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,令从耳根一门深入。解六结,越三空。 第二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见分,】中间加一个「之」更清楚:见当指能见「之」见分。为什么要加呢?这样语意你才看得来。所以做笔记变成一个听经闻法非常重要的功课!为什么?因为你不晓得你什么时候会上台弘法;或者是你不晓得什么时候会复习一下《楞严经》,所以这个做笔记变成很重要。做笔记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强化自己的印象,强化自己的印象,使自己的佛学的底子更加的深厚。【空当指晦昧空相,】晦昧就是昏暗不明之空相,虚空之相,没有智慧嘛!【见相交织,】见,写一下笔记:「见」就是六根,「相」就是外六尘。见相交织,【而成劫浊也。】如果单单这一句,他是用这个虚空跟见分,见相交织,内在的见分、外在的尘相交织。他举这个空跟见,来作为劫浊的开始,而成劫浊也。

  

   底下是受阴,这个浊是依于受阴来讲的。所以,第一个是指色阴,因为虚空包括在色法里面,这前面都讲过了。

  

   【汝身现抟,四大为体,见、闻、觉、知,壅令留碍,水、火、风、土,旋令觉知,相织妄成,是第二重,名为见浊。】

  

  汝身现抟,「抟」就是取,你现在取哪里、取什么呢?取地、水、火、风这四大为你这个体。然后呢?见、闻、觉、知,就是六根,见、闻、觉、知。壅,「壅」就是壅隔,变成隔碍了,壅令隔碍,这个水火风土转过来变成。。。。本来无知觉的,旋转令觉知,就是这个水、火,地水火风本来是无知,本来是无知,现在变成有觉知,又像心、又像色,就变成神经系统,有觉知。

  所以,我们这个神经系统,就是真心跟四大的综合,现在用这样讲就是这样。我们的真心跟这个地水火风,一结合起来就变成神经系统;而这个神经系统,也不是识心,也不是真心,也不离识心,也不离真心。所以,在这个唯识学里面讲:愚者难分识与根。愚者就是证阿罗汉果叫做愚者,证阿罗汉果都没有办法分辨,愚者难分识与根。阿罗汉在唯识学里面讲,还是个愚者啊,我们都还没证阿罗汉!阿罗汉,用现在的语言讲:证阿罗汉果的人,还没办法分别说这是神经系统,还是这是识心,它又像一、又像二,就是这个意思,就是这个意思。所以我们看我们这个神经系统,一走了以后,我们这个识就浮起来了。

  所以,佛性非常非无常,佛性如果是无常,佛性如果是无常,我们这个五阴身一死亡、败坏了,佛性就跟着毁灭了,如果佛性是无常,就变成这样,对不对?佛性是无常,我们这个色身五阴,死了以后,佛性就跟着毁灭了;可是,我们的佛性没有毁灭啊!所以可见佛性不是无常的东西。佛性也不是常,因为我们有大用现前,体用一如,性相不二,可以妙智显现在六根、六尘一十八界里面,统统是如来藏性,它哪里是常?常就变成外道见了。

  所以说这个是第二重,旋令觉知,这个地水火风本来是无知,却变成有知,旋令觉知。相织妄成,是第二重,名为见浊,意思就是:由神经系统变成了感受,感受,而这个感受不一样,就变成种种的看法。

   所以诸位!这个见浊就是夫妻不合、朋友会变成敌人、国家的战争、种族会战争,统统就是这个,看法不同,感受不一样,感受不一样,感受不一样。这个全世界都这样,人也是一样、家庭也是一样,你生了一个儿子、一个女儿,他老是看法就是跟爸爸、妈妈看法不一样,多的是,有相同的,也有不一样的。所以,你生他的身体,你没办法生他的心,他有自己的看法、有自己的见解。所以这个见浊,所有一切家庭的纷争、国与国之间的战争、种族跟种族的屠杀,就是这个来的,这个是很可怕的!所以,修行第一个: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,彻底没有意见。这个见浊,啪!打破了!那个人很坏,自性本空,与我无关;这个人很好,自性本空,与我无关;这个人大是,与我无关;这个人大非,与我无关,我们心性没有什么增减,那你的日子就不一样。所以为什么叫你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?为什么?你看到众生的过失,还不一定是众生的过失,有时候是你自己的成见。你看,这个成见太重了,看什么东西就不愉快、不顺遂,有时候不是我们的问题,有时候是众生的问题。所以,在这个见的不一样,你看看!所以,释迦牟尼佛讲:话多的人被批评;话少的人也会批评;沉默寡言、不讲话的人,也是会被批评。为什么?每一个人的角度都不一样啰,话多,就被批评:嘴巴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;话少,说是省话一哥;你统统不讲话,如果统统保持沉默,发生什么事了?你这么气我,气到都不说话吗?没办法,应该怎么做?所以这个世间只有一个圣人的心,就是佛的心:我无愧于良心,再来,你要对我有什么批评,这不是我的事情。很多事情在传话当中会误会;很多事情在错觉当中会误判。所以有时候记得,你本身才是罪人,不是被你批评、攻击的对象是罪人,有时候你才是罪人。这样知道吗?你有了这样佛陀的胸怀,更宽广的来判断一件事情,你的生命观完全跟人家不一样。

  

  再解释一遍:此浊依于受阴,说:汝身现取;我解释一遍:你的身体现在是取什么?取地水火风为体,把这个见闻觉知隔碍了,变成留碍了,这个地水火风变成了有觉知了。旋令觉知,「旋」就是转为,本来是无知,现在变成有知了。相织妄成,是第二重,名为见浊,这个依于受阴。所以在座诸位!你在这个地方,修行,在这个地方要下功夫,对于苦受、乐受、忧受、喜受,一切受统统放下,谁对不起你,他有自己的因果;谁赞叹你,我们随喜他。这样子的话,今天你有钱,记得!那个是如梦幻泡影的,不是实在的东西,万法皆是败坏之相。诸位!你觉得你很穷,那恭喜你了!为什么?你不会遇到抢劫。对不对?很穷,穷到只剩下二餐、三餐,家徒四壁,朝不保夕,那恭喜你了,这样很好修行了,没有什么妄想、烦恼了,你这样过的日子,比大企业家日子好过多了!为什么?大企业家他每天要操这个、操那个。是不是?

  657页,中间,【次示见浊。】【此浊依于受阴,以见、闻、觉、知,与内四大,交织而成,六受用根,领纳诸境。汝身现抟四大为体:此二句举见浊体,谓汝今此身,抟取四大假合,以为自体。四大解见在前。既有身相,则有六根,由是分一精明,而成见、】,见精,【闻、】精,【觉、】精,【知】精,【等六精。】见闻觉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。由一精明,变成了六精。【元是一精明,被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所壅隔,既成六根,而分作六和合,本无留碍者,而成留碍矣!眼只能见,】不能听。【乃至意只能知,水、火、风、土四大,本是无知之物,】【旋令觉、】旋令【知;】【旋者转也,】变成能觉、能知,【为六精之性所旋转,转无知觉者,而成有知觉矣。】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神经系统。

  【相织妄成者:知与无知,交相组织,】怎么样?【亦如一经一纬,密织不分,扰乱真性,妄成见浊之相,共有六十二见,】这是外道六十二见。【以身见为首,】这个我们在《六祖坛经》里面,有讲过六十二见,以前也讲过。翻过来,658页,【虽针锋之微,】就像针的一点点扎,扎针,一点点针,【亦有痛觉。】也有痛觉,就变成了最微细的都可以感受得到、都可以有感觉。【末二句,出见浊名,是第二重名为见浊。】

  658页,第二行,

   【又汝心中,忆识诵习,性发知见,容现六尘,离尘无相,离觉无性,相织妄成,是第三重,名烦恼浊。】

  

  解释一下:又汝心中,「忆」就是忆念过去;「识」就是识取现在;「诵」本来是一种语言;「习」就是习以为常,那么「诵习」就是讨论未来的意思,「诵习」就是讨论未来,而习以为常,因为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期盼未来,所以,都在语言里面讨论:我将来怎么样走、将来怎么做。所以简单讲:这一句话就是:忆念过去,识取现在,诵习未来,就是这么简单。

  但是,中国的文学了不得,中国的文学不会说:忆念过去,忆取现在,忆取未来。不是,他用三个字完全不同!所以我们在以前读大学的时候,中文系的,那么中文就告诉我们:文言文最怕的就是重复,不可以重复。所以,如果你现在说:识取过去,识取现在,识取未来,那就不好!你看,忆识诵习,这个中文实在是美不胜收!「忆」就是忆念过去;「识」就是识取现在;「诵」就是诵习未来;意思就是计划未来的意思。

   这个「性」是妄想性,六识,能想的六识之性,能想的妄想六识之性,托于六根,发为见、闻、觉、知,「发」就是发为。知,知见,用知跟见代表六根,就是见闻觉知,用知、见二个,二个字统称为六根。意思是说:这个能想的六识之性,发为六根的种种妄想,叫做性发知见,意思:妄想性发为六根的妄想,就是这个意思。这个「性」不是本性,这个「性」是能想的六识之性,托于六根,发为见、闻、觉、知,六种妄想,叫做性发知见,知见一发,不可收拾,不可收拾。所以知、见就是六根的意思,这个知本身就是我们所讲的第六意识,知;见就是我们的眼睛,知、见其实就是。。。。见、闻、觉、知其实就是六根,独头意识,是知,只有知。

   容现六尘,「容」就是容纳,「现」就是现出。为什么呢?容现六尘就是容纳现出六尘,六尘就变成六境了。意思就是:容现六尘就是所想的六尘之相,现有六尘之境,因为那个相就转换成执着,为什么加一个「境」?境就是加一个强烈的执着,实在是缘起如幻的相,可是加一层执着,就变成那个境,好像有真的那个境。譬如说:山河大地所现的相,其实相本身并没有叫你去执着,可是你知,加一层执着跟分别,那个相就变成境。所以这个境就是人类坚固的执着,一个幻相,一个境就是人类执着的幻相。这个相本来是缘起的,缘起是生灭的、缘起是无自性的、可是,缘起是如幻的境,缘起这个如幻的境,你变成了你执着,变成实实在在的境了,你就是生活在这个如梦幻泡影的一个世间。所以你不知道,所以误认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,令从耳根一门深入。解六结,越三空。 第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