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,令从耳根一门深入。解六结,越三空。 第七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为,着一个无为,那么,这个就无有实际的,就无有实,也没有一个实在的无为法,因为无为法不可说,也不起如空华,不起如空华。【彼偈不倒,】那个偈颂并没有颠倒。【此经宗因】这个次序有一点点【颠倒,】颠倒是只是次序变化一下。【此有二量,】二量。【按立量格式,】因为三支量有立量的格式。A,【先标举有法,】B,【次立宗,】C,【再以因解释宗义,】D,【后设喻以显宗、因,】来显示他们的宗旨,宗跟因。【谓之宗、因、喻,三支比量,无论何法,皆可以比量智释明,如三支犯过,则成非量,三支无过,为真比量。】真比量用现在的名词,叫做正确的推论。但是在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,这个三支量是外道法,它不是正统的佛教,不是正统的佛教。这个宗、因、喻是外道在用的,佛教来引用、暂时借用这个,是为了让人类更加的合理来了解佛法,所以,方便引用外道的宗、因、喻。

  在座诸位!如果究竟的禅,它哪能推论呢?怎么能够推论呢?在座诸位!禅,真正的禅是不能推论的。

  诸位!如果你们念过大学,念微积分的时候,譬如说你往右边,这个是X轴,往前面来,画这个平面,这是Y轴,X轴、Y轴,那么,这个是Z轴,X plus Y plus或者是Z plus,plus就是正的。如果你往左边来看,叫做minus X负的,都知道。那么Y是那边,负的;Z是底下,这个是minus Z,中间它一定有一个零,zero,中间一定有个零,zero,来定位这是X轴、Y轴、Z轴。那么,各组的方程式构成像椭圆形,或者是圆形,立体的,立体,X轴、Y轴、Z轴所构成,它就变成立体图,三度空间的立体图。不像平面图,平面,譬如说你只有X跟Y那么就是平面;如果是XYZ三个轴,所构成讨论的,那么就是立体的,像椭圆形,或者是圆形、正方形、长方形,乃至于立体的三角形,都可以推论出来;这是微积分,微积分就是微分跟积分。那么中间,现在讨论:中间这个零,zero,这个零从哪里来?你要产生X轴、Y轴跟Z轴,从哪里来?它一定要从零来推论。零来推论,这个零从哪里来?这个零就是无中生有而来、是假设而来、是习惯用语而来、全世界都承认而来,这个zero是所有全世界的概念而来,而这个zero本不存在,而人类为了三度空间的起源,只好假设一个zero,这个zero叫做本位、定位。譬如说以地球来定位的话,地球来定位的话,那么,这个天文学上,所画出来的几度的空间,全部必需依地球来定位,包括画出整个银河系,也是要以地球来定位。可是,如果用太阳来定位,就不是这样子的了,太阳来定位就不是这样子。所以这个zero,它在数学里面讲,叫作in case,if 叫做假设的问题。这个假设就是人类的妄想的产物,因为要解说世界的天地万化的数学方程式,而不得不去假设一个零,一个零。一个零,才有办法123456789、-12345678,因为你一定要假设一个零,这个零在中国佛教里面讲:这个零是不存在的、是无中生有的、是妄想的产物,当体即空,零本身并不可得,它是有为法、它是数量法,就是错误!所以既然零是一种假设的东西、不存在的东西,硬要去推论,全盘都是错的!知道吗?

  禅不可思、不可议,不能推论,既现实又超越,既超越又现实,当下就是不可得,不可得中,就是如梦幻泡影,体性本来就是空。所以,用任何的法,都没有办法推论到佛性,全世界的数学家,不可能了解佛性;全世界的科学家,都不可能了解佛性,永远不可能!因为是对外,种种的数目字,包括银行家也不可能了解佛性,银行家每天都是number player,数字游戏,这个数字里面就是虚幻、不实在的,在本性里面,并没有012345678,零从哪里来?零从假设来、从无中生有来、从全世界习惯来、从假设、从大家公认来、全世界的概念来,零本身并不存在。

  所以,你所有的三度空间,也是人类的时空妄想的产物,人类妄想的产物,叫做时间跟空间。那为了解释种种的现象,一定要符合,加入这个时间、空间,它才会产生一种解释法,要不然你怎么过日子?你怎么样有这些种种的科学?那是不是说:数学、科学是不对?不是这个意思,是说这些数据、观念、知识,让我们活得更解脱、更方便,没有这些数学家、科学家,我们活得很不方便。因为有种种的数据,我们就会造出种种的飞机、电脑,对不对?iPad、 iPhone,要不然你没有数据,你怎么造呢?所以,佛法讲得最究竟的,是要解脱的内心;而科学、物理学这些解释的,人类所不能理解的现象界,是让我们有种种的知识,让我们过更好的生活。我们不可以变成一个野蛮的人;但是这个知识跟智慧是两码事情。所以,诸佛妙理,无关于文字,也无关于学历,就是这个道理,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好!所以,佛法本身,当体即空,并不能推论,也不能用宗、因、喻三支量来比量、来推测,因为这个是叫做真比量,三支量无过,叫做真比量,这个在究竟的禅法来讲,立不得!立宗、立因、立比喻,就不是真实的证量境界。不可以里面。。。说:宗则非宗,因则非因,喻则非喻,因为它不能说,叫做最高超的,没有办法测量的。

  【立量云:有为是有法,空为宗,因云:缘生故,同喻如幻,异喻如虚空。】这个虚空就是不受缘生的影响,叫做虚空。【有为之法,有生有灭,不但灭后空,实在当体即空,故空为宗。因即解释空之所以,云因缘所生之法故,因缘和合,虚妄有生,】诸位!我们现在统统叫做虚妄聚在文殊讲堂,因为是因缘故。【因缘别离,虚妄名灭。】等一下讲课讲完了,大家都走了,叫做虚妄名灭。那么简单讲:既是虚妄生,就叫做无生,今天我们来聚在文殊讲堂听经闻法,也是无生;就是今天我们离开文殊讲堂,文殊讲堂从来没有增减,来无增、去无减。体会到这个就是法性的时候,我们就离一切虚妄的生,离一切虚妄的灭,心就没有所谓的增,也没有所谓的减。【既曰虚妄,则空无自体,所以同喻如幻,异喻如虚空。《正脉》云:“幻法从缘生,幻法空无性;有为从缘生,有为空无性。”】简单讲:交光法师的《楞严正脉》说:幻法是从因缘所生,因为幻法是空无自性的。那么,有为法也是从因缘生的,有为法是空无自性的。所以当你证得到空性的时候,你的打水陆,哇!就很有意思了,就知道它在讲什么。

  【无为无起灭,不实如空华:立量云:无为是有法,】无为是有法,意思就是:仍然有一个无为法。【不实宗,】因怎么说呢?【因云:无起灭故,】因为本来无为法是没有起灭的,没有起灭,【同喻如空华,】空中本来就没有花,是你眼睛有毛病,才看出有空中的花。【异喻如真如。】诸位!十方三世一切佛,由初发心到成等正觉,都是用这二个字修行:恒顺“真如”,随顺“真如”修行。【无为之法,亦复不实为宗,因对有为法有起(生也)灭,】739页,第一行,【立无为法无起灭故,若无有有为法,何得有无为法耶?】所以,对称法、相待法,这个还是变成相待。【所以同喻如空华,良以空华无有起,空华本不实,】也就是所谓的无生。【无为无起灭,】所以,【无为亦不实。】讲了无为,就变成有为了,变成一个观念了。【《正脉》云:末当结云,识之有为,与识之无为,二皆非实。】最后就结了,结论就是说:识、识心的分别是有为,与识心的所谓的无为,与识之无为,二皆非实。简单讲:真如是绝待,不能着一个有为,更不可立一个无为,就是这个意思,立一个无为也不是实在的。【我故曰识性虚妄,犹如空华也。问:“佛破识,何以知其并无为亦破?”答:“经初佛破识心,破至深处,则曰:现前虽成九次第定,不得漏尽,皆由执此妄想,误为真实。”谁谓但破有为,不破无为乎?】“谁谓”:怎么能够这样说。谁谓,就怎么能说只。。。“但”就是只,只破有为,不破无为。所以,《楞严经》到最后究竟来讲,就是如来藏性不立一切法,不着一相,不立一法。

  739页,中间经文:

  【言妄显诸真,妄真同二妄;犹非真非真,云何见所见?】

  解释一下:言妄显诸真,讲到这个所谓的妄心,那是为了显示真心的可贵和存在。那么这二个既然是相对待、互相衬托的,那么妄心跟真,其实就是同样是二妄。为什么?那是叫你放下,真心是放下妄,而不是能着一个真。所以,妄对真讲,真心也对妄讲。所以你讲到这个妄,是为了要显得真实,这妄心跟真,同样是二个妄。

  犹非真非真,那个“非”要用二次,犹非真,然后:非非真。那么,底下的非真就是妄。这里面无所谓的真,非真;也无所谓的妄。意思就是说:真如本性或者如来藏性,无所谓的一个真,叫做非真;也不能所谓的讲到有一个妄,因为这二个都不存在,才能够入如来藏性。所以,犹非真非非真,第一个“非”字要用二次,非真就是无所谓的真,也无所谓的妄。所以,真是无为法,妄就是有为法,这里面无所谓的一个真的无为法,也无所谓一个妄的有为法。

  云何见所见,见,第一个见是能见的根,与所见,那是尘,根本不存在有能缘的见分的根,也无所谓外在的尘。更不能说有一个能见的根,或者是所见的尘,所以,云何见所见?

  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:我们佛法所讲的妄,是为了要显示真实、真心,那么,立一个真心就不对,所以妄心、真心,就同样变成二种妄。真如的绝对自性是绝待,无所比较,所以,犹非真非真,无所谓的真,一个无为法,也不能说有一个有为法,有为法、无为法,二个都不立,更云何说有一个能见的根,和所见的尘呢?破妄是破尽一切妄,不立一切法、一切知、一切相。

  【此追颂根、尘同源。上半偈答难,难云:权教小乘,率以有为为妄,无为为真。今何以并无为,亦斥其不实耶?答云:言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,令从耳根一门深入。解六结,越三空。 第七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