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 寅初 验梦不昧 二 决定性常 今初】
【如重睡人,眠熟床枕。其家有人,于彼睡时,捣练舂米,其人梦中,闻舂捣声,别作他物:或为击鼓,或为撞钟,即于梦时,自怪其钟,为木石响。】
如重睡人,一个人睡得像死人一样的。如重睡人,眠熟床枕,睡得很熟,有的人就打呼的声音:呼~~咻~~呼~~就是譬如(睡)很熟很熟的人,眠熟床枕。其家有人,于彼睡时,捣练舂米,这个“捣”,古时候人洗衣,在石上槌打,这个“捣”就是槌打,槌打就是捶的意思。你看过影片,古人在洗衣服的时候,她就是这样,在砧板上洗衣,就是这样子。这个“练”,一般就是指白练,就是洁白柔软的熟绢叫做练;或者是把生绢煮熟,使它洁白。有的要用煮的,衣服就知道,有的要用煮的,小时候就看师妈煮过了,有一些衣服,把生绢煮熟,使它洁白;然后洁白柔软的熟绢也叫做白练,叫做捣练。简单讲就是:要洗衣服让它更洁白,“捣”就是槌打。那么舂米,在这个石臼,舂米器那个臼,在这个石臼中,将谷啊、壳啊捣掉,以成其米。我们大家,住农家人都知道,以前没有像这么发达的机器,稻米长成了要去掉壳,叫做舂米。是不是?其人在梦中,闻舂捣声,这个“舂”就是舂米;“捣”就是捣衣、捣练,声。那么就自己加以别作他物,就是意识会转换外面的境界进来,把它变成了自己想像的东西,把它误认为外面正在击鼓,因为他在熟睡,以为外面是在击鼓了,或者是在撞钟了。然后在梦的时候,听到的不是真实的,人家其实是捣练跟舂米,他听到的是钟鼓的声音,就在梦境里面,自怪其钟为木(声),咦!这个钟声听起来应该是铿~~~怎么会是叩叩叩?怪钟声为木声,就是杵。然后这个石头呢?怪这个鼓声,怎么会?鼓应该咚~~~怎么叩叩叩,像石头的声音?怪鼓声为石响;因为底下放砧板嘛!砧板,洗衣在石头上槌打,就是砧板。砧板,为木石响,所以,怪钟声就像木响,怪这个鼓声为石头响。
解释一下:就像重熟睡的人,他眠熟在床枕,他家里有人在他正睡得熟的时候,正在捣练洗衣、正在舂米去壳,这个人在梦中听到舂米声、捣衣声,别作他物,把这个击鼓或撞钟,变成自己想像的声音,即于梦中,又怪外面的声音说:咦?这个怪钟声为什么是木响?怪这个鼓声为什么是石响?石头的响。所以外面的音,变成自己里面想像的音,差距又很大。
【此科与上科,同验闻性常住,意有差别,不可不知。上科有声验之于动,闻性不生;无声验之于静,闻性不灭,不生不灭,闻性常住。此科引梦为验,】这个就更深一层。【是动静双离,根尘并舍,】这八个字要画双红线,如果你想见性,就是这个:动静双离,根尘并舍,就是这一段深含的意义。【较前更深。】修行八个字掌握住了,我一直叫你:抓住重点,抓住重点,就是抓住这个。【如重睡人,非轻睡者,眠熟即重睡,身依床枕,其家有人,于彼睡眠熟时;捣练槌布也,】“槌”就是打击。【舂米碓米也。】舂米用的器具,舂米、碓米。那个正在睡觉,而且睡得很熟的人,(【其重睡人,】)【闻舂米杵声,】“杵”就是木槌,杵,用木槌撞击。【闻捣练砧声,】就是捣衣的石头。【梦中别作他物之声,或为击鼓声,或为撞钟声,此中能闻砧杵声,是闻性功能;别作他物,是梦中独头,】所以自己会变化。因此我就告诉你:十个人有十个人的思想;十个人有十种的梦,看到同样一种东西;可是梦境却不同。是梦中独头,独头,就是不借境单独起来,叫做独头意识。【分别梦外之境,误作钟鼓之声;即于梦时,自怪其钟,为木石响,此亦梦中独头,展转计度,怪钟声为木响,杵也;】杵,这其实是舂米之杵,【怪鼓声为石响,】其实是【砧也;】洗衣的砧板。【分别错误,均属意识,不关闻性之事。】
好!底下,721页,倒数第三行,经文:
【于时忽寤,遄知舂音。自告家人,我正梦时,惑此舂音,将为鼓响。】
那个时候,忽寤,忽然醒过来,“遄”就是很快的,一醒过来便知道舂音,这是舂音,自己告诉自己家人:我正在作梦的时候,惑此舂音,将为鼓响。人一醒过来就不一样了;学佛一醒过来,见性了,那么,生命就完全不同。在迷的众生就会像这样子,还迷这个、迷那个,迷此迷彼,一醒过来就无此无彼了。
【忽寤:忽然梦醒。遄者速也,一醒即知是舂捣音。自告家人,我正在梦时,惑此舂捣声,将为钟鼓响。上梦中怪钟,醒时说鼓,语乃互影,故须双举。上验梦中,闻性不昧,下乃决定,根性常住。】
722页,【寅二 决定性常】
【阿难,是梦中人,岂忆静摇,开闭通塞?其形虽寐,闻性不昏。】
说:阿难!在熟睡的这个梦中人,岂忆,他怎么会注意一些外尘,所谓的静的外尘跟动?“摇”就是动;静,因为尘有静、动嘛!在梦中人,耳根根本就没有去攀缘外尘,他怎么会去注意一些外尘的静或者是动?那么,开闭、通塞是指耳根,以肉耳之根的开闭或者通塞,就是关跟闭,它根本就不关于外尘,也不关于根。就是上面:岂忆静摇,开闭通塞?简单讲就是:无关于外面的尘、无关于根。其形虽寐,其形虽寐就是:一个人睡觉睡得像死人一样,根尘并舍的时候,叫做其形虽寐。对不对?睡觉的时候,根尘并舍,但是闻性不昏,但是听到外面的声音,还起作用,却永远不会昏。为什么?他只是把它变化,外面的舂捣声,或者是洗衣声,自己就靠独头意识来想像。一个人在睡得熟睡的时候,根尘并舍的时候,你看,他的闻性还是不昏,永远不会昏。
这证明说:人死后,灵魂。。。用“灵魂”方便说啦!人死后,灵魂是决定存在的,这个时候就很注意了,这就证明因果逃不掉的,因果逃不掉的!死后灵魂既然存在,那么活着的时候,就要多做一些善事,多念念佛,要好好的学佛,好好的做一个佛弟子,因为还有下辈子,那么这一辈子就要战战兢兢,好好的过了。
【是梦中重睡之人,在睡之时,岂忆想尘之动静耶?摇即动也。以睡梦之人,举身皆忘,又岂忆想肉耳之根,开闭通塞耶?是则根尘并舍,闻性常存,其形虽寐,闻性不昏,堪为明验,云何汝自疑闻性断灭,反谓我非实语耶?我前所谓,离动离静,元无听质者,乃谓离却动静二尘,本无黏湛发听,听精映声,卷声成根,听闻体质。但云无此聚闻于耳之听质,并非无有廓周法界之闻性,汝多闻之人,何乃循名昧义于此!】
底下,
【纵汝形销,命光迁谢,此性云何,为汝销灭?】
这证明有三世,文字很简单。就算你今天有一天会死亡,命光迁谢了,那么,这个我们不生灭的性、如来藏性,又哪里会跟着你的身体的死亡而消灭呢?对不对?就是我们的灵性是不灭的,证明有三世了。
所以,佛陀告诉我们:学佛的人,宁可着有如须弥山,不可着空如芥子许。着空,有时候会误认为断灭,是不是?所以,开悟见性的人,更遵守因果的法则,更怕因果!为什么?因为他要好的环境才能显现出来嘛,好的环境显现出来。
好!你今天去造恶业,譬如说你还没有学佛,你不知道要做善, 一气之下把别人撞昏了,别人撞成植物人,这么严重!好了!你这辈子没学佛,好!下辈子你有因缘,碰到一点善根,怎么样?学佛了。学佛以后呢?换人家,因果反过来,换人家开车撞你,换你变植物人,躺在那边,因果报应就是丝毫不爽,换你撞到了,被人家撞了!好!那你已经开始学佛了,可是你躺在加护病房,躺在那边爬不起来。这个就告诉大家:诸法如幻,因果不灭的!所以,你一定要守住这个因果,让这个身体、心灵,得以有一个好的环境依靠,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,出生在有正知正见的家庭。还要这个色身不能出现任何的状况,出现任何的状况,这个没办法学佛的,没办法学佛的!
有一个学佛的人,他家就住在一个没有自来水的地方,结果每天都凿井,凿井,喝久了以后,全身一直发抖一直发抖。。。重金属中毒,重金属中毒!这个人有学佛,重金属中毒,一直发抖,脸一直发黑一直发黑。。。脚一直溃烂一直溃烂。。。这就是福报不够,虽然学佛,可是善根是有,福德不够、因缘也不够。所以,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你没有具足没有办法!所以,你不要小看那个恶因,小看那个恶因,一点点的错误,就会导致你将来修学佛道,成为最大的障碍,最大的障碍!
如果人家要来,已经发心出家了,要发心出家了。好!这个人没有正信,没有正信,而这个人刚好去问说:这个年轻人有出家的因缘,他不讲好话,他碰到了恶因缘,碰到了就:喂!你觉得出家怎么样?我看出家人还好啦,普普通通,平平凡凡啦!嗯嗯啊啊的带过去,让这个人对出家人失去信心,这个人本来要剃度,要走修行路线,好!就因为这样子,断了法身。他有出家的因缘啊,统统具足了;但是,碰到了恶知识!好!你小心喔!你小心,换你下一辈子再转世的时候再来,换你要进来佛门出家,那困难重重,困难重重!把人拉到外道去的时候,一个人把人拉到不正法的外道那个道场去,包括这个,重大的因果!你譬如说这个正法的道场;可是你硬是把人拉到不正法的道场,你下辈子要进入正法的道场,就困难重重!已经因缘都具足了,又牵走了;因缘又具足了,“我带你去文殊讲堂听经闻法。”因缘又不具足了,他怎么样子就是搭不上线!这个就是因果非常可怕,丝毫的因果你都逃不掉的!所以障碍人家学佛是很可怕的,人家好好的在正法道场,把他牵引到变成外道,恶知见、邪见,那完了!你种了这个恶因了,将来你要修行、要走正路,会有重重的障碍。那有善根的人不一样,你如果宿世,像大家今天坐在这个台下,你宿世拥护正法,那不一样,你生生世世赞叹佛、赞叹法、赞叹僧,我告诉你:你今天被人家牵到十万八千里的美国、几万里的美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,令从耳根一门深入。解六结,越三空。 第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