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觀念立刻建立,就打結。
所以我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,徹底沒有意見,自從我們了悟了佛性,萬法與我們不相幹,無量無邊的衆生,如果來贊歎師父,贊歎是幻,沒有實在的東西;如果有的人對我們有意見、毀謗我們,這個亦是幻,贊歎是幻,毀謗亦是幻,我們的心並沒有什麼增減,問題是那個造業的人,或者是造功德,要看對方了。所以我們今天,師父用什麼心態呢?用佛的例子來講,釋迦牟尼佛這個大聖人都不可能做到,從事相來講,所有的衆生都認同他;佛在世的外道,就讓他快要死了,要攻擊他、毀謗他,外道不滿釋迦牟尼佛,更何況我們今天只是個平凡的法師,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認識你、都支持你、都贊歎你,一定有正,一定也有負的,這個是世間的常態,世間的常態。那麼,你有一個健康的心態,你就可以過安穩的日子。所以你要求這個山河大地把它擺平,你才能走平的路,不如你的心中,用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的心,你這一輩子自然能夠走得安穩,安穩。人家贊歎,不重要,你有沒有那個實力?人家毀謗,也不重要,你是不是真的造違背因果的事情?所以到最後還是要問自己了,還是要問自己了。所以,修學佛道,自己對自己的行爲負責,就是這個道理。因此,了悟諸法本空,那麼就沒有來去、生滅、增減,因此你會過得不一樣的日子。你要怎麼樣才沒有是非呢?很簡單,從今天起,你跑到深山裏面,沒有人認識你,跟猴子住在一起,猴子,只有這樣子才沒有是非,只要活在這個人世間,包括釋迦牟尼佛。所以,事相一定有缺陷,理上是沒有的。所以因爲我們要契入這個理,就是每一個人的圓滿清淨自性;那你這個五蘊身,不管你怎麼做,有的人從東邊看,看到這邊;有的人從西邊看,看到那一邊;有的人從背後看,說:我看到法師的背部。可是站在前面的人說:不是!我看到慧律法師的正面。東、南、西、北看的角度都不一樣。所以,講這一段有什麼重要的含義?重要的含義就是安慰大家,安慰大家就是說:這個世間,先問自己的良心,你把這一些外在的統統放下,這樣你才能能夠安穩的走一輩子,一輩子。
946頁,谛觀六根與六塵,
經文:【則汝現前眼、耳、鼻、舌,及與身、心,六爲賊媒,自劫家寶。由此無始衆生世界生纏縛故,于器世間不能超越。
阿難,雲何名爲衆生世界?世爲遷流,界爲方位。汝今當知,東西南北,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下爲界;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爲世;方位有十,流數有叁。」】
注釋:
「六爲賊媒」:「賊媒」,就是賊人之媒介,猶如內應,溝通外賊。「六」,是六識。
「世爲遷流」:「世」是指變遷流動的時間。
「界爲方位」:「界」爲界定空間的方向與位置。
「東西南北」:稱爲四方。
「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」:稱爲四隅,四個角落。四方加四隅,再加上下二方,合稱十方。
義貫:
「則汝現前」的「眼、耳、鼻、舌,及與身、心」此「六」識「爲賊」之「媒」介,串通外賊,而「自劫」自「家」之財「寶」(功德法財)。「由此」自「無始」來,于「衆生」自有情「世界」妄「生纏縛故」,那個「妄」要特別的體悟,那個妄生纏縛就是:這個世間本來就是不實在的,我們拼了老命就是要去執著它,這個叫做妄生纏縛。所以我們的纏縛有沒有意義?沒有意義!簡單講:這一輩子沒有聽到佛法的,他的生命就完全沒有意義!就像一部機器一樣,出生,男孩子、女孩子,好!讀書,幼稚園、小學、國中、高中,有的人沒福報,他就沒辦法上大學了,沒因緣了!有的人上大學,好!上大學以後,就是結婚,結婚;結婚以後,生二個、生叁個也好,共同買一棟房子。這個過程還是很順利的,多少的婚姻破裂,多少人的痛苦沒有辦法講的!是不是?但是恭喜他,他成長了!
有一個人很恨她老公,來到我這個地方,我跟她教化,我說:你要轉過來,要感恩!她就開始會轉念了,本來恨、恨透了他,後來,真的:我因爲老公的抛棄啊、家庭怎麼樣,痛苦!她改變觀念了,從此以後用全國電子了:感恩的心~~~(廣告辭)喔!她那個日子就不一樣,晚上,以前恨起來,晚上都睡不著,現在知道要用轉念了,轉過來,她現在晚上睡得很安穩了。這個佛法就是 incredible , 非常不可思議的東西!佛法太厲害了,一轉念之間,所過的日子,從此王子跟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,住在城堡裏面;童話故事常常這樣寫。
所以那個妄生纏縛,就是告訴你:我們今天受的苦,實在是很冤枉,因爲我們不曉得那個是虛妄的東西,拼了老命要定位,說:確實有這種東西,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。而將廣大圓滿的心性,變局于四大之中,埋沒于五陰之內。
所以,在座諸位!心量有多大,我們的心量有多大、胸量有多大,我們的人生舞臺就有多大!那麼,記得!用這個角度來作標准的話,就是愈放得開的人、胸量愈大的人,簡單講:生命就愈圓滿!對不對?到無所住的時候,無所住、無所求,那麼,沒有一法不圓滿。像我今天,這一輩子,我堅持二個原則:一、我講話絕不傷人,這是我的堅持。二、絕對不看衆生的過失,這也是師父的堅持。叁、天下無不可原諒的衆生,因爲他的名字叫做衆生,就需要一點原諒的因素存在;要佛,他當然就超越了。這是師父生命當中自我的堅持。所以,跟師父相處過的,我從來不傷人的,你傷害我,那是你的因果,不關我的事情,你自己負責,我,我一輩子不看衆生的缺點的,天下無不可原諒的衆生。爲什麼?爲什麼要這樣講?師父!您度量大!不!不是我度量大,是爲了我自己要過快樂的日子。對不對?所以你看看,一切疾病,你一憤怒,哇!那個腦部頭痛;一憤怒的時候,胃,是不是?傷胃、傷肝,是不是?焦慮的人傷肝,徹夜不眠。對不對?憤怒的人,說:哎呀!傷腦筋!很傷腦筋!對不對?有的人一起瞋恨心,飯吃不下,幾天幾夜飯都吃不下。所以,講來講去,在座諸位!爲了你自己好。所以,我也是一樣,我爲我自己好。
所以第一、我講話一定不傷人,跟我相處過的都知道。我這一輩子,無論是讀高中,班上的同學都很贊歎我。讀大學,我們那個大學的同學跟我講一句話,說:林學長!這四年這樣相處,我覺得你的心非常的平等。因爲我本身就很窮啊,祖先很有錢;可是,他不留一毛給我。對不對?林厝村的,大家都知道,我們那個祖先都是幾百甲地,開糖廠還沒錢?所有的甘蔗統統是我們的,幾百甲;可是,就不留一甲給我,害我這麼慘!是不是?一甲都沒有!(笑)所以說:因此我們理念正確一點、觀念正確,你就會活快樂的日子,萬法到最後回歸,還是爲了自己,還是爲了自己。所以你就一定要把這個度量放寬。
故「于」身心與「器世間」,皆「不能」解脫「超越」。「阿難,雲何名爲衆生世界?」所謂「世」,其義「爲」變「遷流」動的時間,而「界」之義「爲」界定空間之「方」向與「位」置。「汝今當知,東西南北,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」以及「上下」此十方稱「爲界」;而「過去、未來、現在」則稱「爲世」;所以「方位」共「有十」種,而遷「流」不住的時間的大「數」則「有叁」種。
經文:【「一切衆生織妄相成,身中貿遷,世界相涉。而此界性設雖十方,定位可明,世間只目東西南北,上下無位,中無定方。四數必明,與世相涉,叁四四叁,宛轉十二,流變叁疊,一十百千,總括始終,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。」】
注釋:
「上下無位,中無定方」:因爲上下以及中間皆是依四方而定,所以都無有一定的方位。
「四數必明」:東西南北四數則一定是可明指的。
「叁四四叁,宛轉十二」:叁世乘以四方,或倒過來以四方乘以叁世,不論順轉或者是逆轉,都是十二,所以稱爲「宛轉」。
「流變叁疊」:「叁疊」,就是叁重。從本流末,故有叁疊。
「一十百千」:第一疊爲叁世乘四方等于十二;第二疊:在第一疊當中的叁世,每世皆各具有十界。十二乘以十等于一百二十。第叁疊,在第二疊中的十界裏,每界各又具十界,故爲一二○乘以十,等于一千二百。「一十百千」爲省文,取其整數而言,確實則應爲:一十二、一百二、一千二。
「各各功德」:「功」,就是能。「德」,就是性。「功德」合言即是功能與性德。謂六根之性本是一心,故其功德皆爲一心所顯,因此功德皆悉平等。
義貫:
「一切衆生」乃由四大與六精交相縫「織」虛「妄」而「相成」,于根「身中貿」易「遷」流,時間之叁「世」與空間之十「界相涉」相入。「而此界性」之「設」定,「雖」說有「十方」,而且其確「定」之「位」置亦「可明」白指出,但「世間」一般「只目東西南北」四方爲准,至于「上下」並「無」定「位,中」央也「無」一「定」之「方」位,以皆依四方來決定。而東西南北「四數」是「必」定可以「明」確指出的,此四方「與」叁「世相涉」入,若以「叁」世涉入「四」方,或者是以「四」方涉入「叁」世,順逆「宛轉」皆成「十二」。從本「流」末「變」少爲多,共有「叁疊」,成「一十百千,總括始終,」于「六根之中各各」根之功德——「功」能「德」用皆「有」一「千二百」。
底下是審度六根的功德優劣,
經文:【「阿難,汝複于中克定優劣;如眼觀見,後暗前明,前方全明,後方全暗,左右旁觀叁分之二,統論所作,功德不全,叁分言功,一分無德,當知眼唯八百功德。
如耳周聽,十方無遺,動若迩遙,靜無邊際,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。
如鼻嗅聞,通出入息,有出有入,而阙中交,驗于鼻根,叁分阙一,當知鼻惟八百功德。
如舌宣揚,盡諸世間出世間智,言有方分,理無窮盡,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。
如身覺觸,識于違順,合時能覺,離中不知,離一合雙,驗于身根,叁分阙一,當知身唯八百功德。
如意默容十方叁世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四(上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