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四(下)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真如自性,再來就是見精。見精本來是一,好!分成眼——見精、聞精、嗅精、嘗精、觸精、知精,見、聞、嗅、嘗、觸、知,變成六精;元是一精明,這個一精明帶有少分妄的見精。

  見精又分六個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

  好!這個眼睛對外塵——明跟暗,這個眼睛又分二個,內叫做淨色根。現在這個講眼睛,這個叫做淨色根、勝義根,這個叫做浮塵根,可是這個二個是同時依靠的,有眼睛就有眼睛神經系統,有耳根就有耳根神經系統,就是這樣子。

  好!再來,再來就面對外塵了,外面塵、外塵。

  好!它的次序就是這樣子,上面,在無量劫來,明、暗投射,真如變成見精;見精變成六精;六精攬四大——地、水、火、風,變成勝義根跟浮塵根;勝義根、浮塵根往外一直攀緣,明、暗、動、靜,六根開始一直攀緣,往外,一直往外,就是這樣子的。

  所以它這個次第的轉變就是:真如→見精,見精分六精,六精跟四大融合,四大融合變成勝義根跟浮塵根,勝義根跟浮塵根再往外攀緣種種的塵境,就是一步一步,一步一步這樣轉變,這樣聽得懂嗎?就很清楚了,非常清楚了。

  真如自性化作一念的見精,就是一精明,帶有少分的妄;再來就化作六精;這六精攬四大——地、水、火、風,轉換成淨色根、勝義根,就是浮塵根。淨色根或者是勝義根的浮塵根,六根就往外一直攀緣......一直攀緣,易放難收,收不回來,收不回來,這個轉換,它就是在解釋這個,應該聽得懂了,應該聽得懂了。

  所以你現在出來的,沒有明心見性,你用出來的統統叫做妄見,除了佛的眼睛,指心靈真如開發出來,全世界只有佛的心沒有生病,帶有少分的妄的無明,菩薩統統叫做生病。所以簡單講:世間唯有一個人的心是健康的,就是佛陀,所有的衆生的心統統生病,有的大病、有的中病、有的小病,就是這樣子。

  好!看注解:

   【此明攬塵結根,即明成六之由。】爲什麼成爲六根它的原由。【前四句初成見精。于一根中,有叁差別:一見精,二勝義根,叁浮塵根;】師父剛剛已經講了,見精、勝義根、浮塵根同時存在。那麼浮塵根就是我們所講的肉、肉眼可以分辨的。勝義根,記得!是四大所構成的。見精是帶有少分的妄,這個妄除掉,就變成真如。所以,一層一層了解,浮塵根最外,勝義根再往內,見精更往內,最後就見到真如。所以見精就是帶有少分妄的真如,叫做見精。那麼,六精其實元是一精,一精就是帶有少分的妄。【余五根同此。】

  【惟以見精見字,換:聞、齅、嘗、覺、知也。】這個覺精就是觸。【此推眼根之由,乃由明、暗等,二種色塵,互相形顯,于妙覺圓湛性中;此性即真性,圓滿湛然,由此明、暗二塵相引。當知明暗之相,因無明妄動,將妙明真空,變成晦昧空,如日被雲遮。雖暗不是全暗,明暗參雜,】就像我們戴太陽眼鏡,統統暗嗎?也看得到;但是,是不是真的那個亮度?又不對,已經戴了太陽眼鏡了。明暗參雜,【是爲晦昧,即真妄和合,由黏起湛然之體,發爲見精,屬八識見分。】八識見分。那麼,每一識都有四分:相分、見分、自證分、證自證分;八識也是一樣,八識的見分,也是四分裏面的見分。

  【見精映色,結色成根者:此四句成勝義眼根,由此見精,對映色塵,遂攬取】執取【色塵,】四大,【結外色而成內四大之勝義眼根也。】所以我們現在的神經系統,其實就是地水火風構成的。【根元目(名也)爲清淨四大者:此根爲浮塵根之本元,】意思就是說:這個肉,肉眼、肉耳,再更進一點,裏面一定有摻雜神經系統,要不然怎麼看、怎麼聽?對不對?視神經、耳膜神經等等。此根爲浮塵根之本元,【名爲清淨四大所成,以其相雖屬四大,但極微細,聖眼、天眼,方能見之,常眼所不能見也。】

  693頁,第五行,【因名眼體,如蒲萄朵:此四句成浮塵根。】浮塵根就是肉眼,就這麼簡單,塵浮于外。【因者依也,依勝義根,而成浮塵根,名爲肉眼之體。】簡單講就是肉眼。你單單有肉眼,沒有勝義根,是不可能的;有勝義根,他就有肉眼,這是一體兩面的。【形如蒲萄朵,即眼珠子。此浮根乃四塵所成,】實則浮塵根跟勝義根二根,(【實則浮、勝二根,】)【皆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,及色、香、味、觸四塵,八法所成。】這個要稍微背一下。你講到八法,不是別的,地水火風、色香味觸,這個都是有形狀的,有基本元素的。【今勝義但言四大,浮塵但言四塵者,彼此互影也。】互影就是其實都存在的意思。

  【流逸奔色者:以浮根既成,衆生聚見于眼,見精托根而出,】所有的衆生就是用眼睛看,見精就依附在你的眼根而出。【日與色塵相對,】整天跟色塵相對,根性跑掉了,【根隨塵轉,】根隨轉就是完全迷惑顛倒了,停不住了,根性,那個不生不滅的根性,轉換成生滅的,拼了老命也要追逐外境。【循色流轉,縱逸無度,】諸位!這個世間人,哪一個不是這樣?所以,我就一直講說:全世界只有佛陀講真話,一切衆生都講假話、講好聽話,只有佛陀講真話:這個色身就是不淨;世間就是苦,無樂可言;萬法就是空;真相就是無我,只有佛陀講真話。那麼講真話,我們就不會循色流轉,縱逸無度。【日奔馳于色塵之境,根爲塵局,】根被外塵所局限,爲什麼?眼睛,明、暗把它框住了;耳朵,動、靜框住了,【不能超越色塵,自此與耳等諸根,永成相背耳。前雲由器形異,名之異空,即喻此也。】

  【流逸奔色: 《寶鏡》立叁喻:】這個比喻非常的好!往外講到「流」字,奔流的流,【流如怒濤之赴壑;】「壑」就是低窪的地方,怒濤,大海浪來,滔滔大浪來,往最底下的沖,簡單講就是控製不住了。流,內心裏面往外奔流,如怒濤之赴壑,就是大的海水浪往低處,那就更強了!那麼「逸」是什麼?【若縱火之燒山;】失控了!這個現在氣象異常,不是水太多,要不然就是沙漠幹枯,沒有水,聖嬰現象、反聖嬰現象都存在,南北兩極的冰帽一直融化,地球的氣溫,因爲CO2的關系一直上揚,那現在就是這樣子。一碰到幹燥的森林,一打雷,立刻就著火了!或者是溫度過高,也自動起火。所以,逸若縱火之燒山,【奔猶駿馬之馳坡。】駿馬一跑,哇!不可遏止。這個都是表示,一切衆生在追求這個欲望,是名也好、是利也好、是色也好,名、利、色,或者是這個五欲六塵,財色名食睡等等。【其順而莫遏之勢如此,若欲銷塵解結,非有截流之機,其何以製之者哉?】

  諸位!那你就知道這個修行有多難!世間人沒有碰到佛法,他怎麼會知道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?他怎麼會理解?誰會告訴我們,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陀的德性,誰會告訴我們?沒有!所以,全世界差不多都是愛跟恨在交織,每天財色名食睡,唱歌可以唱整晚的,賭博可以賭七天七夜的,這個造業力,用這個造惡業的力、力道來修行,不得了,大家都成佛!

  新聞報導有一個去KTV,租了一個KTV,唱了幾天?唱了五十幾天,五、六十天,唱歌唱五十幾天,怎麼唱呢?叫做接力唱,我這一批唱完了,沒有關門的,這一批唱完了,再接下來,自己人,這一批回去休息,回去再繼續來唱,再唱......五、六十個,幾乎沒有休息、沒有關門,KTV,五十天以後結賬,花了一百多萬!就是要喝這個、要喝那個,然後要吃這個、吃那個,唱歌花了一百多萬!對不對?這一百萬如果拿來印《楞嚴經》,這功德還得了!可是衆生他就是不會這樣子。

  所以只要你這一輩子沒有碰到正法,你幾乎一個人都別想解脫,根本就不可能!誰會知道說我們有......熱中于經濟的,對不對?打開電視,每天看那個股票動蕩,高、低......對不對?喜歡政治的,看那個政論的,看到不吃飯,邊看邊罵!所以一切衆生,如果沒有碰到這個佛法;碰到這個佛法,你還要碰到正,要碰到邪,你就麻煩了!對不對?人家就會利用你了。所以這個世間,只要有因緣碰到佛法的,師父都非常的珍惜!乃至于說他來大殿一投足、一頂禮,我們都非常的贊歎,因爲真是太難了!所以臺語講:佛門的門檻是很高的,要進來這個門道實在是太難了,太難了!所以只要跨進來一步的衆生,男衆、女衆、男女老幼,我們都如此的贊歎、隨喜,隨喜。

   流如怒濤之赴壑,逸如縱火之燒山,奔猶駿馬之馳坡,其順而莫遏之勢如此,若欲銷塵解結,非有截流之機,其何以製之者哉?這一句話就是:那麼,我請問你:這個世間人,哪一個人可以控製財色名食睡的追求?哪一個有辦法?沒有,零,零。一個錢財就打倒90%了,第二個:色,再打倒99.9% ,名,又打倒99.999% ,就不用再討論了,哪一個爬得起來的?對不對?沒有!何況說證初果阿羅漢?那就更不用講。初果阿羅漢離佛還很遙遠呢,那你就知道成佛有多困難!所以,爲什麼釋迦牟尼佛值得我們如此的頂禮崇拜,如此的贊歎?實在是大雄,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,就是世尊,我們的教主!是不是?

   我們以前念書的時候,高中的時候,套用高中一句話,我們進高中的時候,開學的第一天,就看到好大的字:「今日我以建中爲榮」;然後左邊,樓梯爬上去的時候:「來日建中以我爲榮」。那今天我們這一句就要改成這樣子:「今日我以佛陀爲榮,來日佛陀以我爲榮。」要改成這樣子了。

   底下,【由動、靜等,二種相繫,於妙圓中,黏湛發聽。聽精映聲,卷聲成根,根元目爲,清淨四大。因名耳體,如新卷葉,浮根四塵,流逸奔聲。】

   那麼,第一段講得很詳細,第二段答案都是一樣的。第一段是講發爲聞精,由動、靜等,二種相擊,于妙圓中,黏湛發聽,這個就是由真如轉換成聞精,聞精就是帶有少妄的真如。這個聽精映聲,因爲需要聲音嘛!然後卷,卷,就是卷起來,跟提手旁那個「卷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四(下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