的,那麼妄心跟真,其實就是同樣是二妄。爲什麼?那是叫你放下,真心是放下妄,而不是能著一個真。所以,妄對真講,真心也對妄講。所以你講到這個妄,是爲了要顯得真實,這妄心跟真,同樣是二個妄。

  猶非真非真,那個“非”要用二次,猶非真,然後:非非真。那麼,底下的非真就是妄。這裏面無所謂的真,非真;也無所謂的妄。意思就是說:真如本性或者如來藏性,無所謂的一個真,叫做非真;也不能所謂的講到有一個妄,因爲這二個都不存在,才能夠入如來藏性。所以,猶非真非非真,第一個“非”字要用二次,非真就是無所謂的真,也無所謂的妄。所以,真是無爲法,妄就是有爲法,這裏面無所謂的一個真的無爲法,也無所謂一個妄的有爲法。

  雲何見所見,見,第一個見是能見的根,與所見,那是塵,根本不存在有能緣的見分的根,也無所謂外在的塵。更不能說有一個能見的根,或者是所見的塵,所以,雲何見所見?

  整句的貫串起來的意思就是說:我們佛法所講的妄,是爲了要顯示真實、真心,那麼,立一個真心就不對,所以妄心、真心,就同樣變成二種妄。真如的絕對自性是絕待,無所比較,所以,猶非真非真,無所謂的真,一個無爲法,也不能說有一個有爲法,有爲法、無爲法,二個都不立,更雲何說有一個能見的根,和所見的塵呢?破妄是破盡一切妄,不立一切法、一切知、一切相。

  【此追頌根、塵同源。上半偈答難,難雲:權教小乘,率以有爲爲妄,無爲爲真。今何以並無爲,亦斥其不實耶?答雲:言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七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