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二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見分,】中間加一個「之」更清楚:見當指能見「之」見分。爲什麼要加呢?這樣語意你才看得來。所以做筆記變成一個聽經聞法非常重要的功課!爲什麼?因爲你不曉得你什麼時候會上臺弘法;或者是你不曉得什麼時候會複習一下《楞嚴經》,所以這個做筆記變成很重要。做筆記還有一個好處,就是強化自己的印象,強化自己的印象,使自己的佛學的底子更加的深厚。【空當指晦昧空相,】晦昧就是昏暗不明之空相,虛空之相,沒有智慧嘛!【見相交織,】見,寫一下筆記:「見」就是六根,「相」就是外六塵。見相交織,【而成劫濁也。】如果單單這一句,他是用這個虛空跟見分,見相交織,內在的見分、外在的塵相交織。他舉這個空跟見,來作爲劫濁的開始,而成劫濁也。

  

   底下是受陰,這個濁是依于受陰來講的。所以,第一個是指色陰,因爲虛空包括在色法裏面,這前面都講過了。

  

   【汝身現抟,四大爲體,見、聞、覺、知,壅令留礙,水、火、風、土,旋令覺知,相織妄成,是第二重,名爲見濁。】

  

  汝身現抟,「抟」就是取,你現在取哪裏、取什麼呢?取地、水、火、風這四大爲你這個體。然後呢?見、聞、覺、知,就是六根,見、聞、覺、知。壅,「壅」就是壅隔,變成隔礙了,壅令隔礙,這個水火風土轉過來變成。。。。本來無知覺的,旋轉令覺知,就是這個水、火,地水火風本來是無知,本來是無知,現在變成有覺知,又像心、又像色,就變成神經系統,有覺知。

  所以,我們這個神經系統,就是真心跟四大的綜合,現在用這樣講就是這樣。我們的真心跟這個地水火風,一結合起來就變成神經系統;而這個神經系統,也不是識心,也不是真心,也不離識心,也不離真心。所以,在這個唯識學裏面講:愚者難分識與根。愚者就是證阿羅漢果叫做愚者,證阿羅漢果都沒有辦法分辨,愚者難分識與根。阿羅漢在唯識學裏面講,還是個愚者啊,我們都還沒證阿羅漢!阿羅漢,用現在的語言講:證阿羅漢果的人,還沒辦法分別說這是神經系統,還是這是識心,它又像一、又像二,就是這個意思,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我們看我們這個神經系統,一走了以後,我們這個識就浮起來了。

  所以,佛性非常非無常,佛性如果是無常,佛性如果是無常,我們這個五陰身一死亡、敗壞了,佛性就跟著毀滅了,如果佛性是無常,就變成這樣,對不對?佛性是無常,我們這個色身五陰,死了以後,佛性就跟著毀滅了;可是,我們的佛性沒有毀滅啊!所以可見佛性不是無常的東西。佛性也不是常,因爲我們有大用現前,體用一如,性相不二,可以妙智顯現在六根、六塵一十八界裏面,統統是如來藏性,它哪裏是常?常就變成外道見了。

  所以說這個是第二重,旋令覺知,這個地水火風本來是無知,卻變成有知,旋令覺知。相織妄成,是第二重,名爲見濁,意思就是:由神經系統變成了感受,感受,而這個感受不一樣,就變成種種的看法。

   所以諸位!這個見濁就是夫妻不合、朋友會變成敵人、國家的戰爭、種族會戰爭,統統就是這個,看法不同,感受不一樣,感受不一樣,感受不一樣。這個全世界都這樣,人也是一樣、家庭也是一樣,你生了一個兒子、一個女兒,他老是看法就是跟爸爸、媽媽看法不一樣,多的是,有相同的,也有不一樣的。所以,你生他的身體,你沒辦法生他的心,他有自己的看法、有自己的見解。所以這個見濁,所有一切家庭的紛爭、國與國之間的戰爭、種族跟種族的屠殺,就是這個來的,這個是很可怕的!所以,修行第一個: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,徹底沒有意見。這個見濁,啪!打破了!那個人很壞,自性本空,與我無關;這個人很好,自性本空,與我無關;這個人大是,與我無關;這個人大非,與我無關,我們心性沒有什麼增減,那你的日子就不一樣。所以爲什麼叫你不要去看衆生的過失?爲什麼?你看到衆生的過失,還不一定是衆生的過失,有時候是你自己的成見。你看,這個成見太重了,看什麼東西就不愉快、不順遂,有時候不是我們的問題,有時候是衆生的問題。所以,在這個見的不一樣,你看看!所以,釋迦牟尼佛講:話多的人被批評;話少的人也會批評;沈默寡言、不講話的人,也是會被批評。爲什麼?每一個人的角度都不一樣啰,話多,就被批評:嘴巴像麻雀一樣叽叽喳喳;話少,說是省話一哥;你統統不講話,如果統統保持沈默,發生什麼事了?你這麼氣我,氣到都不說話嗎?沒辦法,應該怎麼做?所以這個世間只有一個聖人的心,就是佛的心:我無愧于良心,再來,你要對我有什麼批評,這不是我的事情。很多事情在傳話當中會誤會;很多事情在錯覺當中會誤判。所以有時候記得,你本身才是罪人,不是被你批評、攻擊的對象是罪人,有時候你才是罪人。這樣知道嗎?你有了這樣佛陀的胸懷,更寬廣的來判斷一件事情,你的生命觀完全跟人家不一樣。

  

  再解釋一遍:此濁依于受陰,說:汝身現取;我解釋一遍:你的身體現在是取什麼?取地水火風爲體,把這個見聞覺知隔礙了,變成留礙了,這個地水火風變成了有覺知了。旋令覺知,「旋」就是轉爲,本來是無知,現在變成有知了。相織妄成,是第二重,名爲見濁,這個依于受陰。所以在座諸位!你在這個地方,修行,在這個地方要下功夫,對于苦受、樂受、憂受、喜受,一切受統統放下,誰對不起你,他有自己的因果;誰贊歎你,我們隨喜他。這樣子的話,今天你有錢,記得!那個是如夢幻泡影的,不是實在的東西,萬法皆是敗壞之相。諸位!你覺得你很窮,那恭喜你了!爲什麼?你不會遇到搶劫。對不對?很窮,窮到只剩下二餐、叁餐,家徒四壁,朝不保夕,那恭喜你了,這樣很好修行了,沒有什麼妄想、煩惱了,你這樣過的日子,比大企業家日子好過多了!爲什麼?大企業家他每天要操這個、操那個。是不是?

  657頁,中間,【次示見濁。】【此濁依于受陰,以見、聞、覺、知,與內四大,交織而成,六受用根,領納諸境。汝身現抟四大爲體:此二句舉見濁體,謂汝今此身,抟取四大假合,以爲自體。四大解見在前。既有身相,則有六根,由是分一精明,而成見、】,見精,【聞、】精,【覺、】精,【知】精,【等六精。】見聞覺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。由一精明,變成了六精。【元是一精明,被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所壅隔,既成六根,而分作六和合,本無留礙者,而成留礙矣!眼只能見,】不能聽。【乃至意只能知,水、火、風、土四大,本是無知之物,】【旋令覺、】旋令【知;】【旋者轉也,】變成能覺、能知,【爲六精之性所旋轉,轉無知覺者,而成有知覺矣。】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神經系統。

  【相織妄成者:知與無知,交相組織,】怎麼樣?【亦如一經一緯,密織不分,擾亂真性,妄成見濁之相,共有六十二見,】這是外道六十二見。【以身見爲首,】這個我們在《六祖壇經》裏面,有講過六十二見,以前也講過。翻過來,658頁,【雖針鋒之微,】就像針的一點點紮,紮針,一點點針,【亦有痛覺。】也有痛覺,就變成了最微細的都可以感受得到、都可以有感覺。【末二句,出見濁名,是第二重名爲見濁。】

  658頁,第二行,

   【又汝心中,憶識誦習,性發知見,容現六塵,離塵無相,離覺無性,相織妄成,是第叁重,名煩惱濁。】

  

  解釋一下:又汝心中,「憶」就是憶念過去;「識」就是識取現在;「誦」本來是一種語言;「習」就是習以爲常,那麼「誦習」就是討論未來的意思,「誦習」就是討論未來,而習以爲常,因爲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期盼未來,所以,都在語言裏面討論:我將來怎麼樣走、將來怎麼做。所以簡單講:這一句話就是:憶念過去,識取現在,誦習未來,就是這麼簡單。

  但是,中國的文學了不得,中國的文學不會說:憶念過去,憶取現在,憶取未來。不是,他用叁個字完全不同!所以我們在以前讀大學的時候,中文系的,那麼中文就告訴我們:文言文最怕的就是重複,不可以重複。所以,如果你現在說:識取過去,識取現在,識取未來,那就不好!你看,憶識誦習,這個中文實在是美不勝收!「憶」就是憶念過去;「識」就是識取現在;「誦」就是誦習未來;意思就是計劃未來的意思。

   這個「性」是妄想性,六識,能想的六識之性,能想的妄想六識之性,托于六根,發爲見、聞、覺、知,「發」就是發爲。知,知見,用知跟見代表六根,就是見聞覺知,用知、見二個,二個字統稱爲六根。意思是說:這個能想的六識之性,發爲六根的種種妄想,叫做性發知見,意思:妄想性發爲六根的妄想,就是這個意思。這個「性」不是本性,這個「性」是能想的六識之性,托于六根,發爲見、聞、覺、知,六種妄想,叫做性發知見,知見一發,不可收拾,不可收拾。所以知、見就是六根的意思,這個知本身就是我們所講的第六意識,知;見就是我們的眼睛,知、見其實就是。。。。見、聞、覺、知其實就是六根,獨頭意識,是知,只有知。

   容現六塵,「容」就是容納,「現」就是現出。爲什麼呢?容現六塵就是容納現出六塵,六塵就變成六境了。意思就是:容現六塵就是所想的六塵之相,現有六塵之境,因爲那個相就轉換成執著,爲什麼加一個「境」?境就是加一個強烈的執著,實在是緣起如幻的相,可是加一層執著,就變成那個境,好像有真的那個境。譬如說:山河大地所現的相,其實相本身並沒有叫你去執著,可是你知,加一層執著跟分別,那個相就變成境。所以這個境就是人類堅固的執著,一個幻相,一個境就是人類執著的幻相。這個相本來是緣起的,緣起是生滅的、緣起是無自性的、可是,緣起是如幻的境,緣起這個如幻的境,你變成了你執著,變成實實在在的境了,你就是生活在這個如夢幻泡影的一個世間。所以你不知道,所以誤認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,令從耳根一門深入。解六結,越叁空。 第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