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 寅初 驗夢不昧 二 決定性常 今初】
【如重睡人,眠熟床枕。其家有人,于彼睡時,搗練舂米,其人夢中,聞舂搗聲,別作他物:或爲擊鼓,或爲撞鍾,即于夢時,自怪其鍾,爲木石響。】
如重睡人,一個人睡得像死人一樣的。如重睡人,眠熟床枕,睡得很熟,有的人就打呼的聲音:呼~~咻~~呼~~就是譬如(睡)很熟很熟的人,眠熟床枕。其家有人,于彼睡時,搗練舂米,這個“搗”,古時候人洗衣,在石上槌打,這個“搗”就是槌打,槌打就是捶的意思。你看過影片,古人在洗衣服的時候,她就是這樣,在砧板上洗衣,就是這樣子。這個“練”,一般就是指白練,就是潔白柔軟的熟絹叫做練;或者是把生絹煮熟,使它潔白。有的要用煮的,衣服就知道,有的要用煮的,小時候就看師媽煮過了,有一些衣服,把生絹煮熟,使它潔白;然後潔白柔軟的熟絹也叫做白練,叫做搗練。簡單講就是:要洗衣服讓它更潔白,“搗”就是槌打。那麼舂米,在這個石臼,舂米器那個臼,在這個石臼中,將谷啊、殼啊搗掉,以成其米。我們大家,住農家人都知道,以前沒有像這麼發達的機器,稻米長成了要去掉殼,叫做舂米。是不是?其人在夢中,聞舂搗聲,這個“舂”就是舂米;“搗”就是搗衣、搗練,聲。那麼就自己加以別作他物,就是意識會轉換外面的境界進來,把它變成了自己想像的東西,把它誤認爲外面正在擊鼓,因爲他在熟睡,以爲外面是在擊鼓了,或者是在撞鍾了。然後在夢的時候,聽到的不是真實的,人家其實是搗練跟舂米,他聽到的是鍾鼓的聲音,就在夢境裏面,自怪其鍾爲木(聲),咦!這個鍾聲聽起來應該是铿~~~怎麼會是叩叩叩?怪鍾聲爲木聲,就是杵。然後這個石頭呢?怪這個鼓聲,怎麼會?鼓應該咚~~~怎麼叩叩叩,像石頭的聲音?怪鼓聲爲石響;因爲底下放砧板嘛!砧板,洗衣在石頭上槌打,就是砧板。砧板,爲木石響,所以,怪鍾聲就像木響,怪這個鼓聲爲石頭響。
解釋一下:就像重熟睡的人,他眠熟在床枕,他家裏有人在他正睡得熟的時候,正在搗練洗衣、正在舂米去殼,這個人在夢中聽到舂米聲、搗衣聲,別作他物,把這個擊鼓或撞鍾,變成自己想像的聲音,即于夢中,又怪外面的聲音說:咦?這個怪鍾聲爲什麼是木響?怪這個鼓聲爲什麼是石響?石頭的響。所以外面的音,變成自己裏面想像的音,差距又很大。
【此科與上科,同驗聞性常住,意有差別,不可不知。上科有聲驗之于動,聞性不生;無聲驗之于靜,聞性不滅,不生不滅,聞性常住。此科引夢爲驗,】這個就更深一層。【是動靜雙離,根塵並舍,】這八個字要畫雙紅線,如果你想見性,就是這個:動靜雙離,根塵並舍,就是這一段深含的意義。【較前更深。】修行八個字掌握住了,我一直叫你:抓住重點,抓住重點,就是抓住這個。【如重睡人,非輕睡者,眠熟即重睡,身依床枕,其家有人,于彼睡眠熟時;搗練槌布也,】“槌”就是打擊。【舂米碓米也。】舂米用的器具,舂米、碓米。那個正在睡覺,而且睡得很熟的人,(【其重睡人,】)【聞舂米杵聲,】“杵”就是木槌,杵,用木槌撞擊。【聞搗練砧聲,】就是搗衣的石頭。【夢中別作他物之聲,或爲擊鼓聲,或爲撞鍾聲,此中能聞砧杵聲,是聞性功能;別作他物,是夢中獨頭,】所以自己會變化。因此我就告訴你:十個人有十個人的思想;十個人有十種的夢,看到同樣一種東西;可是夢境卻不同。是夢中獨頭,獨頭,就是不借境單獨起來,叫做獨頭意識。【分別夢外之境,誤作鍾鼓之聲;即于夢時,自怪其鍾,爲木石響,此亦夢中獨頭,展轉計度,怪鍾聲爲木響,杵也;】杵,這其實是舂米之杵,【怪鼓聲爲石響,】其實是【砧也;】洗衣的砧板。【分別錯誤,均屬意識,不關聞性之事。】
好!底下,721頁,倒數第叁行,經文:
【于時忽寤,遄知舂音。自告家人,我正夢時,惑此舂音,將爲鼓響。】
那個時候,忽寤,忽然醒過來,“遄”就是很快的,一醒過來便知道舂音,這是舂音,自己告訴自己家人:我正在作夢的時候,惑此舂音,將爲鼓響。人一醒過來就不一樣了;學佛一醒過來,見性了,那麼,生命就完全不同。在迷的衆生就會像這樣子,還迷這個、迷那個,迷此迷彼,一醒過來就無此無彼了。
【忽寤:忽然夢醒。遄者速也,一醒即知是舂搗音。自告家人,我正在夢時,惑此舂搗聲,將爲鍾鼓響。上夢中怪鍾,醒時說鼓,語乃互影,故須雙舉。上驗夢中,聞性不昧,下乃決定,根性常住。】
722頁,【寅二 決定性常】
【阿難,是夢中人,豈憶靜搖,開閉通塞?其形雖寐,聞性不昏。】
說:阿難!在熟睡的這個夢中人,豈憶,他怎麼會注意一些外塵,所謂的靜的外塵跟動?“搖”就是動;靜,因爲塵有靜、動嘛!在夢中人,耳根根本就沒有去攀緣外塵,他怎麼會去注意一些外塵的靜或者是動?那麼,開閉、通塞是指耳根,以肉耳之根的開閉或者通塞,就是關跟閉,它根本就不關于外塵,也不關于根。就是上面:豈憶靜搖,開閉通塞?簡單講就是:無關于外面的塵、無關于根。其形雖寐,其形雖寐就是:一個人睡覺睡得像死人一樣,根塵並舍的時候,叫做其形雖寐。對不對?睡覺的時候,根塵並舍,但是聞性不昏,但是聽到外面的聲音,還起作用,卻永遠不會昏。爲什麼?他只是把它變化,外面的舂搗聲,或者是洗衣聲,自己就靠獨頭意識來想像。一個人在睡得熟睡的時候,根塵並舍的時候,你看,他的聞性還是不昏,永遠不會昏。
這證明說:人死後,靈魂。。。用“靈魂”方便說啦!人死後,靈魂是決定存在的,這個時候就很注意了,這就證明因果逃不掉的,因果逃不掉的!死後靈魂既然存在,那麼活著的時候,就要多做一些善事,多念念佛,要好好的學佛,好好的做一個佛弟子,因爲還有下輩子,那麼這一輩子就要戰戰兢兢,好好的過了。
【是夢中重睡之人,在睡之時,豈憶想塵之動靜耶?搖即動也。以睡夢之人,舉身皆忘,又豈憶想肉耳之根,開閉通塞耶?是則根塵並舍,聞性常存,其形雖寐,聞性不昏,堪爲明驗,雲何汝自疑聞性斷滅,反謂我非實語耶?我前所謂,離動離靜,元無聽質者,乃謂離卻動靜二塵,本無黏湛發聽,聽精映聲,卷聲成根,聽聞體質。但雲無此聚聞于耳之聽質,並非無有廓周法界之聞性,汝多聞之人,何乃循名昧義于此!】
底下,
【縱汝形銷,命光遷謝,此性雲何,爲汝銷滅?】
這證明有叁世,文字很簡單。就算你今天有一天會死亡,命光遷謝了,那麼,這個我們不生滅的性、如來藏性,又哪裏會跟著你的身體的死亡而消滅呢?對不對?就是我們的靈性是不滅的,證明有叁世了。
所以,佛陀告訴我們:學佛的人,甯可著有如須彌山,不可著空如芥子許。著空,有時候會誤認爲斷滅,是不是?所以,開悟見性的人,更遵守因果的法則,更怕因果!爲什麼?因爲他要好的環境才能顯現出來嘛,好的環境顯現出來。
好!你今天去造惡業,譬如說你還沒有學佛,你不知道要做善, 一氣之下把別人撞昏了,別人撞成植物人,這麼嚴重!好了!你這輩子沒學佛,好!下輩子你有因緣,碰到一點善根,怎麼樣?學佛了。學佛以後呢?換人家,因果反過來,換人家開車撞你,換你變植物人,躺在那邊,因果報應就是絲毫不爽,換你撞到了,被人家撞了!好!那你已經開始學佛了,可是你躺在加護病房,躺在那邊爬不起來。這個就告訴大家:諸法如幻,因果不滅的!所以,你一定要守住這個因果,讓這個身體、心靈,得以有一個好的環境依靠,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,出生在有正知正見的家庭。還要這個色身不能出現任何的狀況,出現任何的狀況,這個沒辦法學佛的,沒辦法學佛的!
有一個學佛的人,他家就住在一個沒有自來水的地方,結果每天都鑿井,鑿井,喝久了以後,全身一直發抖一直發抖。。。重金屬中毒,重金屬中毒!這個人有學佛,重金屬中毒,一直發抖,臉一直發黑一直發黑。。。腳一直潰爛一直潰爛。。。這就是福報不夠,雖然學佛,可是善根是有,福德不夠、因緣也不夠。所以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你沒有具足沒有辦法!所以,你不要小看那個惡因,小看那個惡因,一點點的錯誤,就會導致你將來修學佛道,成爲最大的障礙,最大的障礙!
如果人家要來,已經發心出家了,要發心出家了。好!這個人沒有正信,沒有正信,而這個人剛好去問說:這個年輕人有出家的因緣,他不講好話,他碰到了惡因緣,碰到了就:喂!你覺得出家怎麼樣?我看出家人還好啦,普普通通,平平凡凡啦!嗯嗯啊啊的帶過去,讓這個人對出家人失去信心,這個人本來要剃度,要走修行路線,好!就因爲這樣子,斷了法身。他有出家的因緣啊,統統具足了;但是,碰到了惡知識!好!你小心喔!你小心,換你下一輩子再轉世的時候再來,換你要進來佛門出家,那困難重重,困難重重!把人拉到外道去的時候,一個人把人拉到不正法的外道那個道場去,包括這個,重大的因果!你譬如說這個正法的道場;可是你硬是把人拉到不正法的道場,你下輩子要進入正法的道場,就困難重重!已經因緣都具足了,又牽走了;因緣又具足了,“我帶你去文殊講堂聽經聞法。”因緣又不具足了,他怎麼樣子就是搭不上線!這個就是因果非常可怕,絲毫的因果你都逃不掉的!所以障礙人家學佛是很可怕的,人家好好的在正法道場,把他牽引到變成外道,惡知見、邪見,那完了!你種了這個惡因了,將來你要修行、要走正路,會有重重的障礙。那有善根的人不一樣,你如果宿世,像大家今天坐在這個臺下,你宿世擁護正法,那不一樣,你生生世世贊歎佛、贊歎法、贊歎僧,我告訴你:你今天被人家牽到十萬八千裏的美國、幾萬裏的美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