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觀無量壽佛經(疏鈔演義)▪P1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一,底下所談到的是說明一相、多相是平等,【明一多相等,】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【叁際同觀。一身】就是多身【下,明諸佛叁法等同。】叁法就是,諸位,翻開十九頁,我教你看哪叁法,叁法就是:一身一智慧,這個就是一法;力無畏亦然,力就是十力,無畏就是四無畏,它的意思是說佛的智慧身、十力、四無畏統統一樣,就是平等,這叁法就平等。【念色下,以叁身結示。色身是應,法門是報,】意思是說色身是應身,法門是報身,實相是法身。這樣讀比較清楚。因爲他都少一個字,看起來比較簡略,很簡略的話,我們看得比較不清楚。色身是應,法門是報,【實相是法。】也就是說色身就是佛的應身,法門就是佛的報身,實相就是佛的法身。【言法門是報者,】這個特別提出來講,生怕大家不了解,【謂諸法聚而爲身也。所謂八萬四千陀羅尼爲發;】做頭發,【第一義谛爲髻;】髻就是頭頂上的發髻,【種智爲頭;】一切種智爲頭,【慈悲爲眼;無漏爲鼻;四辯爲口;】就是四無礙辯才,【四十不共法爲齒;】現在我建議諸位,我認爲研究佛法的人,需要佛學大辭典,到現在我所看到的佛學大辭典,佛光的那個豪華版的佛光書局,佛光山所編的佛學大辭典那個實在是太棒了,資料的齊全前所未見,因爲四十不共法這種東西,如果不去查你沒有辦法了解,如果我在這裏說,光講這個就好了,對不對?所以這個最好還是能夠。。。你們自己去想辦法,去買一套佛學大辭典,因爲它的內容非常好,那個字體看起來又不會近視,紙張又好又有照片,而且資料非常的齊全。這是做師父的人,疼愛我們這些徒弟,介紹你們好書,因爲一個學佛的人沒有辭典你哪有辦法,什麼都要我幫你們查好,你們那麼懶惰做什麼,常常要我幫你們查好,不要這樣子。所以說最好有佛學大辭典。佛學大辭典,接下來就是今生今世一定要看《印光大師全集》,一套有七冊。以前我們要買這類的書,這裏也找不到,那裏也找不到,現在人家送五十套來,現在的人命好,以前我們要買這類的書,找了很久就是沒有人在流通《印光大師全集》,有的時候人家馬上就請走了,找了很久。我在看那本書,很好,非常好。好書介紹。

  ( “諸佛雖有無量諸法不與余人共者有四十法。若人念者則得歡喜。何以故。諸佛非是色身。是法身故。如經說。汝不應但以色身觀佛。當以法觀。四十不共法者一者飛行自在。二者變化無量。叁者聖如意無邊。四聞聲自在。五無量智力知他心。六心得自在。七常在安慧處。八常不妄誤。九得金剛叁昧力。十善知不定事。十一善知無色定事。十二具足通達諸永滅事。十叁善知心不相應無色法。十四大勢波羅蜜。十五無礙波羅蜜。十六一切問答及記具足答波羅蜜。十七具足叁轉說法。十八所說不空。十九所說無謬失。二十無能害者。二十一諸賢聖中大將。二十五四不守護。二十九四無所畏。叁十九佛十種力。四十無礙解脫。是爲四十不共之法。”

  ——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《十住毘婆沙論卷第十》

  感恩妙宇師兄 即天空是藍的師兄 亦即米新武師兄 提供“四十不共法”之出處)

  底下,【二智爲手;】就是根本智、後得智爲手,【如來藏爲腹;叁叁昧爲腰;】把筆拿起來,叁種叁昧就是空叁昧、無相叁昧、無願叁昧,【定慧爲足。】

  空叁昧就是你修空觀,才能夠直接進入定。我們人修行臨命終爲什麼不能把握,就是沒有定,爲什麼沒有定?因爲夢想、顛倒、恐懼誤了我們一生的大事。顛倒就是無常爲常,這個世間本來就是沒有什麼快樂的,他拼命的追求,這個世間痛苦他卻認爲是快樂的,顛倒;夢想,整天都在作夢,整天都在夢想將來怎麼樣,現在的不求解脫,每天都期盼,強烈的得失,夢想,不是歐陽菲菲唱的那一首歌。所以說空就是能夠遠離顛倒、夢想,究竟涅槃。這個空字是一切佛法的精華,空能夠解釋叫能舍、能忍,如果你有空的思想你就能夠舍,你就不會爲了別人幾句話整天難過,又不是腦袋壞了,我不讓你痛苦就好了,還讓你來使我痛苦,哪有可能,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修空的人他就是這樣坐著,所以閑人非等閑人,閑人就是很有空閑的人,你聽得懂嗎?非等閑人,世間只有大徹大悟的人是閑人,爲什麼?他不會起心動念,他也不會想要造作,他也沒有名利心,他也不會去追求欲望,他就是如如不動。閑人非等閑人叫空叁昧。

  第二叫無相叁昧,無相就是你在修行當中不可以執著任何一法,叫無相叁昧。好也是這樣過,壞也是這樣過,人家怎麼傷害我們,我們也是這樣過,人家怎麼贊歎,我們也是這樣過日子,叫無相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無相叁昧。

  第叁叫做無願叁昧,願就是造作,無作的叁昧;無作的叁昧就是無生,無生就是得一切忍辱。無願簡單講就是能忍一切名叫做無願,而不是沒有願力,不是這個意思。無願就是我無願,解釋另外一個角度叫做無所求,無求叁昧,你要于世無求,一個人到了無求,品就自高,人到無求品自高。

  【二 明即佛】

  【常運念無不念時,念念皆覺,是名觀行即佛也。】

  常常運用我們這種念頭,無不念時,念念皆是覺悟,是名觀行即佛也。所以我們人這個念頭當中,如果有接近聖者、善知識,這個念頭慢慢他就會轉;如果沒有接近聖者或是善知識、這個聖僧(高僧大德),我們念念都是束縛、都是死巷,死巷都是自己這樣想、想。。。都鑽進牛角尖裏面爬不出來,想一想、想一想,愈想愈嘔就愈生氣,就愈恨他,恨他到死,就一直轉一直轉,轉進牛角尖,老鼠入牛角很穩當,死定了。所以禅宗常常說:天下何其大,奈何鑽故紙不出,就是說天下這麼大、這麼廣的地方,你不走,何苦?何苦就是拼命在鑽文字相,鑽故紙,故就是舊紙堆,而不能夠跳出來,很可憐。所以人家禅師那一種灑脫、那一種自在,那一種清涼、灑脫、安詳,人家說開悟,悟到什麼?悟無所有。

  說:師父,你開悟,悟到什麼?

  說:沒有,什麼也沒有悟到。

  說:師父,我想要求法。

  我對他說:此法中無法可求,當下你就具足一切。能運用者就在眼前;不能運用者找不到,永遠都找不到。

  所以說聖者意識難言,聖人,他很容易就了解清淨平等的本性,他卻沒有辦法說,他也不知道怎麼說。在尋找的人是能言難識,在找尋本性的人能言善道,但是他卻不知道本性是什麼,他能言善道,空、本性、無常,講到《涅槃經》不生不滅,能言善道,講到本性是常還是無常,(說)本性是無常就嚇到了。

  有一個修行者來問六祖慧能大師,問說:請問行者,請問修行的人本性是不是常?他會執著。

  六祖慧能大師說:本性無常。

  他說:本性怎麼無常呢?本性如果無常,和佛說的不生不滅就相反了。

  六祖慧能大師就對他說:本性如果是常的話,不就和死人一樣永遠是這樣子,永遠這樣子如如不動,不動的時候就變成死絕,像臭水溝裏面的不動。

  所以我們人如果講到如如不動,他就會觀想爲永遠就這樣不動,他不知道這個不動,是指無念的不動,他不知道這個還叫做動,也可以叫做念,也可以叫做無常。因爲他的無量的神通在變化,當然要以無常,如果常就是死絕、就杵在那裏,這個叫做自性見,謂本性之常名之爲自性見,死路一條。謂本性無常就是凡夫見,就是生死法。聖者悟道講常、講無常都自如,凡夫講常執著常,講無常就執著無常,搞不清楚本性是常是無常。所以就神通起用來講可以講無常,方便講;就本性來講不生不滅就講常。常、無常都是對立的,法爾如是,本來如此,本不可說,本來就不可說的,你一定要把它下一個定義,那就錯。所以我們人會很恐懼說佛性是無常那完了,他就先說佛性是無常也是生死法,錯了。所以很不容易的,佛法不要落入文字上的執著,如果不懂就是不懂,不通本性的你再怎麼說他就是不懂,他不知道你在講什麼,反正他也搞不清楚,所以他回去就思惟,動念即乖又不能思惟,思惟又不對,又不是本性,不思惟又迷迷糊糊,一個頭兩個大,幹脆念佛、念佛。這種就是這樣子。

  二十一頁,

   【四 相似即】

  【相似佛者:】現在再來講相似佛,有一點功夫叫相似,有一點功夫了。相似佛,菩薩了。就像地基蓋到了五樓,蓋到了七、八樓,只是還沒有收尾的工作而已,它就相似講堂了。這樣就相當有一點功夫了,快完成。相似佛者,【念佛相好身,】相好就是應身,念佛的相好,相好意思是說佛的應身是非常好的色身,【得相似相應。】相似,有一點功夫了。【念佛法門身,】念佛的法門身,就是具一切法爲身名叫做法門身,我們說八萬四千法,法門就是一切法門,念佛的一切法門都集在一切法這個叫做法門身,也叫作報身。簡單講就是菩薩悟到一切法,【得相似相應。】這個就能夠得到相似相應,【念佛實相身,】實相就是念佛的法身,【得相似相應。】這個也是相似相應。【相似者,二物相類。】相似的意思是說二種東西很相像,【如鍮(tou二聲)似金,若瓜比瓠。猶火先煖,涉海初平。水性至冷,飲者乃知。】如鍮,我爲了這個字也查了很久,如鍮,這個鍮是一種石頭,是自然銅之金;自然銅,黃銅之精華。是一種石頭,真正的鍮石類似金一樣的,是産在伊朗,伊朗所盛産的才是真正的鍮石,所以這個鍮是一種石頭,很相似金。若瓜比瓠,那個念hu(四聲),這個我也有查辭彚,我怕讀錯了。若瓜比瓠,瓠就是瓠瓜,就像瓜和瓠瓜很相似。猶火先煖,就像火先有溫度。涉海初平,涉海就是入海一開始平平的。水性至冷,飲者乃知,這一段是勸告我們,叫我們要親自修行,水性很冷,意思是說我們的本性很清淨;飲者乃知,你要去喝,意思是說你要親自去修行,你才能夠得到利益,往生極樂世界很好,你一定要老老實實的念佛,你才能夠得到利益。【渴不掘井,】就是挖,你如果口渴不挖井,你就沒有水喝。渴不掘井,意思…

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(疏鈔演義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