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四(上)▪P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揀擇。【欲求不生滅果,當依不生滅因。六根之性,雖不生滅,既有優劣之分,不得不慎揀選。有欲揀選,先當勘驗,此等六受用根,以根能領受諸塵境界,發作見等功用,故名六受用根。】

  【誰字正令考察勘驗,六根受用塵境,誰是合知?】就是要合才知。【誰爲離知?】那麼底下就是:【鼻、舌、身叁根,爲合中知;眼、耳、意叁根,爲離中知。合知難修,離知易入;就離知叁根,再勘驗】哪一根比較淺?【誰是淺顯易明?誰爲深隱莫測?】當然意根是深隱莫測了。對不對?【意根深隱難修,眼耳淺顯易入;】最下這二根,那怎麼修呢?【再就眼耳二根,勘驗誰爲圓通?誰不圓滿?圓通、圓滿義同。具千二百功德爲圓通,八百功德即不圓滿。照上叁番勘驗,求其離知淺顯圓通,】這個就是頓點頓點,「離、」頓點,「知、」頓點,「淺、」頓點,「顯、」頓點,「圓、」頓點,「通、」頓點,統統是頓點。【唯耳根當之。】經過了一番比較,喔!原來我們這個耳根是最圓通的。

  翻過來,【此文即如來密示耳根,爲圓通根,不與阿難明言,令其自驗自悟,悟圓之後,但一門深入,自可解結脫纏矣!】

  所以,現在師父要告訴你:如果你想了生死,又有在念佛,你每天都要抽出這個時間,用什麼?放那個念佛機,念佛機。有的人說:哎呀!師父!我年歲大了,不能念佛、拜佛,沒有體力。很簡單,用念佛機,念佛機要念得習慣,年輕的時候可以用快板的:阿彌陀佛阿彌陀佛。。。。。。年歲大的人不要,要適應臨終助念那種聲音,阿彌陀佛阿彌陀佛。。。。。。要適應那一種的。我准備六十歲以後,就要去買一臺念佛機,《楞嚴經》講完了,就要開始准備。爲什麼?那個耳根的薰習,那個種子一種下去,力道就大,力道就大,省時省力,也不必人家在旁邊,如果你沒有共修,你在家,你看,也不會吵到別人。所以,既然耳根這麼利,就是用這個念佛機,念佛機。

  底下,682頁,第叁行,

  【若能於此,悟圓通根,逆彼無始織妄業流,得循圓通,與不圓根,日劫相倍。】

  解釋一下:

  如果能夠在此悟到最圓通的根,逆彼無始,彼就是識精元明叫做彼,就不會妄動了。逆彼無始織妄業流,因爲那個見精,一念無明變見精;見精以後,元一精明,變成六精明了,六精了。

  逆彼無始織妄業流,得循,「循」就是依順,得循依順圓通,與不圓根,日劫相倍。

  那麼,用耳根修行,諸位!現在師父就教你一個直接了當的方法,就是說:在座諸位!用耳根最圓通,要怎麼修行呢?你能不能聽到人家在攻擊你的時候、冤枉你的時候,你受到很大委屈,你聽到這些不愉快的,你是不是能夠保持如如不動?是!你這個耳根就見性,你知道那個是塵。

  當你有一天,你有一些特殊的優點,人家在旁邊認同你、贊歎你、隨喜你,把你捧得很高很高,你的心仍然不爲所動,因爲知道:知幻即離,離幻即覺,了幻即離,離幻即覺,也知道這些都是虛妄不實在的東西,你也保持如如不動,你就是用不生滅的耳根在修行,就這樣。

  簡單講就是:聽到好聽的話,如如不動;聽到很難聽的話,如如不動。諸位!你聽到好聽的話,隨喜贊歎,表示你做人成功,因爲你值得人家這麼認同你;當然,虛僞的是不算。你聽到了最難聽的話,恭喜你!因爲世間人,你這一輩子,很少再聽到這麼難聽的話,你都可以忍得下來。是不是?所以,當你聽到很難聽,那個罵到幾乎體無完膚,可以說是吹毛求疵,這樣子毀謗、批評,對你實在是不公平,你也一樣不在意,我告訴你:你就入了耳根圓通。

  直接講:于動態如如不動,于靜態如如不動。簡單講:好聽的話,如如不動;最難聽的話,你也是如如不動;或者是你今天你中了大樂透,你也一樣如如不動。如果說:你中十億大樂透,心,你也一樣如如不動,聽到你這個數目字,對了,一樣,你也如如不動,這個就是耳根圓通。換句話說:一切的聲塵——動、靜聲塵,毀謗、贊歎,乃至于一切的語言,對你來講,統統知道那個是虛妄之外塵,都是這樣堅持自己的,了不起,你真的進入圓通。

  所以,諸位!進入圓通的人,他沒有是非,因爲他擺平了自己,他怎麼會有是非呢?所以,在這個團體裏面,你用了這個耳根圓通,證入了返流照性的時候,別人講得天花亂墜,你一定不會去參與,因爲那個跟生死沒關系,跟我們的生死沒關系。所以,大悟見性的人,本身沒是非。

  凡夫就沒有辦法這樣子,他一定會受到動靜、是非、善惡,一直影響,一直講。。。。。。講不停!有一個人跟我講說:師父!我媽媽都一直念念有詞的,要念什麼咒?我說:那要趕快帶去看醫生了,已經在一直念念有詞了,還要念什麼咒?要趕快帶去看醫生了,那個生病了!喔!那就趕快去看醫生了,念念有詞的,一直念。。。。。。所以,會用功就刹那間;不會用功就塵點劫。所以,在座諸位!你今天你抓到了根本,你的四周圍,你這樣活下去,從現在開始,你就好好的從你四周圍的親戚朋友、丈夫、老婆,這樣好好的觀察一下,我告訴你:你會站在高處看衆生,哇!他們很可憐的、很辛苦的,他們過著辛苦的日子,沒有覺察。他們可以爲一點事情、小事情,吵到不可開交,在你學佛的人看起來,那些事情就微不足道,很可笑的一個觀念;可是,他就是爭吵不休,衆生就是這麼可憐!

  底下,【此文承接上段,若能于此六根之中,悟得圓通本根,但依一根,做逆流工夫。彼指根,即識精元明,無始以來,帶一分妄,妄心與妄境,互相交織,則成業流,依業受報,流浪生死,故曰業流。】我們作不了主的,在座諸位!我們作不了主,我們沒辦法抗拒業流。

  那麼,這一句話你就曉得,神通抵不過業力。諸位!你這一句話,就可以點出那一些稀奇古怪的,你根本就不要去在意,這一些很迷人的種種的感應、奇迹、佛迹這些,完全不要去迷戀這個東西,八正道裏面,沒有一個叫做正神通。諸位!神通抵不過業力,這一句話就是告訴你:般若智慧才能解決生死,不是神通啊,不是神通啊!所以,一個有正信、正知正見、佛知見的人,對這種東西不會有興趣的,感應,很好,就隨著感應,是不是?加持,病好了,恭喜你,很好;這個不重要,重要的是開佛的正見、智慧,要了生死,這個才是重要的。

  【果欲逆彼業流,須擇圓根。循者順也,得順圓根而修,如風帆揚于順水,與彼不圓之根修之,遲速不同,幾有日劫相倍之勢。下雲「彈指超無學」者,】無學就是阿羅漢,在刹那之間就超過無學位了。【即循圓根也。】也就是你明心見性,那麼,就不得了了,刹那之間就超過阿羅漢了,超過無學位了。

  【我今備顯,六湛圓明,本所功德,數量如是。隨汝詳擇,其可入者,吾當發明,令汝增進。】

  解釋一下:我今,「備」就是完全;「顯」就是顯示;「六」就是六根;湛圓明就是六根之義相,也就是湛然妙覺圓明。我現在已經完全顯示六根的湛妙圓明的覺性。本所功德,本所就是種種差別的功德,數量如是,有的八百,有的一千二百。隨汝詳擇,何根是最圓滿的,其可入者,其可入者就是詳審看看。其可入者,當然秘密是指耳根,耳根才是最後的選擇、最重要的選擇。吾當發明,令汝增進,我現在繼續把它開發出來,讓你得到增進。

  「備」就是全顯,【備顯即全顯。上四句指前,謂我現今已爲汝完全顯示,六根中本來各具一千二百功德,而在迷位中,爲根所局,爲境所限,不無優劣。又與汝全顯,所有差別功德數量,如前文所說者是也。】

  【湛圓明,乃六根之義相。前雲:「分汝湛圓,妙覺明性,爲視、爲聽、爲覺、爲察。」】所以,【故知六根中性,即湛圓明性,隨汝詳細選擇,六根之中,何根最圓,可爲從入之門,而起修證者,吾當爲汝發明,次第解結,漸次深入,令汝得以增進。此中其可入者,亦密指耳根,佛不與明言,但教詳擇,與前教悟同一用意,要阿難自悟自擇,自修自證。】

  所以佛,你看看,加持如果百分之百有效,釋迦牟尼佛就直接跟阿難加持就好了,你就不要懂那麼多。爲什麼要阿難自悟自擇,自修自證?諸位!加持只是增上緣、摩頂只是增上緣,要弄清楚這個問題!佛尚且叫阿難自悟自擇,自修自證,生死如果可以取代、加持如果可以取代一切,那麼,佛的加持力是最大的,那就請幾千個比丘來,一個一個就跟他加持,你就不用修行了!佛不這麼做;摩頂、授記,給你認同,加持,給你增上緣,重點:重點還在自己!這個就告訴你:密宗的加持是增上緣、灌頂是增上緣,是這個,你一定要自悟、要自覺、要自修、要自證。所以,自利利他,還有外面的增上緣,都很重要,都非常重要!

  所以,【悟之與擇,不無分別,朗然無疑謂之悟,決定取用謂之擇,下即明選擇所以。】

  683頁,中間的經文:【十方如來,於十八界,一一修行,皆得圓滿,無上菩提,於其中間,亦無優劣。】

  如來,那還用說嗎?當然界界圓滿,一一修行都能圓滿。所以,可見佛不是修一行,「一一修行」喔,「一一修行」喔,無量的法門佛都修,叫做一一修行。

  【十方如來,因地發心,得圓自在慧,故于十八界,兼攝七大:】「攝」就是包括七大。【六塵攝五大,】空是包括了色法,【空亦色法,爲眼根所對;六根攝見大,】六根的根性是攝入見大。【六識攝識大,】講來講去,【二十五門頭頭是道,一一依之修行,皆得圓滿無上菩提,究竟極果。于十八界七大之中間,聖性無不通,順逆皆方便,亦無優劣之可分。】

  684頁,【但汝下劣,未能於中,圓自在慧,故我宣揚,令汝但於一門深入。】

  【此出揀選之由。】因爲你們這個根器太差了,【上段諸佛根器超勝,諸法平等,故門門可入,但汝根器下劣,思惑尚在,】因爲阿難證初果阿羅漢,只斷見惑,所以,思惑尚在。【未能于諸法之中,得圓融自在之慧,悟明法法唯心,本無優劣。故我宣揚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四(上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